1997年7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宇都宫德马发表文章强调
日中友好利于世界和平
庆应大学一教授指出日不应否认侵华历史
前防卫厅专家批评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方针
新华社东京7月5日电日本著名和平活动家宇都宫德马在提前出版的《裁军问题资料》8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日中友好是世界和平的支柱》的文章,指出日中建立稳定的友好关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文章说,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曾效仿欧美列强对亚洲一些国家采取了殖民政策,并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但最终导致失败。因此,日本现在首先要同毗邻的大国中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并使这种关系不断发展。
文章说,日中两国相互承认社会制度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保持真正的友好合作关系,是当代两国政治家对两国人民所担负的重大职责。
文章还高度评价了香港回归,认为这是历史性的事件,象征着欧美列强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的寿终正寝。
新华社东京7月6日电在日本军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60周年前夕,日本庆应大学教授山田辰雄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出,近代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事实是不能否认的,日本军队进行的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也是不能否认的。
山田说,一部近代日中关系史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但是,现在日本有一些人极力粉饰当年日本的侵略意图,妄图使日本的侵略正当化。这种动向理所当然地招致中国方面的强烈批评。
山田指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侵华战争的历史,就不可能开辟两国良好关系的前景。
新华社东京7月6日电日本前防卫厅防卫研修所第一研究室室长前田寿夫在最新一期《裁军问题资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方针意味着走向战争》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认为,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方针对日本隐含着危险性。
文章说,日美两国首脑在1996年4月17日发表《日美安全联合宣言》后,日美军事合作关系从此进入了新阶段。今年6月8日,日美两国政府发表了日美防卫合作方针的中间报告,其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记述“日本周边发生紧急事态时”日本如何与在日本周边地区使用武力的美军进行合作,并开列了多达40个具体军事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参与海上扫雷及拦截可疑船只等。
文章说,这些合作项目的内容显示,日本要竭尽全力支持美军在日本周边地区进行军事行动,这是日本现行宪法所不容许的。因为宪法规定,日本不能行使“集体自卫权”。
文章对是否有必要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方针提出疑问,并指出,由于现在根本不存在对日本的直接威胁,因此这份报告不可能得到日本周边国家的认可。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波黑塞族温和派与强硬派较量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
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国徽上有四个大写的“C”,这是“只有团结拯救塞尔维亚人”一语的缩写。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战争期间还是和平进程中,塞族人从未真正团结过。近日来,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领导层内部矛盾再度激化,并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政权危机。上月28日,普拉夫希奇总统以警察系统工作不力甚至从事走私等非法活动为由,暂时中止了内务部长基亚茨的职务,但是这一决定遭到政府和执政的民主党的拒绝。它们指责总统独断专行,企图以非常手段控制执法机构。7月3日,普拉夫希奇在北方城市巴尼亚卢卡公开指责某些“犯罪分子”控制了国家权力,并下令解散议会提前大选。以帕莱为基地的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和议会立即指责总统违反宪法,破坏政权机构的团结。5日,议会通过决议要求普拉夫希奇放弃对抗,否则将通过法律手段罢免其总统职务。
普拉夫希奇在整个波黑战争期间一直是卡拉季奇的“亲密助手”,并因坚持强硬立场被西方舆论称为“铁女人”。去年6月,卡拉季奇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引退,将权力交给普拉夫希奇。在去年9月举行的波黑战后首次大选中,普拉夫希奇作为塞尔维亚民主党候选人正式当选为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可以说普拉夫希奇的政治生涯是同卡拉季奇及民主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过正式出任总统后,她的政治观点以及同波黑塞族其他领导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小镇帕莱一直是塞尔维亚民主党的大本营,该党总部以及共和国政府和议会均设于此。普拉夫希奇却将其总统府迁至北方大城市巴尼亚卢卡。在政治活动中,她也经常独来独往,与帕莱的强硬势力逐步拉开距离。前不久波黑塞族同南斯拉夫建立特别平行关系时,普拉夫希奇不仅拒绝出席签字仪式,而且还公开批评协议的某些内容。舆论认为,普拉夫希奇同帕莱分庭抗礼的直接原因是权力斗争。她虽然出任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已有一年之久,但始终感到自己形同虚设,缺乏对实际权力的控制。普拉夫希奇曾多次公开抱怨塞族议会议长克拉伊什尼克等民主党元老独揽大权,政府总理克里奇科维奇拒绝向她汇报工作,波黑塞族拥有帕莱和巴尼亚卢卡两个权力中心。
人们注意到,波黑塞族这场权力危机还有更深一层的背景。长达数年的波黑战争使塞族元气大伤,代顿协议签署后,其国际处境更加艰难。近一年多来,穆克联邦在经济重建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塞族因得不到国际援助,经济复苏缓慢,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塞族一些温和势力认为,与西方大国继续对抗下去并非良策,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有必要做出某些让步。普拉夫希奇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这一观点的代言人,引起帕莱强硬势力的极大不满。据报道,卡拉季奇虽已引退,但仍在幕后起作用。他日前声称,普拉夫希奇背离了塞尔维亚民主党的政策,甚至要将他和姆拉迪奇交给国际战犯法庭。塞族政府和议会近日来也不断指责普拉夫希奇在布尔奇科等问题上让步太多,出卖了塞族的民族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权力危机是波黑塞族温和派与强硬派的一次较量。
为了在政治斗争中击败帕莱的对手,普拉夫希奇一方面指责他们从事走私等犯罪活动,侵吞民脂民膏,另一方面将他们同卡拉季奇联系到一起,给人造成帕莱仍在听从战犯指使的印象。普拉夫希奇这两张牌正合西方大国的心意。美国和欧盟目前均已发表声明,肯定普拉夫希奇下令解散议会合法,驻波黑维和部队甚至向巴尼亚卢卡增派兵力。美国助理国务卿加尔布莱特公开表示,如果帕莱对普拉夫希奇采取强硬行动,将遭到西方军事力量的有力打击。不过,从波黑塞族内部政治力量对比来看,普拉夫希奇仍显得有些势单力孤。塞尔维亚民主党执政多年,拥有雄厚的政治资本,而且得到了政府和议会的支持,因此不会轻易做出让步。此间权威人士认为,波黑塞族这场权力危机,最后仍有可能通过妥协的方式解决。最新消息说,克拉伊什尼克同普拉夫希奇原拟今天将在比耶利纳市直接会晤,由于普拉夫希奇担心安全问题而未能实现。
波黑塞族这场政权危机,将对整个波黑和平进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波黑议会是在去年9月战后首次选举中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共同权力机构。如果塞族议会解散,波黑议会也将随之陷入瘫痪状态,这已经引起波黑穆克联邦的不安。波黑主席团主席、穆斯林领导人伊泽特贝戈维奇日前呼吁召开主席团紧急会议,讨论塞族内部危机对整个波黑局势带来的消极影响。另外,此次危机也提醒国际社会,波黑和平进程面临的困难不仅存在于两个实体之间,塞族内部矛盾以及穆克族之间的矛盾同样值得重视。 (本报贝尔格莱德7月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塞族议会指责总统违宪
政府成员拒绝到巴尼亚卢卡开会
本报贝尔格莱德7月5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政权危机仍在不断加深。今天塞族议会在帕莱通过决议,指责普拉夫希奇总统下令解散议会违反宪法,政府成员则拒绝了普拉夫希奇的倡议,没有前往巴尼亚卢卡参加会议。
尽管普拉夫希奇总统3日宣布解散议会,但来自执政的塞尔维亚民主党及激进党的近50名议员还是于昨天下午在帕莱举行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局危机进行了讨论,并于今天下午通过一项决议。决议指出,普拉夫希奇总统解散议会等命令违反宪法,在同总统的权力斗争中,议会站在政府一边。决议呼吁普拉夫希奇立即回到帕莱,如果她不接受上述建议并拒绝辞职,议会将按照法律程序弹劾总统。议会还呼吁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宪法法院就普拉夫希奇宣布解散议会是否违宪尽快做出判决。
普拉夫希奇总统昨天在巴尼亚卢卡群众集会上指责帕莱的一伙“走私犯罪分子”控制了国家的权力,她要求政府成员今天前往巴尼亚卢卡开会,但是这一要求遭到政府成员的拒绝。
波黑塞族的内部纷争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这一纷争削弱了塞族在和平进程中的地位,普拉夫希奇虽然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但同帕莱实力派相比,她仍显得力量单薄。这次政局危机如何解决尚难预料。


第6版(国际)
专栏:

  蒙总统重申发展蒙中关系
本报乌兰巴托7月4日电记者敖其尔报道:蒙古新任总统巴嘎班迪今天在蒙古新闻出版中心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
在谈到今后蒙古经济重点时,巴嘎班迪总统说,蒙古继续深入经济改革,稳定发展“自由”经济体制,抑制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引进外资,发展民族工业。重视发展牧业、农业,减少贫困。
关于对外关系问题,他说,蒙古奉行不结盟和多边外交政策,将进一步发展蒙中、蒙俄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巴嘎班迪是6月20日宣誓就任总统的。


第6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与中国共处——美对华政策的明智选择
——访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沃格尔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周德武
埃兹拉·沃格尔(又译傅高义)目前担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他对中国情况的熟悉及了解程度,在美国人中屈指可数,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最近他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了《不要让骇人听闻的报道把中国变成敌人》一文,曾引起广泛关注。日前,记者利用沃格尔先生来纽约参加会议之机采访了他。
作为一个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的严肃学者,沃格尔深切地感到,美国媒体对中国片面和感情冲动的报道,使美国公众无法获得有关中国社会较为客观的认识,为此他大声疾呼改变这种状况。关于美国舆论对华存有偏见的原因,沃格尔谈了三点。其一是许多美国人包括报刊撰稿人对中国不太了解。他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能比较客观地认识中国,得益于对中国的实地考察。沃格尔介绍说,自1979年以来,他每年都去中国访问三四次,而且每次都到广东省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与有关部门合作,完成了《先走一步》的著作,写的就是广东省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但像他这样经常能访问中国的美国人毕竟是少数。沃格尔举例说,经常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攻击中国文章的专栏作家罗森塔尔,与他同样信仰犹太教,二次世界大战对其影响很大。在他的脑海里,共产党与法西斯统治没有区别,加上他从来没有去过中国,所以他的文章中充斥着想当然的成分。其二是驻华记者的意识形态偏见造成了他们专挑中国问题的偏向。沃格尔感叹道,虽然中国近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只有一小部分美国观察家注意到这一点,大部分美国公众却没能受到积极影响。在中国的美国常驻记者既没有经历过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年代,也没有改革开放前后情况的感性对比,他们更倾向于报道中国的问题,而不是中国所取得的进步。其三是由于美国的媒体对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进行大肆渲染,误导美国公众,严重歪曲中国形象。加上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战略共识被打破,这一切对后来的中美关系发展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今年2月美国国内再次掀起对华政策大辩论,一些人鼓吹对华实行遏制政策。最近出版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宣扬21世纪美中冲突不可避免论,就是一例。
沃格尔透露,为了让美国人更全面地了解未来中美关系,他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如兰普顿、奥格森伯格、哈里·哈丁、李侃如等人最近合作完成了《与中国相处——21世纪的中美关系》一书,即将于今年9月出版。这本书批驳了中国威胁论,对中美间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较客观的分析,并就构筑21世纪中美关系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沃格尔指出,中国正在向世界性大国挺进是事实,但是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法来计算,中国的经济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它的人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中国内地还相当贫困,这种状况要持续到下个世纪。中国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铁路、港口、通信及电力设施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几十年,中国军事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沃格尔同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影响的大国,中国经济正高速增长。在未来几十年内至少能维持5%的年增长率。日本与亚洲“四小龙”都曾连年保持10%的增长率,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人口是上述地区人口的6倍,其影响更大。在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中,中美两个大国究竟是寻求合作,还是对抗,道理应当不言自明。沃格尔说,任何大国的崛起都会引起世界的注意。他强调,美国的决策者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中美两国寻求合作以解决跨地区问题至关重要。与中国共处而不是对抗和冲突,是美对华政策的明智选择。中国与美国有着许多共同利益,如保持世界稳定、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扩大双方贸易等,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而美国也同样需要中国的市场。
沃格尔说,值得庆幸的是,美国政府高层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外交挫折后,已经认识到中美之间保持对话和高层接触的重要性。尽管我们还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但它不能代表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他认为,江泽民主席今年下半年对美国的正式访问将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他还说,最近中美双方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正取得进展,只要双方作出最大努力并寻求适当妥协,中美双方在此问题上取得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
沃格尔最后告诉记者,他曾有幸在香港与董建华就香港未来交换看法,他对董建华的领导能力印象颇深。他说,香港的企业家站得高、看得远,他们不希望香港搞政治事件,认为在香港制造政治事件没有市场。他一再强调,他对香港未来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 (本报纽约电)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不给“猛虎”可乘之机
——斯里兰卡纪行之一
本报驻印度记者李景卫
斯里兰卡历时14年的内战不但严重影响了斯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造成5.5万人死于非命,近百万人沦为难民,流落他乡。斯里兰卡内战的近况怎样,战争给斯人民造成的灾难以及结束内战的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最近赴斯里兰卡进行了一次实地采访。
在斯采访期间,正值斯里兰卡政府军清剿斯北部瓦武尼亚和基利诺奇地区的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游击队,并为打开通往贾夫纳半岛的通路而向猛虎组织发动了代号为“必胜”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斗中,双方又有数百人伤亡。
记者在斯里兰卡亲眼目睹了这场内战给斯人民带来的灾难。跨出首都科伦坡的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搭车前往市区,沿途可见一个个检查岗哨分布在道路两旁。手持冲锋枪的军警严密注视着所有过往车辆和行人,不时对可疑行人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为了防止猛虎组织对城市安全的破坏,警惕的军警严把安全关,不给猛虎组织任何可乘之机。
汽车经过总统府附近,进入市内的心脏地区科伦坡堡,只见总统府四周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卫兵警惕地察看着周围的一切。总统府前的大道终日关闭,行人和车辆只得从对面逆行线上分道而行。科伦坡堡城区内,1995年1月被猛虎组织炸毁的旧中央银行大楼至今仍满目疮痍。新的中央银行大厦正在加紧施工中。这一带现在仍然是个禁区,行人和车辆不准进入,充满着令人窒息的气氛。
在对科伦坡的进一步采访安排停当后,记者乘上开往斯东北部重镇——亭可马里的列车。这里不仅是遏制猛虎组织在东北部活动的战略要塞,而且也是对贾夫纳半岛进行军事增援的重要基地,因猛虎游击队常在这里出没,陆海空三军基地在亭可马里詹尼湾的三面呈三角形分布,承担着打击猛虎力量的重要使命。
在亭可马里,记者下榻位于詹尼湾的新加坡百龄麦集团面粉厂客房。面粉厂位于陆军和空军基地之间,与海军基地隔湾相望。面粉厂经理马伯器先生为人爽快,处事周全。为了不引起猛虎组织的注意,他为记者提供一辆旧式吉普作采访车。在向导的带领下,记者首先驱车来到陆军基地的一个军营,这里也是层层设防,气氛紧张。可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记者提出的所有采访要求几乎全部被拒绝,只允许徒步到军营内走走、看看,不准带照相机,不许走近训练场地,不许向任何军人提出任何问题。记者只好点头从命。进得军营,只闻远处传来阵阵杀声,举目望去,见无数将士在厉兵秣马。
离开这里,记者来到亭可马里海滩边上的一个军营。卫兵对汽车进行安检后派一名持枪军人随同进入军营。在营区内,记者采访了一名中尉。他告诉记者说,抗击猛虎组织是部队目前的首要任务。由于政府军兵力不足,又加上猛虎游击队隐藏在密林深处,行迹无定,难以将他们一网打尽。
军营外面的海滩沙细水软。据说,以前每逢夏季,到这里游泳的人络绎不绝。可现在,整个海滩空空荡荡,不见游泳者的踪影。记者准备沿海滩边的公路前往海军基地采访,不料,通往那里的公路戒严。只见公路上长龙般的车队呼啸而过。队伍中有装甲车、自行火炮和运兵车等。部队正在调动,整个小镇气氛十分紧张。一场新的战斗迫在眉睫。
海军基地去不了,记者的汽车只好转而向空军基地驶去。机场跑道上空空如也,没见一架飞机,何故?原来,为了防止猛虎游击队的偷袭,所有战斗机全部隐藏在地下机库里。沿街还看见多处断垣残壁,经打听,这些都是被猛虎组织炸毁的建筑。马路两旁,还有许多民房无人居住。个中的原因,也是许多人担心生命安全,不得不被迫背井离乡。
奔波了一天后傍晚回到住处,正准备冲凉小憩,忽闻外面炮声隆隆,记者径直向海边走去,只见海湾那边的海军基地一带海面炮火连天。海军向附近山村里的猛虎据点发起了猛攻。这是最近政府军向猛虎组织发起的一系列进攻中的一次行动。猛虎也不善罢甘休,向海面上的海军舰只进行反攻。炮火交错,越来越猛。炮弹打在海面上,不时激起冲天的水柱和浪花。远近海面炮火如电闪雷鸣。直到夜幕降临,连绵的炮火仍在猛烈地轰击着。(本报新德里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在希伯伦连续发生冲突
叙黎两国总统讨论中东局势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7月5日电(记者支林飞)巴勒斯坦青年与以色列士兵5日继续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发生冲突。目前,历时一周的冲突已导致100多人受伤。
在5日的冲突中,以士兵继续用橡皮子弹和催泪弹驱赶向他们投掷石块和燃烧瓶的巴示威者,至少有一名巴青年被打伤。居住在希伯伦的一些犹太定居者开始加入冲突,向巴勒斯坦人投掷石块和垃圾。
目前的希伯伦冲突是由一起犹太激进分子亵渎伊斯兰教的事件引起的。6月28日,一名激进的犹太妇女在希伯伦市张贴了一幅亵渎伊斯兰教的漫画,立即触发了穆斯林的愤怒情绪。
在希伯伦发生骚乱的同时,加沙地带的古什卡蒂夫犹太人定居点附近连日来也不断发生巴勒斯坦人同以色列士兵的冲突。以士兵日前向试图冲击该定居点的巴示威者开枪,打死一名17岁的巴勒斯坦少年。
以政府要求巴警察制止目前的骚乱,但遭到巴方拒绝。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7月5日电(记者王根宝)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和来访的黎巴嫩总统赫拉维5日就中东局势的最新发展举行了会谈。
叙总统府新闻发言人说,两位总统认为,目前中东和平进程由于以色列政府所作所为而陷于僵局,叙黎双方有必要加强协调,共同对付新的局面。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蒙古批准禁核试条约
据新华社东京7月4日电日本内阁4日上午在此间举行会议,决定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是1996年9月由联大通过的一项禁止所有核试验爆炸的全球条约。
据此间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将于本月8日把批准书交存联合国,以表明正式批准这一条约。目前已有142个国家在该条约上签字。按规定,条约将从所有44个拥有核技术的国家交存批准书之日起的第180天生效。
据新华社乌兰巴托7月3日电蒙古国家大呼拉尔例会3日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罗摩三国总统举行会晤
本报基辅7月4日电记者于宏建报道:乌克兰、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三国总统7月3日至4日在乌克兰南部边境城市伊兹梅尔就加深经济合作问题举行会晤,并于今天签署了《关于三方合作的三国总统联合声明》、《关于三国政府间合作议定书》及《关于加强打击有组织犯罪斗争合作联合声明》等三项基础文件。
在文件签署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三国总统一致表示,举行三国总统会晤和签署加深相互关系文件是走向和睦和互相谅解以及为欧洲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迈出的重要一步。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指出,三国总统会晤为加强三方合作和建立自由经济区开辟了广阔前景。罗马尼亚总统康斯坦丁内斯库表示,三国间确立新型关系是地区安全的最重要保证。摩尔多瓦总统卢钦斯基认为,三国总统签署的文件确定了今后相互关系发展的方向。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战略火箭军和反导弹部队将合并
据新华社莫斯科7月4日电(记者张金海)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4日说,俄战略火箭军和反导弹防御部队将于今年合并。
谢尔盖耶夫在俄联邦委员会发言时阐述了俄军改革计划。他还说,明年计划将空军和防空军合并,以便使俄武装力量由目前的5个军种缩编为4个军种;1997年至2000年期间俄军的在编人员将缩减为120万人。
谢尔盖耶夫曾于6月12日在塞瓦斯托波尔宣布,俄武装力量计划在2005年前将目前5个军种缩编成3个。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边局势趋于平静
据新华社金边7月6日电(记者雷柏松)柬埔寨首都金边经过两天的战斗,至今晚局势基本趋于平静,但尚能听到零星枪声。金边市政府今天号召工作人员明天开始正常上班,老百姓恢复正常生活。
据悉,人民党的武装力量目前巳全部控制了金边局势,柬第一首相拉那烈的卫队交出了3辆装甲车和武器,并向有关方面报到。
昨天发生在奉辛比克党和人民党之间的武装冲突今天进一步升级。战斗主要在拉那烈的官邸附近和金边市西部的僧侣医院等地进行,金边其他地区也可听到枪炮声。据报道,两天的冲突已至少造成10人死亡,50人受伤。
今天上午,包围拉那烈官邸的人民党武装与守卫官邸的卫兵都动用了各种轻重武器相互开火。金边市内至少有一处加油站和一家制衣厂中弹起火。金边与外界的电讯联络长时间中断,市内的银行、商店全部关门停业。市内除了军人,几乎没有别的行人。据报道,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今天再次发表声明,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火。


第6版(国际)
专栏:

7月5日,正在日本访问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东京银座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展”。这次展览是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和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而举办的。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