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军医之光

  争奇斗妍满园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科建设纪实
崔耀中艾笑
第二军医大学乘风直上,在短短的五年间,创下了令人惊叹的记录:“863”计划课题名列全国医科院校之首;培养了全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得了5个全军院校或全国高等医科院校学科建设第一的成绩;1996年,囊括了首届全军医疗成果全部两个一等奖。
“55岁穿军装,入伍3年当少将”。他就是原华西医科大学副校长、现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傅继梁。傅继梁长期从事分子遗传工程研究,卓有建树。学校为了加强这一世界前沿学科的建设,引进这位人才,振兴一个学科。使这位老专家穿上了军装,由他担任副校长并兼任分子遗传实验室主任。从此,这个学校的遗传学科成为博士学科点,获得10多项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该室于1996年获得“863”计划研究课题。
从事免疫学研究的曹雪涛博士,由于研究成果丰厚,年仅28岁就由讲师破格直接晋升为教授。4年之后,他成为我国医学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他合作引进外资2000多万元,成立生物技术研究所,创办了《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5年来,学校有6人入选“全国百名医药青年科技之星”;2人获上海市科技精英奖;7人列入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资助;12人荣获上海市“银蛇奖”;4人被中组部和国家教委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6名中青年专家被总后勤部评为科技明星。生物教研室陈宜张教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潜心研究论证,为揭示大脑奥秘打开新的突破口,打破统治学术界30多年的内分泌传统理论,国际医学界评价他“站到了神经生理学科发展的最前沿”。1995年10月,48岁的陈宜张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几年前,访美学者郭亚军,在美国成功地研制出一种能够识别癌细胞的新型疫苗。学校党委积极支持他的设想,同意他在国内外同时搞研究,并帮助他在上海、广东、广西建立了3个中外合作研究基地。郭亚军带领中美学者往返穿梭于两国的研究基地,逐步形成了促进中国科研与国际先进科技接轨的“哑铃”式科研模式。到目前为止,二军大的各学科都普遍采用了“哑铃”模式,先后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
长海医院烧伤科,先后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设立研究基地,在世界上率先提出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调控伤面愈合,他们救治大面积Ⅲ度烧伤,引起世界的瞩目,德国传媒以《向中国学习》为题载文介绍这一成果。到目前为止,他们救治烧伤患者1万余人,成功率达到98.8%。这项成果也荣获了我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医大附属长征医院廖万青教授,以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的“特区速度”,两次发现国际上新的致病真菌,1996年,他主持抢救国内外罕见的特重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获得成功,填补了有关研究的多项空白,使我国真菌病研究跻身世界前列,共获得两项国家、军队的科技成果奖。
对于具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学校给予优先投入、加快发展。对中科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学校先后为他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13000多平方米的肝胆外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使这个学科加快了发展速度,并通过名人效应吸引了数千万元的捐款。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组织专家上门“扶贫”亏损单位绝处逢生
湖南科委帮助30家企业扭亏
本报讯省地科委如何发挥科技管理部门职能、拓宽科技工作?湖南省省地两级科委积极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素质,使一批亏损企业迅速走出困境,扭亏为盈。据统计,他们从1995年初起,先后组织专家上门“扶贫”,为30家企业找出路,解难题,仅仅两年时间,就使这些企业减亏5400多万元,盈亏两抵,实现净增纯利1410万元,深受这些企业的感谢,也得到国家科委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陷入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整体科技力量不够,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湖南省地(市)两级科委在科技扶贫中所作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组织专家对亏损企业进行技术诊断,找出企业亏损的症结所在。把那些“病因”出在科技方面的企业列为科委系统的“支、帮、助”对象。他们根据这一原则,1995年确定了20家,去年又增加了10家。其中省科委直接负责的有10家,地(市)科委负责20家。扶贫对象确定后,他们便以专家的诊断为依据,逐一“对症下药”。1995年底亏损520万元的青山硫铁矿,经专家两次“会诊”发现,该矿领先国际水平的一个项目因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够,有“胎死腹中”的危险,但它具有广阔市场,只要开发成功,不出两年,企业就可走出困境。省科委尊重专家意见便将此列入重点项目,从技术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植,仅仅过了两个月投入批量生产,到了今年6月,就实现全面扭亏,年底可盈利150万元。
湖南省地两级科委在科技扶贫中作的第二篇文章就是充分利用各项计划的立项优势,支持亏损企业立项开发新产品,推广新科技新成果。两年来,30个试点企业共立科技项目42项,项目经费442.7万元,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68项,这些项目累计新增产值2.64亿元,实现利税4650万元,其中48个项目当年立项开发,当年见效,当年受益。洞口县造纸厂因原料严重不足,到1995年底亏损110万元,去年,该厂在省科委农村处支持下,立项开发像草造纸技术,当年实现产值925.5万元,创利税208万元,从而变成了盈利企业。
“既授之以渔,又援之以鱼”,这是湖南省地两级科委在科技扶贫中所作的第三篇文章,也是帮助亏损企业走向“健身强骨”的有效措施。他们不仅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组织科技攻关、传递科技信息,而且千方百计为企业筹集科技资金,促其发展。虽然科技管理部门掌握的资金有限,但在科技投入上,他们尽量把有限的资金向扭亏增盈企业倾斜,对这些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所需的研制经费和成果推广经费都给予一定的支撑。两年时间,30家企业投入的科技开发资金4100万元,其中由省、地(市)两级科委投入的经费就达1000万元。他们在科技投入中,真正达到了以小量的增量资金启动企业巨大存量资产的目的。如中南无线电厂根据省科委的建议,一方面利用现有设备,生产面向中小学生使用的收录机;另一方面利用原有的通讯技术和仪器设备,开发新产品——室内无绳电话,企业一举成为盈利单位。
(何黄彪邹放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军医之光

  心中装着病患儿
——记全军骨科中心主任宁志杰
宗海乔锦长生红翠
从一名战地卫生员到全国著名的矫形外科专家,从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场到风景秀丽的泰山脚下,宁志杰也由一名15岁的“小鬼”变成了65岁的老人。
在院党委的支持下,1984年春,宁志杰开始了他艰苦的创业:组建矫形外科。
当时的88医院刚从徐州搬至泰安,百事待举。要新组建矫形外科,院里一没资金,二没设备。为早日实现自己的构想,宁志杰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教授当起了“捡破烂”的老头儿。他在24野战区医院和138医院撤离时留下的医疗器械堆里翻找了整整3个月,把能用的旧器械、部件一一拼凑起来,组成了他的矫形外科。从1984年到1989年搬回院驻地,在这简陋的病房里,他们共收治患者1500余名。
由于宁志杰所带领的矫形外科在儿麻矫治工作中的突出贡献,1989年,该科室被中国小儿麻痹研究会批准为国家设立的第一个小儿麻痹矫治中心。1991年,矫形外科与骨科合并,被确定为全军骨科中心。
1987年,江西省修水县一位叫邓俊霞的小女孩住进了矫形外科。经过宁志杰的精心治疗,丢掉了拐杖。
由此宁志杰想到,我国的儿麻患者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一个儿麻患者莫说跋涉几千里来到泰安治疗,就是进本省的省城就医,也要花上1000多元。作为一名医生,不能坐在城市里等病人,应该到病人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老少边穷地区去。
他带上几件换洗的衣服,两双半新的解放鞋,一个军用水壶踏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到了女孩居住的山连山、山套山的修水县。他与当地残联取得联系后,坐车前往最偏远的一个乡镇。山高路险,当地的司机也常常难以分辨哪里是路,哪里是山坡陡地。年近花甲的宁志杰不时要下车来助那辆破旧的吉普车一臂之力。经过几个小时颠簸,到达镇所在地时,已近黄昏。闻讯赶来的患者立即把宁志杰团团围住。望着那一双双期盼的目光,宁志杰忘记了路途的疲劳,即刻坐堂门诊,把有手术指征的病人留在了医院里。
夜里11点钟了,宁志杰才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此时他感到又饿又累。镇卫生院的同志送来了晚饭:一碗水煮白菜,一碗米饭。吃过晚饭,他来到睡觉的土炕前,见炕上铺着稻草,稻草上是一堆既无被里也无被面的棉絮。陪同的院长难为情地说:“我们这儿条件太差了。”宁志杰笑着摆摆手。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宁志杰每天做10例手术,连续10天,才为前来就诊的病人全部实施了手术治疗。
从1988年到1995年,宁志杰多次率医疗队或只身赴海南、内蒙古、湖北、江西、山西、河南、山东等老少边穷地区实施儿麻矫治手术,治疗病人3000余例。为病人节省费用150万元,其中85%的患者通过治疗有了自立能力。
由于宁志杰在我国儿麻康复事业中的杰出贡献,1993年,国家11个部委及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他“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年,被济南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是我国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殊荣者,还曾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李先念同志生前曾亲自为他主编的《小儿麻痹研究》题词:“发展康复事业,造福人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同志多次接见他,给予他亲切的关怀和鼓励。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长三乙火箭竖立待发
即将把菲律宾卫星和亚太2R卫星送上太空
本报北京7月29日讯记者贾西平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获悉:我国目前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7月20日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台上高高竖起,待完成与卫星对接的有关工作之后,将于8月10日至12日择机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另一枚用于发射香港亚太卫星通信公司亚太2R通信卫星的同一型号火箭,也已完成总装待运,按原计划将于9月份进行发射。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长征三号乙大推力运载火箭自去年2月15日首次飞行失利后,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火箭整体性能已有了新的提高。7月21日,香港亚太卫星通信公司总裁何克让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及其火箭总装厂详细了解了火箭的质量情况以后表示,他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恢复发射充满信心。长三乙火箭即将发射的这两颗通信卫星都是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制造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宇航员与中国青少年
杨光曦
7月29日,中国科技馆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展览大厅内,人头攒动,掌声如潮。五位来自美国、俄罗斯的宇航员被热爱科学的中国青少年团团围住,国籍和语言都挡不了大家对科学的热情与执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佘越川首先发问:“请问香农·露西德博士在太空主要从事什么工作?”这位出身于上海的美国女宇航员已经历了5次太空航行,太空飞行时间长达223天,只见她笑眯眯地回答:“我做了太空物理、生物实验,包括火、水在失重时与在地球上的状态是否相同,人体失重后有什么变化等。”
另一位同学熊爱华则问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到太空行走的俄罗斯宇航员列昂诺夫中将在太空的感觉,他颇风趣地回答说:“在太空行走时,我看见半个地球,相信地球的确是圆的。地球蔚蓝蔚蓝,天空一片漆黑,太阳非常明亮,如此美妙的景色在地球上根本欣赏不到。”他还出示宇航员用过的宇航服上的滤光面罩供青少年观看。
在见面会上,青少年们争着让宇航员签名、与宇航员合影。
北京七中的一位同学说:“与宇航员见面更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加深了对科学尤其是科幻的认识。”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西洋参生产加工居世界前列
四大生态栽培区形成,年产加工品150吨
本报北京7月28日讯记者黄振中报道:我国西洋参已形成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大生态气候栽培区,种植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可年产西洋参加工品150吨,成为世界上生产和加工西洋参及其制品最多的三大国家之一。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任德权副局长今天在国产西洋参发展状况报告会上宣布的。
西洋参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我国于1975年开始引种西洋参,于1980年引种成功,开创了我国西洋参产业。我国西洋参种植业起步比美国和加拿大晚100多年,仅用20年时间就形成规模产业,这在种植业商品生产史上是不多见的。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基本解决了栽培、加工、引种、繁育、新产品等配套技术,生产出与美国、加拿大西洋参质量基本一致的产品。为了展示西洋参产业的丰硕成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于8月上旬在上海举办’97全国西洋参博览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教委负责人说
不宜重奖高考“状元”
本报北京7月29日讯国家教委有关负责人今天发表谈话,希望各界不要重奖高考“状元”,以便淡化升学竞争,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这位负责人说,一些企业和部门对高考成绩较好的考生给予较大关心乃至偏爱,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对高考的认识并不全面,对高考“状元”的认识也不全面。高考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都是平时学习较好的,但临场发挥时还要受多种因素影响,“状元”的平时成绩不一定最好。还有一些免试保送的“高材生”没有参加高考。说高考第一名的是“状元”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所以,近年来个别企业通过新闻媒介大造声势,重奖所谓高考“状元”,在社会上只能产生消极影响,在客观上强化了升学竞争,阻碍了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是一种舆论误导。国家教委在此明确重申,不赞成这种做法。国家教委要求,个别高等学校承诺对报考本校的各地高考“状元”给予重奖或这样那样优惠的做法与宣传,必须予以纠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应用升学率和高考分数为中学排队,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校长的内容,学校更不得依此确定教师的奖励与晋级。
这位负责人说,我们不赞成重奖高考“状元”,但我们欢迎企业和社会各部门以合适的方式,支持我国的教育事业,关心支持那些考取了大学、品学兼优而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首例包心术患者状况良好
本报讯记者艾笑报道:1994年6月由北京友谊医院王天佑教授主持圆满完成的、我国首例动力性心肌成形术(俗称“包心术”),经3年严格随访观察,患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良好,无任何术后远期并发症。这项比心脏移植效果满意的拯救心衰病人的方法,将给有关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动力性心肌成形术,是当今医学界用外科方法有效地治疗晚期顽固性心脏衰弱的一种高科技前沿技术。由于它取材于患者自体组织,避免了心脏移植后的排异反应、解决了供体匮乏问题,还去除了严重的并发症危险,并使昂贵的治疗费用大大降低,因而这项技术在国际医学界正受到关注。目前,全球接受这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已有600余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勿忘国耻重铸校钟
励志钟声激荡南开校园
本报天津7月28日电记者陈杰报道:7月28日,天津市党政领导、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和校友代表在南开大学隆重集会,纪念南开大学被毁60周年,并为重铸校钟揭幕。与会者高唱激昂的《校歌》,郑重地击钟60响。
60年前,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南开大学是天津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硕大的校钟是南开精神的象征。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之后,于7月28日进攻天津,炮击秀丽的南开校园,连续两天的疯狂轰炸,使巍巍学府变成一片枯木焦土,南开大学损毁的教学楼、图书馆及师生住宅37栋,中文图书10万余册,西文图书4.5万册,还有大量成套的珍贵期刊,全校教学用具及理工科系的仪器、标本几乎全部损失,包括重达6000余公斤、刻有《金刚经》全文的铜质校钟,也被侵华日军毁掠。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说,今天,我们重铸校钟,就是要表明,南开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一页流血的历史,警钟长鸣。
重铸的校钟悬挂在南开大学校园主楼前,高1.937米,材质选用锡青铜,重3000公斤,外形仿原西洋钟的式样,顶部周边雕刻60枚南开校徽,寓意60周年,钟体上铸校训、校歌和铭文。钟体与钟架的钟钮两面为卢沟桥石狮造型。此钟与南京静海寺的“警世钟”同为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和江苏冶金机械厂制造,所以,先后完成的南开校钟与南京的“警世钟”堪称“姊妹钟”。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前夕,文化部部属院团的艺术家们不顾炎热,慰问北京军区某坦克部队官兵。这是青年歌唱家万山红带病为战士们演唱《红梅赞》。新华社记者 杨飞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