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姜春云考察航天育种基地时希望
积极稳妥推进航天育种技术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日电(记者秦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京考察了航天育种基地,他希望航天专家和农业科技专家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新的农业增产技术。
姜春云在航天育种基地的实验田,仔细察看了空间育种的黄瓜、西红柿、青椒和花木等的生长情况,详细了解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育种情况,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汇报后,姜春云对航天育种取得的良好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向从事航天育种的科技人员表示敬意。
他指出,我们党和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农业,为加快农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要确保农产品持续稳定增长,必须按照江总书记的指示使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这也是邓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具体体现。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含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其中最重要的、起带头作用的是优良品种。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航天育种是种子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良种培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开拓了一条科学育种的新途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美化,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他希望航天专家和农业科技专家及有关方面密切配合,把航天育种试验、繁育工作搞得更好,并逐步推广应用,尽快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要加大航天育种试验投入力度,加强对推广应用的规范化管理,扩大航空育种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支持航天育种事业。
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将农作物种子带到二百公里至四百公里太空中,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对种子进行处理,再返回地面选育、试种。自一九八七年以来,我国成功地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八次搭载农作物种子的试验,包括有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花卉等四百多个品种,经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七十多个单位参与地面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市市长贾庆林、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和国务院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刘济民、陈耀邦、白志健、韩德乾等随同进行了考察。


第4版(要闻)
专栏:

  邹家华会见德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今天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德国建设和城市规划部部长克劳斯·特普费尔一行。
邹家华对特普费尔部长率大型代表团来访,探讨进一步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城市建设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表示欢迎。
特普费尔说,德国愿同中国在城市建设的设计、融资、施工等方面和城市管理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德国客人是应建设部部长侯捷邀请,于昨天抵京对中国进行访问的。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铁映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刘云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今天在中南海会见了以会长团伊玖磨为团长的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
李铁映欢迎代表团来华访问,并对团伊玖磨最近当选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表示祝贺。他对团伊玖磨和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朋友们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宝贵贡献表示赞赏。他还向日本客人介绍了中国中央政府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政策。
团伊玖磨表示对有机会在北京同中国人民一起欢庆香港回归而感到高兴。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陈永昌参加了会见。


第4版(要闻)
专栏:

  九龙海关更名深圳海关
江泽民题写关名
本报深圳7月2日电记者皮树义、赵志文报道: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九龙海关”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今天上午,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关牌挂在深圳海关门前。
九龙海关建于1887年4月,原称九龙关,总部设在香港,其边境关卡设在九龙界限街和靠近香港的小岛。1898年英国殖民主义者逼迫清政府将九龙半岛“新界”地区租与英国后,九龙关的边境关卡被迫移至深圳盐田、沙头角一带。1949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九龙关在深圳的缉私总部,同日,九龙关香港总部宣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1950年12月14日,周恩来总理签发命令,决定设立九龙海关(设在深圳),保留“九龙海关”作为关名,总关从香港迁回深圳,另在香港设“九龙海关驻香港办事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不按所在地名命名的海关。这一决定体现了中国政府反对殖民主义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政治主张,也显示了中国政府一定要收回香港的决心。
海关总署署长钱冠林在挂牌庆典仪式上说,九龙海关更名,体现了我国政府信守“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庄严承诺。


第4版(要闻)
专栏:

  参加香港回归庆祝活动后
钱其琛离港返京
新华社香港7月2日电(记者邹春义)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今天下午乘专机离开香港返回北京。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等到机场送行。
钱其琛等中国政府代表团和中央代表团成员是来港参加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等香港回归庆祝活动的。在港期间,钱其琛还分别会见了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葡萄牙和澳大利亚7国外长。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特区政府颁授最高荣誉奖章
12位知名人士荣获大紫荆勋章
新华社香港7月2日电(记者孙承斌、朱冬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今天在原香港总督府举行隆重仪式,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安子介、霍英东等12位对香港回归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香港知名人士,颁授香港特区政府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勋章。
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出席颁授典礼,并同12位人士一一握手、合影留念。
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二天,原香港总督府飘扬着鲜艳的香港特区区旗,礼堂正中高悬着香港特区区徽。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拉开了授勋仪式的序幕。香港各界人士冒雨来到这里,参加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后的首次授勋典礼。
当董建华将一枚枚紫荆花图案的勋章分别挂在安子介、杜叶锡恩、李福善、利国伟、查济民、徐四民、黄克立、曾宪梓、庄世平、霍英东、钟士元、罗德丞12位人士的胸前时,全场人士热烈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
香港回归祖国后进入了历史新纪元。为确立香港回归后新的价值观,树立社会新风范,增强市民凝聚力,香港特区政府决定设立自己的勋衔制度,其中大紫荆勋章是特区勋衔制度中最高的荣誉奖章。根据香港特区的规定,大紫荆勋章受奖人必须是香港永久性居民,长期推动香港市民热爱祖国,关怀、支持国家事业,对香港多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大紫荆勋章每年颁发一次,受奖名单于每年7月1日公布。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令员刘镇武以及香港特区政府部分主要官员,出席了今天的授勋仪式。


第4版(要闻)
专栏:

  董建华在特区成立后首次记者会上表示
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
新华社香港7月2日电(记者孙承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今天在这里说,香港特区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我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
董建华今天下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特区成立后的第一次记者会,就特区政府的工作和未来施政重点,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记者出席了记者会。
董建华首先对世界各地的记者来香港采访政权交接仪式和特区成立大典、分享香港人的开心与喜悦表示欢迎。他说:“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带领中央代表团来到香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和庆典,是很让人高兴的事。”
他引述江泽民主席在香港特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说:“江泽民主席特别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长期不变的基本方针;他还特别指出,不单香港要遵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央各部门、各省、各自治区、各直辖市也都要遵守。中央任何部门、任何地方都不能、也不允许干涉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规定自行管理的事务。事实上,我知道这是中央政府的一贯立场。”
董建华透露,过去几天已同2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见面,他们都对香港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表示祝福,他们都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董建华说:“全球亿万观众通过传媒都看到了崇高、庄严的交接仪式。我相信大家都同意,香港特区的开始非常之好,有这样一个好的开始,我对特区的前途充满信心。”
随后董建华回答了各国记者的提问。
董建华说,香港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大喜事,香港的平稳过渡为国际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也将对祖国的统一大业产生有利影响。他强调,香港的长远利益与祖国的长远利益相一致。香港越繁荣,对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越大;祖国发展得越好,对香港的繁荣越有利。
董建华说,香港离开祖国已经很多年,我觉得有些香港人对自己的国家不是很了解。回归以后香港将实行“一国两制”,在维护“两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多了解自己的国家。我们越感到我们是一个国家,我们的“两制”就越会成功。
他强调,临时立法会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和法律基础,特区政府将会尽快进行特区第一届立法会的选举。在制订选举办法时,特区政府将参考许多国家的做法,最终找到一个公开、民主、为香港长远利益着想的选举方式。他说,对香港民主的发展,基本法已作了循序渐进的安排,我认为这是相当好的安排。我们会按照基本法,在未来一步一步推进我们的民主。
在谈到与香港市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房屋问题时,董建华表示,特区政府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我个人花好多时间在和司级官员研究长远的计划”。他认为,香港楼价过高的主要原因是供求矛盾,因此增加土地供应是治本之方。“事实上,香港有足够的土地,香港也有足够的财务能力,只要我们有决心,我们是可以做得到的,我有信心我们可以做得到,我会尽一切力量去做。”


第4版(要闻)
专栏:

7月1日拂晓,驻港部队跨过深圳河,数以万计的香港市民冒雨迎接,向行军纵队抛掷鲜花,掌声、锣鼓声如潮涌动,请看——
  威武之师的和平脚步
新华社记者黄彩虹周志方李石元
1997年7月1日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地面部队3000多名官兵奉命从各个集结地出发,乘坐400多台车辆,分三路向深圳南部的文锦渡、皇岗、沙头角口岸前进。
5时45分,静静的深圳河出现在部队的视线之内。河对岸,就是几个小时前摆脱英国150多年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
激动人心的时刻一秒一秒地临近。各纵队、各梯队的指挥员纷纷抬起手腕对表。当时针指向6时整,装甲车、卡车、吉普车的引擎齐声轰鸣。在文锦渡口岸,一辆草绿色的卡车第一个越过了桥上的分界线。这辆车上的21名官兵来自“大渡河连”——一个6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迭克天险的英雄连队。迎着风雨,旗手徐志辉将一面军旗高高擎起,这是第一面飘过深圳河的“八一”军旗。
曾经跨越过许多江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又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这一步,受到香港同胞的热烈欢迎。当年,富有爱国光荣传统的“新界”群众曾经依托锦田吉庆围的一座铁门,奋勇抵御英国侵略者。今天,他们的后裔在解放军进驻香港军营的道路上搭起了一座又一座彩门。数以万计的市民撑伞站立在雨中,不停地向行军纵队抛掷鲜花。当轻型装甲运兵车组成的梯队驶来,掌声、锣鼓声潮涌般从欢迎的人群中爆发出来,感人的场面使很多官兵热泪盈眶。
市民们的爱国热情极大地激励着驻香港部队官兵们的士气,如注的雨水阻挡不住人民解放军前进的脚步。航空兵团六架涂有迷彩的飞机在大雨中起飞,穿云钻雾,飞越深圳河上空。在如此复杂的气候条件下起降,充分显示了国产直升机的优良性能和驻港空军部队娴熟的飞行技术。听到直升机桨翼的轰响,特意从美国洛杉矶赶来亲睹香港回归这一百年盛事的一位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他对记者说:正是由于国防落后,近代中国才不断受到列强的欺凌。今天,有了这样一支威武文明之师,怎不叫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深圳湾里,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编队犁开了一道银色的波浪。停泊在那里的许多船只竞相鸣笛向编队致意。信号兵王浩用国际信号向香港人民发出了来自祖国的亲切问候:“香港,你好!”
7时24分,水兵胡放军在大雨中将第一根缆绳撇向九龙西部昂船洲军用码头上的系缆柱。几乎在同一时刻,航通长李长青中尉从一幅海图上抹去了“香港”二字下面的“英占”字迹。此时,士兵们心如潮涌。他们不由想起“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立者邓小平。“顺德”艇上的指挥员之一陈绍新少校13年前曾接受过这位统帅的检阅。此时,他动情地说:“浪花如果有知,把小平同志带到香港,看到自己的心愿变成现实,他老人家该有多么欣慰啊!”
昂船洲对岸的添马舰军营早已换上中国哨兵。昨天那里还是驻港英军的司令部,今天,它已经成为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指挥机关所在地。在那里,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标志着英军占领香港历史的结束和人民解放军担负香港防务新纪元的开始。
进驻港岛最南端赤柱军营的梯队冒着暴雨从北到南在香港行军2小时30分钟。他们穿过郊野和闹市,几乎每个人都被大雨淋透,但却依然保持着严整的军容。面对如此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香港同胞被深深地感动,盛赞他们是“风雨难撼”的铁军。8时30分,这支行程最远的部队抵达目的地。7分钟后,因大雨受阻的航空兵部队也安全抵达目的地。至此,这次历史性的进驻香港行动胜利完成。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事务顾问任期结束
钱其琛赞扬他们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将载入史册,感召后人
本报香港7月2日电记者邢凤炳报道:由国务院港澳办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请的香港事务顾问圆满完成使命,今天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任期结束仪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仪式上讲话时,赞扬港事顾问在香港后过渡期为确保平稳过渡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钱其琛说,为了更好地做好与香港政权交接和平稳过渡有关的工作,从1992年起,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和新华社香港分社共同聘请香港各界、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士担任香港事务顾问。几年来,各位港事顾问就香港后过渡期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做了大量务实、有益的工作。事实证明,港事顾问是香港社会一支重要的爱国爱港力量。随着香港过渡时期的终结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成立,港事顾问所承担的光荣使命已经胜利完成。你们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将载入史册,感召后人。
钱其琛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结束了香港由外国管治的历史,迎来了“港人治港”的新纪元。从今以后,香港将由香港人自行管理,香港人将真正成为香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现在,一个全部由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机关都已经成立。在董建华先生的领导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治港班子的运作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希望各位港事顾问在未来的岁月里,都能在各自的界别和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特区继续尽心尽力,发挥作用。
为了表彰各位港事顾问作出的贡献,国务院港澳办和新华社香港分社特赠送给每人一个象征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纪念品。
出席今天仪式的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霍英东,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鲁平和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


第4版(要闻)
专栏:

  澳门举行盛大晚会庆祝香港回归
澳门庆委会电贺香港回归暨特区政府成立
据新华社澳门7月2日电(记者方立新)昨晚,由澳门同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筹备委员会主办的《情系香港》盛大文艺晚会在澳门综艺馆举行,专程来澳的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各民族演员与澳门同胞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香港回归。
出席香港交接仪式返回澳门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同胞庆委会执行主席马万祺在晚会上致辞。他说,香港的胜利回归将为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起到垂范和激励作用。希望广大澳门同胞和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加强爱国大团结,把握时机,积极参与,共同建设澳门的未来。
据新华社澳门7月2日电澳门同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筹备委员会在7月1日向新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去贺电,热烈祝贺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贺电说,值此举国欢腾,全球共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历史时刻,我们澳门同胞与香港同胞和全国人民一道,怀着激动的心情,共同迎接这伟大日子的来临。香港的今天便是澳门的明天,亦为解决台湾问题树立起成功的范例。我们坚信,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必将实现。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特别行政区繁荣安定,焕发出更灿烂的光辉。


第4版(要闻)
专栏:

  陈慕华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刘朝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众议员武山百合子率领的日本女议员代表团。
陈慕华对武山一行在中国举国上下庆祝香港回归的喜庆时刻访华表示欢迎。她说,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希望中日两国女政治家加强交流,为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多做贡献。
武山对有机会在中国人民欢庆香港回归的时候访华感到高兴并表示衷心祝贺。她高度评价中国妇女在国家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愿意为进一步促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新的努力。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特区与泰国签署互免签证协议
据新华社香港7月2日电(记者朱冬菊、孙承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泰国外交部长巴蜀,双方签署了一项互免签证协议。这是香港特区成立后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份协议。根据这一协议,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人可免签证往泰国旅游30天,而泰国护照持有人亦可免签证来香港旅游30天。据悉,目前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同意给予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待遇。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回归论坛在京举行
本报讯由中国国际科学和平促进会等单位举办的“香港回归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100余位专家学者就香港回归以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新态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谢文)


第4版(要闻)
专栏:

  王兆国会见澳门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周文林、陈斌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今天在欢迎庆祝香港回归澳门知名人士赴京代表团一行时说,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大喜事,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无不感到欢欣鼓舞。
王兆国指出,只有中国发展强大了,才能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再过两年,中国也将以和平方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必将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早日实现。他希望代表团全体成员和广大澳门同胞一道,为澳门的平稳过渡和稳定繁荣作出贡献。
代表团一行35人,以新华社澳门分社副社长柯小刚为领队,于今日抵达北京。
他们是应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前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各项联欢活动的。


第4版(要闻)
专栏:

  杨汝岱会见孟加拉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今天会见了以主席团成员侯赛因·阿穆为团长的孟加拉国执政党人民联盟代表团。阿穆一行是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于6月28日抵京的。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中国赞成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同意参加四方会谈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唐国强今天说,中国赞成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对四方会谈持积极态度,并同意参加四方会谈。
唐国强在就四方会谈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一直是中国处理半岛事务的基本准则。从这一原则立场出发,“我们赞成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并对四方会谈持积极态度”。我们对有关各方就举行四方会谈预备会谈达成协议表示欢迎。
唐国强说,作为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字一方和半岛周边国家,中国同意参加四方会谈,将同有关各方保持合作,在建立半岛和平机制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并为推动会谈取得成果,实现半岛的长期和平与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4版(要闻)
专栏:

七月一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入香港,受到香港市民的热烈欢迎。这是“新界”上水百姓舞狮欢迎解放军。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