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透过沧桑看百年
——上海人艺倾力创排《归来兮》
喻荣军
今年上半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所属人艺一口气连排了四个戏,可是第五个戏却一直酝酿了大半年,这就是《归来兮》。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展示香港百年沧桑,人艺决定排演一出反映香港回归的史诗性话剧,从去年十月份开始七易其稿,一直到四月底剧本才定稿。
时间:沧桑百年中的几个时期;地点:上海—香港;人物:两个男人,一个民族资本家,一个买办资本家。他们之间的恩怨沉浮构成一条主线,这条主线串起了百年,而它的两头分别是香港和上海。剧本在重点刻画几位爱国人士的同时,也突出反映了海外游子对回归祖国怀抱的那份渴盼。
上海戏剧学院的卢昂为该剧导演。他认为这部戏应该是一出大气磅礴、饱含悲怆又催人奋起的史诗剧。主人公文华生个人的悲剧命运能够打动观众,进而能激发起观众自觉的民族忧患意识。无论是南京条约时李鸿章的屈辱签约,开罗会议时蒋介石的无奈退却,还是中英谈判时世纪伟人邓小平的高瞻远瞩、一锤定音,这些历史事件,都说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国家强盛,我们才能立于世界,不挨打。这也是这出戏要表达的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舞台设计的总体构想是一幅分割成八块、高达四米的巨型浮雕,其内容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面表现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反抗外来侵略的群雕。八块条屏的分合升落与天幕的主题景象构成种种苍劲恢弘的视觉冲击,不但丰富了舞台的场景变化,拓展了演出空间,同时也起到了烘托主题的作用。
剧中的另一个大胆突破就是贯穿全剧的京剧音乐,从《李陵碑》到《霸王别姬》,除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震撼力和表现力外,更多的是音乐和剧情的融合。女主角倩茹本是一位京剧名伶,在日军的威逼下,为了救夫救子,为了保全名节,一曲《霸王别姬》催人泪下,在军刀的寒光中,她水袖轻舞,曲罢舞止,她从日军腰中抽出军刀,挥刀自刎,尽忠尽爱。此时,戏中有戏,现实与虚拟相融,倩茹的遭遇与虞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达到了一种水乳交融般的贴合。剧中京剧音乐的运用显得匠心独运,酣畅淋漓。
王志文和吕凉分饰的文华生和林甫,一个是民族资本家,一个是英国买办,无论情场商场,他们的命运总是牵扯在一起。几十年的沧桑经历,风头浪尖,他们一起浮沉了几十年,既是“双雄会”,又是“将相和”。文华生是一个爱国人士,时时以民族利益为重,他时刻不忘中山先生对他的教诲:励精图治,实业报国。他的命运也始终和香港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而林甫却是一个极端的实用主义者,可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他的命运同样和民族的兴衰连在一起。他们之间有较量有斗争,也有相互之间的敬佩与怜悯。他们共同爱着一个女人,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师兄;他们共有一个女儿,一个是生父,一个是养父。他们不是朋友却胜似朋友,两个男人有着各自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但是他们内心最为深厚挚爱的东西却是紧紧维系在一起的。于是,两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便屹立在舞台上。最后一幕:两个年迈的老人促膝盘坐,相视无言,但他们内心的狂澜却紧跟着回归的脚步而不能自持,百年的沧桑历程又在这一瞬间风涌云翻般得以再现。
剧中的一对母女倩茹与雪莹分由沈昳丽和宋忆宁扮演。沈昳丽本是一位昆曲演员,此次她在剧中扮演的是一位京剧名角,举手投足中的那种戏曲韵味随处可见。而宋忆宁饰的雪莹自幼受的就是西式教育,她处事冷静实用,更没有故土情结。她对父亲的理解过程,也是她自己的蜕变过程。从雪莹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新一代港人对回归的渴望,因为他们知道祖国民族的强盛始终是香港繁荣的保证,相比于先辈,他们更务实。剧中和香港百年沧桑有关的历史人物也都纷纷登场,李鸿章、孙中山、蒋介石、丘吉尔、毛泽东、邓小平、撒切尔夫人等。
1997年7月1日,香港已回到祖国的怀抱。透过百年的沧桑,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成就。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笑声中的启迪
——《男婚女嫁》观感
一木
以轻喜剧的样式反映我国农村新貌的影片不乏成功之作,至今历映不衰的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花好月圆》、《咱们的牛百岁》以及《李双双》、《喜莲》等,这些影片都因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天津电影制片厂近期推出了又一部轻喜剧农村片《男婚女嫁》,它展现的是九十年代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面貌。
与以往同类题材影片相比,《男婚女嫁》在主题思想的开掘上,在反映现实生活的着眼点上有一点是值得称道的,那就是“新”。“新”在它展现的是九十年代一个首先富裕起来的小康型新农村,一个打破以往单一农耕结构生产方式的新农村;“新”在塑造了以农工商联合公司女总经理方方为代表的一代新型农民的形象;它还“新”在影片的故事已不再满足于一般地描写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面貌的改变,而是深入到新农村新农民在改天换地的奋斗中如何自觉地改变各种传统观念的精神世界。这种对改变传统观念的自觉追求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和启迪意义的,而且这种自觉追求已不再限于少数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它是一种带有整体色彩的心理发展趋势。
《男婚女嫁》在表现上述主题思想时,选取了一个贴近普通农民生活的角度,以一次旨在移风易俗的集体婚礼为贯穿情节线,运用喜剧手法巧妙地将众多人物和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编织进来。若干条平行线疏密有致地围绕着集体婚礼这一主线展开,在轻松有趣的情节进展中完成了一个个不同性格人物的塑造。影片的开头以城里姑娘彩霞闻名而来切入主题,城市青年倒流农村这件事不言而喻地表现了农村面貌发生的重大变化。彩霞来荷花村一来是找对象,二来是找工作。这件事又引出了荷花村的三个青年,一个是年轻漂亮、言谈举止气度不凡的方方,她是一个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知识青年;一个是公司开发部经理、方方的对象曹志强;一个是餐具厂青年工程师王小山,是一个从城市来的知识型乡镇企业管理人才。影片的开头就十分强烈地留给观众这种印象:小康型新农村新型的人才结构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
影片重点刻画的几个农村干部形象各具特色。总经理方方是九十年代农村女干部的理想化人物。她外表文静俊秀,性格温柔和善,言谈举止透着一种文化色彩。她具有运筹自如的能力和处变不惊的气魄。面对大柳树村吃大户的思想行为,她不恼也不急,而是胸有成竹地想出了带动穷村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好办法;为了改变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旧风俗,她首先带头并动员其他青年共同举办集体婚礼;为了化解荷花村老村长曹翔和大柳树村马主任的矛盾,她通过老劳模刘春做曹翔的工作,利用挪钱不成自觉理亏的马难缠穿针引线做马主任的工作,轻而易举地和解了两个积怨多年的老干部,从而为两村和好、共同奔小康打开了局面。方方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农村基层干部,但我们并不因此而认为她是个过分理想化让人难以接受的人物。因为影片给我们提供了荷花村真实可信的氛围,荷花村这样首先富起来的小康型新农村是产生方方这样“新人”的土壤。党的开放政策带来了农村经济面貌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提供了新人辈出的良田沃土。
《男婚女嫁》作为轻喜剧影片重在表现农村面貌的喜人变化,以写实叙事为主旨。但在众多的出场人物中也能做到个个留给人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演员的表演功力。比如村里扮演的老劳模戏不多但生动逼真,戈治均扮演的马难缠活龙活现但不抢戏。遗憾的是,曹志强、刘枫、王小山等几个有代表性的“新人”形象,因着墨不多、没有“给戏”,显得弱了些。
《男婚女嫁》这部影片是奉献给广大农民观众的一部可看性很强的好影片。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歌舞诗《岁月沧桑》在京演出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普天同庆。应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邀请,兖州矿业集团艺术团进京演出了庆祝香港回归的大型歌舞诗《岁月沧桑》。这个置身于全国五百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的矿业集团的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坚持立足矿区,服务基层,受到广大矿工的欢迎。该团此次自编自演的《岁月沧桑》,在恢宏的气势中,以诗串连歌舞的表演形式,展现了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历史,饱含激情地讴歌了改革开放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变化和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迎来香港回归的历史盛事。(文一)(附图片)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新时期党群关系的颂歌
电视剧《深山有远亲》获好评
1994年9月中共辽阳市委作出决定,要求全市副处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户,与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帮助他们两年内脱贫。此举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得到中央领导的热情支持。一部以此为背景而拍摄的上下集电视剧《深山有远亲》,日前完成。
这部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辽阳市委联合摄制的电视剧,透过主人公曹松奇响应市委号召,到深山认亲扶贫济困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现了辽阳市数千名党员干部奔赴山乡,以切实行动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时代新风,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颂歌。
日前,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辽阳市委在京举行了看片座谈会。与会的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领导及电视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肯定了该剧所取得的成功。
(向文)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东瞧瞧,西望望》
删繁冗重质量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视周上,一部名为《东瞧瞧,西望望》的国产电视连续剧,引起与会电视制作单位和发行机构的极大兴趣。
该剧以九十年代的古都北京为背景,以一个新兴的外资企业——奥菲斯为舞台,以细腻、真实的笔触讲述了一群中外年轻人,在事业中竞争发展,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历经磨练,逐渐走向人生成熟的生动故事。该剧原名《二锅头·人头马》共三十六集,剧组主创者为响应广电部关于电视剧忌拖沓、删冗长的号召,删繁就简,将该剧压缩为二十五集,剧中人物被删掉二十多人,故事情节上也剪去不少枝蔓。该剧主创人员这种对观众负责、对艺术负责的精神赢得了同行的赞誉。该剧编剧陈放,导演崔承。由福建电视剧制作中心、安鹰国际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西文)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水华集》出版
水华是一位在国内外影坛都有重要影响的电影导演艺术家。他执导的《白毛女》、《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伤逝》等影片,洋溢着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影片不仅为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并蜚声国际影坛,成为世界电影之林中的瑰宝。在水华逝世一年之际,总结水华艺术成就的研究文集《水华集》,日前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文集收有水华代表作《林家铺子》、《伤逝》的完成台本,以及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文章和于蓝、谢添、陈强等老艺术家的回忆文章。北影厂和中国童影厂为《水华集》出版召开了座谈会。(巴人)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丁荫楠拍成《商旗》
曾以《孙中山》、《周恩来》等影片蜚声影坛的资深电影导演丁荫楠,日前完成他的电视新作《商旗》。这部二十五集的电视剧,在“爱国,反帝,自强不息”的主旨下,以出现在清末民初的洋务运动为大背景,以招商局的发展历史为框架,通过招商局企业运筹者几代人的命运兴衰,从国家、企业、家族三个层面上,生动地演绎出了民族工业惨烈悲壮的发展历史。该剧为北京华资银团投拍的“商海横流”的第一部;紧随其后的《商父》、《商道》即将开机。孔琳、常远、郑振瑶等饰剧中主要角色。(向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