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定州的粮食家庭连锁店
新华社记者江山张洪河
怎样打开农村市场?这是时下中国商界议论颇多的话题。记者近日在河北省定州市采访的“家庭连锁店”,把个体经营的自由灵活性与连锁经营的规模效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拓展了粮油产品在农村的销售市场。该市粮食局在去年实现利税678万元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实现利税380多万元,连续3年获得河北省和全国粮食系统扭亏增盈先进单位称号。
“这两年国营粮食部门经营困难,压得俺们喘不过气来,不如向个体户学一学。”当记者来到家庭连锁店发源地李亲古粮站采访时,粮站主任张跃起颇有感慨地分析起国营粮食部门同粮油个体户在经营机制上的差距。他说,个体户做粮油买卖能赚钱,为什么与粮食打了这么多年交道的粮食部门却不能赚钱?除一些实际问题外,最关键的是个体户经营灵活、不怕辛苦,而国营粮食部门以“老大”自居,经营机制呆板,严重影响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这个粮站从去年初开始,动员职工回村办店,以增加经营网点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不久,他们受城市连锁店的启发,又萌发了在农村办家庭连锁店的想法,先是动员4个职工回村办了4个连锁店,粮站建起配送中心,配备一部货车和6个职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基本不赔不赚,后又逐渐发展到18家,很快就出现了赢利的好局面。
记者采访了李亲古粮站的几家连锁店。在留宿村一家名叫“向阳”的小商店门前,挂着“李亲古粮站粮油连锁店”的牌子,上面写着粮站的电话号码,门口另一侧挂着粮站统一规定的价目表。走进商店,柜台里摆满烟酒糖茶;柜台外空地上,盛着面粉、大米、饲料、小米、绿豆、红小豆的口袋整齐地排放着,装着食用油的塑料桶靠墙排在一旁。
目前,定州市家庭连锁店已发展到102家。市粮食局有关同志告诉记者,从一年来的运营情况看,办好家庭连锁店主要应抓好5个环节:一是选址上,布局要合理,一般是一村一个,而且要交通方便、业务量较大的村子;二是选人上,要严格掌握,一般由粮食部门的职工、职工家属或村里有威望、有一定经营能力的人担任;三是经营上,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店牌、统一价格和标准、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四是管理上,为保证所有连锁店都赢利,坚持从严管理,10天一小结,一月一清算,对出现亏损的店,是人的原因及时换人,是选址不当的原因及时撤店;五是在利益分配上,按照统一的结算标准,谁经营得好、卖得多,谁就多得利。
从为民服务中找到出路,这是记者在采访家庭连锁店时留下的深刻印象。这几年全国粮食连年丰收,价格稳中有降,但粮食部门却遇到了粮食调销不畅、压库严重等问题。然而定州市却是另一番情景。就拿李亲古粮站来说,这里有个中型面粉厂,过去由于销路不畅,时开时停。自办连锁店以来,由于农民都愿买粮站面粉,厂子每天开足马力,白天黑夜连续生产,但面粉仍供不应求。
“过去人们总感觉开拓农村市场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定州市粮食局创办家庭连锁店则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河北省一些专家对家庭连锁店也给予了积极评价,指出把连锁经营由城市推向农村是个创举。过去属于计划性质的供销、物资、商业等部门,目前普遍存在人员臃肿、社会负担重、经营不善等问题。但他们与粮食部门一样,从省、市到县、乡都有一个庞大的组织网络,利用不好是个“包袱”,但利用好了,则会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家庭连锁店因陋就简,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以基层站为配送中心,不用投资另建,可以使所有的“腿”都动起来,并调动起“家庭”经营灵活、不辞辛苦的积极性。这样,国营商业部门的经营状况就会是另一个新天地。小连锁店连着大市场。农民的需求通过连锁店及时反馈回来,也使商家生产、经营有了一定的针对性。(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永丰再涌垦荒潮
吴政保
在赣中山区永丰县,一度冷寂的荒山、荒坡如今又热闹起来了。由于该县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大胆购买和租赁荒坡,从而在全县城乡掀起了一股新的垦荒热潮。
机关干部下乡垦荒
为了把机关富余人员引向山区综合开发第一线,永丰县委、县政府要求县直各部门兴办开发基地,对参加开发的干部,采取基本工资照发、三年后愿回来的,原单位予以接受等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职工“买荒”或“租荒”开发,并给予资金扶助。县人大机关虽然只有20多人,却筹资10多万元把100多亩黄土岗变成了“花果山”。罗铺垦殖场人武部副部长李枧珠停薪留职,投资2万多元,租赁了50亩荒坡,开垦成一座果药场,并套种西瓜、草莓,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场主”。中学教师邓顺根拿出多年积蓄,在鹿冈乡前村买断了40亩荒坡30年的经营权,种植杜仲2000棵,套种黄栀子3.5万株,建起了一座中药材场。目前,全县共有34个部门下乡“买荒”,上百名机关干部职工离岗“租荒”,垦荒5500多亩。
打工农民返乡垦荒
永丰县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务工的青壮年农民有25000多人。打工生活,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一些颇有远见的“打工仔”,开始了新的选择,通过回乡探亲或通讯联系,被一些靠山区综合开发致富的典型和县里采取的优惠政策所吸引,纷纷携资返乡,大面积购买或租赁荒坡,选择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进行规模开发。目前,全县有500多名打工者返乡垦荒,有的独立开发,有的股份合作,办起林果场、养殖场160多座,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沿陂乡毛家村年仅24岁的毛琥申,18岁便到杭州贩菜,年纯收入超万元。去年3月,他回到家乡,用打工攒下的钱买下了荒坡50多亩,立志走农业开发致富之路。如今,野岭已被开垦出来,种上了柑桔、板栗、葡萄、水蜜桃等果树。他还打算投入3万元,在山脚下建一座百头养猪场。
能工巧匠转业垦荒
自古以来,永丰有不少能工巧匠,但只能小打小闹。改革开放以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办起了企业,成了老板。看到农业比较效益的不断攀升,一些老板觉得搞山区综合开发风险较小,同样也能致富。凭着比较雄厚的资金,他们大规模购买荒坡,当上了“农场主”。佐龙乡聂家村聂跃辉前几年办起了一家木艺企业,生意兴旺,颇有名气。去年,他与人合伙,投入10多万元,租下了600亩荒坡,请拖拉机垦复,种上了果树和药材,今年套种了西瓜,并与广东客商签订了收购合同,可产西瓜20万公斤,总收入至少10万元。像聂跃辉这样转业垦荒的“农老板”,全县不下100人。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如何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推进农业产业化两题
李显刚
实施农业产业化要抓住关键
山东、江苏等地在农业产业化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经验。有人总结为:“转动在龙头,成龙在服务,关键在主体,保障在基地,搞活在流通,稳定在机制,驱动在政府,启动在投入。”但在产业化启动的初始阶段,首先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选好和搞活龙头企业。建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其运作水平和牵动能力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龙头强才能带动龙身、舞起龙尾。
二是建立产加销各环节、农工贸各方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尤其是要处理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在这方面,各地有不少好的做法。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农民的利益应放在首位,应通过协议、合同、契约等从法律上保护农户及各方的正当收益权。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业化经营便是无源之水。
三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产业化的组织、协调、服务体系。因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最本质的发展是以各种有利的经济机会为诱导,并伴以政策性的引导。所以,一开始政府推动时,就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方案,一条线抓到底”的思想进行运作。安徽省阜阳市为了实施黄牛产业化,专门组建了“黄牛系列开发办公室”,集搞活龙头企业、项目管理、资金投入、基地建设、产品推销等于一身,全力推动黄牛“金三角”产业化进程,效果较好。
实施农业产业化要提倡“三个坚持”
自上而下,方方面面在农业产业化问题上,应提倡三个坚持:①坚持实践检验不争论。只要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论叫产业化,还是贸工农或其它,都不要无休止的争论。②坚持因地制宜不排斥。目前农业产业化在不少地方有成功经验,无论是南,还是北,无论是粮区,还是经济作物区,都不要轻易肯定一种而否定另一种,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组织形式。③坚持市场选择不动摇。在龙头企业的选择、主导产品的确立上,应始终坚持市场取向,这个市场既包括有形市场,又包括无形市场。在农业产业化指导权上,要抛弃部门之见,冲破农工商贸部门壁垒,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合力。
总之,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取向的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它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它是实现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与加速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有效结合点;它可以带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农业的运行机制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可以预料,推行农业产业化将开辟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
编后
诚如文中所言,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确实存在不少模糊认识,这极易使农业产业化在实践中产生偏差。实施农业产业化,不是弄一个龙头企业,搞一片基地,加上相应数量的农户就万事大吉了,里面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研究、把握,希望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地方,能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在实施农业产业化之前,有没有一个审慎的、科学的态度,无疑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农田水利建设也要节地
编辑同志: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些地方出现了浪费土地的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兴修水利占用一些土地本是不可避免的,但乱占滥用就说不过去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缺乏长远规划和整体安排。今年挖明年填,没有发挥效益;二是设计不科学。少数地方的水利工程动工之前,不进行缜密的勘测、设计,头脑发热,草率行事。治河改道、开挖渠道、新修公路不从实际出发,大手大脚占用土地;三是选址不合理,或图省事,或求美观,或为出风头摆大场面,有的渠道完全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维修或扩建,却挖了新的;有的道路可以走荒山废地,却占用了良田。因此,建议各地农村干部和水利部门的同志,对本地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认真进行勘测、设计,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上级政府和土地主管部门对水利建设项目要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尽量减少浪费土地的现象发生。
(湖北罗田县古庙河乡政府张曙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微型调查

  农技员的“三三制”
樊一彪盛继红
“鸭子不下水”,在一些地方指的是近年来农技人员不愿下基层的问题。可是,今年浙江永康市的农村却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带着铺盖卷下来“蹲点驻村”的农技人员,农民们说,这种情形已多年不见了。
是什么把“鸭子”赶下了水,而且一个猛子扎到底?是永康市农业局今年3月推出的“三三制”,把科技人员下乡制度化了。
“三三制”规定,农业局局属各单位每年应安排1/3的农技人员驻村蹲点,蹲点人员3年一轮换,每年在点上的工作时间不能少于8个月;从事面上工作的农技人员下乡天数不少于全年的1/3。
农技人员的工作随农时有忙有闲,一年到头驻村,有必要吗?
永康农业局红壤办主任俞尧生说:“很有必要。农技推广一年四季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上皇村前两年村民一哄而上办砖瓦厂,取土烧砖,破坏了水土地貌,结果不但没有致富,反而成了全镇粮食生产最差的村。
以俞尧生为主的4名农技人员驻该村后,首先带领村民修筑了千余米长的三面光渠道,解决了田间积水问题,使粮食亩产比以往提高了20%。
接着,他们又利用较先进的开发办法,科学开发山林面积,比原利用面积净增200亩。这些山地进行统一规划后,全部种上日本大仙桃,年收益可达18万元。
上皇村的村民们信服了,对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农技人员们更加敬重。
为了让农技人员安心下乡,永康市制订了多项配套措施。以前农技人员职称评定靠文凭、工龄、文章等,与下基层苦干实干没多大关系,由此疏远了与农民的关系。
现在,永康推出了“六个一”的考核办法,即农技人员必须在年初提出全年的工作计划,联系一个农业示范村,主持或参加一个农业技术示范项目,承包一项农业科研课题,挂钩帮助一个专业大户,写出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对成效显著的农技人员优先晋升工资、晋级、评职称等。鼓励农技人员真正把“根”扎到农村去,把“心”放到农技推广事业上。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农民有了“工作照”
5月10日上午,河南省濮阳市区李家楼村的街头热闹起来。城里来的摄影师任学民刚停住车子,就被村民们围住,他不停地向大家分发照片。村民们看了这张看那张,边看边叫好。
村民李双俊的照片很引人注目。照片上的他在绿油油的麦田里,弯着身子端详着麦穗,似在察看病虫害,又像是估量今年小麦有多大个产数。李双俊是村里的种田能手,他拿着照片欣赏了一阵,说:“这是在我那三亩麦田里照的。以前种地人没人瞧得起,现在种地也能奔小康,庄稼人光荣了。”养鸡户李顺章,让摄影师进鸡棚,摄下一张他拣鸡蛋的照片,他连声说:“咱养鸡人也潇洒。”
任学民是濮阳市的一名摄影师。这是他第三次来李家楼村。他说如今农民富裕了,很渴望花个小钱照个相。这个“相”已不局限于先前的“半身”和“全身”留影,而是有着时代印记的多彩多姿的“工作照”。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靠船下篙”
徐瑞明
今年“四夏”期间,江苏海安县农业局举办了几十场农技培训和讲座,农民踊跃参加,场场听众爆满。在一些地方,农技培训有时会受到冷遇,原因是农民觉得有些农技培训是“隔山打炮”,派不上用场。海安县的培训对农民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原因就在于他们坚持“靠船下篙”。
一是内容上与农民“靠”。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需要,组织各类农技培训班和讲座。农民现学现用,很见效果,农技讲座自然受到他们的欢迎。
二是感情上与农民“靠”。农技部门真心诚意地送“技”下乡,培训或讲座绝大多数举办在乡镇、村组甚至农户家中,这大大方便了农民,也感动了农民。
三是方法上与农民“靠”。农技推广人员讲课方法力争让农民喜闻乐见。每讲一课都精心准备,力求通俗、生动、准确。不懂的地方随时重讲,有问题随时提出,讲课时间可长可短。
除此之外,县农技推广部门还经常组织农民看科技录像,看示范现场,听典型介绍经验。农民们说,这样的农技课我们学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今年该县56万亩中稻全部实行抛秧,成为全国第一个告别手栽秧的县,这与农技部门有效的农技培训是分不开的。愿农技推广部门都来学一学海安农技培训上的“靠船下篙”。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我国稀土农用前景广阔
据新华社长沙电(记者杨善清)记者从日前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稀土办公室主任会议获悉,近年我国稀土在复混肥料中应用已取得重大突破,稀土农用市场魅力初现。据介绍,目前全国稀土农用喷施面积已达五千万亩,加上复混肥使用面积,全国稀土使用总面积已达七千万亩。据专家预测,至本世纪末,稀土在国内农用市场的消费将净增两千吨至两千五百吨。据悉,今后我国稀土农用产业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广成熟技术,开发应用项目,尽早实现集约化经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江苏六百万亩棉花长势好
据新华社南京电(华开济、周振丰)江苏省六百八十万亩棉花长势良好,目前百分之七十七的棉田已开花结铃,生育进程比常年早六天到八天。
今年,江苏省棉田面积比去年减少四十八万亩。但由于全面推行良种包衣、双膜栽培等新技术,加上基肥增加,移栽适时,抗旱等管理措施跟上,争得了棉花早发。七月底之前,江苏在棉田管理上重点抓了三项管理措施:一是重施施好第二次花铃肥,确保棉花早发不早衰;二是加强测报,稳、准、狠地打好以三代棉铃虫为主的病虫防治总体战;三是再搞一次棉田内外沟系的清理、疏通,涝能排、旱能灌,为多结棉桃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承德县发展通信造福农民
本报讯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县下大力改善农村通信落后的面貌,在不足五年的时间里,全县投入四千多万元,使通信事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县农村已拥有电话四千一百二十门。全县二十五个乡镇有二十一个安装了程控电话数字交换机,其余的四个乡镇到今年年底也将全部安装完毕。
承德县乱石窖村盛产蕨菜。过去采来一两天便烂掉了,运不出去。如今只要一拨程控电话,外地客户几小时便开车来到。目前,仅乱石窖村就占了十部。
(姜琪瑞孟宪岐李永前)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五峰县林特经济发展迅速
本报讯近年来,鄂西有名的贫困县五峰县,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发展林特产业,县域经济迅猛发展。一九九六年底,全县人均收入突破千元。
近两年来,五峰县依托林特资源优势,发展配套加工业。他们利用红心柏等优质木材,生产高档仿红木家具和工艺品,产品行销十余个省市;利用枝丫次材生产纤维板,年产值逾两千万元;利用药材资源发展医药化工业,去年实现利税一千二百万元。(阎友华)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四川省仪陇县蔡庙村唐素琼依靠科技发展种养业,年纯收入2.9万元。 何启荣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生存的抗争!
陕西省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十年九旱,全县秋粮作物减产幅度很大,近五万人口和一点二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发生困难。乡民们顶烈日冒酷暑背回的一桶水,一家人用来煮饭、淘米、洗菜,洗脸、洗脚、喂猪、喂牛,几乎没有半滴浪费。当地政府也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解决缺水问题。请看:
上图:掘开河底找水源;下图:背水抗旱何其辛劳。周刚伍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