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解放军新时期建设成就展在京开幕
江泽民等为展览题词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等出席开幕式
本报北京7月25日讯新华社记者罗玉文、本报记者郭嘉报道: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由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主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建设成就展览》今天上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展览题词:“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张万年、迟浩田也分别为展览题词。
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老同志李德生、王恩茂,中央军委委员傅全有出席开幕式。刘华清、张震为展览开幕剪彩。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主持开幕式。他说,举办这个展览必将激励全军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周围,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建设成就展览》充分反映了我军走过的70年的伟大历程,突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在军事、政治、后勤、国防科研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崭新风貌。
展览的序以“英明的领导光辉的历程”为题,采用大写意的手法,展示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下,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展览主体内容按照政治、军事、后勤、国防科技、军政军民关系和对外军事交往等六个部分进行编排。第一部分,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经受住和平环境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第二部分,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第三部分,以改革促进后勤建设,提高现代条件下作战的综合保障能力;第四部分,加速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提高武器装备研制能力与水平;第五部分,牢记人民军队宗旨,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第六部分,扩大军事交往,促进和平与友谊。展览结尾着重展现我军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周围,阔步迈向21世纪。
展览规模宏大、内容丰富。3300多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内,使用了声光电、多媒体、模拟、仿真等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共展出各类展品2500多件,其中照片1137幅,实物1128件,模型、沙盘200多个,题词、图表、文摘80多幅,灯光片240幅。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解放军三总部、驻京各大单位、武警部队和中宣部、民政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北京市的负责同志。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建设成就展览》题词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八一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建设成就展览》题词。
江泽民的题词是:“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刘华清的题词是:“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张震的题词是:“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立足现有装备提高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张万年的题词是:“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大力推进我军全面建设”
迟浩田的题词是:“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满载内蒙古各族人民对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深厚情谊
中央代表团回到北京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李斌、王黎)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后,满载着内蒙古2300万各族人民对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今天下午分别从内蒙古各地乘机返回北京。
在慰问了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考察了当地经济、文化情况后,邹家华、罗干和中央代表团部分成员今天下午离开内蒙古赤峰市返回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等自治区负责人和各族各界群众为中央代表团送行。
下午近4时,邹家华、罗干一行乘坐的专机平稳降落在西郊机场。等候在机场迎接中央代表团的国务委员李贵鲜、国务院副秘书长石秀诗,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国家民委等部门负责人,迎上前去,同走下飞机的邹家华、罗干以及代表团其他成员热烈握手,祝贺中央代表团此次内蒙古之行圆满成功。另外,今天下午,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布赫、万国权、王克各率领中央代表团部分成员,分别从乌兰浩特、包头和海拉尔乘飞机返回北京,国务院副秘书长李树文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机场迎接。


第1版(要闻)
专栏:

  本报与农业部联合举行座谈会
加强宣传报道促进乡企发展
本报北京7月25日讯记者夏珺报道:“乡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新闻舆论的宣传、引导和支持,新闻媒介要扩大社会影响也离不开乡镇企业。”这是近日出席本报与农业部联合召开的加强乡镇企业宣传报道座谈会的代表达成的共识。
鲁冠球、姚德荣、魏牛庚、张延军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江西、陕西等省、市的40多位乡镇企业的代表出席了为期两天的座谈会。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民日报社副社长许中田主持了座谈会。
乡镇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增加值的3/5、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工业增加值的近1/2、财政收入的1/4、出口创汇的1/3和农民收入的1/3均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刘成果在讲话中说,乡镇企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气候和好环境,舆论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他说,发展乡镇企业的思想认识,要靠宣传工作来提高和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精神,要靠宣传工作来传达;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要靠宣传工作来动员和激发;乡镇企业遇到困难时,要靠宣传工作来呼吁;乡镇企业的发展,要靠宣传工作来引导;乡镇企业的改革,要靠宣传工作来促进。他要求乡镇企业系统的同志高度重视宣传报道工作,积极主动地与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配合,扩大人民日报在乡镇企业中的影响。
范敬宜就加强乡镇企业宣传报道发表了意见。他说,人民日报历来重视对乡镇企业的宣传报道,特别是每当乡镇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日报都是乡镇企业的热情支持者。但人民日报对乡镇企业的报道还存在量小面窄的问题,亟待加强和改进。今后要加大乡镇企业宣传报道的力度,要跟踪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予以报道,并在贴近乡镇企业、贴近乡镇企业职工上下功夫,努力把对乡镇企业的宣传报道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与会代表反映,通过这次座谈会,不仅提高了对新闻宣传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拉近了乡镇企业与人民日报的感情和距离。他们希望,今后人民日报能拿出更多的版面,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乡镇企业,并及时传播政策、经济信息,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
与会代表还就乡镇企业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问题,如产权制度改革,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投资体制改革,企业管理,保护乡镇企业合法权益等进行了认真、热烈的研讨。


第1版(要闻)
专栏:

  “明年俺还要多种粮种好粮”
——河南按保护价收购夏粮见闻之一
本报记者李杰
编者按7月7日本报一版头条报道了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后,河南农民高高兴兴卖粮食的新闻,引起中央领导同志和各地干部群众的重视。目前农村按保护价收购夏粮的形势如何?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报记者又进行了追踪采访,发回了一组三篇报道,每篇都不长,今天发表的是第一篇,请读者注意。
连续两年农业大丰收后,今年河南夏粮产量又创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市场粮价下跌,丰收的喜悦尚未从农民脸上褪下,忧愁已爬上心头。只是在中央关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的政策出台后,农民兄弟的脸上才又重新泛起了由衷的笑容。
在滑县留固镇粮管所收粮现场,记者看到的是一个个令人欣慰的场面:在炎炎烈日下,农民们在挤满架子车、机动三轮车、手扶拖拉机的粮管所院内,排队售粮。过磅、入库、开票、点钱,一切都在紧张忙碌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结算窗口外面,粮管所所长告诉记者,农民卖粮在那边过磅,在这里取钱,现卖现点钱,分文不差,不替任何单位和个人扣摊派、扣提留款,农民可高兴了。
在与排队卖粮的农民聊天时,记者问:“你们觉得按保护价收购卖粮合算吗?”一个农民笑着说:“保护价可是不赖!比市场价每公斤高出两毛多,前些时候不知道有这保护价,大伙心里愁得不得了,要不是保护价,今年俺农民就苦了。”记者又问他们,天这么热,急着卖粮干什么?耿庄村农民耿盛旺说:“今年俺家收了一万多斤小麦,去年陈麦还有一万多斤,当时市场价才五毛多一点,看着家里这么多粮食,全家直犯愁,觉都睡不安稳。现在俺知道按保护价收购的政策不会变,早卖晚卖一个样。可现在天气大旱,玉米都卷了叶,急需用钱浇地、买化肥,还有孩子上学的学费,今年先卖三千斤,剩下的慢慢卖。”
滑县是河南产粮第一大县,今年小麦总产量五点六亿多公斤。县委书记王新康说,目前产粮大县多是财政穷县,粮食产量大,调销不出去,压力也很大。今年要不是国家出台保护价政策,那滑县可就苦了。现在有了保护价政策,一是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了社会;二是启动了县办工业和商业。常务副县长老柴给记者算了笔账:农民手中待卖的议购粮有二点八五亿公斤,按保护价来算,就等于给全县经济注入了三点九亿元资金。这三点九亿元中,农民至少可拿出一亿元投入农业生产,另外,农民还要到商店购买必需的日用品,这至少也要投入五千万元。这样,县化肥厂积压的四万多吨化肥就可以卖出去了,工厂得救了,商业也会活跃起来。
按保护价收购,增强了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信心。在安阳市汤阴县宜沟粮管所,记者看到,十几个大仓房已装得满满的,就是外面的空地也已被外垛占满,卖粮的农民依然挤满了粮管所大院。来自王老屯的卖粮农民张志禄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家有四口人,种了九亩小麦,今年收了四千公斤。他扳着指头算起来,除留足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已卖了七百公斤定购粮,今天又卖了二千公斤议购粮,合计得款三千八百多元,仅小麦一项,全家人均收入就达九百多元。说着他来了劲:“上边把俺农民放在心上,俺农民也要知恩图报,把种粮放在心尖上。明年俺还要多种粮、种好粮。”一位卖粮农民插话说:“只要粮食变成钱,立马去买化肥、农药,还有抗旱用的塑料管啥的,等着瞧吧!秋季还是大丰收。”
市场反应是敏感的。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市场粮价在短短十天内已大幅度回升。在豫北,每斤小麦已由保护价出台之前的五毛四分,上升到六毛五分。在豫东粮食主产区,也已由四毛八分上升到五毛七分,这充分显示了保护价对稳定市场粮价起的积极作用,保护价决策的正确。
在下面采访了一些地方,记者看到,各地农民对保护价政策的出台,由衷地感到高兴。省粮食厅厅长张文哲对此更是喜形于色。他告诉记者,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一是粮食系统职工有活干了,每半公斤储粮补贴七分钱银行利息、三分钱仓储保管费用,粮食职工工资有了保障;二是农民卖粮后,手中有了钱,必然要购买生产资料,因此也启动了生产资料市场和流通企业;三是农民一手交粮,一手取钱,而且每公斤售价比市场高两毛多钱,农民觉得种粮不吃亏,他们感谢国家的政策,确实是肺腑之言,必将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卡特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张荣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和夫人一行。
乔石对卡特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高度评价卡特先生为实现中美建交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所作的贡献。
卡特高度赞扬中国在经济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他说,他1981年访华时,邓小平曾建议他去看看农村的变革,并说这种变革将会扩展到城市。现在这种变革已遍及全中国并开花结果。
乔石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是在邓小平的亲自指引下不断得到发展的。
乔石还应卡特的要求,介绍了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以及中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等方面的情况。乔石对卡特中心认真考察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情况并对此进行客观的介绍表示赞赏。
卡特说,中国农村基层实现直接选举的情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示,过去美国公众对中国在这方面的进展情况知之甚少,今后应进一步向他们介绍中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积极进展。
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今日谈》征文启事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为迎接党的十五大召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进一步繁荣党报的群众性小言论专栏,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发挥好舆论引导的功能,广东麦科特集团与本报评论部即日起举办《今日谈》有奖征文。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每篇不超过500字为宜,力求有的放矢、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生动活泼。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评论部,邮编:100733。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两腿泥”精神不过时
仇石
入夏以来,江苏响水县遇到百年未见的大旱。县委书记徐恒菊带领县委一班人和几百名机关干部,深入到旱情最严重的乡村,具体研究和指导抗旱斗争。他们还和农民一起下河塘,挥锹弄锨,挖沟引水,一干就是半天。看到他们一身汗,两腿泥,满手的血泡,农民们抗旱夺丰收的劲头更足了。
响水素有“苏北兰考”之称,是贫困地区。要在这样的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必须靠一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带领群众脚踏实地去干,来不得半点虚假。不管在什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只要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这种“两腿泥”的精神和作风,就能把人心凝聚起来,和群众打成一片,就能带领群众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少数干部已经“潇洒”得忘记了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他们“蜻蜓点水鱼打花,车子一转就回家”,很少进农家门,更不用说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呼声,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了。面对这种新情况,更需要倡导艰苦奋斗精神,希望有更多的干部从“一嘴油”变成“两腿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