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师范教育必须走在前面
在各级教育中,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础工程。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必然会对师资提出新的要求,给师范教育提出新的重大研究课题。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为了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师范教育必须对目前的状况进行改革。
为了了解中等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后对高等师范教育的要求,我校1993年5月至1996年5月承担了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八五”规划“高师本科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对22个省市进行了社会调查和毕业生状况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过去的毕业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德育教育不能与实际紧密结合,师范生从师乐教的责任感亟待加强;(2)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普通科学文化方面的知识教育薄弱,学科专业教育比重过大;(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特长的措施不力,使多数师范生的眼界不够开阔,锐意进取的精神欠缺;(4)教育科学类课程单调,师范教育的特点没有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致使毕业生在长期从教生涯中难以显示出较强的专业优势。
师范生虽然还未走上讲台,但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他们已经影响了十几年。他们中多数人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只要能讲清知识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师范生在校期间,就应通过教育使他们克服传统观念对他们的影响,认识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他们的今后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多样化地发展,理解素质教育中打基础的含义,是为学生今后做人、求学、办事、健体等方面打基础。
跨世纪的合格教师,除了应具备传统所说的素质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以及充分发展的个性。个性是各种心理素质特征的综合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发展个体原有的身心基础。爱因斯坦说:“一切智力上的成就,往往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发展个性的内涵主要是指,尊重每个学生个性的主体地位,发展其个性特长。对师范生的培养应该是“合格+特色”,合格代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定,即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特色是给学生个人特长发展的余地,把统一性和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合格教师还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不仅具备学科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摄取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摄取能力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学会了怎么学是形成一切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思维能力是核心,即对信息加工处理、组织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传授思维的方法,阐述知识间的发展和联系。表现能力的作用是将储存的知识和思维的成果外化、表现出来,并加以实施,即能够较好地进行教学和做学生的工作。表现能力是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还存在范围窄的问题。如普通文理知识不足,专业课简单地与中学对口,教育学科课程过少,理论偏多,艺术、技术类课程不能面对所有学生等。调查中有65.3%的人认为高等师范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是“专才+通才+教育理论和技能”,即掌握一门学科,同时具有较好的普通文化素质。通过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多种能力,增强科技意识、环境意识、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公民素质。
现在高等师范的教学基本上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忽视或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对知识死记硬背,能力和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高等师范能否培养出适应21世纪教育和教学工作需要的教师,关键在于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是否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过去我们过多地注意认知过程的培养,即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感知、理解、思维、记忆,重点是记忆。而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兴趣、意志、毅力、体力、道德等则注意不够,或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全面培养的任务不能落实,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探索实践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合理的适合于发挥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程序,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安排必要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探索求知。
总之,为在基础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必须走在前面,实现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郭友毕晓白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后的职业培训,其任务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使之胜任本职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使相当数量的教师成为中小学教学骨干。中小学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以后,把培训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开展继续教育上来,既是师资培训工作的深入和发展,更是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在有些办教育的人不重视继续教育,有的领导片面强调教师教学任务紧没有时间学习,不仅不考虑如何给教师创造在职进修的条件,甚至强迫教师利用节假日为学生补课。他们只要求教师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能考高分就行了。常言道:“师高弟子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怎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教育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教师只有了解了教育的客观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科学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毋庸置疑,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全面提高受训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提高的。因此,继续教育应该始终坚持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工作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着眼于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又要用实际来验证和说明理论,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理论,培养教师实际运用理论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当前特别要把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作为重点来抓,既抓教学基本功的单项训练,又抓教学能力的综合训练;既抓全体教师的基本训练,又抓骨干教师的提高训练,才能卓有成效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开基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应试教育弊端多
最近,我们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问题,调查了颍河沿岸46所农村中学570多个教师,教师们对实施素质教育举双手赞成。教师们反映,几乎所有学校的教学工作,都普遍存在着“四多”:即统考竞赛多、检查评比多、辅助资料多、作业练习多,既压得教师喘不过气,也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们指出了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
课堂教学以训练为主,主要围绕着解题、应付考试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换了新的内涵。“传道”是传解题之道,只要能够把习题做对就好。“授业”是教学生“比葫芦画瓢”,把各式各样的测试形式全部掌握熟练。“解惑”是解决学生考试中的疑难问题,教师查漏补缺,使学生及时得到弥补。
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明争暗赛,学校里几乎没有了歌声舞姿,操场也成了“草场”,什么“第二课堂丰富多彩”,什么“走向社会扩大视野”,都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形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兴趣爱好也被埋没。
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评估也是唯分数论。教师所教学科学生考试分数优良,升学率高,就光荣,反之,就耻辱。晋级、评先进和福利待遇都与此挂钩。教师们无一不是自加压力,起早贪黑,牺牲节假日休息,挖空心思想“点子”,使“绝招”,绞尽脑汁编资料。年轻教师身强力壮也叫苦不迭,中年和老年教师的发病率则日渐增多,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教师们呼吁:把教师和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下解脱出来,让大家在素质教育的乐园里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河南临颍县崔建林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可贵的“谨小慎微”
马誉炜
“谨小慎微”这个词现在常常被人们用来批评一些人做事过分谨慎,不敢大胆放手地做工作、办事情。然而,看了今年《大众电影》第六期上刊登的不久前故去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子岳的几件小事,使我对“谨小慎微”这个词有了别样的理解。
1996年7月,赵老被北京电影制片厂评为优秀党员,厂办要他拍张照片作宣传用。当时天气炎热,赵老的两条腿不能使劲,走路十分艰难。老伴提出给厂里打电话叫辆车,赵老说:“你如果把车要来,我就拒绝照相。”后来是他侄儿用自行车推着他去照的相。平时在家里,如果是给单位发信函,赵老用的是北影厂发的信笺信封,如果是给亲戚朋友写信,就用自己买的信封信笺。平时写一点文字,也是用收集起来的一面没字的废纸。他常说:“小事最能说明问题,一个人犯错误,最初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对于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来说,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责无旁贷的。但是日常工作、生活中面对的大量的是衣食住行这类小事,从一定意义上说,处理好这些小事,以正确的态度和行动对待这些小事,并不比关键时刻、紧要关头冲上前去容易多少,其意义和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小事认识党员、评价干部。
我党许多优秀干部,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赞扬,都是由于在处理包括日常生活小事在内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相反,一些党员干部滑向犯罪的深渊,就是开始在一些小事上不谨慎,不在乎,进而逐渐腐化堕落,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要在廉洁自律上做到谨小慎微,关键在于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牢记党的宗旨和领导干部的职责。只有一心为群众着想,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够像赵子岳同志那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在群众面前树立起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心灵的家园

  当心您的情绪
一位正当青春年华的少女来到我的诊室,说她最近几个月学习成绩下降,睡眠不好,什么都不愿意干,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不愿与同学交往,常常独自一个人呆着。她问我,“大夫,您觉得人为什么活着?看到周围的人活得都很有滋味,整日忙忙碌碌,我实在无法理解。”
一位中年女性到医院就诊,说她最近一段时间爱发脾气,心情烦躁,夜里无法入睡,清晨很早便醒来,还感到周身不适。她到妇科就诊时,医生说她正处于更年期。她同样感到情绪低沉,对生活没有信心,没有兴趣。
一位中年男性在就诊时谈到,他多年来一直遭受着折磨。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同时感到周身不适,经常出现头痛、疲乏,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他曾在许多医院就诊过,医生说他患有神经衰弱,给过多种镇静催眠药物。尽管服药后睡眠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他的病情却没有根本的改善。由于多年患病,他的工作、社交能力明显下降,从责任重大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他感到自己成了别人的负担,对将来也感到失望,甚至出现了生不如死的感觉。
这三种情况都是比较典型的抑郁症的表现。尽管他们都没有开门见山地说自己情绪抑郁或低落,但经过询问,还是可以明确地发现他们存在这种情绪。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发达国家,其患病率高达5%以上。抑郁症也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因为这种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轻生的念头,如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看护,其自杀率可达15%。抑郁症也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不少患者由于得不到治疗而趋于慢性化,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因此,不应把这种心理障碍简单地视为“思想问题”或“一时想不开”,觉得换换环境、开导开导就可以解决问题。
在我国,大多数抑郁症病人在患病初期不会直接到专科医院就诊,而是辗转于综合医院。由于一些抑郁症病人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诊为躯体病,接受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有的还接受了大量的特殊检查,加重了病人的负担,也延误了治疗时间。其实,如果和这些病人深入交谈,不难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悲观、厌世、忧郁等精神症状,做出正确的诊断。而且,即使存在躯体疾病,也有可能伴发情绪的抑郁,这在慢性病人可说是屡见不鲜的。在积极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对伴发的抑郁情绪进行恰当的治疗是必需的,有时甚至比躯体病的治疗更关键。因为当一个人丧失了生存的勇气和源动力后,任何灵丹妙药对他也是无济于事的。
对于这类精神障碍,应采用药物与心理治疗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程度较重的抑郁病人,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及时恰当的药物治疗既能改善病人的情绪和精神症状,又能使病人增强对伴发的躯体疾病治疗的信心。采用抗抑郁药物,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病人的情绪,但这种改善只是一种对症的效果,还需长期给药加以维持。病人情绪的改善为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然,心理治疗需要系统进行,而且要由有一定经验与知识的心理治疗师来进行。
(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副研究员刘平)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编读往来

  “事中有法”教我用法
当我和治保主任处理完村里赵某与孟某关于医疗费的纠纷后,孟某的妻子拉着我们的手说:“是你们救了俺一家。”我们只是笑笑,因为这要归功于6月6日“读者之友”版刊登的刘明的文章《擅自转院治疗费用自理》。赵某是被孟某放山炮时的飞石砸伤的,为给赵某治疗,孟某支付了医疗费、生活费等7800余元。可是赵某从县医院出院后没多久,又说自己头痛,有后遗症,自行在本村医院和其他医院治疗,然后要求孟家支付医疗费。双方为此吵闹不休。我们在处理此事时看到“读者之友”版刊登的这篇文章,便从“事中有法”中认真学法,及时用法,让孟某不再承担从县医院出院后的所有医疗费,公正地处理了这起民事纠纷。
安徽萧县龙城镇吴杰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家教经历
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也会走进千千万万打工者的行列。当“打工”的概念强行插入脑海时,我感到一种无奈与凄惨,但我不愿家人为了我的学费与伙食费而焦虑忧愁。于是,带着颇有些悲壮的心情,我接受了一份家教工作。
应该说这家主人相当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从我脚穿布鞋踏上他们家客厅玻璃般晶莹锃亮的大理石地面那刻起,我就没感到过乡下人的尴尬与自卑。他们没问我打工的缘由,只是尊重我的知识。孩子上小学五年级,因作文差而影响了语文成绩,他们衷心地希望我能帮帮他,也帮帮他们。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使我一扫对都市人的偏见和自己心中对于打工的误解,激动中有种万死不辞的决心和挟技自珍的自豪。
我没学过教育心理学,也没家教经验,只能根据自己少年求学时的感受和家长为孩子买的各种资料,细细揣摩,认真做好辅导教案。在讲解过程中,我的语言力求平易而风趣,以调动孩子的兴趣,启发他的想象力,在一种轻松愉快中完成知识的传授与交流。孩子很聪明,也很听话,总能按时完成我留下的少量的作业。根据对作业的评估结果,我灵活变化辅导方法,让孩子不会产生厌恶抵触心理。我们处得非常和谐融洽,孩子把许多该去问父母的事或不敢告诉他们的悄悄话都说给我听,搞得我或忍俊不禁,或惊讶不已,或哑口无言。我觉得自己爱上了孩子,爱上了殷勤端茶送水、屡屡对我流露出感激神态的善良的家长,是他们使我这飘泊异乡的游子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与安适。
孩子的语文成绩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由60多分提高到90多分,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后他的语文成绩也一直保持在90多分。我高兴极了,他已经知道了如何学习语文,至于如何更上一层楼,就靠他自己的努力了。这段家教经历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永远无法抹去。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郭小平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世相百态

桥上的牌子与桥下的垃圾
上海浦东区吕国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