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997年3月8日)
刚才,彭珮云同志、宋健同志先后汇报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上海、河南、贵州等省市以及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同志作了发言,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都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都很重要,都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在确定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过程中,很重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问题。他多次强调,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他也多次强调要搞好环境保护,并提出要制定“环境保护法”。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以邓小平同志的理论统一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搞得更好。
计划生育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计划生育工作抓得不好,人口增长控制不住,造成资源过度的开发,生态环境就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环境质量就难以提高;如果环境保护工作抓得不好,环境受到污染或者破坏,就会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生存的条件,甚至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突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必须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努力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好环境,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要通过教育、宣传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使这两项基本国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把这两项工作,作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二、总结经验,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多年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去年又顺利完成了人口计划,为实现“九五”人口控制目标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生婴儿在2100万左右,人口净增1300万左右,人口增长的绝对量仍然很大。各地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有一些省、自治区仍然处于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不可稍有松懈,不可因为近几年完成了人口计划就盲目乐观。工作难度大的地方也要增强信心,不要产生消极畏难情绪。人口警钟必须经常敲。务必继续努力,确保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
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实践中,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人口问题的路子,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是行之有效的。要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和负总责不变;坚持贯彻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要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计划生育工作的机构、人员、报酬要做到“三落实”。这些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做法和经验,要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要把计划生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计划生育工作干部队伍要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要突出重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最难做。去年我到贵州一个贫困县考察,走访了8家农村贫困户,只有1户是两个孩子,其余几家的孩子都在三四个以上。一些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早婚早育多、计划外生育多、多孩家庭多的现象。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的双重压力更大,推行计划生育也更难。贫困地区所以贫困,原因很多,其中人口增长过快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少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以后,由于多生孩子,生活水平又重新回到贫困线以下。“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是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必须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在积极搞好扶贫开发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条很重要。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和计划生育工作搞得好的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要在扶贫资金安排、异地搬迁、劳务输出、定点帮扶、技术培训等方面实行优先和优惠的政策,帮助他们率先脱贫,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贫困地方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三、加强法制建设,增加投入,确保未来15年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基本避免了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局面。实践证明,我国实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保护环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有成效的。但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人口继续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果不抓紧抓好环保工作,污染物的排放量还会增加,生态破坏的范围将继续扩大。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资源和环境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环境形势仍相当严峻,环境保护的任务还很艰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15年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这是我国环保工作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环保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努力,而且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环境保护目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确定重大建设项目,要同时制定保护环境的对策措施。对区域和资源开发,要进行环境论证,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程序,使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化、规范化。要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国内外经验都表明,环保资金迟早总是要投入的,早投入就主动并花钱少,晚治不如早治。财税、金融部门要运用税收、信贷手段促进环保工作。要继续坚持并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切实执行《“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加强“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巢湖、太湖、滇池)、“两区”(二氧化硫控制区、酸雨控制区)的污染防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环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这次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对《刑法》进行修改,其中一个内容,是准备增加有关环境犯罪的条款。通过以后,今后对造成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加强环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这几年,我们在环保执法方面也有了进展。去年取缔、关闭15种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各级政府行动坚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环保执法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继续加强,提高执法效果。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司法部门要加强环保司法工作,依法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总之,全党全国人民要共同努力,保护好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四、加强领导,狠抓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我国计划生育和环保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目标要求很明确,工作思路也很清楚,关键是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不断提高认识,认真抓好落实。
对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都要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这两项工作摆上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听取计划生育和环保工作的汇报,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领导重视贵在自觉、贵在务实、贵在坚持。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要完善计划生育和环保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在考核干部的政绩时,要把这两项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要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正确决策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要普及有关的科学知识,经常表扬好的典型,健全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在环境保护上,要普及有关的法律知识和科学知识,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
党政主要领导要抓好协调,对人口和环保问题进行综合治理。要理顺各部门各方面的关系,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保证各有关部门对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亿万群众参与的大事,我们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加强和改进工作,特别是及时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上多下功夫,务必做到真抓实干,使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地向前发展。
总之,全党同志和各级干部要坚持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团结和带领群众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和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一九九七年三月八日)
刚才江泽民同志作了很重要的讲话,我完全同意。现在,我再补充讲几点意见。
一、计划生育工作年年都要抓紧,不能放松
一九九六年是“九五”开局之年,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国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十六点九八,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点四二,比一九九五年略有下降,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完成了年度人口计划。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做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辛勤努力分不开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去年全国总人口已经达到十二点二四亿,“九五”期间预计每年要净增一千三百万左右。这么多的人口,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形成巨大压力,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地区之间的计划生育工作还不平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还比较薄弱。三是流动人口多,控制人口的难度还比较大。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控制人口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年年都要抓紧,不能放松,要确保二○○○年全国人口控制在十三亿以内。
二十多年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使我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比如提倡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增强全民人口意识等等。这些政策措施都要稳定不变,并且在执行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农村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达到“九五”计划生育的目标,必须集中力量首先把农村抓好。要走“三结合”的道路,把计划生育同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以及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实践证明,“三结合”的路子取得了好的效果,受到农民的欢迎。在贫困地区,还要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提供优惠,帮助他们率先脱贫,解决温饱问题。这样可以起到推动计划生育的示范作用,收到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的双重效益。
现在,农村流向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多。总的来说,这对发展经济是有利的,但也增加了人口管理的困难。在这些人中间,计划外生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当然,现在各地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已经有了一些管理办法,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还做得不够。这部分人还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难点,还要继续努力。我在这里提一个建议,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涉及到人口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两方面都有关系,所以,双方要加强合作,共同管理;但是,我认为在这个工作中,流入地应负主要责任。流入地区的政府要负起责任,公安、工商、劳动、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使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得到有效地控制。
目前城市人口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但工作仍然不能放松。独生子女教育是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为城乡独生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家长感到放心,以巩固计划生育的成果。
二、保护环境、生态要加大工作力度
我国人均耕地、水、森林和不少矿产资源不足,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现在经济又处在迅速发展阶段,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近些年,环境和生态保护受到各方面重视,增加了投入,加大了治理力度,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工作是有成效的。
但总的来看,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环境保护能力比较差,环境质量还在恶化。我们既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要把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带入二十一世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各级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相协调,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
根据“九五”计划要求,到二○○○年,要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使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严格管理城市环境,重点治理工业污染。许多城市,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城市,降尘量和总悬浮微粒超过环境标准,大气质量差,有些城市已经出现酸雨现象,危害环境,对建筑物和设备以及农林业造成损害。有些城市饮用水受到污染,直接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人民生活要达到小康水平,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用等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应该包括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加快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还要集中力量治理重点流域和地区的污染。淮河流域是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沿岸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流域四省要同心协力,打好治理污染这一仗。力争在今年年底重点地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把保护居民饮水作为大事来抓,控制和治理水质恶化,提高饮水的质量。
第二,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各级政府都要从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出发,充分估计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对于国家已确定的长江中上游和黄河流域、“三北”防护林工程,要经过不懈的努力,逐年抓出成效来。要把草原建设同防沙治沙结合起来,防止沙漠化面积的扩大。
第三,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城乡建设都要千方百计少占土地,能用劣地的不要用好地,能少占的不要多占。当前最有实效的是认真建立和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这项制度要落实到县,到乡、村和农户。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特别是在西北干旱地区。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是十分紧迫、重要的;工业用水合理使用,提高重复使用率,也显得十分重要。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节水农业的经验,也要重视创造和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节水经验。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对矿产资源要加强管理,坚决制止乱采滥挖。在生产、建设和消费等领域,都必须节约资源,尽量减少各种资源的占用和消耗。
第四,确保资金投入,发展环境和生态保护产业。保护环境和生态,必须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九五”期间,各级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应有较大的增加,治理污染投资总额将达到四千五百亿元左右,要确实到位。造林工程、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也不少。这些资金一要确保,二要用好,这不仅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植树造林,既促进林业发展,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草原,既有利于防止土地沙漠化,又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治理污染,既有利于保护环境,还会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将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水利工程,既有利于防洪、抗旱,又可以发电和发展水产业。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抓住机遇,把加强环境、生态保护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这个战略,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计划时,都要把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重要内容,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还要有配套资金和技改措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鼓励发展污染小、效益好的产品,坚决限制和淘汰污染严重、效益差的产品。要优先发展利用本地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和产品,不再上污染严重、消耗资源大的项目。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时候,都应该把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和降低消耗的内容考虑进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完全一致的。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的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加效益的目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有法制作保证。省级以上人大、政府要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立法(起草)工作,有的要提交本级人大审定,有的可先制定行政法规,在颁布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要加强执法司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实行执法监察。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的作用,对坏的要曝光,对好的要表扬。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宣部总政治部等部门联合举办
邹延龄事迹报告会反响强烈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记者孙茂庆)我国运八C型运输机首席试飞员、空军某部试飞大队长邹延龄,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向3000余名首都军民汇报自己十一年如一日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祖国航空事业发展,勇于蓝天探险的试飞经历。
这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共陕西省委联合举办的首场邹延龄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会见了报告团成员,并在听众席上听了邹延龄的事迹报告。
今年49岁的邹延龄,展翅蓝天近30个春秋。(详细报道见本报1997年7月22日第一版)
报告会上,某试飞大队领航员刘兴、邹延龄的妻子罗秋秀、陕西飞机制造公司设计所副所长欧阳修,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邹延龄不畏艰险、勇闯难关、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在报告会上讲了话。他称赞邹延龄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献身国防现代化的崇高境界,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他说,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70年的光辉历程中,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涌现出董存瑞、黄继光、雷锋、徐洪刚、李国安等一批又一批模范人物。邹延龄同志是又一个突出代表。宣传和学习这个典型,对弘扬社会正气,增进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紧紧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努力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报告会由总政治部副主任袁守芳主持。他说,邹延龄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充分体现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突出反映了全军部队认真落实江主席关于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和“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知识武装”等重要指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了我军官兵良好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全军官兵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向邹延龄同志学习。
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不时被掌声所打断。许多部队指战员们说,从邹延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当代军人献身国防的价值,看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主办单位领导和空军司令员刘顺尧参加了报告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卡特
本报北戴河7月24日电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这里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
江泽民对卡特再次访华表示欢迎,并赞赏卡特在担任总统期间和卸任后为中美关系发展所作的贡献。他说,近20年前,中美两国之所以能够排除困难,建立外交关系,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两国领导人认识到两国间存在着重大的共同利益。
江泽民强调,尽管今天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存在的共同利益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广泛。保持和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将有利于我们把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带入21世纪。
江泽民说,今年以来,中美关系基本保持了改善和发展的势头。当前两国关系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双方应继续共同努力,增加信任,发展合作,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
卡特表示,美中关系十分重要,两国在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发展方面负有共同责任。双方应该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的伙伴关系。他强调:增进相互了解十分重要,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
卡特说,今年秋天江泽民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将是美中关系中的大事,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他预祝江主席的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卡特说,他此次访华的目的是促进实现美中当年建交时的初衷,即实现两国关系持续、全面的发展。他本人今后将继续为此作出努力。
河北省省长叶连松、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等参加了会见。
卡特一行是应外交学会的邀请来华访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卡特
本报北戴河7月24日电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这里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和夫人。李鹏对卡特再次访华表示欢迎。
李鹏指出,中美关系出现了改善的势头,双方应继续努力,把两国关系置于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基础上。他说,江泽民主席今年秋季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两国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他表示相信这一访问将有力地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李鹏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他说,事实已经说明,中国政局十分稳定。他说,对于一个有12亿人口的国家,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中国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但前景是良好的。
卡特对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和赞赏。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李鹏总理的夫人朱琳、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吕聪敏以及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托起我们心中的长城
——上海市拥军优属工作纪实
中国国防报记者张纪怀曾岩新华社记者黄秋生
1996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上海视察时指出:“上海市的改革和建设在顺利发展,上海军爱民、民拥军的局面也在发展。”
上海人民在改革开放、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用满腔的热情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拥军优属的动人乐章。
这乐章源自于1300万上海人民一个共同心愿——托起我们心中的长城!
上海人民把拥军优属工作作为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轨道
上海市有着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
从陈毅同志任解放后上海市第一任市长开始,上海市的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国防建设和拥军优属工作。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以一个政治家的深邃目光,要求各级领导“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军民团结”、“不要等有了事再想到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部队的事要“特事特办”。在他的倡议和领导下,上海市的拥军优属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有了新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朱镕基、吴邦国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具体到部队的伙食标准、“国防园”设备,都亲自过问,抓落实,对上海的拥军优属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上海市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金融、商业、信息三大中心,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市委书记黄菊同志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实行“五个同步”的总体要求。即,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上海整个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同步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经济的基础构架建设与国防设施同步;现代企业制度机制转换中,民兵预备役同步建设;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思想教育总体系中同步教育;部队生活水平与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1990年,在规划上海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地铁时,地铁在未来战争中如何发挥作用得到了充分考虑,一项几千万元的追加投资得以确认。地铁一号线达到了国家五级人防工程的标准。
在建设现代交通枢纽过程中,城市规划部门考虑到未来战争的需要,在沪宁、沪嘉、莘松等高速公路都建设了战备通道。
在沪青平公路修建战备机场之后,上海的决策者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兴建的外环线,在外环线公路修建战备机场跑道的建设方案被纳入了施工的计划。
上海的决策者们反复强调,既要发展一流的经济,也要建设一流的国防。各级党委政府在保证部队战备、训练、执勤等任务中,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支持。涉及军队的用地、建筑规划;煤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单位对涉及驻军建设需要的管线铺设,想方设法提供帮助,保证及时施工。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进一步加强人武部建设的决定,上海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对留在地方安置的人武干部都实职安排,有的提升使用;给每个人武部增配了11名职工。市委书记黄菊,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匡迪等领导多次到警备区现场办公。
1997年4月13日,全军驻城市部队农副业生产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代表无不为上海解决部队“菜篮子”工程的事迹和经验所感动。
上海市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优抚工作服务保障体系,让优抚对象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如何让优抚对象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使他们的生活同时得到不断提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现在上海市已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多层次的社会化拥军优属服务保障体系。市委书记、市长抓优抚,区县委书记、区县长抓优抚,各个部、委、办都抓优抚。无论市场经济如何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都把优抚作为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任务来抓,一系列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
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市级统筹;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义务兵一次性风险保障基金;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在职革命烈士家属定期抚慰金制度。
1995年,上海市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拥军优属基金会,由市领导担任会长,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筹措基金。
为使优抚工作社会化,上海广泛建立了拥军优属服务网络。区有拥军优属服务中心,街道乡镇有拥军优属服务站,厂矿、公司企业有拥军优属服务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有拥军优属联络员。“志愿者服务队”、“优抚园”等遍布全市城乡。目前,全市有拥军优属服务网络5414个,拥军服务队1700余人,联络员5万多人。
上海市把安置工作作为稳定军心的大事。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妥善安置随军随调军属,妥善安置军人子女入学
1988年1月4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警备区党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保持部队的稳定对上海市整个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保证作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总是把部队当作很大的依靠。”
江泽民同志这句语重心长的话,教育着上海的各级领导,在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为部队官兵解决后顾之忧。
上海市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重组、资产重组、人员重组,有几十万职工下岗,转业退伍军人安置,优抚对象的就业出现新的矛盾。为了妥善安置转业干部,上海市作出一系列硬性规定,要求全市所有单位必须无条件服从军转干部安置计划。这两年,上海市接受军队转业干部1721人,其中师职干部都按规定安排了实职,多人被选拔担任了区、县、局领导。对义务兵实行入伍、安置两张通知一起发,入伍即就业,退伍就上岗。对农村二等以下伤残军人和原单位关停并转的退伍战士,实行指令性安置。这几年城市和农村退伍兵安置率均达100%。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上海市提出“优抚对象一般不下岗,确实需要下岗的,优先转岗优先培训”,提出了“军嫂无待业”的硬要求。
在上海,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全市有175个街道、乡镇,94所大中小学开展了智力拥军、智力优属,参加教师1795人,受惠军人子女6782人,优属对象子女2384名。
上海市立足于拥军优属要跟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按照江主席“两个武装”的要求,把高科技知识送到军营
现代化的军队,需要现代化的军人。
80年代,上海在智力拥军上侧重于普及电工、修理、餐饮等技能性知识。90年代最初几年,上海把提高官兵基础文化知识作为智力拥军的新内容。
近年来,当江主席提出部队要用高科技武装时,上海又把帮助部队官兵学习高科技知识引入拥军新的领域。许多街道、厂矿、乡镇纷纷送科技、文化图书到军营。
沪东造船厂和求新造船厂担负着军用舰艇的维修任务,工厂采取船进厂人进校的办法,安排官兵学习现代化舰艇的维修、操作技能,至今已有千余人。
为了帮助官兵改变知识结构,大面积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1996年7月,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开办了上海电视中专军人分校,实行战士“入伍即入学,退伍前毕业”中等教育。目前在校战士达6000多人。
上海人民用爱心维护着军人的形象,上海的驻军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在上海,军人受尊重、受优待处处可见。在车站、码头、机场,分别设立了军人之家、军人候船室、军人专座;大小公园对军人实行门票免费;粮食系统在全市开设了数百个军供点,按时、优质保障部队粮油供应;公交系统对军人和优抚对象实行最低票价,开设三条拥军专线;在街道、里弄、乡村、企业,活跃着上万名“故乡指导员”、“老妈妈服务队”、“拥军志愿者”的队伍。
驻沪部队的官兵非常珍惜上海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视上海为故乡,视人民为父母,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和支持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新建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南浦大桥、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内环线高架、地铁一号线等几十项重点工程,都凝结着驻沪部队官兵的汗水。“南京路上好八连”、武警一支队十中队等英模连队,带头学雷锋、树新风,为上海两个文明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上海人民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维护巩固着军政、军民团结;而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又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成为这座大都市阔步迈向21世纪的可靠保证。 (新华社上海7月24日电)(附图片)
压题照片:上海一瞥。
孙华根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西夏粮产量创最高纪录
甘肃省千台收割机忙夏收
本报太原7月24日电记者阎晓明报道:十年九旱的山西省,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使今年夏粮产量达36.06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近年来,山西省致力于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并把它与深化农村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手段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的教育和传播,使学习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在广大农民中蔚然成风。以小麦全生育期地膜栽培技术为例,去年全省仅闻喜县一个村91亩小麦使用该项技术,今年这项新技术已施惠于84个县的46.1万亩农田,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至100公斤。今年,全省小麦优种面积达1400多万亩,占总面积的95%,比上年增加了20万亩,小麦种子统一供应率达30%。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农业生产起到了显著作用。今年,山西省的小麦收获面积达1473.3万亩,比上年实际收获面积增加了62.8万亩。
据新华社兰州7月24日电(记者谭飞)7月中旬以来,甘肃各地夏收自东向西陆续展开。农机部门今年组织了1000台联合收割机,在东起黄土高原上的平凉、庆阳,西到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敦煌10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展开了今年夏收的大会战。
据农机部门介绍,今年的跨区域机收会战,在全省10个地区的40个县同时拉开,收获面积在200万亩左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