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7-07-24

1997-07-24新闻联播 文字版

画苑也需“保墒”

第12版(美术)<br/>专栏:艺坛走笔<br/><br/>  画苑也需“保墒”<br/> 小点<br/> 每临高温少雨时节,土壤中水分极易挥发,出现旱象。为使农田保存一定水分和养分,以利农作物出苗生长,农民便采取蓄水、耙地等措施保墒。<br/> 笔者由此想到,时下有的画家身处热闹的画坛,耐不住寂寞,刚有一点成绩便飘飘然,求名逐利心切。他们或频频赶场于笔会,或奔忙于卖画途径,或有偿请专家拔高包装,或热衷贴近名人以为炫耀之资,再加之精心组织新闻媒体炒作……于是乎,“引起轰动”、“声名鹊起”的著名某某、大师某某频现。但不乏明眼理智人士指出:如今作品多,精品少!<br/> 何以能出精品?它需要高尚、深厚的艺德学养,长期埋首苦干的实践积累,这绝非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者所能致之。先人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意即隐默怀藏,不自彰显,以养育其德,方可终成巍巍功业。反之,刚有一点艺术积蓄,便急于抖搂出去,必然会底气不足,后劲乏力,造成自己艺术底蕴出现“旱情”。

中国美协送画到基层

第12版(美术)<br/>专栏:<br/><br/>  中国美协送画到基层<br/>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北京汉桥文化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日前在燕化公司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展出。<br/> 美协送画下基层的举动,是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具体行动。<br/> 中国美术家协会到企业举办全国性画展尚属首次。此次燕化公司与中国美协的成功合作不仅对燕化职工的文化生活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对画家的创作和美协的工作也是积极的推动。(守仁)

“庆祝香港回归印章大展”秋季将办

第12版(美术)<br/>专栏:<br/><br/>  “庆祝香港回归印章大展”秋季将办<br/> 为纪念香港回归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将联办“庆祝’97香港回归印章大展”。<br/> “大展”拟分三部分:《历史回顾》将展出清政府签订割让香港丧权辱国条约所用御玺官印、英帝国官印和有关历史人物名章的印模,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有关文件用印和有关领导人名章的印模。《民族心声》是向全中国征集而来,以“洗雪百年国耻,庆祝香港回归”、“同根同心,共谱新篇”为主题的篆刻印章作品。《盛典献礼》是为庆祝和纪念香港回归特制的一方一百厘米见方巨印——“香港回归之宝”。“大展”将于九、十月间在首都北京首展,并到上海、广州等城市巡展。(翟孟)

《珠还》捐赠中国革命博物馆

第12版(美术)<br/>专栏:<br/><br/>  《珠还》捐赠中国革命博物馆<br/> 著名雕塑家、广州美院教授曹崇恩创作的大型铜雕《珠还》,在香港曾宪梓、余国春、赵少昂、杨善深等十多位知名人士支持下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雷洁琼、谷牧、荣高棠等出席了日前举行的捐赠仪式。(茂文)

郑作良的黑白世界

第12版(美术)<br/>专栏:品艺录<br/><br/> 郑作良的黑白世界<br/> 秦安<br/> 在我看来,黑与白是两种最美最纯净的颜色。在艺术家眼里它是一个黑白的世界,这个黑白世界是艺术家赋予和创造的。看了郑作良的黑白版画,使我感到他提炼了生活,提炼了彩色的大千世界。<br/> 他在参观延安中央军委办公厅旧址时,一踏入旧址大门,木结构的梁与椽,顿时触动了他的灵感神经,使他兴奋不已,在顷刻间就勾出了一幅黑白版画的腹稿。后来他创作的《延安中央军委办公厅旧址》这幅黑白版画,充分应用和发挥了黑白版画的特点,将黑白、线面,粗细、纵横有机地结合,产生了良好的视觉效果。<br/> 在占画面二分之一的下方,简陋的木椅形成横势走向,宽大的椅背稳定了整个画面。另占二分之一画面的屋顶椽子不但形成了一大片灰调子,而且在横向占主要地位的画面里,又穿插了斜势走向的线条,打破了单调感。十个粗大柱子的竖线又使横线与斜线串联起来,而且穿透斜线,从而又丰富了灰调子。别具匠心的是在近房顶处的两小块透气空白与画中间的大块空白起到呼应的作用。<br/> 整幅作品自下而上形成鲜明的黑、白、灰,把特定历史时期的峥嵘岁月和生活气息,以及今人对前辈敬慕怀念的情意,强烈深沉地传达给观众。(附图片)<br/> 延安中央军委办公厅旧址(木刻) 郑作良

风流莫比紫妖娆(图片)

第12版(美术)<br/>专栏:<br/><br/> 风流莫比紫妖娆(中国画) 杨启天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第12版(美术)<br/>专栏:<br/><br/>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展作品选<br/> 在庆祝香港回归的喜庆日子里,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艺术大展”分展之一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展”,近日在北京举办。<br/> 这次参展作者范围广泛,其中包括一些香港、台湾及海外华人雕塑家;入选作品不仅数量多,且艺术水准颇高,在表现的风格、手法上也有新的探索。可以说,这个展览展示了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反映了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趋势和走向。用一位艺术评论家的话说,“我们中国如此之大,优秀人才如此之多,中国文化底蕴如此之深厚,中国艺术家如此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以及自身智慧与技巧之不凡,雕塑领域可见一斑。”(附图片)<br/> ▲回归(镀铜) 陈桂轮<br/> 作者1935年生于香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并在该院任教至今。这件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适度的变形和夸张,人与鸟回还相连,作品的内涵与表现的形式感谐调统一,富于象征性。<br/> 作者一九四一年生于广州。毕业于广州美院雕塑系。现为天津画院专职画家。作者将“心”字加以抽象的组合,使作品具有寓意性。这种含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以现代艺术语言为其表达形式,并在材质运用上都显示出作者独运的匠心。<br/> ▲心连心(不锈钢) 庄征<br/> ▲铜墙铁壁——1841·三元里(玻璃钢) 陈涛<br/> 作者1970年生于河南。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任教于广州美院雕塑系。作者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的概括、重组和夸张变形,并统一于一种有序的节奏律动中,使作品凸现出一种气势,从而艺术地表现了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br/> ▲绣花女(粗陶彩绘) 何鄂<br/> 作者1937年生。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协理事、甘肃省美协副主席。在这件作品中,作者塑造了黄土塬上一个淳朴、勤劳、心灵手巧的劳动妇女的动人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民族和民间雕塑艺术传统的倾心、吸收和在自己创作实践中加以融合,这种探索有助于中国现代雕塑语汇的拓宽和发展。

图片

第12版(美术)<br/>专栏:<br/><br/> 吴应骑,一九四五年生于重庆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该院设计研究院院长、《当代美术家》主编。其山水画既有传统的师承,又含现代艺术的融会,呈现出沉厚、新颖的艺术效果。日前,作者应美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基金会邀请赴纽约举办山水画展,受到了美国同行的好评,其山水画《艳阳秋》被“九七太平洋世界邮展”选用于首日封、纪念封。<br/> ▲艳阳秋(中国画) 吴应骑

殷殷军旅情——“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学员作品展览”选登

第12版(美术)<br/>专栏:<br/><br/> 殷殷军旅情<br/> ——“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学员作品展览”选登<br/> 建军七十周年前夕,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97级应届毕业生美术作品展览,近日在京举办。来自全军各大单位、各基层连队的有一定工作、创作、实践能力的美术创作骨干,经过在军艺两年的严格、系统的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以丰硕的艺术成果向建军七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br/> 本次毕业生美术作品展览的艺术特点,体现为关注时代主旋律,讴歌时代精神,保持军艺美术系历来的坚持面向生活、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的一贯教学思想,到边防海岛去,到基层山寨去,反映部队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坚持为兵、为部队服务。在表现形式上坚持现实主义的同时,鼓励多种艺术形式的追求,发挥个人的艺术个性与创造力,使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附图片)<br/> ▲责任(中国画) 金永辉<br/> ▲铁甲威龙(油画) 徐德明<br/> ▲双休日(中国画) 梅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