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时装大师英年遇害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罗晋标
有“时装之王”美誉的意大利著名时装大师姜尼·维尔萨切,7月15日在美国迈阿密海滨的别墅门前台阶上突然惨遭杀害,享年50岁。
7月15日上午,姜尼·维尔萨切正在美国迈阿密度假。早上8时30分他照例离开漂亮的别墅,步行10分钟后来到报亭咖啡馆,买了5份报纸,喝完一杯咖啡后,步行返回别墅。9时许,当他刚到家门口,正要打开栅栏门时,一个不明身份的年轻暴徒蹿出来,飞快地靠近他,并迅速掏出手枪向维尔萨切颈部射击两枪,姜尼·维尔萨切倒在血泊之中。
当晚噩耗传来,意大利时装界为之震惊,立即宣布取消原定7月16日晚在罗马西班牙广场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星光下的女郎”时装表演。数百万人收看意大利电视台15日晚播放的有关专题节目。比娅乔蒂、瓦伦蒂诺等意大利著名时装设计师在罗马市中心圣罗伦佐教堂为不幸的同行祈祷。罗马的时装表演“圣地”西班牙广场的台阶上摆满了一束束鲜花,还有那本来要举行的时装表演会的入场券……大师已去,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意大利“时装之王”。
维尔萨切1946年12月2日生于意大利南方雷焦卡拉布里亚,年轻时就对时装感兴趣,在其母亲弗兰卡的裁缝店里干活时,他设计的时装便开始在其家庭服装店里销售。1972年应佛罗伦蒂内·佛罗维斯公司的老板之邀,他来到米兰,开始独立发展。1974年完全由维尔萨切设计的时装“康普利切”系列诞生。
1978年3月,第一场完全由维尔萨切设计的时装展示会在米兰佩尔马年特举行。同年9月,维尔萨切的第一个男子时装系列也在其新开张的服装专卖店推出。姜尼·维尔萨切公司由此诞生,不久,该公司营业额即高达200亿里拉。
后来,维尔萨切将其时装设计与演出服装相结合。1983年,维尔萨切为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演出的马赫勒的芭蕾舞剧设计服装。次年开始与毛里斯·贝亚特合作,后来又与博卜·威尔逊合作设计《萨洛梅》服装,与罗兰德·佩蒂特合作设计《法乌斯杜斯博士》的服装。1984年维尔萨切开始与摇滚乐明星合作,使摇滚乐与时装相结合,他首先为埃尔顿·约翰设计了华丽的服装。许多明星,如麦当娜、布鲁斯·斯普林斯滕、泰克·塔特等随即涌来,都穿上了维尔萨切设计的时装。
1989年维尔萨切的《服装思考》时装回顾展,在米兰斯福泽斯科古堡举办,后又在日本和摩纳哥展出。同年,他首次在巴黎举办其阿泰利埃尔高级时装展。1990年7月维尔萨切推出完全是彩绣的阿泰利埃尔时装系列,每件短裙、紧身衣都是难得的艺术品。1992年纽约时装技术研究院举办维尔萨切各时期全部时装的展览,题为《设计》。1993年在迈阿密开设其在美国第一家专卖店,后来他在美国各地先后开设了近30家专卖店。
维尔萨切在其时装设计生涯中,也曾有过曲折遭遇,但他从不轻易屈服。1994年10月23日,英国《星期日独立报》周刊发表一篇文章影射维尔萨切集团与黑手党有联系。次年2月3日维尔萨切在伦敦高等法院赢得官司,上述杂志向其道歉并赔偿10万英镑,维尔萨切将这笔钱作了捐款。1994年医生诊断维尔萨切在其脸部神经和视觉神经之间有一种奇怪的肿瘤。后经过两年化疗,肿瘤奇迹般地消除了。
经过一生奋力拼搏,姜尼·维尔萨切股份公司赢得了声誉,在意大利和世界时装市场中逐步占有突出地位。1988年维尔萨切牌时装的营业额达1060亿里拉,1996年猛增到17050亿里拉之多。可以说,维尔萨切的事业正处于收获黄金时节。然而,7月15日那两声枪响,维尔萨切不明不白地命归黄泉,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时装事业…… (本报罗马7月1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那烈宣布建立四党联盟
表示将以政治手段解决柬危机
本报曼谷7月20日电记者成元生报道:柬埔寨第一首相拉那烈19日晚在曼谷宣布成立一个四党联盟。该联盟在声明中表示,将以政治手段和外交途径解决柬埔寨当前的危机。
这个四党联盟由拉那烈领导的奉辛比克党、宋双领导的佛教自由民主党、桑兰西领导的高棉民族党及高棉中立党组成。
声明呼吁美国、法国、印尼及其他巴黎和平协定签字国召回其驻柬埔寨大使,以抗议柬埔寨人民党违反柬宪法和巴黎和平协定的行为;呼吁世界各国停止对金边非法政府的一切援助,并将人道援助转交非政府组织处理。
拉那烈已于今天前往新加坡访问,以后还将到马来西亚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学者要求政府放弃错误历史观
朝报强调日必须清算过去罪行
新华社东京7月19日电(记者刘文玉)日本历史教科书执笔者家永三郎呼吁,日本最高法院对“家永教科书诉讼案”应作出符合日本宪法的判决。他要求日本政府放弃错误历史观。
东京教育大学名誉教授、今年83岁高龄的家永三郎18日在日本最高法院发出了这一义正词严的呼吁。“家永教科书诉讼案”最早是1965年提起的。围绕着日本政府对历史教科书的审定问题,家永三郎已经进行了32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1980年度的教科书审定中,日本政府要求家永三郎在教科书中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改写为对中国的“武力进出”。在1983年度的教科书审定中,日本政府对教科书中有关日本军队的残酷行为和日本731细菌战部队用中国人做“生体实验”等记述提出了否定的意见。日本政府在审定历史教科书过程中表现出的错误立场,受到了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的强烈批判。
18日在日本最高法院就“家永教科书诉讼案”进行口头辩论时,家永三郎指出,日本文部大臣关于教科书修改意见的“定夺”是“违法行为”。家永说,日本政府审定教科书时的一些意见之所以违法,是因为这些意见基于错误的历史观。
据悉,日本最高法院将于8月29日对“家永教科书诉讼案”作出判决。
新华社平壤7月19日电朝鲜《劳动新闻》和《民主朝鲜》报今天分别发表评论,批驳日本争当“政治大国”的图谋。
这两家报纸是针对日本领导人最近极力宣扬“日本只有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才能在解决世界问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等言论发表评论的。
《劳动新闻》的评论说,日本现在“最大的紧急课题是要清算过去”,“离开清算过去,日本的前途绝不会是光明的”。评论指出,日本领导人一再否认日本军国主义的犯罪行为,其目的就是“梦想重蹈过去犯罪的覆辙”。
《民主朝鲜》报的评论指出,日本“必须首先从清算过去的罪行做起,以取得国际社会的信赖”。


第6版(国际)
专栏:

  普拉夫希奇被开除党籍多国部队向帕莱派重兵
针对多国部队恐怖事件接连发生
本报贝尔格莱德7月20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据此间电视台消息,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执政的塞尔维亚民主党昨晚作出决议,宣布开除普拉夫希奇总统党籍。塞尔维亚民主党最高委员会20日晨发表上述声明的同时再次呼吁普拉夫希奇辞去总统职务。
波黑塞族内部权力危机已持续3个星期之久,至今仍未出现任何转机。普拉夫希奇已宣布同帕莱的其他塞族领导人决裂。她日前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甚至表示要派部队和警察逮捕卡拉季奇。
另有消息说,驻波黑多国稳定部队昨天向塞族政权所在地帕莱派出重兵。据报道,多国部队的6辆装甲车封锁了卡拉季奇住处附近的公路,另有5辆装甲车在附近巡逻,多国部队的直升机在卡拉季奇住处上空盘旋。多国部队没有解释采取上述行动的目的。塞族领导人指责多国部队在帕莱炫耀武力,企图制造恐怖事件。
多国部队日前采取行动逮捕波黑塞族战犯并打死一位塞族警察负责人后,不断受到爆炸等恐怖事件袭击。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波黑机构也受到恐吓,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人员伤亡。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正日强调
加强部队文艺工作
本报平壤7月19日电记者赵嘉鸣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日前在观看参加朝鲜人民军全军第二十六届艺术节表演赛的海军8003号潜水艇艺术小组演出时强调,在官兵中有力地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就在全军各单位加强文艺工作作出了指示。


第6版(国际)
专栏:

  越南举行第十届国会代表选举
新华社河内7月20日电(记者凌德权)越南第十届国会代表选举今天举行。全国61个省的4000多万选民踊跃前往各投票站投票。
这次全国选举将以差额投票的方式从660余名候选人中选出450名第十届国会代表。此间报纸说,这是越南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国家主席黎德英和政府总理武文杰没有列入第十届国会代表候选人名单。他们与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分别到居住地附近的选举站参加了投票。
在越共中央机关所在的一号选区,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本届国会主席农德孟投了第一张票。
越南将在9月下旬召开第十届国会首次会议。其主要议题之一是选举产生国家、国会和政府的新一届领导机构和领导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社会党赢得议会选举
新华社地拉那7月19日电(记者王洪起)阿尔巴尼亚中央选举委员会18日晚公布了阿议会选举的最终结果,阿最大的左翼党社会党取得胜利,获得议会155个议席中的100个席位。由阿总统贝里沙领导的民主党仅获得28个席位。
这次议会选举结果是通过6月29日、7月6日和13日的三次投票,以多数制和比例制相结合的形式得出的。获绝对多数席位的社会党将同社民党、民盟党等中、左翼党派组成联合政府。民主党、合法派运动党等右翼党将沦为在野党。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美将组建联合部队
本报波恩电记者江建国报道:据此间传媒报道,德国将与美国组建混编联合部队,这将是继德法联合部队之后德国参加的第二个联合部队。
德美联合部队将组建统一的指挥系统,装备“爱国者”防空导弹、霍克式和罗兰式导弹,司令由德国和美国军官轮流担任。联合部队的任务不仅是负责北约防区内防务,而且在两国政府同意的前提下,还需承担“应付危机的任务”。目前德国国防部正在与美国谈判细节,估计年底将正式签订协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枪杀以学生的约旦士兵被判刑
以色列对判决结果满意
本报大马士革7月19日电记者吴文斌报道:据约旦电视台报道,约旦军事法庭昨天开庭,正式宣布终审判决今年3月在约旦北部约以边界的巴古拉地区开枪打死7名以色列女学生、打伤6人的约旦士兵艾哈迈德·德卡米斯无期徒刑和终身苦役。
约旦军事法庭在宣判时指控艾哈迈德犯有杀人罪。
关于艾哈迈德开枪的动机,艾向自愿为其辩护的律师说,他是在作祷告时受到以色列女学生们的挑衅之后向她们开枪的。
出席今天开庭的还有以色列的观察员。
以色列方面对约方作出的上述判决表示满意。以总理新闻办公室主任大卫·巴尔伊兰在宣判后发表谈话说,约旦政府在这一事件中的举措是“典范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
理事会举行首次会议
本报布鲁塞尔7月18日电记者张宝祥报道:今天上午,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在此间北约总部举行首次会议,讨论如何加强双方今后的合作问题。会议根据今年5月27日在巴黎签定的“基本文件”,正式建立了北约和俄罗斯间加强磋商和合作机制,通过了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的组织条款和程序规则。这次会议还商定,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将于今年9月下半月在纽约举行首次部长级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塔利班两处重地失守
本报伊斯兰堡7月20日电记者王南报道:据反塔利班联盟马苏德方面的消息,他们的部队今天凌晨攻占两处战略重地——帕尔万省首府恰里卡尔和巴格拉姆机场,它们分别位于喀布尔以北64公里和50公里。塔利班守军撤离时将大量辎重遗弃。这是自5月底马苏德部队攻占战略重镇杰贝勒希腊季以来,塔利班在喀布尔以北战场的又一重大失利,它使喀布尔以北门户直接暴露在反塔利班联盟部队的面前。


第6版(国际)
专栏:

  爱尔兰共和军恢复停火
英国首相美国总统表示欢迎
本报伦敦7月20日电记者蒋千红报道:爱尔兰共和军20日中午正式恢复停火。
这一行动是根据爱尔兰共和军19日发表的一项声明而采取的。该声明说,这支军队已经明确宣布停火,并对各部队下达了相应命令。
本月18日,爱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曾呼吁它立即实行停火,以使新芬党能够参加关于北爱和平的多边谈判。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恢复停火声明发表后表示,这一行动将为政治解决北爱问题创造充满希望的气氛,英政府将认真研究。
据悉,在停火之后,英国政府将立即恢复与新芬党之间的接触。由包括新芬党在内的有关各方参加的和平谈判将于9月中旬举行。
爱共和军1994年8月曾宣布停火,1996年2月又放弃了停火,因此一年多来新芬党一直被排除在有关北爱前途问题的多党谈判之外,北爱和平进程也陷入僵局。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9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19日发表书面声明,对爱尔兰共和军宣布恢复停火表示欢迎。
克林顿在声明中说,新的停火为解决北爱尔兰问题带来了“历史性机会”,美国希望爱尔兰共和军“坚决、永远地”执行这一决定。
他同时表示,美国政府将与爱尔兰和英国政府以及各党派一道,寻求解决北爱问题的途径,并将坚决支持那些敢于为和平与美好未来而作出“原则性妥协”的派别。


第6版(国际)
专栏:

近年来,我国与莱索托王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较快。莱索托王国是非洲东南部一个内陆小国,人口200万。图为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的莱索托交通大厦。大厦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造价2000万元人民币。
 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摄


第6版(国际)
专栏:专访

  愿蒙中友谊与日俱增
——访蒙中友协主席额奈比希
本报驻蒙古记者敖其尔
7月的蒙古草原绿草如茵,生机勃勃。坐落在草原之中的乌兰巴托市晴空万里,繁花似锦。
在这美好的时节,记者应约来到蒙古人民革命党总部大楼5层采访蒙中友协主席额奈比希。额奈比希体魄健壮、身材高大。1947年出生于蒙古布尔干省毛高特苏木的一个牧民家里。他1965年毕业于蒙古国国立大学建筑系,精通俄、英两种语言,曾任工程师、处长和乌兰巴托市长,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1992年被选为蒙古大呼拉尔议员,1993年任副总理。1996年6月当选为蒙古人民革命党总书记。他待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额奈比希不但是一位政治家,而且还是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参与了乌兰巴托很多建筑的设计。在建筑行业工作了22年。他说,50年代乌兰巴托的城市建设同中国工人的辛勤劳动分不开。在完成乌兰巴托的城市建设计划中,中国建筑工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蒙古的国家大商店、“和平”桥、乌兰巴托饭店、体育馆以及蒙古第二发电厂等高质量的建筑都受到蒙古人民的一致好评。他说,当时中国建筑工人在艰苦环境中吃苦耐劳的形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蒙古人民的记忆中。
他在回顾蒙中友协的发展历程时说,蒙中友协建于1958年,1990年他担任蒙中友协主席后,为适应蒙中友好关系的发展,蒙中友协于1990年对有关章程进行了修改。过去的蒙中友协只是“礼节”性群众组织,修改章程后使之成为推动蒙中友好关系发展的实际工作协会。此后除了接待互访代表团外,协会还重视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等领域的友好合作。近几年,蒙中友协除每年安排一次互访外,还多次派文艺团体访华,举办图片、邮票展览,举行“知识竞赛”等形式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他在回顾近年蒙中关系的发展历程时说,自80年代末,蒙中实现关系正常化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往日益增多。1990年以后,蒙中友协也对发展蒙中友好关系作了大量的工作。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和经验对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蒙古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高度评价中国的“一国两制”的决策是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可以使中国完成国家的统一。实现香港的顺利回归,使中国的国际威望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都刮目相看。
在谈到蒙中友协今后的工作时,额奈比希说,蒙中关系有过黄金时期,也有过困难的时候。但有一条原则,就是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蒙中友协在新的形势下的任务就是推动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蒙中友协决定将在蒙古各盟成立蒙中友协并将友协的工作同发展两国的经贸合作密切联系起来,用经济合作来进一步推动蒙中友协的工作,使蒙中友谊与日俱增。(本报乌兰巴托电)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从“沙丁鱼之城”到“石油之都”
——挪威“油都”纪行(一)
本报驻瑞典记者章念生
位于挪威西南海岸的斯塔万格是挪威第四大城市,只有10万居民,但它在挪威的经济发展史上却占据着重要地位。前不久,记者应挪威国际新闻中心的邀请前往该市采访,我们遇到的几乎每个斯塔万格人都自豪地报出这个城市的许多称号:“沙丁鱼之城”、“挪威石油之都”、“世界最小的都会”……他们对家乡的沧桑巨变津津乐道。
斯塔万格始建于8世纪,19世纪之前,居民从没超过2000人。1810年,一位名叫尼可拉斯的法国人在这里建立起第一个沙丁鱼罐头加工厂,斯塔万格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制作沙丁鱼罐头不但成了这里的传统工业,也成了当时挪威重要的加工业之一,那时挪威沙丁鱼加工业几乎与法国的齐名。本世纪上半叶,斯塔万格是欧洲最大的沙丁鱼罐头生产地之一,在历史高峰期的1919年,年产沙丁鱼罐头7000万听,产品出口到欧洲、北美、南部非洲等地。在此期间,这里的人口增长了15倍,其中60%—70%的人口从事这项传统工业。
在这座风光绮丽的海湾城市,有一片白色的小楼群卓立于桅帆林立的岸边,那是当地人引以为荣的老城。我们踏着200年前铺就的石子小路,穿过低矮的屋檐,来到位于老城中心的沙丁鱼工业博物馆。这里沙丁鱼罐头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鱼罐头上印着不同色彩的人物肖像,那都是本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产品,价格从5克朗到70克朗不等(7克朗约合1美元),年代越久标价越高。一男一女两名解说员,身着当年的工作服,向我们讲述了“沙丁鱼之城”的历史,还为我们演示了当年的生产情景,并特意介绍了挪威出产的沙丁鱼与法国产品的不同之处。他们说,法国人的传统工艺是油炸,而挪威人则用烟熏,风味独特,而且时间越久味道越佳。我们品尝了30年代生产的沙丁鱼,味道的确与今天市场上买到的鱼罐头一样新鲜。沙丁鱼业兴旺了100多年,但自50年代起逐渐衰落,因为随着冰箱的出现和普遍使用,鱼罐头的需求量已大不如前。
就在小城将要陷入困顿之时,60年代末挪威北海油田的开发,给斯塔万格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的峡湾多且深,离北海开发的油气田距离近,又具备一定的造船工业基础,斯塔万格因此成了油气田设施和运输船只的维修地和避风港。1972年,完全由国家投资控股的国家石油公司将总部设在这里,众多跨国石油公司也争相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此后,斯塔万格的人口又成倍增长,直到今天的规模。今天的10万城市人口中,有8000人分别来自80多个国家,由此,小城有个别号:“世界最小的都会”。
如今,斯塔万格已与石油工业结下不解之缘。该市有2万居民在石油行业工作,占挪威7万石油行业雇员的30%。这里出口包括石油平台在内的世界一流的近海石油开采设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研究实验室,石油专业学校聚集着世界各地有志于石油工业的学生。每隔一年的8月份,这里举行一次北海近海石油贸易展览会,展览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1000多个大公司的近3万人涌到这里。斯塔万格“挪威石油之都”称号也就叫开了。(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