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要闻)
专栏:

  神州大地共庆华夏儿女同欢
本报北京7月1日讯香港回归祖国的喜讯传来,举国一片欢腾。今天,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以各种隆重而又热烈的方式欢呼五星红旗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高高飘扬,爱国主义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本报记者在全国各地采访,听到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做一个中国人自豪!”
今天上午,在广州天河铁路客运站,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大标语,悬在4个彩色大气球上迎风飘舞,火车站广场、阅台和联检现场,摆设了鲜艳的盆花。10时20分,车站龙狮起舞,鼓乐齐鸣,迎来首列九(龙)广(州)旅客列车。香港同胞接过少先队员献上的鲜花,激动地说:“今日圆了回归梦,百年国耻得洗雪。祝愿穗港同胞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随着1997羽鸽子和1997只气球放飞上天空,珠海人民的欢乐之情也达到了高潮。42辆反映珠海市各行各业取得的建设成就的彩车,满载着对香港明天的美好祝福缓缓向市区驶去。
近日,中原大地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昨天夜晚至今日凌晨,河南郑州市1万多名群众自发地聚集在“二七纪念塔”广场,敲锣打鼓扭秧歌,庆祝香港回到祖国怀抱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以表达拳拳爱国之心。白发苍苍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满怀豪情走上舞台,一曲《水调歌头·百年梦圆》唱得人们心潮澎湃。
在杭州西湖之滨,林则徐第六代孙、杭州叉车厂高级工程师林春雄摊开宣纸,写下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了对先祖的崇敬以及对党和政府完成林则徐所未竟宏愿的赞佩。
“香港,’97拥抱你”、“情系紫荆花”、“迎七一庆港归”……7月1日,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的日子里,当年于洪涝灾害中深受香港同胞“血浓于水”的援助的合肥市民,热情洋溢地举办了10场广场文艺演出,表达热切盼回归的激动心情。
厦港台人民的“海上使者”——“集美”号客轮,航行278海里,在今天上午9时20分航抵香港尖沙咀码头。船长黄俊在谈话中兴奋地说:“17年来,我们第一次挂五星红旗进香港,再不挂英国国旗了。香港下着大雨,九龙扎起9条龙,水警在正常巡逻,一切都很平静。”
提起香港,宁波人别有一番亲近。许多宁波老乡,在南国小岛上辛勤耕耘几十年,为香港繁荣添了光彩。包玉刚、王宽诚、邵逸夫先生等一代宁波籍的名人,于是成了家乡人的骄傲。刚从香港回家乡的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聆听了1日零时深沉的钟声后感慨万分: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有这一天呀!
在福州市“五一”广场,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眼含泪花忘情地对周围素不相识的人们说:“百年耻辱今洗雪,扬眉吐气终有时。我终于等来了这一辉煌时刻。这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办得到。共产党真伟大!”
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广大职工在观看香港回归的电视实况时,更是别有深情,感慨万分。邓小平同志曾在这里生活、工作了三年多。一位见过小平同志的老工人深情地说:“看到香港回归的这一时刻,我十万分的激动。小平同志的遗愿终于实现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
今天,高原古城拉萨沉浸在欢乐祥和气氛之中。五星红旗高扬在布达拉宫宫顶,雄伟的布达拉宫装饰一新,墙体上悬挂着“喜迎香港回归”、“欢庆党的生日”巨幅标语。昨晚到今天凌晨,西藏各地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拉萨大昭寺为了让僧众收看好电视直播,特地购置了一台大屏幕彩电,100多名喇嘛异常高兴地集体收看到凌晨。
哈尔滨有一条全国闻名的步行街——中央大街,街上100多座欧式风格的建筑都是当年的殖民者留下的,现在已成为劳动人民购物和娱乐的场所。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与往日不同的是,许多悠闲的散步者手里拿着印有紫荆花的小旗。在马迭尔宾馆,记者遇见一位来哈尔滨旅游的俄罗斯人,他说:“非常理解中国人的心情,为你们高兴。”
正在为改变贫困面貌而努力奋斗的西海固地区人们尽情欢笑。宁夏固原县城里,一些餐厅专门设计制作了回归宴,引来许多喜气洋洋的客人。
4600多万壮、汉、苗、瑶、京、仫佬、毛南等广西各族群众,今天无比自豪和喜悦。在南宁,壮族群众舞起威武的龙狮;在河池,白裤瑶吹起牛角号;在东兴,京岛渔民吹响嘹亮的螺号;在柳州,苗族群众跳起欢快的“芦笙踩堂”……
香港回归,四川人民特别高兴。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刚一结束,成都庆祝会场立即歌如海,人如潮,把庆典活动推向高潮。《威风锣鼓》威震八方,令人扬眉吐气;大合奏《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气势雄伟,震撼人心;龙灯狮舞、秧歌腰鼓,更添喜庆热闹气氛,响彻蓉城夜空。
今天凌晨,当北疆各族儿女从电视屏幕上看到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动人情景,草原大地顿时掀起狂欢的热浪。内蒙古自治区党政军领导立即星夜赶赴各地,与群众共庆回归盛事。从呼伦贝尔草原到阿拉善驼乡,从鄂尔多斯高原到边疆哨所,到处是动地锣鼓,笑语欢歌。
昨夜,山城贵阳火树银花不夜城,万家欢欣庆回归。新华路彭家巷的扬世钊一家四世同堂,昨晚86岁的老人拿出珍藏多年的茅台酒,把全家召集在电视机前,破例熬了长夜,说过一个“回归节”。当万众欢腾的时刻到来时,老人同儿孙们自豪地举起了酒杯。
随着7月1日零时钟声的敲响,昆明民族村霎时变成沸腾的海洋,缤纷的焰火划过夜空,2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点燃了熊熊的篝火,舞起了欢快的吉庆狮子,跳起了火热的大三弦。5000名各族群众唱啊跳啊,抒发心中那无限的喜悦。来自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佤族姑娘肖秀丽告诉记者,她的家乡在历史上曾遭受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现在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由衷喜悦地说:“只有各民族人民抱成一团,外国人才不敢欺负我们。”


第6版(要闻)
专栏:

  成都:认养“回归树”
本报记者梁小琴
7月1日一大早,当香港历尽百年沧桑终于扑进祖国怀抱时,成都市府南河工程指挥部就涌进了一群热情的市民,朴素语言表达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认养一棵回归树,把自己的爱心与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联在一起,让自己永远记住中华民族曾经背负的屈辱,也记住这个让全世界华人扬眉吐气的日子。
傅凯、李惠夫妇抱着他们刚满7个月的女儿傅玥,认养了一棵水杉。年轻的母亲激动地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送女儿一棵“回归树”,愿女儿与小树一起成长,愿家乡一天比一天美好,愿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
即将出国学习的刘忆与好友肖英共同认养了一棵含笑。她说:“昨天晚上,我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看现场直播,当我看到英国的米字旗降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我觉得特别自豪。”她扬了扬手里的认养卡说:“这棵回归树,会使我永远记住只有祖国强大了,中国人才会真正翻身,它会使我永远记住祖国。”
连日来,成都市民掀起一股认养“回归树”的热潮。翻开一张张认养卡,认养者中既有垂垂老者,也有怀抱中的婴儿,既有干部学生,也有工人农民。在认养者留言栏中,有的写着长长的祝愿和希望,也有的仅写着一句话:祝福你,香港。或成熟或稚嫩的笔端跳动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流淌的是一片炽热的情——喜庆团圆,回报祖国,回报家乡。
原籍成都的香港成都大众福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森说:“香港回归,终结了香港百年耻辱,我们终于成为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我一定要把儿子从香港接来,在这棵树下照张相。”


第6版(要闻)
专栏:

  武汉:敲钟警后人
本报记者罗盘
11岁的吕志皓搂着妈妈的脖子,亲着妈妈脸上的泪花说:“妈妈,香港回家了!”
——此刻,经历了世纪沧桑的武汉江汉关(现为武汉海关大楼)正敲响1997年7月1日零点的钟声,许多早已守候这一刻的武汉人流下了热泪……紧紧搂着儿子吕志皓,女工钟萍说,下午她带儿子看了电影《鸦片战争》,晚饭后,母子俩又决定在江汉关等候香港回归的那一刻。5个多小时的等候中,她告诉儿子香港啼血的百年沧桑,告诉儿子昔日的江汉关曾是英帝国主义在武汉租界的象征,掠夺白银的机器,集散鸦片的保护者……
钟声掠过滚滚长江,江面上汽笛长鸣与钟声遥相应和,大小船只彩灯齐放;钟声越过龟山,山顶素称“亚洲桅杆”的电视塔上,3串110多米的巨型灯笼闪着夺目的光辉,仿佛荆楚儿女引颈南望;钟声拂过武汉三镇,武汉人民已把《春天的故事》一千遍一万遍地传唱。
彩旗在飘扬,霓虹灯在闪烁,人们把印有“香港回归”字样的文化衫穿在身上,更把“落后就要挨打”的百年教训写在心底,以东方民族特有的深沉喜庆百年盛典。蛇山脚下的红楼,辛亥革命第一枪在这里打响,英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辛亥革命就在这里发生。从6月以来,红楼的参观者一天比一天多,人们在这里缅怀推翻封建清王朝的先烈,告慰先烈们香港即将回归。当年英租界的汉口大旅馆,是帝国主义者贩鸦片的集散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这里建起了人民饭店,饭店党委书记张静堂说,我们的员工进店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温历史,不忘国耻。


第6版(要闻)
专栏:

  西安:欢舞“中国龙”
本报记者孟西安
百年期待,九七梦圆,香港回归祖国的世纪庆典使三秦大地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从6月30日傍晚到7月1日凌晨,城乡人们都彻夜不眠,围坐在电视机旁目睹香港回归的庄严时刻,分享世纪盛事给香港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欢乐。
6月30日晚回归之夜,西安古城灯火璀璨。雄伟的城墙、城楼,被霓虹灯勾画出壮丽的轮廓。古城人民沉浸在热烈、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南门外的体育馆隆重举行陕西省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百年企盼在今宵》,舞台上流光溢彩、百花纷呈,8000多名群众和陕西省党政军领导欢聚一堂,共度这庄严而神圣的夜晚。潼关县锣鼓队表演的《金龙腾飞》慷慨激昂,欢腾喜庆,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歌舞《中国龙》、《大中国》等热情颂扬了中国人民为寻求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独唱歌曲《春天的故事》,使全场观众沉浸在对“一国两制”伟大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之中……
午夜,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园内,万余名学生目光凝聚在大型彩色屏幕上,一分分一秒秒用心扉去承受时光的敲击……7月1日零点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的时候,许多学生眼含热泪高呼:“香港回来了!香港回家了!”就在同一时刻,兰州军区西安干休所的老战士们守在电视机旁,注视着中华民族这一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不少为建立新中国戎马一生的革命军人感慨地说:没有祖国的强盛,没有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没有香港的回归和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今天!


第6版(要闻)
专栏:

  沈阳
喜庆不忘历史
人人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段心强
6月30日晚上,95%的沈阳市民家庭的电视机都开到第二天凌晨,随着五星红旗在香港特区的升起,多少人在电视机前洒下激动的眼泪。7月1日一早,人们便来到“九一八”事变的策源地——柳条湖,来到记载着东北人民苦难和抗争的“九一八”博物馆,来到日本帝国主义任意屠杀中国人的中街,来到当年“拒毒会”焚烧日本人鸦片的小河沿,回顾历史的耻辱,述说今天的变化。市委、市政府为迎接香港回归而完成的“十大工程”是全市人民议论的热门话题。市委、市政府决定,除把迎回归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外,更要给人民带来实惠:改造三条街:中街、太原街、青年大街;四个广场:市府、北站、南站和展览馆广场;三个公园:北陵、南湖、中山。为了在香港回归前竣工,全体施工队伍日夜奋战,节假日不休息,就在“七一”前夕,使这几条主要街道由脏乱差变成沈阳的美丽景观,使这几个广场由杂乱无章变成进行科技、法规教育的场所,使这几个公园增加了文化含量。
7月1日上午9点钟,游行的彩车上街了,观众人山人海。100多辆彩车有序地行进,展示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战线的成就和雄厚的实力,同时又可看到差距和潜力,以及美好的前景。人们看到机器人的生产走在全国前面,变压器的质量赛过日本的同类产品,部分计算机软件已出口到发达国家,也看到机床之乡的机床已经落后,一些名牌产品也不再有名,还看到许多科研成果正在开发。比如新光机械厂本是军工企业,在转轨中遇到很大困难。他们发动科技人员和工人联合攻关,研制成功无叶片气轮机,将给气轮机带来一场革命,使企业走出困境,成为世界上领先的企业。观众从中看到了沈阳工业的希望,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第6版(要闻)
专栏:

  郑州
黄河喜迎游子
处处洋溢深情
本报记者戴鹏
一条1997米长的巨龙,从黄河岸边缓缓腾起,舞至郑州市中心二七塔下。与巨龙并行的155名队员手举155块从1842年到1997年的计年牌,在万众欢腾中翻转成“喜庆香港回归”等标语……这条可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千米长龙拉开了河南省会“黄河喜迎游子归”系列庆祝活动的序幕。
7月1日上午9时许,在碧沙岗公园和人民公园,近10万群众参加了迎香港回归的大型游园活动。省委书记李长春等河南党政军负责同志也在人群之中。当他闻知一位工人彻夜未眠,一直为欢庆香港回归活动奔忙时,李长春拍着他的肩头说:香港回归是咱们民族的一大盛事,应当高兴,值得高兴!
碧沙岗公园是北伐阵亡将士的慰灵之地,由冯玉祥将军亲挽“碧血黄沙”而得名。此刻,花饰彩旗、锣鼓喜乐,处处洋溢着黄河香江绵绵情意。记者看到,100来名儿童在一条长达百米的画布上,伏身描绘喜迎回归的各色图案。小朋友郑图南的书法“百川归海、天下归心”和杨泽生的图画“历史一页”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对香港回归的独特感悟。而以亭作台的“即席赋诗登台朗诵会”,伴随着一曲曲河南地方戏,更能体现老辈人对香港回归的特有情结。
嵩山脚下,中岳庙中华门、天中阁悬挂起“雪百年耻辱,庆香港回归”的巨额横幅,5000多名道众信士为香港回归举行了河南省道教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事——“庆香港回归,盼祖国统一”吉祥道场。
郑州街头,数百辆结婚彩车为“七一”吉日又添一道美丽、吉祥的风景线。记者注意到,俊男靓女们手中都持有小国旗和香港区旗。新郎冯军说:“在今天这个神圣的日子里喜结连理,意义更大。愿我们的婚姻与祖国的强盛一样天长地久。”


第6版(要闻)
专栏:

  济南:升旗慰先烈
本报记者贾建舟刘磊
7月1日早晨,刚刚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的泉城人民又开始了白天的庆祝活动。一大早,各界干部群众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解放阁下,参加在这里举行的济南市欢庆香港回归升旗仪式。他们中有济南市党政领导,有济南交警、济南工商银行等先进集体的代表,有支援济南环城公园清淤工程的解放军战士,更多的则是自发赶来的群众。原定1200人参加的仪式现场,汇集了不下1万人。
上午9时,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伴着雄壮的国歌,万名群众的心在一起跳动,1万多双眼睛在深情地注视。1997羽和平鸽腾空而起,与五星红旗一起融入蓝天之中。
就在这一刻,全市各中小学都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解放阁下,一位老师激动地对记者说:“国旗每天都在升起,但今天的升旗仪式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从今天起,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香港的上空。”
升旗仪式结束后,奔放热烈的文艺表演使解放阁下一片欢腾。山东老年大学的老人们扭起了欢快的大秧歌,喜悦洋溢在一张张笑脸上;欢庆的大鼓擂响了,震天动地的鼓声似乎在抒发压抑百年的豪情。
今天,在济南市的5个活动点,有30多万群众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大明湖、趵突泉等各大公园也都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游园庆祝活动。猎猎彩旗、盏盏彩灯把泉城装点得五彩缤纷。“你好,香港”、“香港回归,百年梦圆”,一幅幅写着热切话语的横幅诉说着泉城人民喜庆香港回归的心情。歌声、鼓声、笑声荡漾在济南的大街小巷,整个城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第6版(要闻)
专栏:

  拉萨:民族兄弟共举杯
本报记者张忠
香港回归之夜,高原古城拉萨沉浸在欢乐之中。记者来到藏族著名音乐家边多老人家。为庆祝香港回归,老人特地邀集了几位老友到家中举杯共庆,菜肴的丰盛程度毫不亚于藏族人家过最大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足见主人家不同寻常的欢庆气氛。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藏曾两次遭受英帝国主义入侵。观看着电视中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的激动人心场面,大家的话题自然转到了西藏历史,想起侵略者给西藏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66岁的边多动情地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使殖民主义者觊觎中国西藏的梦想彻底破灭。如今香港回归祖国,宣告英国在香港100多年的殖民统治结束,这对西藏240万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个莫大的鼓舞。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倍感自豪。”边多讲到,不久前,在拉萨的10多位离退休藏族老战士自发组成歌唱队参加“万人歌咏迎回归”活动,专门请他去作指导。为了充分表达老战士们的精神风貌和喜悦心情,边多和他们一道足足练了一个星期。
来客中的《中国西藏》主编廖东凡是边多结交几十年的老友。老廖在西藏工作20多年后调回北京,两人仍保持着深厚的友情。老廖说,西藏全区上下喜迎回归的浓烈气氛令他感受颇深,日前在堆龙德庆县农村采访,发现藏族农家家喻户晓回归盛事。
抚今追昔,共叙回归盛事;老友重逢,更见民族情深。不觉夜深,边多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一曲深情动人的藏族酒歌,表达今夜他难以形容的激动心情。


第6版(要闻)
专栏:

  天山南北冬不拉弹起来
本报记者祝谦
1997年6月30日,夜幕还未合拢,乌鲁木齐华灯齐放,火树银花遍边城。生长在歌舞之乡的新疆各族人民,弹起了冬不拉,将精心准备的600多台歌舞,搬上天山南北的各个舞台,深情地敬献给这个世纪之夜。
人逢喜事倍思亲。在迎回归的日子,伊犁人爱聚在林则徐纪念馆前。当年因在广州禁烟而获罪的林则徐,曾流放新疆3年,伊犁的惠远还留有他屯戍的驻地“将军府”。如今,伊宁市已修葺一新的林则徐纪念馆,7月1日香港回归之时开放。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1995年初访问伊犁时,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心情,曾拜谒过林则徐纪念馆,并凝情为诗:《访伊犁林则徐流戍地》。诗中告慰林公:“珠还南海无多日,为报君知两宿留。”此诗在香港《镜报》发表后,旅居巴黎的华人作曲家徐世英为其谱曲,由新疆锡伯族演员关永兰演唱。此情、此景、此诗、此曲,为回归之夜增添了一股浓郁的色彩。伊犁地委书记张国梁说:“150多年来,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伊犁人民的爱国热忱。”
在迎回归的欢乐人流中,渥巴锡的后代,更显激动。新疆正筹拍一部反映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的电视剧,也将开镜日定于7月1日。1771年,20万人的土尔扈特部落,为回归祖国,从伏尔加河流域开始了一场悲壮的民族大迁移。山重水复、破坏阻挠、浴血抗争,他们历尽艰辛到达伊犁河畔时,仅剩下5万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回归,人们悟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祖国强大才是幸福之本。此时此刻,渥巴锡的后代们,怎能不激动万分!


第6版(要闻)
专栏:

  大青山下安代舞跳起来
本报记者刘亮明
震天的牛皮鼓敲起来!
旋风般的安代舞跳起来!
6月30日晚,大青山下,敕勒川上,鼓乐喧天、歌声如潮,龙腾豪情、狮舞雄风,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浪一浪高于一浪。内蒙古两万多名电力职工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全区各地会集在电力城辽阔的广场上,把草原之夜渲染得一片沸腾。
“我们等了100多年,我们的心痛了100多年、屈辱了100多年。现在终于赢得同胞团圆、尽洗屈辱的一天。这叫我们怎能不万分激动。”一位蒙古族退休老工人双手颤动、喜泪沾襟。
时间一秒一秒向零点逼近。突然,欢腾的人群静默下来,两万多双渴盼的眼睛盯住时钟:到了。到了!零点的钟声使欢腾的热浪推向顶峰:锣鼓声、礼炮声、“祖国万岁”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经久不息,响彻夜空。
在高挂“欢庆香港回归”大幅标语的彩车上,著名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金花、朝鲁引吭高歌,唱出了2300万草原儿女对祖国、对宝岛香港的无限深情;在开阔的草地上,数百名身着民族盛装的电力职工,跳起热烈奔放的蒙古舞,然后面向南天,把洁白的哈达高高举过头顶,表达了北疆“光明使者”对600多万香港同胞最真挚的祝福。
面对狂喜的群众,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语重心长:“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祖国的强盛,也就不会有香港的顺利回归。我们一定要紧紧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把内蒙古建设好,把祖国建设好。”


第6版(要闻)
专栏:

以“喜迎香港百年回,中华民族大团结”为主题构思设计的大连星海广场,6月30日竣工,成为大连喜庆回归、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图为人们围绕在广场中央的汉白玉华表前欢庆香港回归。 姜凤翔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