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摄影)
专栏:摄影报道

为了让北京的天更蓝
——陕京输气管道工程建设工地剪影
陕北老区靖边至北京的陕京输气管道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条管道举国关注。它的成功将改善北京能源结构,净化北京人生活环境,让首都的天空更加湛蓝。它也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我国陆上第一条长距离、高压、大口径、高难度输气管道。目前为确保1997年9月30日陕北天然气输到北京城,来自全国石油系统的近10支管建队伍的上万名职工正克服重重困难,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榜样,日夜奋战在800多公里的输气管道工地上。
韩吉人摄影报道(附图片)
头顶烈日,精心施工。
一丝不苟打磨焊口。 严世贵摄
川江号子气贯工地。
仰焊难免铁屑飞进眼中。


第8版(摄影)
专栏:省报佳作选

25年风雨情
在西安市的尚爱路上,每天早晚上下班时人们都会看见眼前这一情景。他们是西安实验小学红领巾护盲小组,25年前为了护送一对名叫赵世杰和冯宝贤的盲人夫妇上下班而成立的。护盲小组成立以来,先后有74个班级的3000多人参加过这一活动,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陕西日报》记者 周怀忠摄(附图片)


第8版(摄影)
专栏:摄影报道

“老八路”的午餐
昔日是发号施令的“指挥员”,而今偏要当受人指挥的“普通”一兵。完全有条件在家里享清福,却要讨跋山涉水、风吹日晒之苦。这些以苦为乐的人就是河南辉县老年服务队的队员们。
老年服务队是由老县委书记郑永和等五六十位心系贫困山区父老乡亲的离退休干部自愿组织起来的,目的是尽自己所能为贫困农民做点实事,如给农民出脱贫致富的点子,帮农民防治果树病虫害等等。今年以来,他们8次来尖山洼村一条脱贫公路工地参加劳动,农民亲切地称服务队为“老八路”。
为了不给群众添麻烦,这些老同志自带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干在哪儿就在哪儿埋锅做饭。这里记录的是服务队一次修路劳动间隙的工地午餐。队员平均年龄68岁。参加革命工作一般三四十年,最长的50多年。他们说:我们这顿饭,平均每人2元,吃得很有滋味!
牛子祥 蒋铎摄影报道(附图片)


第8版(摄影)
专栏:摄影报道

他们都姓“党”
在我们国家,残孤孩子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与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爱护,幸福地生活在社会主义温暖的大家庭里。在大同市福利院里,孤儿们把共产党比作自己的母亲,为了牢记党和国家的养育之恩,这些无法查找自己姓氏的孤儿们便拥有了一个光荣的姓氏——“党”。
如今,福利院姓“党”的孤儿已有许多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用实际行动报效着祖国,为国家建设事业奉献着自己的才智。这里介绍的是其中的几位。李毅摄影报道(附图片)
(左起)党花兰、党玉琴、党李吉、党红英、党桂英、党英六姐妹在大同希望学校里从事后勤工作,她们出色的工作受到赞扬。
从小梦想做白衣天使的党爱红和党润梅,经过护理专业学习,一起穿上洁白的护士服,成为患者的贴心人。
党引军现在是大同同强漆包线厂经销部经理,他为本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党红程现在税务部门从事计划会计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去年被评为市局先进个人。


第8版(摄影)
专栏:简讯

简讯
●《蒋齐生新闻摄影理论及其它》一书,收集著名新闻摄影理论家蒋齐生300多篇论述新闻摄影工作性质、方向与方法的文章,该书已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
●为征集反映苏州人民在开发建设新区中取得巨大成就的照片,“古城新貌摄影比赛”正在进行。
收稿地址:苏州市狮山路苏州新区管委会大楼(215011),7月31日截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