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要闻)
专栏:

  重庆:欢腾不眠夜
本报记者李维平
“……六、五、四、三、二、一,香港回家啰!香港回家!啰……”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重庆市人民广场欢声震天,礼花齐放,鼓乐齐鸣,成了欢腾的海洋。随着竖立在人民广场上巨大的电子倒计时牌上分分秒秒的逼近,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重庆市数十万群众深情而激动的呼唤,响彻山城夜空。
为了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重庆人民等待了许久许久,现在,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渝中区解放东路征收局六号,是原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上了年纪的重庆人曾目睹了旧政府的软弱无能。今天,重庆人民在进入新世纪之前有幸目睹香港回归这一历史盛事,怎不兴奋和激动!
连日来,重庆市八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热潮涌动,三千万儿女激情满怀,四十三个区市县,几十所高等院校,上千所中小学,上万家大中小企业,无不欢欣鼓舞。人们通过香港知识竞答、诗歌朗诵、歌咏书法比赛,加深着对香港的了解,加深着对香港回归重大意义的认识。有关香港的图书脱销,印有“回归”的T恤走俏,成为重庆一景。“洗百年国耻,振重庆雄风”,成为重庆各族各界共同的心声。
二十九日中午,渝中区在解放碑冒雨组织万人大合唱,数万群众冒雨观看并齐声应唱。三十日晚八时,嘉陵集团组织一千九百九十七辆摩托车环山城主要街道行进,引起数万群众驻足喝彩。看到电视中转播的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五星红旗升起时,许多人激动得眼含泪光,互相倾吐着心中的喜悦。
七月一日零时零分刚过,当记者匆忙发稿时,朝天门港口停泊的所有船只发出的鸣响和满天的焰火连成了一片,重庆成了不夜城。


第7版(要闻)
专栏:

  广州:珠江香江同欢唱
本报记者梁兆明
6月30日大清早,广州全城店铺商厦门前纷纷挂起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脸上充满自豪的广州市民,话题都集中到香港回归,等待着香港政权交接的历史性盛事。
入夜,华灯初放,宏伟壮观的天河体育中心张灯结彩。入口处是大型彩球组成的拱门;广场上,数十个五彩缤纷的大气球,挂着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标语在上空飘舞,1997面彩旗迎风招展。
这是“广州市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联欢夜”的场地,火树银花,旌旗猎猎。晚上9时许,3万多名各界代表云集,欢声笑语,轻歌曼舞,呈现歌舞升平、万众欢腾的喜庆盛景。
22时30分,联欢夜帷幕拉开了。7辆摩托车护卫着庄严的国旗徐徐通过中心联欢区主席台前;海军舰艇学院97名学员组成的红旗方阵,引着97名头戴花环、手持鲜花彩球的少先队员和披挂节日盛装的彩车在乐曲声中行进;解放军驻穗陆海空三军组成的军乐团,列成整齐方阵,演奏着威武雄壮的军乐过来了,紧跟着的是群狮齐舞贺回归表演,两条巨大彩龙上下翻腾,表演双龙戏珠,寓意穗港两地人民共贺回归,共创美好明天……
当高悬体育场的大钟时针指向23时59分50秒时,会场响起有节奏的拍掌声,万众齐读倒秒计时:“十、九、八……”
来自白云区三元里的农民联欢队伍,都是150多年前鸦片战争爆发后威震中外的平英团英雄的后代。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屏幕,当香港政权交接的历史性一刻显现屏幕时,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洗雪百年国耻,吐气扬眉啊!”
广州歌舞团和羊城铁路总公司、南方航空公司艺术团表演了《明天的香江》、《世纪列车》、《南国春潮》精彩歌舞;海珠区少年宫的少儿们创作了一幅97米长庆回归画卷,拿到联欢夜展示并表演《画卷舞》。热烈掌声刚落,海军舰艇学院的学员又走上舞台表演舞蹈《归航》。7月1日凌晨1时多了,联欢夜活动在《歌唱祖国》雄壮歌声中降下帷幕。


第7版(要闻)
专栏:

  上海:浦江涌动欢乐潮
本报记者李勤田泓
走近了,走近了……欢腾的黄浦江边,目睹了沧桑巨变的上海海关大钟,此刻走得如此不平静,它被1300万上海人民期盼的目光灼热了!
溢彩流光的浦江两岸搭起了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500米歌台,它和停泊在黄浦江心、由大型登陆舰改装的“水上大舞台”连成欢乐的庆典中心。百支歌队万人放歌,荡起浦江欢潮。
6月30日晚,上海主要街道和人民广场上人流如潮,欢声四起。10万盆鲜花和彩灯把人民广场装点得五彩缤纷;数万人聚集在广场东侧的巨型电视屏幕下,收看香港回归的盛况。地处市中心苏州河畔的“香港路”上,处处挂起了“庆回归”的彩旗和标语。大世界青年宫张灯结彩,锣鸣鼓喧。3000名上海和在沪香港青少年欢聚一堂,举行“喜庆香港回归欢乐之夜活动”。1300多条写有“香港主题答问”竞猜题目的七彩条幅迎风飘扬,两只大红灯笼从半空垂下一副巨大的对联:“举国上下,普天同庆;香港回归,百年梦圆。”青少年们以书画、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表达喜悦的心情。
“我们终于看到了香港回归,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84岁高龄的剧作家、诗人杜宣抑制不住情感的奔泻,不久前飞笔创作了话剧《沧海还珠》。他在零点钟声敲响前对记者说,“它融入了我积累了一辈子的感情。”《沧海还珠》是上海艺术界对香港回归的献礼,5代演员同台演出。在剧中扮演角色的著名艺术家张瑞芳说,能在戏里演上两分钟也是一种幸福。
喜逢百年盛事,香港葵涌、青衣等中学师生来沪参观团团长许为天说:“回归后,香港教育在很多方面需要加强与内地的交流,今年仅仅是个开始。”参观团的10位学生谈起回归,禁不住满脸喜悦。苏淅公学的林宏达同学说:“我们同是中国人,在上海看到五星红旗我很激动。”卓元怡同学告诉记者,从明年起,普通话将被列入香港中学五年级的考试项目,现在大家都在努力操练。
香港回归前夜,上海几条著名商业街的商店延长了营业时间,10余家大型商厦前的广场上举行了文艺欢庆活动,一派节日景象。在7月1日零点临近时,市中心人民广场上的数万名群众齐声倒计时:“3—2—1!”人们的欢呼声和零点钟声交融在一起,久久回旋,汇入浦江潮声。


第7版(要闻)
专栏:

  东莞:虎门儿女尽开颜
本报记者赵京安
1997年7月1日,当香港回归庆典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与香港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东莞145万人民,沉浸在扬眉吐气的欢乐之中。
虎门,写下中国近代史第一页的这片神奇土地,终于迎来洗雪国耻的这一天!记者来到矗立着大型雕塑《禁烟》的太平广场,这里灯火通明,气氛热烈。人们自发前来留影、集聚,纪念对于虎门人民具有特殊意义的伟大历史性时刻。鸦片战争博物馆郑副馆长介绍:近日来,前来参观的人数由以往每天平均3000余人次猛增至1.5万余人次,香港同胞大量增加。他们说,以前在英国殖民教育下很难了解历史真相,通过参观,认清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进一步激发了港人的爱国主义热情。
同饮东江水,未改故乡音。据史载,东晋时期香港隶属东莞。香港有80万人祖籍东莞。在常平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与香港有着某种血缘关系。东莞引进的70亿美元外资中,港资占80%以上。在欢庆香港回归的时刻,祖籍东莞的香港同胞抒发了他们的肺腑之言。全国政协委员、推委会委员陈瑞球先生说:“我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我是在港的东莞人,对东莞有感情。”陈先生在家乡的投资数以亿计。香港凤岗雁田怡安集团总经理黄南雄激动地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从此洗雪百年国耻。我们香港同胞今后不论走到哪里,在‘国籍’一栏里将自豪地写上‘中国’两字。”香港同胞梁麟先生在80年代回乡办厂,他把企业壮大后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入东莞。他认为:香港回归祖国,为香港投资者、商业界人士开辟市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在石龙镇,记者访问了102岁的老人钟藻彬。曾在香港一所平民学校做过校长的钟老,亲眼见证了香港沦陷。今天又成为见证香港回归的世纪老人,他用浓重的乡音对记者说:“我们的国家有权利、有国力收回香港,我好高兴呵!”


第7版(要闻)
专栏:

  南京:洪钟长鸣激励后人
本报记者龚永泉杨明方
“静海寺的钟声‘七一’敲响,伴着白鸽展翅飞翔。难忘敌舰压境,港岛别离爹娘……静海寺的钟声‘七一’敲响,伴着彩云传遍四方。洗雪百年耻辱,山海溢彩流光……”30日晚22时许,歌曲《静海寺的钟声》那深情舒缓的旋律,在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议约地——南京静海寺里轻轻响起。
23时30分,庆香港回归撞钟活动正式开始,当年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6世孙林纲和邓廷桢的6世孙邓源,共同握起钟杵撞响了“警世钟”。静海寺沸腾的人群顿时凝神屏息,悠扬的钟声划破夜空。紧接着,来自南京市各条战线的代表依序撞响“警世钟”。94岁的刘工天老人带了一首新作的诗来参加撞钟仪式,诗中写道:“蒙羞古寺百年藏,铁帚雄风一扫光;喜庆洪钟惊世界,龙腾华夏国威扬。”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她77岁的儿子陪同下也来了,她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
时光在人们的急切期待中流淌。钟鸣150响之后,南京市长王宏民等5人握起钟杵。“151,152,153……”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静海寺的警世钟在1997年7月1日零时整发出了第155声音响。顿时,“香港回来了”的热烈欢呼声响彻云霄,人群中举起“香港你好”、“祖国万岁”的标语牌,参加撞钟仪式的全体人士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唱祖国》,豪迈的歌声在南京上空回荡。历经沧桑的静海寺,你的耻辱今朝终于洗雪!


第7版(要闻)
专栏:

  深圳:万众欢送子弟兵
本报记者方文陈少波刘光金
1997年6月30日到7月1日凌晨,从罗湖桥到沙头角,从蛇口港到大亚湾,整个深圳经济特区在欢乐的气氛中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
30日19时30分,精心设计的灯光环境工程正式启动,大街小巷顿时被一串串、一排排的霓虹灯装扮得流光溢彩,数不清的旗帜、灯笼在各种各样的激光射灯的照射下不停地变换着颜色,仿佛整个城市都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人们纷纷涌上街头,到处是一派盛大的节日气氛。
在通往皇岗口岸的公路两旁,数万名群众提前赶来守候着,欢送第一批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声声锣鼓不绝,万面红旗飞舞,一位老人万分感慨地对记者说:“我要亲眼看着解放军从这里进驻香港,我们等了100多年了,就是等着这个时刻。”当第一批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经过皇岗口岸顺利进入香港后,这位老人依然不愿离去,他默默地向着香港的方向遥望,脸上显露着非常欣慰的表情。
23时30分,人们聚集在洪湖公园,等待着那历史性的一刻到来,深圳市的领导与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民主人士、宗教界人士的代表坐在一块,共同观赏盛大的焰火晚会。晚会以燃放“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棚架字牌烟花揭开了序幕,烟花点燃,字牌中一只金光闪闪的和平鸽衔着“紫荆花”图案的香港区旗,朝着祖国大地飞去,象征着香港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随后,在《春天的故事》等背景音乐的衬托下,71大组1997种总共10万多发烟花,一发紧接着一发腾空而起,礼炮的轰鸣与人们的欢呼融成一片,天上焰火与地下的彩灯交相辉映,许多人不时地看着手表,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公园内的大屏幕彩电准时播出了香港会展中心的画面,时钟在千万人的注视下指向了7月1日零时。香港回来了!顿时,整个深圳沸腾起来了!满天的大红宫灯象征着百年期盼一朝梦圆,空中出现了用紫荆花、同心圆、手拉手、大鹏鸟等烟花组成的巨幅图案,象征着深港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壮观景象,将整个城市上空映照得金碧辉煌。
深圳边防总站与香港人民入境事务处和警务处在罗湖桥头共同联欢,双方在倒计时牌下合影、聚餐、座谈,当倒计时到25秒时,大家一齐拍手数数,数到0秒时,大家齐声欢呼。


第7版(要闻)
专栏:

  天津:熊熊火炬映深情
本报记者陈杰
6月30日夜晚,海河两岸披挂节日的彩灯,人们用彩旗、花束、歌声、笑语,期盼着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时刻!
22∶00,1997名火炬手高举火炬,由天津电视塔出发。从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百日起,天津百万职工开展迎回归、做贡献的长跑比赛,完成天津至香港的长跑征程。在倒计时最后的时刻,1997名职工代表跑完最后的距离。在他们接力长跑的起点聂公桥,长眠着一个不屈的英灵。1900年,民族英雄、直隶提督聂士成冒着枪林弹雨在这里一马当先迎战来犯的八国联军,为国捐躯。今日,熊熊的火炬告慰昨日的英雄,与我们分享世纪盛典的欢乐。
1997名火炬手进入海河岸边的天津火车站前广场,万名海河儿女欢聚在这里,200名火炬手在广场中央组成“回归”两个字,主火炬点燃了,大联欢的广场顿时鼓号齐鸣,军乐嘹亮。
当香港回归祖国进入倒计时10秒,广场上万双眼睛注视着海河对岸的大屏幕,一齐高声地读秒:“10、9、8、7、6、5、4、3、2、1、0。”梦萦百年的时刻终于盼来了!随着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进行,全场欢声雷动,群众尽情地高呼:“香港回归了,祖国万岁!祖国万岁!”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织成绚丽缤纷的美景。金狮在人群中欢跳,群众队伍中出现自发书写的标语,“天津问候香港,你好!”“海河香江一脉情!”“告慰小平,香港回家了!”抒发了海河儿女的心声。
广场上,学生扮成“喜庆娃娃”、“杨柳姑娘”,跳起欢快的舞蹈《喜庆杨柳》;“咚咚锵,咚咚锵”,汉沽盐场的盐工用结满硬茧的大手舞起飞镲,豪迈奔放;街道和农村的妇女扭起了大秧歌,情真意切;石化女工翩翩起舞,对可爱的祖国、明天的香港寄托无限的深情。在鼓手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吕忠孚73岁,从11岁开始打鼓,他曾敲着鼓欢庆打败日本侵略者,迎来新中国的诞生。今天他万分激动:“真没有想到,我老了,能为庆祝香港回归擂鼓,太高兴了,我浑身是劲!”他把精湛的鼓艺传授给了儿子,让子孙为下个世纪的中国继续擂鼓。
惠风和畅。归来的香江,请记下海河儿女的亲情和祝福!


第7版(要闻)
专栏:

倒计时牌:0天0秒
当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出现0天0秒时,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 本报记者 王忠家摄


第7版(要闻)
专栏:

铁骑千辆庆回归
6月30日下午,中国嘉陵集团1997名工人骑着插有彩旗和标语牌的摩托车从厂区出发,参加重庆市庆祝香港回归游行。 新华社记者 陈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