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香港日益成为国际会议展览旅游中心
新华社电香港旅游协会最近的统计显示,去年香港的大型会议、展览、企业会议等业务稳步增长,香港日益成为国际会议以及展览和旅游中心。
香港旅游协会辖下的香港会议局日前公布说,去年在香港举行的大型会议、展览、企业奖励旅游及企业会议的活动共达3030项,比1995年增长39.3%;来港参与这些活动的旅客多达35.6万人次,上升4.1%。其中,在香港举行的大型会议为294项,较上年同期上升9.7%。香港会议局预计,今年的会议业务更会显著增长,包括9月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年会在内的多项大型会议均已确定在港举行。
去年举办的展览活动共59项,出席人数达1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
随着香港会展中心扩建工程即将完成,预计将会有更多的展览活动在港举办,目前定期在港举行的展览也会扩大规模。
去年奖励旅游业务的增长亦非常理想,访港的各种奖励旅游团共2270个,增长52%。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九七香港回归祖国纪念卡》在内地面世
本报讯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永远纪念这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时刻,由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和香港国际钱币贺卡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九七香港回归祖国纪念卡》中国(CN)版,经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核批准使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标志图案”后,近日在内地正式面世。
该卡的创意设计者香港科学院顾问、香港国际钱币贺卡有限公司总裁臧联宝先生就卡的设计作了解说:封面主图案为代表中国的天安门,左侧镶有一枚长方形镀金或纯金章,章上镌刻了象征香港的中银大厦及写实的紫荆花,卡的四周由中国国花“牡丹花”、香港市花“紫荆花”以及“万年青”等喜庆吉祥的图案组成,表达香港回归祖国的欢乐祥和;封二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区旗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式紫荆花”居中,左方印有金黄色的“1997·7·1”和“香港回归祖国纪念”一行鲜红大字,右方印有一枚经国务院港澳办、新闻办批准使用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专用标志图案,并将“香港回归,神州添彩,一国两制,史册增辉”以中英文分列两侧,使香港回归祖国的深远历史意义跃然卡上;封三为香港实景图并镶夹一张币号与卡号、磁卡监制证书号尾数相同的中国银行首次发行的20元港币;封底由万里长城环绕的香港风景组成,并在左下角以一枚“香港回归”红色印章而“画龙点睛”;套封右上角印有一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专用标志图案,该卡1997号已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赵健)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近代中国百年国耻地图》出版
新华社电一本以图证史、勿忘国耻的《近代中国百年国耻地图》,近日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并陆续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
该书以百余幅地图、图片和简明的文字,再现了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到1937年日本侵略者肆意在南京进行大屠杀止,近代中国100年割地、赔款、租界等惨痛历史,触目惊心,是一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读物。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青年庆祝香港回归筹委会成立
新华社电为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澳门20多个青年社团日前发起成立了“澳门青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筹备委员会”。该会决定,将于7月初举办由青年和学生团体演出的盛大庆回归文艺晚会。
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青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筹备委员会由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青年委员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青年委员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青年委员会、澳门归侨总会青年委员会、澳门中华教育会青年委员会、澳门福建同乡总会青年委员会等青年社团组成。
该会是继“澳门同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筹备委员会”之后的第二个庆祝香港回归的组织。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编者按
1898年的6月9日,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为期99年。在举国喜迎香港回归的日子里,又一个6月9日来到了,此时此刻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不禁令人感慨万千。为此,我们特邀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凌青、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刘蜀永撰写文章并及时刊载于此,与大家一起同慨、同愤,同喜、同庆,让我们把屈辱的历史牢记心头,带着民族振兴的希望走向未来!
  九十九年后的感慨
——写于英国逼签《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日子
凌青
1898年6月9日,是中国人民难忘的一个日子,这一天,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了深圳河以南、尖沙咀的界限街以北的全部九龙半岛未割的土地,就是现在的“新界”,这样,英国就走完了它强占整个香港地区的第三步。
今天是1997年6月9日,距离香港回归只有三个星期,它的到来意味着我们收回香港的日子更临近了。
同是6月9日,但相隔99年,它的意义就大不一样。
在今年这一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无限感慨,又无比自豪。
“新界”的割让是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年代啊!一次次的侵略战争,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一桩桩的屈辱事件,不断加在中国头上。风雨如晦,山河破碎,人民遭难,国运危如累卵。如果从那时再上溯50年,就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当时,林则徐早就指出,“尖沙咀一带洋面(指香港地区海域)四面环山(岛),波恬浪静,水势宽深,英夷船只久欲倚为巢穴”。当他已被革职,并获悉英军强占香港时,义愤填膺,甚至出资自雇泉州、漳州乡勇560人,增防广州。但这时的中国是羸弱的,林则徐虽有报国之心,却无回天之力,最后只落得满腔悲愤,含恨去世。林则徐逝世后50年,中国的形势更加恶化,中国不仅失去香港、失去九龙、失去新界,而且失去一片又一片的领土。难道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吗?不!历史悠悠,空间无限。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是打不倒、压不垮的。腐朽、没落的统治者是投降了,英雄的人民却起来了。虽然斗争这么艰苦、牺牲这么巨大、道路这么曲折,但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独立和解放。我们大约用了100年又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了上述任务。我们又大约用了50年时间,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国家。现在中国的面貌已经大变,请看:
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中国,竟然有了自己的原子弹、卫星和运载火箭;
曾经是经济很不发达的中国,竟然以位居世界前列的增长幅度,连续发展十几年;
曾经被称作“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居然在奥运会金牌榜上,位居世界第四;
曾经被列强踩在脚下的中华民族,忽然间被说成是对世界强国的威胁;于是:
曾经用军舰和大炮对我们讲话的国家,也就不得不在谈判桌上俯首签字了。
这一切就发生在最近这30至50年间。而改革开放以来十多年的发展,更令世人刮目相看。西方哲人有一句名言:“现在怀着未来的身孕,压着过去的负担。”我们对过去屈辱苦难的历史,不应该忘记,但它不应成为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宝贵的经验教训。“多难兴邦”。把红色的血的教训,变成白色的新的乳汁,吸吮它,充实自己,就能使自己发育,成长得更加壮大。对未来的发展,我们更是充满着信心,从现在看未来,既然我们能够在几十年内,走完西方列强用二三百年才走完的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乐观呢?
至于所谓“中国威胁论”云云,我想,不管说的人出于什么动机,这种说法只不过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有痛苦的被践踏、被蹂躏的体验,不会重复帝国主义列强的故智,更何况中国有12亿人口,国内要做的事很多,中国要变成充分发达的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主人。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路,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路。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我们的前途就会无限光明。(附图片)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不能忘记那屈辱的一幕
刘蜀永
99年前的今天,即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基本上实现了对“新界”的租借。我们不能忘记那屈辱的一幕。
英国割占中国领土香港岛和九龙以后不久,并未放弃进一步占据中国领土的图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军节节败退。港英当局认为有机可乘,正式提出展拓界址的主张。1894年11月9日,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以香港“防务安全”为由,向殖民部建议将香港界址展拓到大鹏湾、深圳湾一线,并将隐石岛、横澜、南丫岛和所有距香港3英里以内的海岛割让给英国。他还着重指出:“应当在中国从失败中恢复过来之前,向它强行提出这些要求。”威廉·罗便臣的建议实际上是后来扩界的蓝图。他的建议得到英国巨商的支持。英商遮打在给威廉·罗便臣的信中,曾以种种“理由”鼓吹扩界。他还说:50年后、甚至20年后,中国就可能成为充分武装的强国。扩界的事“机不可失”,“要干,现在就干”。
1895年5月,英国海陆军联合委员会发表《关于香港殖民地边界的报告》,再次提出扩界要求,并立即得到陆海军大臣赞同。
同年8月1日“吉田教案”发生后,港督威廉·罗便臣、香港总商会、英商中华社会及其香港分会喧嚣一时,要求趁机向中国提出开放西江和展拓香港界址等要求。
1897年冬,德俄两国先后出兵强占胶州湾和旅大,次年3月又强迫清政府签约租让。英法两国也投入了这一瓜分狂潮。1898年3月7日,法国向清政府提出了租借广州湾的要求。3月17日,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向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报告说:法国已要求总理衙门保证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作为法国的势力范围。如果此项要求得逞,未来展拓香港界址将不可能实现。英国政府闻讯,决定以法国租借广州湾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展拓香港界址的要求,并于3月28日向窦纳乐发出指示:要求总理衙门作出保证,如果法国租借广州湾,英国随时可以要求展拓香港界址。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了租借威海卫的要求。清政府对此不敢加以拒绝,但恳求英国不再提出其他领土要求。窦纳乐却强硬的表示,如果法国占南海口岸,英国必须另索取一处。
1898年4月2日,中英双方就香港扩界问题在总理衙门开始谈判。窦纳乐一开始即对清朝总理衙门大臣奕?宣称:“香港殖民地不满足于它目前的界限,希望展拓界址”,“以为保卫香港之计”。次日,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会见窦纳乐,向他表示:“如果展拓范围不大”,可以“同意”。4月24日,窦纳乐根据英国外交部的指示,向李鸿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围的地图,将大鹏湾到深圳湾一线以南、包括九龙城及许多岛屿在内的大片土地及水域,皆划入拓界的范围之内。李鸿章等没有料到英国胃口如此之大,坚决加以拒绝。窦纳乐要他们与德国租界的胶州湾和俄国租界的旅大相比较。李鸿章说,中国已经同意将威海卫租给英国。窦纳乐则强词夺理说,订租威海卫对中国也有利。李鸿章等屈从于压力,不再争辩,但坚决反对英国占领九龙城,理由是该处设有中国衙门。
5月19日,窦纳乐携带他一手拟就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前来谈判。李鸿章等阅后表示同意,仅提出加上“九龙到新安陆路,中国官民照常行走”,“遇有两国交犯之事,仍照中英原约香港章程办理”两句话。至此,双方就拓界问题已达成协议。但因英国政府对谈判结果感到不满足,《专条》并未马上签订。5月25日,窦纳乐根据英国政府指示再次与总理衙门会谈,要求修改前议展拓香港界址的范围。其中最重要的是将东面界限由东经114°26′扩大至东经114°30′,使整个大鹏湾划归英国控制。英国在最后关头迫使中国做出额外让步。
6月5日,李鸿章提出,英国不得在此租借地修筑炮台。窦纳乐竟拍案咆哮反对。李鸿章听罢忍气吞声,无可奈何。
6月6日,总理衙门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呈交光绪皇帝,请求批准画押,并且辩解说:“展拓界址与另占口岸不同,允议暂租专条尚可操纵由我。”
1898年6月9日,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北京签字。中方签字代表是李鸿章、许应骙,英方签字代表是窦纳乐。《专条》有中英两种文本,其内容如下:
“溯查多年来,素悉香港一处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拓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画定,以99年为限期。又议定: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其余新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至九龙向通新安陆路,中国官民照常行走。又议定:仍留附近九龙城原旧码头一区,以便中国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来停泊,且便城内官民任便行走。将来中国建造铁路至九龙英国管辖之界,临时商办。又议定:在所展界内,不可将居民迫令迁移,产业入官。若因修建衙署、筑造炮台等官工需用地段,皆应从公给价。自开办后,遇有两国交犯之事,仍照中英原约香港章程办理。查按照粘附地图,所租与英国之地内有大鹏湾、深圳湾水面,惟议定该两湾中国兵船,无论在局内或局外,仍可享用。”
《专条》规定,该约画押后,应于7月1日“开办施行”。
通过《专条》的签订,英国强租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99年。此次“租借”,陆地面积达975.1平方公里,较原香港行政区扩大约11倍,水域较前扩大四五十倍。这些被强租的中国领土和领水后被称为香港“新界”,约占广州府新安县面积的2/3。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不平等性质昭然若揭。香港大学的法律专家史维理教授在《不平等条约(1898—1997):中国、英国与香港新界》一书中认为:“1898年的北京条约(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只有一方从中得到好处。中国暂时丧失了土地,但没有得到补偿。再者,在起草条约时,缔约双方并非处于平等谈判地位。”
次年3月19日,港英当局强迫清朝地方官员在香港签订了《香港英新租借合同》。该合同违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粘附地图有关“新界”北部陆界的规定,完全控制了那条在地图上没有全部包括在英国租借地内的深圳河。
英国侵占香港岛和九龙实际上主要是在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用军事手段实现的,经历了大大小小多次刀光剑影的厮杀。英国租借“新界”却未派一兵一卒,仅凭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的外交讹诈,即将面积更大的中国领土和领海置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英国在50多年内,逐步扩大侵占香港地区范围,是中国社会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的明证。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这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迎九七话香港

  香港——亚太地区重要的信息中心
蔡赤萌
伴随香港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香港商贸中心地位的加强,香港的信息业日趋发达和国际化,高新技术在信息传输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开发、服务机构十分发达,香港已成为国际信息交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通讯系统的现代化程度很高,通过海陆电缆、卫星和地面无线系统,香港与世界各地的通讯连为一体。1996年底,香港共有450万部电话、超过340万条电话线和近31万条图文传真线路,直通国际电话遍及230个国家和地区,直拨内地超过1100个市县。按人口平均计算,香港多种设备的人均使用率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香港是世界上电话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平均每百人拥有70部电话或54条电话线,公共电话网络全部采用数码系统;香港传呼机使用率居全球首位;人均移动电话拥有率为世界第二,每五人就拥有一台;人均图文传真机数量在全球仅次于日本;国际电讯使用率全球第一。香港邮政服务快捷安全,邮政署平均每日处理信件和包裹320万件。香港的特快专递服务非常发达,其业务遍及80个国家和地区。邮政署每年处理特快专递邮件就达430万件,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高居全球第三位,此外香港还有近300家私人公司提供速递服务。
香港聚集着众多的信息开发和服务机构及活跃的各类传播媒介。在香港为数众多的专门从事信息开发并向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中,有官方部门,如政府统计处、金融管理局、工业署及香港驻海外的办事处,也有半官方机构,如生产力促进局、贸发局、旅游协会、消费者委员会;有本地的,如一些大银行的信息咨询机构和大学、大公司附设的研究机构,也有外地的,如各大通讯社驻港机构、大型跨国公司和公共关系公司在港设立的分支机构。所有这些机构,构成了一个国际性的信息交流网络,并通过报刊、电视、电台、出版物以及更为先进的电子媒介向全社会广为传播。
上述信息服务机构,除了捕捉世界各地和香港的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新闻外,更多的是搜集、整理、汇总和发布各类经济信息,如贸易信息、投资信息、技术转让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等。所有这些,都为经济决策者和投资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凭借畅通的直拨电话、图文传真、电传业务等等,香港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发展到新的水平,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迅速了解世界经济动向和各业行情,从而作出各类相应决策。
正是因为香港信息发达,传送便利,世界各国都把香港作为一个理想的信息搜集中心。目前,约有40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把香港作为它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地传递信息的通讯中心,此外还有100多家国际新闻机构在香港设立其亚太地区总部和分社。像《亚洲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亚洲周刊》和《国际先驱论坛》等亚洲区刊物都以香港为总部或亚太地区的发行总部,向全球传递亚太经济信息。一些国际性的英文报刊还在香港印刷、发行亚洲版,把香港作为业务基地。
香港今天的国际信息中心地位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工商中心地位的确立,既为全球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经济信息,同时也需要了解更多的国际信息;香港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史上香港曾是欧美与亚太地区沟通的桥梁,现今又是社会主义祖国与西方资本主义两大经济体系最贴近的交汇口;香港中英文并重,官方语言及对外联络文字均为英文,为信息传递增添了许多便利;此外,香港政府对信息管制较少,人们可以在香港比较自由和迅速地收集和发布信息。
香港的信息业虽然获得很大的成就,但其信息科学研究和信息科技工业仍较为薄弱。长期以来,由于众多条件的限制,香港信息业一向重应用、轻研究,多引进、少创新。所幸的是,许多有识之士已看到香港与内地在信息业方面合作的广阔前景。随着香港的回归,尤其是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内地在信息科技研究方面的优势和信息领域的巨大市场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将有效弥补香港信息业自身之短;此外,伴随未来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旅游中心等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与世界经济联系不可或缺的信息产业也必将获得相应发展,从而使香港在亚太地区的国际信息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台港澳

  倒计时牌凝聚爱国情
闵伟张印东夏国金
随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1997年7月1日一天天临近,来自祖国和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港澳台同胞、外国友人,漫步天安门广场,总是不由自主地要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门前留连、驻足。无数双渴盼的眼睛,望着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这道最亮丽的风景,有多少人频频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富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倒计时牌,它理所当然要成为世人共同瞩目的焦点。在这个倒计时牌上,主办单位之一——山东济宁菱花味精集团几个字显得格外醒目。
当我们问及参与主办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的初衷时,菱花集团总经理江保安的心情很不平静:“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讲近代史,一谈到香港、澳门,总不免要揭开民族耻辱的伤疤。这些地方是中国领土,迄今还在外国人的统治管辖之下,这给我幼小的心灵打上了很深的痕迹。”
然而,参与主办迎香港回归倒计时牌活动,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会。1994年8月,江保安应邀出席在首都京西宾馆召开的全国优秀企业家座谈会。会议期间,菱花集团北京分公司的同志前往宾馆看望江总经理,谈话时有人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江总,听说有关部门要在天安门广场竖一块迎香港回归倒计时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江保安内心有些微微激动。他浮想联翩,想得最多的还是个人与民族、企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香港这颗“东方明珠”蒙受百年屈辱,眼看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能通过这种机会表达盼望香港回归祖国的愿望,是菱花集团的光荣,是菱花人的骄傲。
“已有了协办单位,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想独家协办。”对这意想不到的变化,江保安似乎早有思想准备,他语意恳切地对承办单位新华社有关负责人吐露了自己的心声:“香港回归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过去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虚弱,中华民族遭到西方列强肆意宰割,这是所有炎黄子孙的耻辱。近几年,我们乡镇企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如春雨之苗,蓬勃发展。菱花人盼望国家富强安宁,更盼望祖国领土完整。”新华社的同志被江保安一片报国热忱深深打动了,“让我们同心报国,共盼回归。”在一片热烈感人的气氛中,江总经理代表菱花集团6000名员工在协议上挥笔签名。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日期临近,武警福建总队幼儿园开展了以“让孩子们熟悉香港”为主题的迎香港回归系列活动。图为孩子们在观看香港图片展。 王业洲摄影报道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历史的见证——总理衙门遗址
总理衙门是晚清以办理外交事务为主的中央机关,成立于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辛丑条约》签订后,改为外务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皆与总理衙门有关。例如,1898年英国公使窦纳乐与李鸿章等谈判租借“新界”就是在总理衙门进行的。因此,总理衙门遗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总理衙门遗址现为北京东堂子胡同49号。总理衙门正门大约是在1980年被拆除。目前尚余高大的旁门、走廊和一个宽敞的院落(如下图),作为历史的见证,默默地矗立在那里,诉说着一百余年的历史沧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