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马其顿总统格利戈罗夫
今起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马其顿共和国总统基罗·格利戈罗夫将于6月9日至1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格利戈罗夫1917年5月3日出生在马其顿共和国的斯蒂普,马其顿族人,早年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他1941年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战时任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委员、马其顿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书记,战后在马其顿和原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政府中任职。格利戈罗夫1967年9月至1969年5月任原南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即联邦政府副总理),1974年至1978年任原南联邦议会议长。格利戈罗夫1991年1月当选为马其顿共和国独立后的首任总统,1994年10月在大选中再次当选总统。(新华社发)
(附图片)
格利戈罗夫总统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究竟由谁说了算?
张怀恩
是否真正脱贫,究竟由谁说了算?
呼和浩特市从今年开始,对贫困旗县扶贫工作的验收,改以往主要听县、乡两级政府汇报的做法,为派工作组深入贫困乡村,挨家逐户,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征求贫困户的意见,还要让他们仓里装的、身上穿的、碗里盛的来作“物证”。验收结果,即一个地区是否脱贫,必须由当地80%以上的贫困户自己来下结论。
这种实事求是的验收方法值得提倡。长期以来,个别地方的扶贫检查团往往在贫困地区走马观花,而主要靠听汇报,而有些汇报者,又往往以脱贫数字作为政绩,难免有所夸张,以致有的地方,年年脱贫年年贫,一个重要原因是,用“平均新增收××”的统计数字作为脱贫的根据,实际上是用富裕户掩盖了贫困户。要知道富县有贫乡,富乡有贫村,富村也有贫户啊!脱贫验收,直接深入贫困乡村,贫困农户,不仅有利于核实脱贫数字,而且有利于帮助贫困户进一步脱贫致富。扶贫,就是要从一般化、平均化中,找出贫困户,找出具体的扶贫办法。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天津:经济连年“高增低胀”运行
编者点评
编完这条新闻,忽然想起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一首论诗的诗:“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洗尽狂名消尽想,本无一字是吾师。”大意是讲,诗要写到平易近人是不容易的,必须做到不求虚名,不赶时髦,扫除一切追逐名利纷华的念头。这里讲的是做诗的道理,其实也适用于其他工作,包括经济工作。天津市的经济能够实现连年“高增低胀”,避免大起大落,关键的一条是领导不赶浪头,不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埋头苦干,注重实效。话要说回来,做到这一点很难。当一种倾向、一股潮流出现的时候,面对着各种压力,要想稳坐钓鱼船,不为所动,没有一点不计个人得失、勇于为党和人民利益负责的精神,是办不到的。唯其如此,天津市“鱼与熊掌兼得”的实践也就分外值得人们重视。
本报天津6月8日电记者王学孝、傲腾报道: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伴随“高增长”而出现的往往是“高通胀”。能否实现人们渴求的“高增长、低通胀”,鱼和熊掌兼得?天津近几年的实践得出了肯定的答案。
进入90年代,天津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3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长幅度,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02亿元,增长14.3%,增幅居全国第二位。可喜的是,天津经济的快速增长一直是在物价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下实现的,去年,零售物价涨幅为5.1%,比上年回落5.5个百分点。“高增长、低通胀”成为天津经济运行的鲜明特色。
不赶浪头,不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而是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注重实效,积极稳健地推进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是天津经济避免大起大落,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天津市领导反复强调:天津的经济与全国经济有共性,也有个性。这个性就是天津是个大城市、小地方,所以不求总量最大,要求水平高,效益好,竞争力强。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天津近几年的改革开放、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重点建设,迈步大,后劲足,实效显著。
与一些地方盲目刮起的房地产热风不同,天津房地产业稳中求进,而今渐进佳境。到过天津的人都会发现,它的高楼大厦与沿海开放城市相比,似乎少了一些,但普通民宅楼房却以空前速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自1994年以来,已有12万户住房困难的老百姓喜迁新居,今年还将竣工380万平方米。大规模危陋平房改造和安居工程的兴建,带动了旧城改造,带动了第三产业,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有效地推动天津经济发展的一个杠杆。
为了少铺新摊子,确保重点建设,天津把国家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把功夫下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上。他们立足于存量资产的流动与重组,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资产的优化配置,160多家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200家国有企业通过嫁接而注入新的活力,28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脱颖而出。汽车、电子、冶金、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4%,利税占67.5%,分别比1994年提高8和15.4个百分点。天津生产的夏利轿车、石油套管、奥的斯电梯、史克药品、程控交换机、方便食品等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影响面正在扩大。
对外对内开放不断扩大和利用外资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在天津落户的“三资”企业达1万余家,协议外资额15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目前,国际大财团到津投资的已有190家,投资项目288个,协议外资额超过58亿美元。以开发区、保税区、港口为中心的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开放的前沿和外商投资的密集区,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市委、市政府始终十分重视稳定物价。坚持不懈地抓“菜篮子”系统工程。几年来,市政府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13亿元,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六大副食品生产基地,包括年产13.5亿公斤的蔬菜基地,存栏1100万只、年产鲜蛋15.4万吨的蛋鸡基地,年出栏115万头瘦肉型生猪基地,存栏2.5万头、年产鲜奶9.5万吨的奶牛基地,年出栏能力2300万只的肉鸡基地和年产10万吨的水产品基地。1996年,天津菜篮子生产总值达4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天津经济连续5年保持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财政收入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4年增长了1.29倍,1993年至1996年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3%。较低的物价水平也使天津人民的生活更实在地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实惠。1996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552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农民人均收入达3142元,比上年净增611元。而经济结构的改善和经济的有效增长,又为天津进一步抑制通胀,有效地调控价格,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1版(要闻)
专栏:

  南宁城市开发惜土如金
近年不仅没有突破建设用地指标,相反新增耕地8000多亩
本报南宁6月8日电记者罗昌爱报道:如今的南宁市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但让人称奇的是这里近年来不仅没有突破建设用地指标,相反却新增耕地8000多亩。
南宁被确定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后,由市长亲自挂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和土地管理监察大队相继成立。市里出台了14个地方性土地管理政策,依法管好每一寸土地。
可占可不占的地坚决不占,可占多可占少的地尽量少占,坚持“修旧利废”(尽量在旧城区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尽量开发旧河道和荒废沟塘),实在不得已占了的想方设法开荒补回来,这是南宁市强化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郊区那马乡的一项工程,不得不占用3亩条件很差的“望天田”。有关部门经过一番细致的考察后,这项工程被移到山岭上,不占一分一厘耕地。
对行政规划用地,南宁市在坚决杜绝炒地皮的前提下,从改革入手,本着少占耕地、科学用地、以地生财、以地养城的原则,尽量减少划拨用地的数量,对土地使用权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南宁市在城市土地管理中还特别注重科学用地,市土地管理局承担的土地资源调查成果,获得了国家三等奖;同时,制订出公正、合理、准确的“南宁市基准地价”,使土地开发建设中的浪费现象大大减少。


第1版(要闻)
专栏:

  黑土地造就一支文艺劲旅
黑龙江文艺战线人才辈出精品迭现
本报哈尔滨六月八日电记者董伟报道:一部《托起明天的太阳》的话剧竟创下了在全国各地连续演出三千六百余场的纪录,然而,这只是近年来黑龙江省二百多个获得国家级奖励剧目中的一束小小的浪花。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成为独具特色的“黑土文化”的不懈追求和骄傲。
黑土地是英雄辈出和优秀作品迭出的沃土。五六十年代,《暴风骤雨》、《林海雪原》、《老兵新传》等一大批享誉国内的力作相继问世。八十年代中期,该省提出了“造就北方文艺劲旅,创作文学艺术精品”的发展文化艺术的战略目标,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收效甚为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八五”以来,该省有二百余个剧(节)目获国家级奖励;在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五年度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中,该省先后有十四部作品入选,电视连续剧《赵尚志》等八项作品获奖;在文化部组织的“群星奖”评比中,该省共获七块金牌,总成绩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另外,广播剧、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都有不少优秀作品在全国获得重要奖励。
优秀作品的产生要有一个系统工程做保证。首先,黑龙江加大精品战略的推进力度。一九九三年,黑龙江省成立了由省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提出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全面牵动该省的精品生产;通过制定规划,不断拉动精品生产进入有序轨道;同时,强化调控能力,集中各方面力量攻关。其次,注重挖掘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具有“黑土文化”主旋律的内容,创作人民群众既熟悉又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写出了自己的特点。第三,创作优秀作品一定要有一支优秀的创作队伍,黑龙江省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除改革用人制度,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和用“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培养各类艺术人才外,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关于繁荣文艺创作十二项措施》、《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全省文艺创作大奖,批准设立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奖励基金,建立了省级精神产品专项资金。仅“八五”期间,该省就向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群星奖”等国家大奖的集体和个人支出奖金八十八点五万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资金到户项目到户服务到户效益到户
虞城小额信贷扶贫效果好
本报讯记者李杰、岳富荣报道:河南虞城县山庄乡农民贾聚金,去年10月利用扶贫贷款,建起一座半亩地的日光温室,种了两茬茄子,收入1.3万多元。他的收获,得益于虞城县开展的小额信贷扶贫。如今,通过这种扶贫方式,全县已有7000户贫困农民脱贫。
虞城是国家级贫困县,至1993年,尚有23.5万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5以上。近年来,国家已向该县投入5000多万元扶贫贷款。1995年9月,虞城县引进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贷款扶贫模式,并结合本县实际对这种模式进行嫁接、改造,利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提供的低息、无息贷款和国内各类扶贫贷款,开展了诸如“公司+小额信贷贫困户”等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扶贫,进一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目前,全县贫困人口已降至14.4万人。
虞城县小额信贷扶贫的对象是年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下、家庭资产总值8000元以下的贫困农户。贷款直接到户,每户一次1000元,连年扶持,直至稳定脱贫;农户每周归还千元贷款的1/50,50周全部还清。这种方式,保证了贷款的回收,加快了贷款周转,使有限的贷款可以扶持更多的贫困户。一年多来,全县共投放小额贷款700多万元,按期还贷率一直保持100%。
虞城县在将小额扶贫贷款发放到农户手中的同时,重视项目落实。农户可以发挥各自所长自己选择项目,负责组织实施小额信贷扶贫的虞城县扶贫经济合作社以及政府其他部门,也帮助和指导农户安排项目。现在,获得贷款的贫困户家家有项目,种温室蔬菜、种西瓜、养牛、养猪、做豆腐、刺绣、卖小百货等等,项目遍地开花,并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成功率达98%,每户月平均收入200元左右,多者达300元—500元,基本做到了当年投资,当年脱贫。
农民脱贫致富,离不开科技和服务。虞城县扶贫经济合作社对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咨询、信息和技术资料,保本代购代销农资产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996年,共举办技术讲座300余次,培训农民9000余人次。
虞城小额信贷扶贫做到了资金到户、项目到户、服务到户、效益到户,受到有关国际组织和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富安茧农喜迎开秤
黄少平仲华瑶崔恒祥周云龙
又是春茧上市时。6月5日下午,坐落在江苏省东台市南首的富安镇富南茧站,又开始投入一年紧张的春茧收烘工作。
下午3时许,蚕农们如潮水般涌进茧站,丰收的喜悦写在他们那一张张笑脸上。
正在排队等候的高元村村民丁来银高兴地说,今年他家养了2.5张蚕种,每张单产45公斤,他今天一次性交售就达100多公斤,今年是这几年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一年。不待我们追问,老丁又说:“多亏政府给我们发的蚕种好,又动员我们不要毁桑,要不就惨了。你看,现在的茧丝绸行情往上好呢。”
这时一对夫妇刚刚卖完蚕茧,正匆匆往回赶,妻子急不可耐地追着丈夫问:“可卖到10块钱一斤?”丈夫回过头:“你心倒黑呢,9块2,不错啦!”妻子被丈夫一说,笑了。
走进8000多个平方米大的茧站,只见司磅的、抽样的、开票的、送茧的、测水的、复磅的,一个个正忙得不亦乐乎。评茧室里,评茧员与外面的工作人员和蚕农压根儿照不上面。在这里,只凭蚕茧的质量论价钱。
素有“茧都”之称的富安,是全国蚕桑第一镇,年产蚕茧2500吨,今年的春茧就可达1150吨,农户每亩桑田纯收入即可达1200元左右。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福州招商月引资逾二十亿美元
一年一度的福州国际招商月活动日前结束,成果丰硕,共签订外资项目三百六十二项,总投资二十一点七七亿美元。来自五大洲的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千多名客商参加了这次招商活动。(潘帝都)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二十一世纪城建展将在大连举办
国际二十一世纪城市建设展六月二十五日将在大连举行。届时,将有万余名中外来宾和开发、生产、投资商参加这一盛会。这次展会主要有五大项内容,即:国际名家建筑设计作品展、城市建筑与房地产开发研讨会、钢结构建筑实体展、世界新型建材展和房屋销售展。(张书政张静波)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武汉电信局出资兴建三座天桥
武汉市电信局近日与市建委达成协议,由市电信局独家投资四百三十万元,在城区繁华地段兴建三座人行天桥,以缓解“人车争道”现象。据悉,武汉市政府决定给予市电信局三座天桥上十五年的广告发布权。(杜若原段小川)


第1版(要闻)
专栏:

  井陉:背水一战“生命渠”
——河北太行山纪行之二
本报记者何伟任之王尧
这是刚刚遭遇过山洪洗劫的山乡吗?
修葺一新、密如蛛网的水渠,穗壮粒满的庄稼,还有乡亲们掩饰不住的喜悦,吸引了我们惊奇的目光。初夏之际,我们走进崇山环抱的重灾区井陉县,山区人民开渠治水的苦干精神和科学态度给我们留下难忘印象。
位于太行东麓的井陉水贵如油,人畜饮水有上秤量的习俗。干部进村入户有“三不”:不准品茶喝水,不准洗脸,不准洗衣服。如此缺水的地方,去年8月竟遭受一场特大的洪灾,山体大面积滑坡,路断、房塌、人亡……最让乡亲们痛心不已的,还是祖祖辈辈修建的那些盘山绕岭的“生命渠”,被洪水撕扯得七零八落。
“要把大灾之年变为大干之年”,豪壮气概发自县委书记王金廷等县委一班人。县委“约法三章”:所有党政机关在三年内不准买小汽车、不准买控购商品、不准购买新的办公设备,勒紧腰带搞复建。
毕竟不是当年的岁月,干部登高一呼,便应者如云。在商品经济的熏陶下,义务工还能发动起来吗?乡村干部最初的担心,很快被震天动地的劳动号子冲得烟消云散。
狼窝村承包了25公里外西跃渠的险工险段。出征前夜,李老汉召开了一次“家庭全会”,命令在外干劳务的三个儿子辞去“肥差”,连同三个儿媳一起跟他上山出义务工。老伴嘛,守家带好4个孙子孙女。同村八旬老汉高维旦是解放战争中致残的功臣。他听说80岁以上不出义务工的规定后,悄悄将年龄隐去两岁,才挤上驶往工地的拖拉机。当他弓着背、拄着拐出现在彩旗猎猎、马达阵阵的修复水利设施的工地上时,无论村干部怎么劝他收工都被撅了回来:怎么,嫌我老了?
这是与命运抗争。千疮百孔的三大干渠如果不能在两个月内修复,冬小麦就抢种不上,来年势必闹饥荒。“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背水一战。”
透过狼窝村这个缩影,不难想象在寒风凛冽的去冬,全县32万民众战太行的壮观场面。“自带工具自带饭,搭起窝棚住下来。”义务工最多一天达12万人。
人民自有回天力。灾后仅3个月,454公里长的干渠清淤,492处渡槽、桥涵、决口,1700处人畜饮水工程便奇迹般地修复。更为难得的是,他们终于抢在封冻之前给三大灌渠控制的28万亩小麦浇上了水。
“没想到党和政府的凝聚力这么强,没想到群众出义务工的劲头这么大,更没想到水毁工程修复得这么快。”事后,谈起灾后的恢复重建,人们几乎都这么说。
修复并非简单的重建,而是“在重建中发展,在恢复中提高”。“不仅苦干,还要巧干。”这是井陉从上到下一开始就确立的共识。
“淹要淹个明白。”大自然独特的教育方式发人深思。在水的问题上,老天爷对井陉可谓百般刁难。要么年年抗旱年年旱,要么暴雨成灾、山洪肆虐。如何治水,从古至今一直困扰着井陉。他们不是第一次受此劫难。今天的县领导没有把责任全部推给老天爷,而是深究灾难中的人为因素。
——河区人堵水道,水才冲人路。“岁岁防洪不见洪”麻痹了人们的防洪意识,新建的企业和房屋把河道侵占的越来越窄,造成阻水分流,加重了灾情。
——山区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进入河道,抬高河床,河水四溢。
——先是一味疏导,酿成干旱;后又一味堵截,埋下更大的水患。治水也需要辩证法。
井陉县的“老水利”告诉我们:在恢复中提高的指导思想正是基于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觉醒。县委在工作部署中特别强调“科学规划”,以期走出建设——破坏——恢复——再破坏的恶性循环。
绕沟盘山3000多米的人民渠,在沟掌仅有一个小涵洞,洪水将渠道无情冲垮。重建时,裁弯取直,在沟口新建56米长的渡槽,既保证了足够的输水能力,又提高了防洪标准。民主渠流经东头村一段原为垫方工程,重建后改为混凝土浇注,足以抵御50年一遇的山洪。遍布乡村的小水库、小塘坝按照小雨不出境、大雨不成灾的功效加固。涵洞变渡槽、土石变水泥、明渠变暗渠,全县的水利工程“筋强骨壮”。
引水、蓄水、提水、节水……听县里同志讲述投资近亿元的八大水利工程更是带劲。重建后的井陉,已经告别了“宁舍一碗米,不赊半杯茶”的往日辛酸。
“从未有过的大灾,从未有过的大变。”这不只是县委书记的感叹,更是山区人民精神的写照。
《史记》记载,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命士卒于井陉背水列阵,以弱抗强,大获全胜。当年的古战场,今天又上演了一幕生存之战,只是那凯旋者,成了愈挫愈奋的井陉人民。


第1版(要闻)
专栏:

6月6日,沈阳宁山路小学学生头戴自制的紫荆花图案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在排练舞蹈。日前,宁山路小学师生以迎香港回归为主题,自制道具,自己编排了20多个文艺节目,将于7月1日前在全校艺术节上奉献给广大师生和家长。 新华社记者 李永宏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