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突破区域求发展
——江苏无锡市郊区区委书记于顺源一席谈
王锦鹄许华
于顺源,现年54岁,大专学历。曾先后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书记。1991年任无锡市郊区区委副书记,1993年至今任无锡市郊区区委书记。
无锡市郊区是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只有一百几十平方公里、农村人口仅18万的地域,创出了综合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同等城市郊区前列的好成绩,赢得了“神州第一郊”的赞誉。1996年,全区农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15万元,向国家上交税收4.79亿元,农村劳均收入达到7700元。
回顾我区近几年来发展经济的实践,我的一条最深切的体会就是区域有限,发展无限,只有确立突破区域求发展的观念和思路,才能构筑起小郊区经济发展的大舞台。
我区经济虽起步较早,但相当一部分企业装备技术落后,经营比较粗放,只有突破区域,眼睛向外,全方位借助外力,才能快人一拍形成竞争优势。
一是全方位引资投入。我们充分利用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的优势,发动各级广泛招商引资,近5年中累计引进境外资金3.5亿美元,兴办了以老企业嫁接改造和高新技术项目为主的合资企业200家。同时引进了大量的区外法人资金,为集中力量扶持骨干企业创造了资金条件。
二是全方位联合协作。区、乡、村的骨干企业普遍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联合或协作关系,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近几年来,全区每年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省级以上新产品100项以上,科技进步在工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已达到46%。
三是全方位拓展经营空间。我区在市中心繁华地段已建成或正在建的较大规模的商场、饭店已有近20家。一些工厂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经营优势,到外地拓展经营,有的还跨出了国门。
四是全方位吸纳人才。近几年来,我们在抓紧自己培养的同时,每年从外地引进科技型、经营管理型和复合型的人才以及大中专毕业生1000名左右,乡镇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一心为农家
曹月
辽宁省灯塔县佟二堡镇信用社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但过去由于管理方式陈旧,存款额不到二百万元。一九九四年五月,艾永锡上任后,对内大刀阔斧进行机制改革,实行聘任制,把指标和职工利益紧密挂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他看到,改革开放后,佟二堡地区农民富裕起来了,相应地,农民们,特别是地处佟二堡皮装大市场周围的农民个体工商户对社会服务提出的要求也高了。在这种新形势下,怎样方便农民,提高信用社的服务功能,便成为信用社能否继续存在与发展的关键。他与同事们一起,研究提出了“阵地吸储”、“功能揽储”等有力措施,积极拓展服务项目,先后增加了代办金穗卡、保险典当、异地传真、义务咨询、代售航空机票等十几个免费服务项目;他们一改过去坐门等客的方式,不仅增设了八个储蓄网点,而且登门为储户办理存款,受到广大储户的热烈欢迎;他们还采取“以贷揽存、存一贷三”的方式,赢得了广大储户,使储蓄额大幅度上升。到如今,储蓄额增加到一点二亿元以上,占当地八家金融机构储蓄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怎样发放贷款,体现着一个信用社的办社方向,作为主任的艾永锡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的方向。在信用社的扶持下,一个又一个农民致富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有力地促进了佟二堡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在,这家信用社已跻身于全国农村最佳信用社之列。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东经120度,北纬30度。它们具有怎样特殊的天文、地理和时空意义?这个经纬度整数点又在哪里呢?请看——
  神奇的发现
本报记者袁亚平
踏着夏日的阳光、满山的青翠,记者走到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西南岩山脚下。这里三面环山,坐南朝北,一方水泥墩上嵌有圆形的铜质标志,上面凸镌一个相交的“十”字,正是东经120度、北纬30度经纬线的交点。
这个经纬度整数点为何神奇?它是怎么被发现的?
浙江省测绘局副局长邬扬德对记者介绍说,地球上的任意一点都是一个经纬线的相交点。但只有那些具有独特时间性的经线,如本初子午线、北京时间基准线和有奇特天文地理意义的纬线如赤道、北回归线,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很难找到一个经纬度整十数交点。我国地域辽阔,境内共有13个经纬度整十数交点,可惜有12个“生不逢地”,分布在沙漠荒原、高山峻岭和海洋之中。只有东经120度、北纬30度交点处于与城市接近的人口密集地带。
东经120度,这是“北京时间”标准线。北纬30度,是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分界线,又是北半球信风带的最北界线,素有“神秘的30度线”之称。据联合国科学考察委员会考察,在地球上这条纬线附近,充满着无数的“险、惊、奇、谜”,集中了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地域事件。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百慕大等五个“魔鬼三角区”,有中国“百慕大”江西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有四川自贡市大批恐龙化石;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世界上含盐度最高的死海,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世界上密度最大的大陆(海)岛——舟山群岛,世界上最著名的涌潮——杭州湾钱塘潮,就连我国的长江、埃及的尼罗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大江大河也都在北纬30度附近入海。这条线上还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墨西哥高原玛雅人留下的金字塔……
发现东经120度、北纬30度整数点的是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富阳中学高级教师王全昌。在教学中,王全昌忽然想到,如果找出这条经纬线交点,立个标志,把抽象的经纬度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实体,该多好!
王全昌设法借到了几大张万分之一比例尺地图,找出这个交点在富阳市大源镇!他又请富阳市测绘大队到现场作了测量,初步确定这个交点在大源镇西南约400米的岩山脚下。1990年11月,他在一次全省性的地理工作研究会上,公布了自己的发现,并提出建议:建立经纬度整数点标志塔。
1995年9月下旬,浙江省测绘局在大源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准确无误地测定了东经120度、北纬30度这个经纬度交点。同年10月5日,国家测绘局批准在富阳市大源镇建立我国第一个经纬度整数点标志塔。
位于富春江南岸的大源镇,素有“活水源头、造纸之乡”之称,交通、通讯十分便利。镇委书记张文法对记者说,将以经纬度整数点标志塔为中心,建一座地理科学公园。(附图片)下图:风景秀丽的大源镇西南岩山山脚。这里将建一座经纬度整数点标志塔。
凌力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下岗职工的故事

历经下岗、上岗、再下岗挫折的葛明亮,毅然携妻带女到农村开发荒山。如今的他,脸黑手粗,已经不是从前的模样——
  志在荒山创新业
王永华
初识葛明亮的人,很难把眼前这位手掌布满老茧、皮肤黝黑、着西装短裤在地里干活的中年男子,与两年前一家企业的副经理联系在一起。
然而,他却以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用他超人的胆识和浸满汗水的足迹,在满目凄凉的荒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再就业之歌。
1986年春,葛明亮所在的湖南衡阳市冶金局服务公司,因亏损严重,70%的职工下岗,自谋出路。经朋友介绍,他在深圳找到了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葛明亮并未就此陶醉,他觉得,打工只是摆脱生活困境的权宜之计,要想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还得靠自己去开拓。1992年11月,他回到家乡。不久,回原单位重新上岗,并被任命为公司副经理。葛明亮十分珍惜再就业机会,与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踏实苦干,不到一年,公司业务红红火火。然而,好景不长,1995年7月,公司被三角债拖得半死,葛明亮和他的伙伴们被迫再次下岗。
葛明亮不再像第一次下岗时那样焦灼、苦闷,反而认为下岗职工只要落岗不落志,同样可以找回失去的人生坐标!不久,他抖擞精神,跑市场、逛商店、钻车站、进饭店、下农村,调查市场,选择就业门路。经过反复考察权衡,他得出结论: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农产品风险小,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可持续发展后劲足。他的再就业设想在心中日渐明晰:到农村去,创办一所高科技农场。
同年11月上旬,葛明亮与衡南县洪山镇睦德村签订了20年承包350亩荒山的开发合同。前期投资约70万元,偌大的一笔资金对于葛明亮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并求亲告友,连续10多天串了30多道门坎。就这样,亲戚朋友为他的创业精神所感动,一笔笔借款汇到了农场的帐上。
葛明亮在紧靠农场的地方租借两间房子,带着下岗后在家的妻子赵楚君,开始漫长的创业生涯。
连绵起伏的荒山要开垦过来谈何容易!每天清晨,他荷锄上山,挖土打穴。一天下来,他全身像散了架似的,手掌上布满了红红的血泡,浑身披上一层厚厚的汗渍和泥土。山泉当茶,咸菜下饭。妻子心疼他,劝他回城随便干点什么工作,哪怕生活再苦点,也可免受这份累。但葛明亮执意挖山不止!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奋战,150亩的水果基地硬是一锄一锄地开垦出来;年出栏生猪1000头的猪舍以及仓库、办公室兼住房的大楼同时建成;50亩鱼塘中筑起了大大小小的鱼苗池、成鱼池……一个规模庞大的农场雏形呈现在人们面前。
“认准了的事,再苦再累也要干!”农场建成的第二天,葛明亮就赶到长沙购买良种果苗,回家后的当天下午,又到本村收购农家肥,一担担地挑到农场,分施到穴,栽上树苗。特别是小猪进圈,他和妻子整天守在猪舍,给小猪饮水、喂食、调拌饲料,精心“侍候”着这些“宝贝”。连续50多天的过度劳累,他身体明显瘦了一圈。
一年的摸爬滚打,成功终于向葛明亮绽开了笑脸:果树染绿了荒山,开始挂果;2000多只蛋鸭在水中戏水捕食,棚子里留下一层白花花的鸭蛋;去年初投放的4万尾鱼苗,如今大的重达三四公斤,一网下去,竟能捞出1000多公斤。据介绍,去年农场的收入达13万多元。
葛明亮经历了两度下岗后的清贫,当他创办农场,腰包渐渐鼓起来时,他没有忘记扶持当地的贫困山民。开垦过的荒山,他让当地农民在果树幼苗中套种花生、西瓜、大豆,并无偿供肥;今年春耕期间,他拿出5万元给附近5个组的140户农民购买生产资料;他还从省、市农科院请来专家、教授,为农民开办种、养科技培训班。
“他创办的天赐科技农场,不仅更新了乡亲们的思想观念,而且使乡亲们学会了科学技术,找到了致富的钥匙。”洪山镇镇委书记告诉笔者,通过葛明亮的技术扶持,目前全镇已办起7个农场。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抓“敏感”刹“反感”
肖荻
记者最近在津浦线沿途几个车站小住,发现“激励榜”与“曝光台”成为铁路管理的一大特色。
在天津、兴济、沧县、德州、唐山各站段的院落里,记者都看到墙壁上这种细化到具体人、具体事的“激励榜”与“曝光台”。顺手抄下几则:“假日共产党员道工赵汝林提前三小时到岗”,“女钳工张德华百台无纰漏”,“行修组高压脉冲检测仪充电不足影响使用,责任者×××扣5分”,“×××夜班未签到……”
这些表扬与批评朴实无华,简明扼要,而且上下纵横,相互监督,所获分数与收入、升迁挂钩,对重点违纪问题专门公布“包保人”与“转化期”,充分显示了它的群众性、经常性和务实性,绝非图一时热闹的表面文章。
对群众监督中反映出的问题,天津铁路分局领导人提出要“抓职工敏感的,刹群众反感的”。分局一二把手曾头顶烈日,背着水壶,乘轨道车走遍55个车站,吃住在现场,帮助基层排忧解难。某站段一副职违反规定多占房,分局党委调查核实后,不仅收回其多占的房分给住房困难户,而且免掉有关人员的领导职务。后来建成一处上乘的职工住房,分局党委决定,现职领导一户不分,全部分给离休老干部和老战士。
铁路是一台大联动机,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失误都会成为导火线。正是由于发动群众人人动手动口,使任何角落都受到监督,再加上领导在扶正祛邪上真刀实砍,天津铁路分局出现了来之不易的安全无事故两千天。
“身居火山口上,必须紧密依靠群众!”天津铁路分局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像他们这样高度重视激励与曝光,对各行各业不也是深有启发的吗?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观察

1600万新疆人赖以生存的近800个小绿洲,被比它面积大12倍的沙漠、戈壁分割围困着。面对风沙的步步进逼,新疆人惊醒了:守护绿洲,即是守卫自己的家园。请看——
  绿浪与黄沙的较量
祝谦柳陲
清醒——亡羊补牢正其时
1600万新疆人,生活在近800个小绿洲上,人称“绿洲经济”。放眼绿洲,花红柳绿,草青叶茂,令人怡然自乐。但是,新疆的绿洲面积仅占4%,而分割、包围这星星点点绿洲的,是比它强大12倍的沙漠、戈壁!
据介绍,与50年代相比,新疆的风灾年均上升了5倍,旱灾上升了6倍。阿克苏地委书记熊辉银说,1994年一场大风,持续一天一夜,凡是没有林带的地方,青苗都枯了。和田地委书记杨肇季忧虑地告诉记者,和田地区170多块绿洲,已经萎缩到昆仑山脚下。
“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一次讲话中说:“水土开发要注意农牧林全面协调发展,要保护好现有林木,造福子孙。”
新疆人从震惊中逐步清醒,从反思中开始觉悟。1992年以来,中央和自治区投资3100万元,各族人民投工投劳2460万个工日,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沙造林工程,全区荒漠植被封育面积近8000万亩,恢复荒漠植被951万亩,收复沙漠化土地2000万亩。
“尘雾合冥冥,咫尺昏不见。”绿洲外围严酷的自然环境,与新疆人经过大规模绿化工程出现的“朗日晴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较为完善的绿洲防护林体系中,绿洲内风速减弱至少在30%以上,蒸发减少在40%左右。农牧业得到了有效保护,农业增产丰收贡献额一般在12%左右。十年九灾的奇台县西地乡农民,在90公里长的沙漠边缘封沙育林、植树种草。当100万株幼树成林之后,风沙等自然灾害比过去减少70%。
绿树成阴的石河子,绿化覆盖率达到41.1%,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小区气候明显改善。与纬度相近、气候相似的沙湾、乌苏等几个县(市)相比较,石河子市夏季平均气温低约1.6摄氏度,蒸发量少约40.9%,大风日数减少约18.6天,沙暴日数减少约6.8天。
行动——做新时代的愚公
风沙不相信眼泪。策勒县人对此深有体会。这个曾因风沙侵袭被迫搬迁了3次的县城,到70年代末,又是“沙临城下”。漫漫流沙直扑县城,“虎视眈眈”的沙丘,距县城仅1.5公里。
当地干部群众面对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胁,开始在72块绿洲上与沙魔鏖战。1989年到1993年,全县用300多万元的有限投资,40多万人次的奋战,换来了700公顷林地。再战3年,万亩治沙样板田和长达131公里的防沙林出现在策勒大地。春风中摇曳着的梭梭、红柳等60多种固沙乔灌木优良树种和30多种沙漠旱生植物,组成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过去不能种棉花的沙漠地带,现在棉花亩产高达197公斤,农民人均收入由361元增加到1397元。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闹海垦区,有一种灾害性大风天气,从当年9月刮到来年5月,不但卷跑种子,使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而且经常阻断交通,闹得“雄鹰难展翅,牧人难扬鞭”。经过10余年努力,该县在闹海垦区营造了11条宽40米至150米的大型基干林带,不仅保护了5.5万亩农田和草场,还为下游水库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在“三荒”遍布的新疆,每一片绿都得之不易。新疆人有一句口头禅:“在新疆种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因此,涌现了一批愚公式的“树痴”、“树迷”。被中国生物学界称作“红柳卫士”的刘铭庭,辗转天山南北,为20万人宣讲种红柳,向荒漠宣战;朱书绅和康春凤伉俪,大学毕业后,与风沙奋斗了一辈子,在塔克拉玛干边缘,把杨树的成活率从10%提高到95%以上。
在若羌县和且末县公路交界处,有一个叫流沙河的沙漠戈壁,它距且末县城210公里,距若羌县城180公里,方圆数十里内人烟稀少。护林员艾提·肉孜一家三口在这里一住就是8年,看护着沙漠边的胡杨林和红柳林。他们每年只能去两趟县城,领上工资,买回生活用品。啃干馕、喝咸水,是家常便饭。有人劝他们到别处找个活干,他不无深情地说:“我走了,谁看林子!”
今年66岁的艾合买提·吐卡是位“树王”,他栽了一辈子树。老人所在的库车县牙哈乡扎尔巴克村是天山南麓的一个戈壁荒村。艾合买提老人50年代就在这里种树,几十年的心血,浇灌出风口上几十万棵绿树,护卫着村里的农田,使村里的粮食亩产从17.5公斤,增长到400公斤。
思索——给荒漠林业注入活力
80年代以来,新疆的林地面积增加了110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80年代初期的1.03%上升到1.68%。然而,新疆要建成有效保障的林业生态体系,覆盖率应当是5.12%以上,任重而道远。
1994年金秋,全国林产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新疆展厅里优质的核桃、巴旦姆、石榴、大枣等干鲜果品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客商。他们满怀希望前来洽谈,结果却大失所望。不是产品质量不行,也不是品种问题,而是这些名、优、特干鲜果品没有生产规模,形不成批量。
面对挑战,新疆怎么办?答案是明确的:走向市场,续接断裂的产业链。一个农林牧结合、种养加并进、大搞特种特养、发展精深加工的思路逐步形成。不到10年工夫,莎车县10万亩稀有果品巴旦姆基地建起,库尔勒建成10万亩“果中之王”的库尔勒香梨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年出疆10万吨的哈密瓜基地已运作多年。阿图什、喀什的无花果基地,喀什、和田的薄壳核桃基地,哈密的大红枣,再加上久负盛名的吐鲁番葡萄等,新疆的名、优、特果品业,正向着市场突飞猛进。
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围困的和田地区,在“反围困”中成效卓著。曾风沙漫漫的和田县,现人均有树521株,年产核桃2500吨,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和田地区已造林536万亩,创造了农林兼作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培植了路林结合的千里葡萄长廊,经济效益大增。
林业,不但负有建设和完善生态体系的重要责任,同时又有建立产业体系的艰巨任务。这种公益行为和市场行为的“双重性”,使得林业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新视角去研究和探索林业的未来与发展。
在阿尔泰山南麓布尔津林场,人们从“锯板子”转到精深加工,首批开发出的金丝牌地板块,刚一进入市场,就受到千家万户的欢迎。在天山西部昭苏林场,人们率先走出森林,走向山下,开发水土,走上了农林结合、种养结合、以农补林的新路子,实现了种养利润超过伐木利润的根本性转变。
尽管生态平衡、荒漠植被等留给新疆人思索的问题还很多很多,但他们既已迈出勇敢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第三步还会远吗?
憧憬——新疆的明天会更好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建设大型骨干防护林的规划,“三北”防护林建设拉开了我国工程造林的帷幕。这项工程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则里山口,全长7000公里,覆盖13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
为托起这条绿色巨龙,新疆人民正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柯柯牙,是阿克苏市和温宿县风沙危害的源头。1986年,阿克苏地区按照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以义务投工投劳为主,以国家投资为辅,建设了一条长20余公里,面积达4万亩的大型人工绿化造林基地。如今,在柯柯牙,那一排排挺拔矗立的防护林,那一墩墩果实累累的经济林,那一片片丰收在望的棉田、麦地,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式农宅,呈现出一片辉煌。柯柯牙工程副总指挥、地区林业处处长毕克显深有感触:现在按搞工程的办法,造生态经济兼用林,越干越富。我们去年林业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
路子找准了,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放眼今日新疆大地,到处是与黄沙较量的人们。我们驱车在塔克拉玛干西部穿行,看到的是百里相挽、千里相牵的绿色林海。白杨笔直挺拔,木瓜硕果累累,巴旦姆整齐俊俏,胡杨婀娜多姿,葡萄串串坠地,光杏粒粒金灿,核桃棵棵矗立,无花果浓阴铺地……道道绿色屏障,守卫着这一片片古老、年轻而又生机勃勃的绿洲。
与黄沙较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新疆人坚信,只要一代人一代人干下去,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附图片)
题图:伊犁公路林网
左图:哈纳斯自然保护区
李龙则李晓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