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特写

  万众注目倒计时——
回归在明天
本报记者 赵兴林 余继军
6月29日晚,天安门广场又迎来了一个不平凡的夜晚,香港回归倒计时进入最后的一天。
夜幕降临,华灯初亮,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从祖国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老者,有蹒跚学步的幼童;有来自港澳的同胞,也有来自边疆的少数民族兄弟,更多的则是扶老携幼、倾家出动的北京市民。夜风中,面面飘拂的国旗、香港特区区旗,盏盏摇曳的大红灯笼,映红了张张笑脸。
今夜的天安门广场格外亮丽,长安街上串串彩灯横空,仿佛群星闪烁,明亮的轮廓灯勾勒出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英姿,平日肃穆的华表也显得温柔润泽,含笑而立,周围的青松翠柏则缀满了五彩的饰灯。
此时的广场,人如潮,歌如海。那三五成群迈着欢快脚步的小伙,分明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大学生们,耳畔的欢声笑语,让人回想起距香港回归还有100天时,他们喊出的“强国有路,明天在我”的心声。
临近子夜,广场的人流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悬挂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正门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前。巨幅标牌上的“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3个大字显得更加夺目,那电子显示屏上闪烁着的鲜红数字,就像华夏民族跳动的脉搏、涌动的心潮。
这块高16米、宽9米的牌子,竖立不到三年,已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成了一座历史纪念碑,它记下了一个民族百年的沧桑和重新崛起的辉煌;同时,它也成了首都北京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成了凝聚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象征物,有数百万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听说记者采访,铁道部退休工程师董重德深情地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我们全家太高兴了。平时晚上我是不出门的,今天同全家9口来到‘倒计时牌’前,一定要等到‘倒计时牌’翻到明天零点整,以此怀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在清华大学就读的韩国留学生柳敏京高兴地说,香港回归是理所当然的,他深为中国人民高兴。今晚要在天安门广场守一夜,一定要等到明天早晨看到升国旗后才返校。
时间在一秒秒地逼近86400这个令人心动的数字,它告诉人们香港的回归仅剩最后的一天。拥挤的人们开始有些激动,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标牌上跳动的数字。静谧中,仿佛人们的呼吸也已屏住。86410,不知是谁带头读起了秒,“9、8、7……”刹那间,大家的声音聚合在了一起,读秒声如黄钟大吕,震响在宁静的夜空。“6、5、4、3、2、1”,当“1”天的字样蹦出时,人们欢呼雀跃,歌声、掌声、相机的快门声夹杂一起,飘荡在阔大的广场上。
还有最后一天,香港,这个令亿万中国人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在这个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的时刻,人们怎能不心潮澎湃,喜从中来!
夜色已深,广场上欢笑的人们心绪难平,久久不愿离去,“香港回家”的喊声又一次在广场上空回响……(附图片)
6月30日零时,数万名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倒计时牌前欢呼。
本报记者陶源明摄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欢腾的北京城
本报记者 袁亚平
北京,欢乐的海洋。
二百五十五条大街张灯结彩。十万面彩旗迎风招展。六十万盆鲜花装点街头……
一千九百九十七盏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西单商业街。两座巨大的彩虹门分跨建国门和复兴门。十六万个塑料模块拼成大型的回归吉祥物,“中华白海豚”欢跳蓝岛大厦……
隆重,喜庆,热烈。北京人的脸上满是自豪,北京人的心里盛够骄傲!
为了迎香港回归,为了让全世界瞩目,北京的工人们流了多少汗,熬了多少夜!
长安街,重新修缮。北京市政管理处每天组织五六百人,从夜里十时三十分干到翌日清晨六时,对全线路面进行翻修和摊铺沥青,仅一个月就铺平了二十八万平方米。
北京供电局的工人们日夜不歇,改造了东西长安街等主要街道的照明,使照度提高一倍。
北京建工集团承建了北京工人体育场“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的巨型舞台。北京城建集团负责建设天安门广场中心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前的两个巨型舞台。上千名建筑工人顶烈日,战高温,昼夜施工。
为了高水平地排练出大型文艺演出,来自二十六家文艺团体、四十五个演出单位的一万八千名演职员,用那一场场烈日的煎熬,用那一次次伤痛的折磨,用那一件件被汗水浸透的衣裳,证明了坚定的意志和火热的激情。
一位参加排练的大学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每当想起这一百年的等待,我们便自动地把身子挺了又挺,把苦咽了又咽。七月一日,当我们作为一个小小的音符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跳动时,所有的辛劳都化作光荣与使命,而我们也为回归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美丽。”
载歌载舞,北京人似乎还未尽兴。他们又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数项第一:
最大的一面国旗,由面积达七千平方米的红缎制成,一颗大五星三百六十六平方米、四颗小五星一百多平方米。
连续两夜施放礼花焰火。这在建国以来庆典活动中尚属首次,六月三十日夜和七月一日夜,北京上空将五彩缤纷,万象呈祥。
迎回归通信工程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用星最多。
北京人明白,他们在迎候一个历史的时刻,他们同时在抒写一段瑰丽的历史。
在京城的街巷、楼区,老北京们谈起香港回归,神采飞扬。东城区东堂子胡同,背依那座青砖灰瓦的旧宅院,背依那个百年前清政府总理衙门,居委会老大妈苏德说:“香港就要回来了,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风雨撼寰球,崛起神州,京都决策有宏猷。闻报香江归故主,喜泪飞流。”林则徐五世孙凌青迎风长吟,笑慰先祖。
百年等一回,未酒早已醉。
夜晚的长安街,灿灿然一条银河。
斑斓的灯光勾勒出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新华门、民族文化宫雄伟的身影,东单至西单六十五道彩色串灯成了灯光隧道,市区街道印有紫荆花和一九九七标志的灯箱流光溢彩,所有商业街和街道两侧建筑物都亮起了霓虹灯、投光灯、轮廓灯、瀑布灯……
灯的世界。光的海洋。人间的不夜天。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百岁老人话沧桑

  “我是越活越有福”
——访广西百岁老人肖伯煌
林鹂谭邕生
1997年,是邕城百岁老人肖伯煌漫漫人生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香港回归,一雪耻辱,他是这段百年历史的见证人。
家住广西南宁市义忠路的肖伯煌老人,今年102岁。作为土生土长的邕城人,老人亲眼目睹了清朝的灭亡,民国的衰败,旧社会的破灭,新中国的诞生,改革开放的发展……他就像一本历史书,清晰地记载着岁月的沧桑和国家的变化。
6月25日下午,我们专程拜访了这位老人。
远远就看见一幢二层房屋的阳台上,坐着位看报的老人。南宁市永新区老龄委陈主任介绍说,他就是人称“肖阿公”的肖伯煌。
肖阿公个子不高,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总是乐呵呵的,头发胡子花白,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皱纹,白眉毛下,一双眼睛润亮润亮的。除了略有些背驼,他的身体非常健康,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见到老人,我们第一句话就是:“您知道香港回归吗?”
肖阿公咧嘴一笑,乐了:“今天距香港回归还有6天。”原来,老人一直保持着当居委会主任时的习惯——每天听广播、看新闻、买报读报。以前眼神好时,老人经常看报到深夜,现在,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花眼了,每天只能看一两个小时。老人的大儿子肖永光,68岁的南宁罐头厂退休工人,在一旁插话说,老人不仅自己关心香港回归,还经常利用串门的工夫向街坊邻里宣传,都快成个“香港迷”了。前不久,永新区党委、政府办了个“百岁老人迎香港回归座谈会”,肖阿公欣然前往,畅谈了自己的体会。第二天,他在《南宁晚报》上看到自己的名字,高兴得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肖阿公一直对别人说,过去祖国软弱,我们被别人欺负;现在祖国强盛,香港才能回归。
肖阿公在谈话中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越活越有福。他津津乐道于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强盛,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很少主动诉说清朝和民国年间的事儿,尽管这两段记忆同样让他难以忘怀。在我们的询问下,肖阿公谈起了民国初年剪长辫、给地主挑谷磨米换口粮、战祸连天时逃难的种种艰辛。老人长吁一口气,感慨地说:没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代伟人邓小平,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就没有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今天的香港回归。此时,老人的手激动地攥成拳,眼睛有些湿润。
肖阿公清楚地记得,1950年,他当上了义忠街居委会文书,1959年5月29日的群众大会上,他被正式任命为义忠街居委会主任,成天忙着给队里分工派活,每月领工资20多元。80年代退休后,他的退休金不但不减,反而逐年增加,现在,他每月领取退休金256.9元,加上南宁市政府每月发放的50元“寿星津贴”,老人一个月有300多元生活费。他舒心地笑着说:我现在是一天比一天满意,因为我生活得很幸福。老人脸上的皱纹因这笑容而舒展,像一朵抗过秋霜后尽情展放的老菊。
一百年,在历史长卷里,可以写下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可以写下一个民族的弱小强大。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肖伯煌老人深切地体会到了国家的日益强盛,民族的日益强大。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香江漫笔

  “金钥匙”
德民博华
在香港,看报纸,看电视,听言谈,深感“一国两制”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有位饱经沧桑的古稀老人对记者说,“一国两制”是把“金钥匙”,后人可要用好管好啊!
以“金钥匙”作比,很是贴切。把“一国”与“两制”密切结合起来,确实是解决香港问题的一把“金钥匙”。这把“金钥匙”,最早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
为中华民族找到这把“金钥匙”的,是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他为了维护祖国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运用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这个构想的基本精神,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法律条文确定下来。
这把“金钥匙”,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有了它,就能办大事,办好事。解决香港问题,最大的灵活性就是“两制”。制度虽说不同,国家还是一个。既求“大同”——一个国家;又存“大异”——两种制度。在“一国”的大前提下,同胞之间什么话都好说,什么事都好办。“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创造,一桩永载史册的历史功绩。
对这把“金钥匙”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算过分。它已经打开了香港回归祖国之门,也开通了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之路。回归,这只是解决香港问题的第一步。当然,这是关键的一步。在迈出第一步之后,前头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要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继续实践。在今后的路上,肯定还有重重险阻,道道难关。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的估计。要排除险阻,越过难关,说到底,还是要靠“一国两制”这把合国情、得人心、顺潮流的“金钥匙”。顺利回归的事实已经证明这把“金钥匙”很灵,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实践还将继续证明。
感谢邓小平同志交给中国人民一把“一国两制”的“金钥匙”。它打开了香港之门、澳门之门,最终也必将打开台湾之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务必十分珍惜。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河南领导带头学基本法
本报郑州电 记者李杰报道:“要认真学习基本法,在处理豫港之间的各项经济、社会事务中,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和有关法律办事,学会在‘一国两制’的情况下做好豫港两地的各项往来工作,以实际行动维护香港基本法的权威,迎接香港的回归。”这是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在省委、省政府举办的学习香港基本法报告会上,向全省人民提出的要求和希望。
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香港基本法”的指示,6月2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举办学习香港基本法报告会。省人大、省政协、省军区和省直各部门负责同志近千人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刘海年。他以《“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为题,重点讲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包括香港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法律化等。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赛起“花儿”唱心曲
“积石山的松柏香港的杉/根连根就如同兄弟一般/我这里想来你那里盼/心连心七一上兄弟们团圆……”
一声声“河州花儿”,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积石山中向远方飞去。这片传说留下过大禹治水足迹的土地上,一时间奔涌起“花儿”的海洋。
一年一度端午节,一年一度“花儿会”。甘肃的群众赶来了,青海的百姓赶来了,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各族的同胞赶来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盖新坪摆开了花儿会擂台,一曲曲悠扬的花儿,催动着数万人心中的浪潮。
“北京的火车通九龙/停在了九龙的站上/解放军叔叔进香港/香港是中国的地方。”8岁的小歌手李自蛟跃上歌台,他那情真意切的稚嫩乡音,引来了一阵掌声。
来自关家川乡的东乡族老歌手马黑牙,年过花甲,歌兴却不减当年。他带着一脸饱经风霜的笑容,禁不住即兴高歌:“天上的云彩跑马哩/太子山起雾是下(雨)哩/中国的香港回归了/我们高兴(者)少年(哈)唱了。”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欢歌笑语中,农家少妇鲁存兰扭出了三分娇羞、七分欢喜,亮开了清脆的歌喉:“香港回归(者)过来了/英国的花旗旗降了/中国的红旗升了/尕妹们高兴(者)唱了。”一曲从心窝窝里飞出的花儿,竟接连7次被喝彩声打断。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四川各地喜庆气氛浓
本报成都电 记者罗茂城报道:随着香港回归日近,四川各地的庆祝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极大地激励着四川人民的爱国热情。
近日来,成都市一派节日气氛。在府南河的锦江大桥、东风大桥等醒目处,用铁架搭成巨大的回归彩门;庆祝大会主会场——新拆迁开辟的人民南路广场,6万盆鲜花已把主席台装点一新;广场正中巨大的“洗刷百年国耻,喜迎香港回归”的横幅格外引人注目。据悉,6月30日晚,将有数万人观看在广场举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广场上两台巨型投影电视将开始实况转播中央电视台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广场将成为欢乐的海洋。
绵阳、乐山、自贡、南充、攀枝花等城市都组织了各种文艺演唱会、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图片展、书画展,充分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我看香港回归

  拓展合作 共同发展
西安飞天集团 邱忠保
万幢高楼振臂,千重群山颔首。百年企盼终成现实,香港终于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华夏无处不欢庆,神州处处放歌吟。
在商言商,作为一个企业家,在香港回归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合作前景。香港是个世界性商业舞台,国际上许多知名的企业家都在香港这个商海里一展身手。
回归后的香港,与内地会有更广阔的合作前景。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陕西省中外合资企业中的百分之七十都是通过香港或与香港直接签约的,产量、产值占了全省总产值中很大的比例。尤其在企业管理上,这些中外合资企业为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体企业提供了先进的现代的管理经验。香港的回归,将使我们广大企业有机会接触更新的现代科学管理方式。
我们企业分布于西安与上海两地,西安与上海正是我集团发展旅游业的两大都会。香港的回归,在联合发展旅游业方面可做到资源互享共有。西安尚处在单纯参观古迹的观光旅游阶段,旅游产品单一制约了旅游的发展。上海的城市旅游也方兴未艾。而香港的旅游具有比较多的优势。回归之后,香港作为国际上参加中国旅游的桥头堡,无疑将相得益彰。除此之外,香港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都将受到我们企业界人士的瞩目。总之,香港的回归和长期繁荣,为中华民族凝聚、强盛、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内地的企业家,我们要抓住这个新的机遇,寻求新的合作与发展,尤其像我们这家经营涉及高科技、石油化工、轻工业以及商业服务大众领域的集团,更有必要认真学一学香港企业的严格管理,进一步拓展同香港企业的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