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示范促推广成果遍三湘
湖南农科院成果推广效益数十亿
本报长沙6月27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农科院大力推广科研成果,每年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40多亿元。
湖南农科院是一所科研力量雄厚的省级农科院,有800多名科研人员,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60多名。每年进行100多项科研课题研究,鉴定科研成果30多项。湖南农科院在抓好农业科研的同时,重视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科技产品的推广。通过建立科研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提供苗木种子及新的化学农资产品等途径,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全院各种科技示范基地遍布全省,常年保持专业示范点100多个,综合示范点20多个。据统计,杂交水稻新组合威优辐26等,累计推广6200多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近14亿元;湘研系列杂交辣椒组合湘椒1号至9号已推广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面积900多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46亿元;南方7省提高钾肥效应研究成果累计推广应用3000多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6亿多元。水稻旱育秧高效栽培技术累计推广应用1300多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亿余元。
今年,该院推出“个十百千万工程”,即以一个农科院联系20个县、市的100个乡镇,扶持1000户科技示范户,提高1万名农民的科技素质,对每个乡镇每年提供10项至20项科技成果和产品。目前,200多名科技人员在基地县工作,已推广科技成果170多项、科技产品180多项。
湖南农科院把推广科研成果与省内外的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结合起来。农科院作为开发性移民基地建设的技术依托单位,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先后参与国家重点工程东江、五强溪、柘溪、江垭水库的库区开发性移民工作,帮助移民建立水果、茶叶、蔬菜示范基地。目前,东江库区的优质果茶开发已发展到3.1万亩,仅此一项去年移民人均收入达600多元。
湖南农科院配合各地农业产业开发,先后与一批地、市和县(市、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派出科研人员常住这些地、市和县,推广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帮助发展农业产业化。地处湘南的道县有早春“天然大棚”之称,具有发展蔬菜的条件,决定把蔬菜作为县里的一大产业来发展。去年,湖南农科院派出专家组到道县,推广辣椒、西葫芦、苦瓜、荷兰豆、萝卜等几种主要外向型蔬菜的成套栽培技术,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产量3亿公斤,产值2.5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8%,其中商品菜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加6500万元。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结束
284万余人报考计划招生101万人
本报北京6月27日讯记者毕全忠、李宏伟今天从国家教委获悉:今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报名工作已经结束,统一考试将在7月7、8、9日三天准时举行。
今年,全国报考各类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有284万余人。考生中,应届高中毕业生有193万,占考生总数的68%。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将在统考结束以后,从报名的考生中按招生计划选拔出101万新生。
又讯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香港、澳门、台湾及华侨学生的入学考试已于本月23日至25日进行,1200多名港澳台侨学生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香港、澳门等地参加了考试。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高校八十四名毕业生赴边建功立业
本报北京6月26日讯记者魏玉凤报道:首都高校97届84名毕业生,志愿到边远地区建功立业,其中有5名志愿到西藏奉献才智,还有两名硕士毕业生志愿到边远地区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今天上午,北京市举行了表彰大会,对北京24所高校97届内地生源毕业生中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国家需要,志愿到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云南、贵州和广西等边远地区工作的陈刚等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同时,号召全体高校毕业生向他们学习,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酒香也要勤吆喝国产大片唱主角
辽宁电影公司开拓电影市场
本报讯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一部电影《孔繁森》竟在辽宁各个城市放映3600多场不衰;一部《红河谷》在沈阳、大连放映的首日,便分别创造了1.9万元和2.8万元的票房纪录。辽宁省电影公司经理韩晓黎颇为自豪地告诉笔者,去年以来辽宁已有3部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超过任何一部“进口大片”。
近几年来,辽宁省电影公司加强两个文明建设,让国产优秀影片在电影市场中唱“主角”。省、市、县三级电影发行放映网络,以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全力开拓,保证全省电影发行收入连年稳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选择优秀国产影片予以配合,是辽宁开拓国产影片市场的一个重要经验。去年7月,省电影公司为配合党的生日,隆重推出了《孔繁森》、《杨开慧》等一批重点影片。这次活动取得了喜人成绩,仅《孔繁森》一片的观众就达到110万人次,占全省城市人口的1/10。此外,近年来配合大型活动而放映的《七七事变》、《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等影片,城镇观众都在60万人次以上,票房收入也很可观。
加强宣传,全力策划,创造出浓厚的映前氛围,是辽宁开拓国产影片的有效手段。辽宁省各级电影放映部门普遍认识到,在多种文艺形式并存的今天,“酒香也要勤吆喝”。历史纪实片《较量》在阜新市、营口市上映时,两市电影公司分别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打出了“寻人启事”,并邀请当年的抗美援朝英雄来重温难忘岁月。由于宣传到位,营口市竟有1/6的人连续20天涌到影院,去了解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让电影回归大众,让电影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是辽宁开拓国产影片市场的基本思路。辽宁各级电影发行放映部门体察民情,开展了一系列电影公益活动。目前,辽宁的电影票价在东部沿海省份中是最低的,各地还经常免费送电影到困难企业和偏远农村。一些过去受欢迎的形式如“广场露天电影”、“农村喜庆场”、科教片专场等重新归来,受到老百姓的好评。(魏运亨)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清华大学多方位促进同香港合作
一批香港大学生步入清华园
新华社北京电(江涛、黄秋斌)日前,清华大学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研究”课程开办的暑期班迎来了又一批香港大学生。此项活动是清华大学与香港在学术交流、学生往来、人员培训多方面合作的内容之一。
清华大学在1985年与香港中文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的协议。近几年,清华大学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理工大学、树仁学院等校也都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协作关系,并多次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
清华大学与香港各高校教师间的学术互访、科技合作也很广泛:清华微电子所每年派出3名教师,帮助香港科技大学建设“微电子制造中心”;环境系钱易院士和井文涌教授等分别参与香港“污水排放策略计划”的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土木系应香港路政署的邀请,参加了青马大桥的动力特性测试。
学生的交流和培养是清华与香港合作的又一方面。1991年,香港浸会大学率先开办了“中国研究学位课程”,并在清华建立“伟伦学术交流中心”,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到清华上课、实习并接受普通话训练,今年已是第七期,学生总人数已达900多。清华为香港的一些中学生及中小学教师开设了普通话教学等各类学习班,学员们通过在清华的学习、在北京的参观和实践,了解了国情。近年来,清华大学也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团和学生艺术团到香港参观、访问、演出,还选派部分学生到香港有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促进了两地青年间的交流和了解。
今年3月,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港会见清华大学副校长杨家庆时,高度评价清华为香港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明确表示要将香港高级公务员培训班在清华继续办下去。
清华大学自1993年起开办香港高级公务员培训班,至今共举办了17期,培训人数接近400人。参加学习的香港公务员通过学习和社会考察,增加了对内地的了解。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驻港部队歌曲集VCD面世
本报讯一部真实纪录、首次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英姿风采的VCD《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歌曲集》近日由广东太平洋影视有限公司独家向全国发行。
该VCD收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之歌》等15首歌曲,全部由我国著名词曲家石祥、臧云飞等创作,由董文华等著名歌唱家演唱。该歌曲集画面由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参加拍摄。(李祥)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举办丰富庆祝活动抒发炽热爱国情感
全国大学生盼迎香港回归
本报北京6月24日讯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李宏伟报道:“洗雪百年耻辱,盼迎香港回归”。伴着香港回归倒计时的节拍,全国高校纷纷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庆回归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展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近几个月来,全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学习、宣传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成功实践,回顾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英勇斗争的历史。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国家教委、团中央、北京市委联合举行了“首都大学生迎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形势报告会”,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为在京高校的万余名大学生作了《香港形势及我对港方针政策》的报告,使大学生们了解了香港问题的由来和解决香港问题的全过程。5月30日,首都大学生召开“邓小平理论与香港回归”主题座谈会,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院校的学生代表,结合自己的思想认识,畅谈了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学期为大学生开设了《香港概况》课,南京大学从3月下旬起每周推出一次香港问题系列讲座,还邀请海内外知名人士与师生一起举行“《南京条约》与香港回归”座谈会。
各地高校演讲比赛、展览、知识竞赛、签名、读书活动和征文(歌、联)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今年4月以来,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先后举办了大学生迎香港回归英语演讲活动。在此基础上,国家教委举办了“京沪粤港大学生迎香港回归英语演讲比赛”。清华大学举行了“迎香港回归万人签名”活动,在清华培训学习的香港浸会大学的97名同学踊跃参加了签名仪式。复旦大学开展了“喜迎香港回归征联”活动,并将征到的佳联贴在了各学生宿舍的门上。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交大人与香港”的大型展览,表达了交大在香港的400多位校友“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感情。大连理工大学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百年梦圆,万人寄语”活动,共征集寄语3700多条。在南京的高校开展了捐资铸建静海寺“警世钟”活动,广大大学生踊跃捐资。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还组织开展群众性联欢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抒发大学生炽热的爱国情感。7月1日前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南京等地的大学生还将参加中央和当地政府举办的庆祝大会、群众联欢会、焰火晚会等多种香港回归庆祝活动。
大学生们还走出校门,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让更多的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学生到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向观众义务讲解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苏州大学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香港回归宣讲团”,深入到中小学校、厂矿企业进行宣传,受到社会各界称赞。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文物界喜迎香港回归
本报讯随着香港回归日子的临近,全国文物界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全国各级各类文物、博物馆单位纷纷举办以介绍香港历史、迎接香港回归为主题的陈列展览,并召开座谈会,畅叙香港回归祖国的感受。
香港回归,使一些熟谙历史的老一辈文物、博物馆专家学者心潮澎湃,倾诉喜迎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物专家单士元,明清史专家朱家溍等亲身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的百年沧桑,目睹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压迫,对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感受甚深。两位年至耄耋的老文物专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正是因为今天的中国强大了,国运兴旺,才会有今天香港的回归。
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说,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国史册的大事,文物界的干部职工同全国人民的心情一样,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喜迎香港回归。我们要充分发挥文物的独特作用,教育年轻一代,牢记历史教训,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朱文)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都科学家话回归
据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李斌)首都科技界喜迎香港回归座谈会今天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
座谈会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张玉台主持。国防科工委、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科技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香港回归之日在即,科学家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中科院院士裘维蕃欣然写下一首诗:“紫荆花开满地香,中华白海豚报吉祥……东方明珠将更加灿烂辉煌。”84岁的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张维说,香港回归以后,必将和内地一起实现共同繁荣。在科技方面,内地和香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多年来已经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合作。今后内地和香港科技界更要携起手来共创灿烂明天,为推进科技进步、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共同作出努力。
侯祥麟、孙枢、王选、冯长根、陈章良等科学家出席了座谈会。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立报国之志,献拳拳爱心。石家庄铁道学院797名应届毕业生把祖国的需要当作自己的志愿,积极要求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铁路建设第一线去。近日,他们正整装待发,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王建国 王久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