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召开抗旱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
全力以赴抗旱力争农业丰收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鹿永建、本报记者夏珺报道:国务院今天召开全国抗旱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讲话中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抗旱抢种保苗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动员,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坚决打好抗旱抢种保苗这一仗,力争全年农业丰收。
近一两个月,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致使土壤失墒加快,库塘蓄水减少,旱情迅速发展。截至6月23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2.6亿亩,其中重旱面积8702万亩。据气象预测,6月下旬西北大部、华北、黄淮和东北大部地区降雨仍然偏少,北方的夏旱将会进一步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可能出现夏旱,整个旱情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姜春云指出,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必要的思想准备。
姜春云说,面对严重的旱情,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抗灾夺丰收的指示和抗旱防汛的部署,积极主动地发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抗旱抢种保苗斗争,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全国日投入抗旱劳力2000多万人,已完成抗旱夏灌及造墒面积6000多万亩。他指出,在充分肯定抗旱成绩的同时,一定要看到,目前抗旱工作的力度是不够的,投入抗旱的人财物力和采取的抗旱措施,与日益加重的旱情、战胜干旱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现在正是夏种夏管的关键时刻。夏至已过,玉米等夏播作物如果近期种不上,势必错过了播种季节;北方地区大面积的大秋作物,如果长时间干旱缺水,势必影响生长,以至减产、绝收。搞好抗旱抢种保苗工作,是当前农村的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姜春云指出,战胜面临的旱灾,确保全年农业丰收,事关农民增产增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干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认清做好当前抗旱抢种保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真正把抗旱抢种保苗作为当前农村工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摆上重要领导日程,切实抓紧抓实,一抓到底,抓出应有的成效。各级领导同志要减少外出,精简会议,能不开的会就不开,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应酬、接待,把主要精力放在抗旱工作上。
姜春云指出,在抗旱斗争中,多数干部群众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奋起抗灾。但是却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存在种种与抗旱斗争不相适应的思想情绪。有的满足于夏粮丰收,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有的存在靠天等雨思想,迟迟不见抗旱行动;有的消极畏难,没有下定战胜干旱的决心。这种种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抗旱斗争的全面开展。因此,各地有必要进一步做好抗旱的思想发动工作。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看待当前的抗旱斗争,提高对抗旱抢种保苗重大意义的认识。要发扬天大旱、人大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旱情不除、抗旱不止的精神;要发扬“千里百担一亩苗”的精神,利用一切水源,采取一切措施,多保一亩是一亩,多播一分是一分,确保夏播任务完成和早秋作物的正常生长。
姜春云强调,要挖掘一切水源,充分发挥现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努力扩大灌溉面积。要选用耐旱的优良品种,组织群众抢墒播种,必要时还可以“干种湿出”,宁让种子下地等雨,或育苗待种,也不要雨后误播。夏玉米实在种不上的,要改种其它作物,做到不留空闲地。对已出苗的作物,要加强田间管理。要把推广节水灌溉、旱作农业、施用“旱地龙”抗旱剂,作为科技防旱、抗旱、减灾的重要措施,下大力抓好。有条件的地区要适时搞好人工增雨,以缓解旱情。
姜春云要求各行各业、各部门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支援抗旱,为夺取农业丰收作出应有的贡献。
姜春云指出,要搞好抗旱工作、夺取全年丰收,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最根本的是靠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夏粮收购政策,切实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所有地区的农民负担必须严格限制在规定的比例之内;对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要坚决禁止、纠正;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要一律取消。中央和地方已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不得恢复,仍在执行的要坚决停止。擅自设立的收费项目,要坚决取消。严禁出台新的收费项目。在中央《决定》发布后还在增加农民不合理负担的,要追查责任,严肃处理。一定要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的,要抓紧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要按照中央规定,再延长30年。任何地方不能以任何借口随意变动农民承包的土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使用流转制度,必须具备条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强制。不准随意抽回农民承包田、多留机动地,也不能随意提高土地承包费,加重农民负担。
姜春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改进领导方法,深入抗旱第一线,实行现场指挥,及时了解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组织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下乡,实行包村、包片,参加抗旱斗争,加强具体指导。开展抗旱斗争,一定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强迫命令、形式主义。
姜春云指出,尽管当前旱情严重,但历史上先旱后涝,先涝后旱,旱涝交替的情况屡见不鲜。各地在抓抗旱斗争的同时,绝不可放松防汛抗洪工作,要做到抗旱防汛两手抓。
国务委员陈俊生主持了今天的电视电话会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负责同志及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迎接党的十五大

  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整顿成效显著
本报北京六月二十六日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后,中央专门就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各地按照中央的整体部署和目标要求,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集中精力和时间,大规模地开展以整顿后进村党支部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党支部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基层组织向着“五个好”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上了一个新台阶,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全面进步。
各级党委加大了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整顿的领导力度。各级党委强化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制定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并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以及工作例会、督促检查等制度,一步一步抓落实。目前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的村达十点四万个,比前两年增加二点六万个。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后进村和贫困村,实行面对面指导。许多县(市)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深入到村直接抓整顿,并把所联系的村办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示范村。去冬今春,山东省聊城地区的八名县委书记自带被褥,进驻最后进的村抓整顿,迅速扭转了这些村长期后进的状况。目前,全国农村许多地方形成了党委书记带头抓、常委分工负责抓、有关部门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在各级领导的带动下,全国三年组织三批一百六十点五万名机关干部,进驻后进村和贫困村帮助工作,使大多数村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农村基层组织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对后进村和贫困村进行了集中整顿,多数村发生明显变化。全国分三批整顿了十五点二万个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以及经济发展缓慢的村党支部,占农村党支部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三。各地在整顿中,抓住建好领导班子、选好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着力选拔能够担当带领群众奔小康重任的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有人管事”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近三年来,全国各地下派九点九万多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其中第三年度下派四点七万人。大量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党支部战斗力,加快了改变后进村面貌的进程。认真解决了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影响当地改革发展稳定的紧迫问题,在清理财务、整顿社会秩序和治山治水、建电修路、扶贫济困等方面办了许多实事,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经过整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后进村有了明显进步,有些还成为后进变先进的典型。为了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各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解决“有钱办事”问题。许多地方拨出专款,安排扶持项目,并采取部门包村、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先进村帮带后进村等办法,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
到1996年底,57%的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占37.8%,较两年前有了大幅度上升。
——坚持分类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各地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加强了先进村和中间状态村党支部的建设,以促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领群众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三年来,各地培养树立了大批小康村建设的样板。福建美岭村地处深山老区,在短短几年里迅速崛起,成为深山里的一颗明珠。这些先进典型集中体现了“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一些地方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间状态村党支部建设,激励和帮助其学先进、赶先进、上水平。各地在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内生活制度和以民主管理为内容的村务制度建设方面取得进展,村民议事、村务财务公开、村规民约等制度逐步完善,努力做到“有章理事”。同时,各地注意“配套抓,抓配套”,村民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民兵、妇联等组织的建设有了很大加强和改善。
——分层次轮训农村党员干部,党员干部的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各地在“双学”活动中,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各地每年都对农村党员、干部普遍进行一次轮训。有些地方省地县乡分级负责,一齐动手抓培训。今年全国各地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014.6万人,比去年增加816万人。其中培训乡镇干部105.5万人,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115.6万人,农村党员1793.4万人。培训中,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同时,加强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准备了人才。
——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逐步开展了乡镇党委的建设和整顿。多数地方把乡镇党委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来抓。去年结合乡镇党委政府换届,有计划地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普遍增强,进一步推进了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今年吉林、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开展了以思想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建设和整顿活动。在乡镇党委建设和整顿中,各地广泛开展了向河南省卫辉市唐庄乡党委书记吴金印同志学习的活动。吉林、河北等地把吴金印事迹材料印发给乡镇干部,作为集中教育整顿的教材之一。北京、天津、福建等地还请吴金印同志给乡镇干部作报告。同时,开展了对后进乡镇党委的整顿,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党委战斗力的提高。
目前,各地按照中央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正在加倍努力,再接再厉,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完成中央提出的三年整顿任务,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新水平,为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坚强有力的保证。


第1版(要闻)
专栏:

  迈向统一富强的新纪元
——献给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时刻
新华社记者何平赵卫吴明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
当150多年前的虎门销烟凝固成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庄严雕像,当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沧桑浓缩成天安门广场东侧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的分分秒秒,当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夙愿化作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把目光投向那一刻——
公元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这是百年历史的隆重庆典。
面对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在洗雪百年耻辱的同时也在向历史发问:我们是怎样走出昨日的黑暗,又将怎样迈向灿烂的明天。
百年国耻,今朝洗雪。香港从割让到回归的历史向世人昭示:社会主义是中国走向统一与强盛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人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今天,当我们掀开历史那沉重的一幕,悲壮的回声仿佛穿越了百年的时空,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硝烟仿佛就在眼前……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一方是18世纪就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当时最强大舰队的头号殖民帝国;另一方则是停滞僵化、闭关锁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正如当年马克思所深刻揭示的那样:“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最后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海鹏在向记者谈到这段历史时不无悲愤地指出,鸦片战争惨败之后,道光皇帝竟然还不知道英国在什么地方。如此封闭愚昧,怎能保住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在英国殖民者的坚船利炮威逼之下,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屈辱记载:《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如同三把刀强行割占了中国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香港这颗明珠被镶上了大英帝国女皇的王冠。
接踵而来的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相瓜分。著名国际法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铁崖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949年,旧中国对外共签订约章1300多个,其中不平等的约章竟占了一半以上!张海鹏所长指出: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惨遭沦丧,数十亿两白银被强行掠走,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劫难。
一个国家的领土可以被侵占,而一个民族的精神绝不可以被征服。与英国殖民者想用鸦片来麻醉中华民族的企图相反,虎门炮台的吼声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人民,他们不畏强暴,奋起抵抗,救亡图存的斗争前赴后继,绵延不绝,其悲壮与惨烈惊天地,泣鬼神。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信念的林则徐,毅然销鸦片,固海防,逐英寇;面对侵略者的洋枪洋炮,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等爱国将领不畏强敌,血洒疆场;在三元里,民众们举起了锄和镰同仇敌忾,奋起抵抗;在香港,“民情激愤,要求收复失地之声不绝于耳”……
“国势衰微而民气风发,积辱深重而英雄辈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历史航船虽几度濒危,但却历经风雨而终未沉没,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航船上始终飘扬着一面任何敌人都无法摧毁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那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次次反抗、斗争,一次次捐躯、流血,为了祖国的统一与强盛,中华民族在黑暗中艰难地探索,无数爱国志士为此前赴后继,奔走呼号:“革新变法”、“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但却时常化作“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长叹……直到爱国主义的旗帜被一个先进的政党高高举起,救亡图存的朴素情感同马克思主义真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华民族才找到了一条国家统一与强盛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亿万中国人民在长达百多年的探索中作出了选择。新中国的诞生,使一个被人宰割、受人欺凌的民族站了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使古老的民族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迅速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就在离当年清王朝所在地紫禁城不远的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对试图坚持三个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这是中华民族积郁了一个半世纪的心声!
邓小平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回答向全世界宣告,对于一个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迎接香港回归的倒计时实际上已经开始。
7月1日——一个神圣而又耐人寻味的日子。一段惨痛历史的终结与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纪念日在同一天,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向人们昭示: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经过反复探索和比较作出的必然选择,是使中国走向统一和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一国两制”,前无古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她的无私与博大、坚定与灵活提出了一个伟大构想,破解了一道历史难题
战争与和平,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历史舞台上由政治家们导演的、交替出现的一幕幕悲喜剧。
在解决国际争端和领土纠纷问题上,能否用对话代替对抗,用谈判代替武力,用理智代替流血,这是当代各国政治家们普遍关注的历史性课题。
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中国领导人决心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一方式就是“一国两制”。
1982年的4月到6月间,英国为争夺大西洋南部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同阿根廷发生了一场战争。如同古往今来的无数次大小战争一样,尽管胜利者得到了它所要得到的东西,但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个月后,挟着胜利者的余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中国。
9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撒切尔夫人。他在明确指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的同时,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国收回香港后,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
邓小平讲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中国面临一个香港问题,一个台湾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方式:一个是谈判方式,一个是武力方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总要各方都能接受。邓小平还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构想。从一开始就参加中英谈判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说,“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依据世界的现实、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富有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求同,就是求一个国家之同;存异,就是存不同社会制度之异。而作出这样的决策是需要勇气的。勇气来自哪里?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热爱,来自于对统一大业的执著追求,来自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比自信。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有哪一个政党,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有这样的气度,这样的胆略,这样的胸怀?
如果说,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曾经提出过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那么,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则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把这一伟大创举变成了现实。近些年来,围绕香港问题在中英双方之间进行着一次次会晤、互访,一轮轮谈判、磋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原则与策略、坚定与灵活相结合,唇枪舌剑与握手微笑相交替。从过渡期的风风雨雨,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党的第三代领导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繁荣稳定,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对于“一国两制”,海外一些人最关心的是它能否真正付诸实施,将来会不会改变?
邓小平早就以他的远见卓识郑重地向世界许下一个诺言:50年不变。他说:“这是有根据的,不只是为了安定香港的人心,而是考虑到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的发展战略需要的时间,除了这个世纪的12年以外,下个世纪还要50年,那么50年怎么能变呢?……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既然这样,怎么会改变对香港的政策呢?”
可见,邓小平关于香港50年不变的主张是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目标连在一起的,是同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连在一起的。一个是“一百年不动摇”,一个是“50年不变”,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只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基本路线,“一国两制”方针就不会改变,也没有理由改变。江泽民同志在今年5月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再次强调指出:有些人对香港回归后有点担心,但事实将会证明,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已经颁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享有的各种权利和自由将会依法得到保障。如果没有外来势力的干预,我们坚信“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一定会顺利进行的。
这不仅是一种决心,也是实际的行动。今年5月6日,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带头听取关于《“一国两制”和香港基本法》讲座。江泽民指出,香港基本法是一部全国性的法律,不仅香港要严格遵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严格遵守。在不久前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江泽民还郑重表示:“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我也要遵守香港基本法。”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诚意。
随着香港回归的日益临近,对港人来说,“一国两制”已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实践过程。一方面,他们将继续维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和法律基本不变。另一方面,香港同胞将结束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生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一次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滔滔香江可以作证:在五星红旗的辉映下,美丽的紫荆花一定会开放得更加鲜艳!
百川入海,天下归心。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有着举世罕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一段屈辱的历史即将结束,香港的历史就要揭开新的一页。
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游子,都沉浸在无比激动、兴奋和喜悦之中。他们以各种方式迎接祖国统一大业的这一里程碑,迎接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新起点。
漫步在香港街头,从那喜迎回归的一幅幅标语,一串串彩灯,一张张笑脸上,你能强烈地感受到游子归乡的急切心情。
与这日趋浓烈的欢庆气氛一同升温的是香港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据瑞士一家国际研究所的最新调查表明,香港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三大最具竞争力及创造力的地区之一。刚刚完成的一项大型国际调查认为,香港的经济自由度居全球榜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首次将香港列入世界先进经济体系。
如果说,香港的经济起飞是一个奇迹,那么谁也不能否认,这个奇迹出现的轨迹同祖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恰好吻合。权威人士指出,香港之所以会出现今天这样欣欣向荣的局面,首先是因为“一国两制”的构想已为香港各阶层和英国政界的有识之士所接受。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和香港基本法的诞生,使香港的前途明朗,稳定了人心,增强了海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内地的改革开放也为香港的经济繁荣和转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香港成为并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自由港的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依托和保障。
越来越多的港人已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兴衰息息相关。“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话表达了600多万港人的共识。不久前香港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香港市民对回归后的政治信心指数为95%,经济信心指数为93%,是3年来的最高点。
人心思归。收回香港,不仅收回了丢失的土地、民族的尊严,也收回了人心,这就是:爱国爱港之心。
“回归”——这是今天海内外炎黄子孙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简单两个字包含着一个民族多么漫长的期待,多么深厚的情感,多么丰富的内涵。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民整整等待了一个半世纪;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梦牵魂萦,把双眼望穿。香港要回归,澳门要回归,台湾终将实现与祖国大陆的统一。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台湾两岸直航促进委员会的姜思章说:“香港回归是台湾人民的最好教材。它告诉人们,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不受外来欺压,才能洗雪过去的耻辱,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资源。”另一位来自台湾东吴大学的教授曾祥铎同样认为,如果“一国两制”能在香港实验成功,将对台湾人民产生重大影响。他说:“祖国的统一与强大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当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在21世纪出现于世人面前的时侯,谁不愿意成为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呢?这个愿望一定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金瓯补缺,香港垂范。统一大业,任重道远。肩负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清楚地意识到,香港的回归,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征途上的第一站。在香港问题上为“一国两制”率先垂范,将使祖国统一大业展现更加美好和广阔的前景。
黑头发,黄皮肤。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放眼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纵观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沧桑,几度兴衰沉浮,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像巨人般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是因为: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理想和信念;爱国主义,始终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不朽之魂。
百川入海,天下归心。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这是一位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的伟大儿子的声音。这声音,将永远激励我们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迈向祖国统一富强的新纪元!
(新华社6月26日电)(附图片)
上图:住在港岛的冯家老小,兴致勃勃地过海来到九龙文化中心广场,参观设置在这里的九条巨龙。他们说,回归盛况在香港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他们要给孩子们多讲讲这次活动的历史意义,让孩子们将来为祖国多作贡献。 本报记者 李舸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来自香港的汇报

  爱国爱港看树人
——来自香港的报道之十二
本报记者
26日上午,位于港岛西环的汉华中学充满喜庆的节日气氛。学校大礼堂里的彩带上,挂满了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图案,数十名同学正集体赶制一块巨型宣传牌:雄伟的天安门、巍峨的长城以及港岛中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同学们按照图案用一颗颗五颜六色的小星星拼贴。拼贴完全部图案将需要1万多颗星星,颗颗星星代表了同学们的美好心愿:“立足香港,胸怀祖国”。
这些天,记者走访了香港教育界,从大学到中小学,从校长、教师到学生,我们的话题虽然广泛,但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长期以来,港英政府推行一套殖民主义教育制度,注重技能的教育,淡化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譬如,讲地理,举的例子不是美洲的就是欧洲的,中国的地理特征在地理书中找不到,有的甚至把中国说成是香港最大的邻国;讲历史,把香港史列入世界史的内容。
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临近回归祖国,香港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并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中国历史、地理、文化方面的内容。香港与内地教育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也日益增多。
在汉华中学,冯敏威老师递给记者两本港府教育署制定的“指引”,1985年的“指引”只强调培养学生对香港文化、社区的认同。1996年的“指引”则明确要求“使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特点,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在小学的公民教育中,孔子、苏武、岳飞、文天祥、孙中山等历史人物,万里长城、长江黄河、桂林山水等中国名胜古迹等内容更加具体翔实。
以往,英语一直是香港的主流语言,普通话不受重视,学校教育也是如此。目前,香港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普通话课程,70%的中学也有了普通话课。漫步香港,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学习普通话的招生广告。6月25日晚,记者在九龙香港普通话研习社亲眼看到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老师在讲拼音,教室里座无虚席。
在树仁学院,记者正碰上入学招生考试。一位姓吴的女士身怀六甲,依然前来赶考。她报考的是北京大学民法硕士研究生。她说:“香港就要回归祖国,将来与内地的交往必然更加密切,要做个好律师,就必须熟悉中国法律。”这个学校的校长钟期荣介绍说:“自1971年建校以来,香港树仁学院一直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先后与北大、人大、中国社科院合办了多项学位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国法律等。”
近年来香港越来越多地通过与内地的交流来认识祖国。青少年是香港和祖国未来的希望。祖国要富强,香港要繁荣,教育是基础,必须在“树人”上下功夫。爱港首先要爱国,爱国必须落在爱港兴港的事业上。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正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


第1版(要闻)
专栏:

  切尔诺梅尔金总理抵京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俄罗斯总理维克托·斯捷潘诺维奇·切尔诺梅尔金今晚乘专机从深圳抵达这里,继续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切尔诺梅尔金总理是今天上午抵达深圳,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随同切尔诺梅尔金访华的有他的夫人、俄罗斯第一副总理鲍里斯·叶菲莫维奇·涅姆佐夫和政府办公厅主任弗拉基米尔·斯捷潘诺维奇·巴比切夫等。
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今天中午在深圳与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会谈时表示,俄罗斯政府重视广东省及其深圳经济特区的经验。
卢瑞华省长向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介绍了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利用外资,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情况。
切尔诺梅尔金总理还向中共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详细了解了深圳在法制建设、企业所有制、税收等方面的情况。在深圳期间,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一行还参观了深圳工业展览馆、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俗文化村。
新华社深圳6月26日电(记者何广怀)俄罗斯总理维克托·斯捷潘诺维奇·切尔诺梅尔金及夫人一行今天上午乘飞机抵达深圳,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及夫人、深圳市市长李子彬在深圳机场迎接切尔诺梅尔金总理。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政协举行迎接香港回归座谈会
李瑞环出席与会人士表示要团结广大海内外爱国同胞,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为进一步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北京6月26日讯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本报记者陈晓钟报道:全国政协迎接香港回归座谈会今天在政协礼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了座谈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主持了今天的座谈会。叶选平说,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包括在座的各位,为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实现香港回归祖国,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继续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工作,团结广大海内外爱国同胞,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为进一步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在发言中说,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首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保证了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反映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宽阔胸襟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代表了中华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体现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着眼未来的实事求是精神。“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耻辱,使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迈出了令人鼓舞的重要一步。
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说,香港回归祖国,将极大地增加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对推动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局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江泽民主席关于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开展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热情,促进两岸关系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彭清源说,民革对香港有着特殊的感情。1948年元旦,民革就是在香港宣布成立的。民革的早期领导人大多数曾在香港从事过民主革命活动。我们由衷地欢呼香港回归。民革将一如既往,继续加强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遵循“一国两制”方针,共同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贡献力量。
民盟中央秘书长俞泽猷指出,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事实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和睦、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国家。民盟历史上曾在香港迈出了新的步伐,与香港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民盟作为参政党,应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民建中央副主席陈铭珊表示,香港回归以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和政府的根本大计,是包括港人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他说,香港与内地在经济发展上的相互促进作用越来越显现出其优势。香港的繁荣稳定不仅关系到香港自身,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旺发展。
民进中央副主席梅向明说,还有几天,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中国民主促进会65000名会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迎接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说,全国工商联要在全体会员中积极开展学习和贯彻香港基本法活动,在香港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继续保持和扩大全国工商联及其会员企业与香港工商界的广泛联系,为内地与香港经济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两地共同发展,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方荣欣表示,农工民主党与香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牵线搭桥,促进香港同胞来内地投资,提供技术和设备,为内地培养人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农工民主党决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为香港的建设和繁荣,为祖国统一,作出新的贡献。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罗豪才指出:中国致公党同全国人民一样,对香港的顺利回归,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无比的自豪。我们相信,香港摆脱殖民统治后,掌握了自己命运的香港同胞,有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更加繁荣辉煌的未来。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文元说:香港回归祖国,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素有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的九三学社广大成员为此十分振奋。我们要积极发挥成员联系广泛的优势,为保持香港特区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而努力。
台盟中央副主席陈仲颐、全国台联顾问郭平坦在发言中认为,香港回归,迈出了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将对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特别是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香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实践,也将给台湾人民以示范和启示,产生强大吸引力,必将增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信心。全国侨联副主席何添发表示,要进一步发扬广大归侨、侨眷和侨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香港的进一步繁荣稳定,为台湾早日与祖国大陆统一以及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而努力。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方嘉德、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刘鹏、全国妇联副主席赵地相继在座谈会上发言,他们代表全国职工、广大共青团员和各族各界青年和中国妇女表示,在庆祝香港回归的时候,要高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肩负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坚实地构筑起精神支柱,团结奋斗,携手并进,把爱国主义热忱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
全国政协常委胡鸿烈、吴福、廖静文和全国政协委员凌青等,也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们高度评价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香港长期繁荣的前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充满信心。
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洪学智、赵朴初、钱伟长、丁光训、孙孚凌、霍英东、马万祺、朱光亚、何鲁丽和秘书长朱训,也出席了座谈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七月一日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联合举办
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江泽民为大会题词:欢庆香港回归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近日为将于7月1日举行的“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题词:“欢庆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盛事,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7月1日晚上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盛大的“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江泽民主席为这次大会手书的“欢庆香港回归”六个大字,将出现在由万人组成的背景台上,蔚为壮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声。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97中国旅游年庆祝香港回归欢乐节6月25日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广场开幕。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合唱演员与首都文艺工作者1600余人参加了主题为“盛世庆典”的大型文艺演出。这是小朋友在表演歌舞《欢乐颂》。 新华社记者 张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