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盛赞“一国两制”高歌神州团圆
八城市迎回归活动丰富多彩
本报北京6月22日讯香港回归在即,举国上下到处洋溢着喜庆气氛,亿万人民盛赞“一国两制”,用各种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喜迎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下面是本报记者从北京、天津、上海等8个城市发来的报道。
北京
10万面彩旗迎风飘扬,60万盆鲜花开放在大街小巷,喜庆的气氛笼罩着京城。
天安门广场和工人体育场的环境布置,已接近尾声。届时,将在这里分别举行盛大的联欢晚会和庆祝大会。
十里长安街,打扮得格外美丽。两边高大的建筑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喜迎回归”的标语、宣传画,随处可见。在建国门和复兴门立交桥上,还各架设一座凌空欲合的弧形彩虹门,采用当前最先进的电子光控技术,灯光可做10种交换。五颜六色的灯光,将把人们带入无限美好的向往之中。(颜世贵)
天津
迎香港回归,抒爱国情怀。两个多月来,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市委教卫工委等9部门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读书活动在津城得到万众的响应。有35个区县系统、近百万人参加了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香港概况为主要内容的读书知识竞赛,“迎香港回归、抒爱国情怀、创文明岗位”的读书演讲和知识竞赛吸引了10.5万个班组的164万职工加入,“迎回归,书香溢万家”家庭图书角活动评选也在全市城乡展开。(陈杰)
上海
各行各业纷纷举行报告会、专题座谈会、图片展、歌咏比赛,布置了学习画廊、宣传橱窗等,喜迎香港回归。上海文艺团体突出抓好迎回归、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文艺节目创作演出,已经上演或即将推出的节目包括“香港回归获奖作品交响音乐会”、“颂祖国、迎回归声乐新作品音乐会”、大型历史话剧《归来兮》、越剧《百年梦圆》等。和全市重大活动相呼应,上海各基层单位结合本部门实际,也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迎回归活动。(吕网大)
重庆
从6月3日代表重庆3000万人民一片深情的大型漆饰雕塑《吉祥彩练》,正式从四川美术学院启运香港开始,重庆各界迎回归、庆直辖活动渐入高潮。6月18日,直辖市正式挂牌揭幕。连续几天,重庆各大专院校和大企业合唱团,在新落成的人民广场上由上海交响乐团和著名主持人配合,齐声高歌并朗诵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的优秀篇章。有数十万群众自觉参与了大型广场活动。
(李维平)
广州
以“穗港携手,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庆祝活动紧锣密鼓,渐入高潮。
继6月10日在香港体育学院放飞1997只信鸽凯旋广州的“97信鸽竞翔迎回归活动”,6月14日在市内珠江河段举办百舸争先的“回归杯”广州龙舟国际邀请赛和6月20日《香港繁荣发展的根本》大型图片展后,自6月25日起,全市各进出口和主要路段、中心广场、高层建筑将悬挂欢庆标语,摆设回归花坛。
(刘霄)
深圳
彩灯将深圳的夜空装点得格外绚丽夺目。在最繁华的深南大道,两旁树木挂满了千万串彩灯,如同满天星斗;沿街建筑物上全部安装了泛光灯、装饰灯;深圳大剧院楼顶的激光水幕不断变换灯光图案,水影与光影交相辉映,分外好看。此外,由深圳火车站、国贸广场及主要干道组成的6个光团、8条彩带,将深圳变成了不夜城。“万紫千红迎回归”晚会、以“祖国万岁”为主题的万名深港青年庆回归成人宣誓仪式正加紧筹备。(刘霄)
南京
随着香港回归的日益临近,我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地静海寺内群众性迎回归的活动接连不断,日人流量达5000人。仅6月20日上午,静海寺就举行了三项集体活动。其中,南京港务局赠送了一套50幅供展示用的连环画《“南京条约”出笼始末》;一块重2000余克、赫然显现白色“回归”字样的黑色奇石正式展出。这块去年10月在泰山脚下一条溪流里发现的奇石,经专家鉴定,石龄为25亿年,石上的“回归”字样为地质演变贯入长石、石英质细脉构成,令人称奇。(龚永泉)
东莞
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站在鸦片战争古战场抚今追昔,意义不同一般。香港曾是东莞下辖的地区,特殊的血缘地缘关系,使东莞这个中国近代史的发源地、著名侨乡、中国“三来一补”之都,对香港回归洗雪百年耻辱抱有无限的感慨和自豪。目前,东莞市正在加紧准备将在虎门举行庆回归大型文艺晚会。(刘霄)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香江漫笔

  明天会更好
钟怀
最近,北京广播电台的记者访问了在京办企业的一些香港人士。听他们的谈话,一个共同的认识和信念是:明天会更好。有的说,来京多年,目睹北京和香港的合作领域越来越扩大,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形势很乐观。有的说,港人是看事实的,他23岁就来北京,十几年了,亲眼看到北京的变化,祖国的变化,越变越好,相信明天会更好。有的说,他看好香港的未来,原因有三:一是中国对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二是有香港特区基本法的保证,三是国家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还有一位港商说得很风趣:我比许多港商来内地早,我早就“回归”了!
“明天会更好”,难道仅仅是这几位在京港人的共识?不是。此乃广大香港同胞共同的信念。这从香港各界人士以各种热烈隆重、别开生面的方式,迎接和庆祝7月1日香港回归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的到来也可得到证明。这从近几年来,香港移民大量回流也可得到证明。
事实上,不少港人已经在考虑明天的事情了。试举一例:香港企业家梁华济先生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得最多的是进一步发展粤港经济合作问题。他说,香港回归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粤港两地在考虑和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时,不能光看自己局部地区的需要和利益,而要跳出香港看香港,跳出广东看广东,看到两地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互利互补,互相衔接,使两地的经济更好地向前发展。梁先生说的“跳出香港看香港,跳出广东看广东”是一个很好的提法,意思是:香港也好,内地也好,在香港回归后都要扩大眼界,看得更远,合作得更紧密更富成效。
世纪之交,历史给予中华民族一次极好的机遇。香港回归祖国,洗雪百年耻辱,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将大大增加自豪感和凝聚力。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实现民族的腾飞。
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访谈录

  “我是为港人服务的公仆”
——访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
本报记者张首映
董建华当选并被任命为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至今已半年了。半年来,他为筹组香港特区政府的工作不遗余力。6月2日,他略感释怀地对记者说:“直至今天,大家都看到过渡工作一切都按部就班进行,特别在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方面都已经为将来运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他那略显倦怠的脸上绽开粲然的微笑,显示出辛勤耕耘而获丰收的喜悦。
董先生告诉记者,国家较早前已接纳他的推荐,让现今港府所有主要官员留任,这个安排确保现时高效率的公务员体制得以延续;特区行政会议的组成,既秉承了以往委任制的优点,又扩大了代表性,尤其包括了基层代表,这是百多年来从未有的;特区政府在行政上的人事安排已得到香港社会的普遍支持和国际认同。立法方面,临时立法会一直和他的办公室紧密合作,迅速开展立法工作,因为在7月1日便马上需要居留权、国旗国徽、区旗区徽、财政预算、回归法等多项法律,也需填补公安和社团条例的空缺。司法方面,由他委任的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已推选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人选;这次推选工作,获得香港及海外各界的一致嘉许。
面向未来,董先生信心倍增。他说,最近一些民意调查显示,80%的市民对香港前途极为乐观,香港3大外国商会(英、日、美)所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指出,90%以上的会员看好香港今后的投资环境。他认为,各方面人士对香港前景的信心是基于下列原因:第一,大家相信国家经过20年来改革开放大收成效之后,不会走回头路;其次,大家相信回归后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无论经济、金融、法治、理财政策及自由市场,都得以保留;第三,相信香港人的干劲、自强不息及善于应变的精神,这是香港经济及社会能不断更新的原动力;第四,相信香港会得到国家庞大的资源和市场作后盾。香港过去从国家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中得益不少,将来会得益更多,财富会增加更快。
在董建华的治港理念中,国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他坦率地说:“我们在关心‘两制’的时候更要多讲‘一国’,我有一句经常挂在口边的话,‘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我希望市民明白这句话后面的严肃意义;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作为港人的一分子,在这个历史时刻,一定要为大局着想。目前,中国社会稳定,在21世纪更具光明前景,我们团结一心,要为国家继续强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而努力。香港作为国家的特别行政区,在尊重中西文化习惯、吸收中西文化长处的同时,要弘扬中国价值观及历史文化传统,香港的回归也必然带来文化的归依,要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加深联系,在精神上把人们更进一步地凝聚起来。”
董建华先生出任特区首任行政长官后,更期盼香港人在“一国两制”旗帜下,围绕一个总目标,即保持并促进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实现人们称之为的“香港梦”。他希望香港将来成为一个“安定、公平、民主、有爱心、方向明确兼目标一致的社会,这个社会建立于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一方面它鼓励自强不息的精神,另一方面其社会福利制度则照顾老弱无依。未来的香港市民将更富足,更知书识礼,他们对回归后的新身份及中国根源感到自豪,他们立足香港,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对前途充满信心。香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它一方面发挥在亚洲的地理位置优势,另一方面不断注视全球,发掘机会。香港生活环境与医疗服务会不断改善,市民生活素质提高,人人安享高寿。香港会是一个法治地区,杜绝贪污和行贿,市民也不需要为治安担忧。香港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香港将跃居为最重要的金融、贸易、交通、资讯、教育和康乐中心。此外,国际投资者和跨国企业会有机会跟本地及内地企业作公平竞争。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将继续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董先生对记者说:“我深信,这就是香港21世纪的蓝图。”广大港人将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团结奋进,使香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董建华为香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正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他心中的美好蓝图。广大港人十分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行政长官带领他们奔向光辉灿烂的21世纪,实现他们心中的“香港梦”。
董建华还告诉记者,他已决定不住港督府,仍住位于半山嘉慧园的家里。他说:“我不是统治者,是港人选出的为港人服务的公仆。”(附图片)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在林则徐塑像前
——粤港青少年聚集虎门迎香港回归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梁兆明
6月15日13时30分,1900多名粤港青少年聚集珠江口东岸的虎门,在民族英雄林则徐塑像前、销烟池畔,举行富有意义的迎香港回归活动。
牢记销烟历史,共创美好未来,是这次活动的主题。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省禁毒委员会、新华社香港分社的有关负责人和香港青少年代表,都在活动中发言。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刘鹏,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于幼军还向香港青少年代表赠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和禁毒宣传资料等一批书籍。
中国政府即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将顺利回归祖国怀抱了。参加活动的粤港青少年无比自豪:“这是中国繁荣强大的象征,洗雪国耻的标志。”说着,涌向一幅巨型纪念条幅前签名。
巨型纪念条幅上,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两条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龙的图案。粤港两地青少年签名之后,将于7月6日在香港各界青年庆回归筹委会的庆祝活动中展出。
14时30分,粤港青少年代表点燃火把,在销烟池旁焚烧5堆毒品,其中海洛因100公斤、“冰”毒50公斤。
随后,香港的青少年代表登上汽车,饱览近日正式通车的虎门大桥雄姿,远眺珠江口两岸鸦片战争“金锁铜关”雄伟阵势遗迹。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关于根的注释
——访香港区旗、区徽设计最高奖获得者肖红教授
本报记者戴鹏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盛典临近之际,遥想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同时飘扬在香港上空的庄严情景,许多人想到了肖红——河南大学艺术系那个年轻的教授。
从未去过香港、澳门的他,何以能在成千上万件香港区旗、区徽图案设计评选中获得最高奖,接着又成为澳门区旗、区徽的设计者?
“这完全是根的缘故!”肖红回答说。“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也比喻子孙后代”。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的肖红,出生在黄河之滨的古都开封。这里是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是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1987年5月,肖红从《人民日报》上获悉征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消息后,彻夜未眠。“我分明感知到脚下城堡与太平山、昂船洲共同的脉搏,身后黄河与浅水湾、铜锣湾的绵绵别话。听得见香港离开祖国后100多年的寻根的哭泣,听得见母亲对游子回归的呼唤。作为黄河的儿子,有责任,有勇气为香港的回归,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施做出贡献!”
于是,肖红拿起了画笔……
1990年3月4日,香港区旗、区徽图案征集评比揭晓,肖红的作品入选最高奖之列。1990年5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区旗区徽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钱伟长,在人民大会堂为肖红等最高奖获得者颁奖,并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最高奖获得者,肖红受到了中原父老的欢迎,省委书记李长春称他是“河南人的骄傲和光荣”。后来,在他们获奖作品的基础上,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和香港区旗、区徽评选委员会,委托香港的设计专家进行综合再创作,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关于根的注释,似乎还应加上一条:根,是一个民族万代不离其宗的一脉相承,是一个人种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延续不绝的生命之源。”肖红说。
还是凭着对根的理解,对根的力量的借助,3年后,肖红设计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1993年评选时被评为唯一一等奖直接当选,区徽获并列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在此基础上,肖红与另一位区徽设计二等奖获得者合作,对获奖区徽图案设计进行修改,最后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确定。于是,肖红成为海内外在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参评中两次获大奖的人,成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设计者。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喜香港回归(篆刻)
王十川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香港宝鼎”在沪发运
本报讯记者萧关根报道:由“世界华人庆祝香港回归赠鼎委员会”监制、上海嘉丰特艺公司设计铸造的“香港宝鼎”日前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举行展示发运仪式,二十三日将空运去香港,置放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天津出版《林则徐年谱新编》
本报讯记者傲腾报道:由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撰著的《林则徐年谱新编》,日前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关专家评论这部书内容充实、论证精当,以翔实的史料记录了林则徐关心民生、抗击强敌的事迹和一百五十多年前香港被强占的史实。全书近七十万字。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农民画家创作四幅长卷
本报讯五十余岁的河南新乡市农民画家李国柱历时一年时间,创作出《百虎迎春》、《97回归》、《东方雄狮》、《雄狮回归图》四幅长卷,为中原大地庆祝香港回归活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四幅画卷将于近期在河南展出。
(刘万奎)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

喜迎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日益临近,青年们更加珍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图为首都青年在圆明园集会,喜迎香港回归。他们挥动旗帜表达自豪喜悦之情。
本报记者陶源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