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倾听圆明园的诉说
本报记者施芳
6月21日,离香港回归还有10天,我第一次走进圆明园。此前,我一直害怕走进圆明园,不忍看“西洋楼”的残梁断柱伫立在寂静的旷野之中,不忍看原先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竟一片荒芜。
这一天,夕阳的余辉洒落在大水法的遗址上,激越的鼓点把圆明园从历史的沉寂中唤醒,展现在她面前的是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的“百面大鼓庆回归,盛和宝鼎献祖国”的宏大场景。
红色的绸布缓缓滑落,一座雕刻着香港区徽、重1997公斤,汇集祖国三山五岳之石、长江黄河之水熔铸而成的宝鼎吸引了无数关切的目光。这座四四方方的盛和宝鼎凝聚着香港200多万青年的共同心愿:祝愿祖国中和兴盛、繁荣和平。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再次见到张明敏,再次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却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再过10天,香港就要回归,只有中国强大了,香港才会更美好。”
豪迈的威风锣鼓,撼人的常山战鼓,喜悦的民族板鼓,仿佛是中华民族不屈的呐喊;56个民族的青年跳起了欢快的集体舞,尽情展示了锦绣中华的无限风光。
在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上了圆明园的上空。137年前,圆明园目睹了近代史上最悲恸的一幕;今晚,人们把回归的喜悦带给了她。
历史将同样记住这一刻。(附图片)
图为在“盛和宝鼎”前青年表演欢庆锣鼓。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1994年底,尚亏1000多万元,短短几年,迅速转亏为盈,累计实现利税3600多万元,原因何在?因为有一个好班子,好机制,好产品——
  海南三叶药业集团自强扭亏
本报海口6月21日电记者鲍洪俊报道:设备还是这些设备,职工还是这些职工,一度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海南三叶药业集团创出经营奇迹:1994年底亏损1000万,1995年、1996年实现税利总额2500万,今年1月至5月税利达1176万。三叶集团何以能够扭亏为盈,焕发生机?
“大将无能,累死三军。三叶的亏损是因为工厂领导人不善经营”。两年前,集团出资者海南省农垦总局在诊断出三叶的病因后,当机立断,将当时年仅29岁、懂经营会管理的药剂专业大学毕业生吴明选拔上企业领导岗位。吴明资历很浅,但实绩骄人:在三叶总厂风雨飘摇时,他拎着行囊晓行夜宿,讨旧债,拓市场,硬是使承包的工厂下属企业海口医药贸易公司获利润230多万元。
三叶扭亏的另一项关键举措,是狠抓内部管理。吴明经过深入调研作出决策:在企业打破干部职工身份界限,全面推行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生产组织实现优化组合,年度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车间个人,把管理生产成果直接与个人分配挂钩,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在决策层推行“一人主管、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分权管理模式,严把原材料采购关、生产管理关、财务开支关,狠抓内部挖潜,增收节支。企业生产管理有序,很快充满活力。
以生产保障为前提,三叶构建起一套原子核裂变式的市场营销机制。上任伊始,吴明确立“市场导向经营策略”,首先派出76名销售员奔赴全国各地,而后又陆续建立起分布全国、与一线生产职工相当的庞大销售队伍。为激发销售潜力,吴明把全国市场划分为16个单元,分设销售部。其负责人与集团签定承包合同,按产品综合成本拟定底价和奖惩办法,规定销售人员按销售额的2.2%向集团交纳风险抵押金,三年期满,违规者扣除,不违规者一次性转为投资企业的股本金。合同还明令严禁跨地区单元压价竞争,防止了互相冲击市场的短期行为。这样,三叶面向全体职工管理人员建立了一套与产销效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了职工生产营销的巨大积极性,成为三叶活力的机制保障。
面对产销两旺的好形势,三叶投入巨资,实施科技兴企与品牌战略,开发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强必林、安比先、先锋六号胶囊、小儿生血糖浆、通圣络片等新产品,实现了“优质产品领先市场,优秀品牌领导市场”。
仅用两年半时间,三叶一鸣惊人,变成华南药业“四小龙”之一。三叶的扭亏和崛起,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的:搞活国有企业,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班子,好机制,好产品”。


第1版(要闻)
专栏:

  喜迎香港回归抒发爱国情怀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举行座谈
本报北京6月21日电记者李德金、陈晓钟报道: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喜迎香港回归座谈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费孝通、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杨纪珂、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王光英、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程思远出席并在座谈会上发了言。农工党中央主席卢嘉锡、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作了书面发言。
与会者一致认为,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件盛事,将彻底洗雪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耻辱。香港的回归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生动体现,为我们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完成顺利收回香港的伟大创举,实现整个民族的梦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雷洁琼、程思远在发言中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的民族自豪感和扬眉吐气之情,他们认为,香港的回归代表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揭开了香港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并且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鼓舞着华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费孝通、吴阶平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标志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彻底结束,五星红旗从此将永远地飘扬在香港的土地上。自己能亲临香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感到万分荣幸,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亲密合作关系。何鲁丽、蔡子民、成思危、杨纪珂谈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逐步走上了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道路,“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保证了香港的顺利回归,并为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无比光明。“一国两制”也为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做出了典范。王光英、经叔平指出,回归后的香港必将继续保持长期繁荣与稳定,为中国今后的发展进一步起到重要作用。
座谈会上,大家表示,民主党派、工商联在香港回归后,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认真学习香港基本法,自觉执行基本法,扎实工作,积极进取,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大业做出新的贡献。
座谈会由民建中央副主席万国权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全国工商联名誉副主席孙孚凌等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7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应邀参加了座谈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风云二号”发回清晰云图
据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今天13时30分,北京气象卫星地面站收到“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回的第一张可见光云图,云图非常清晰。这是继6月10日卫星发射成功,并于6月17日定点成功之后,又一个重要进展。可见光云图成功说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遥感仪器多通道扫描辐射仪工作正常,“风云二号”指令和数据接收站运行良好。
这一张云图是由中国气象局、航天工业总公司试验队进行在轨测试任务时取得的。扫描辐射仪从35800公里高空,俯视地球,分辨率高,能覆盖1/3地球面积。由于每隔半小时可出一张云图,故可以连续监测天气变化情况。


第1版(要闻)
专栏:

  6月21日,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组织举办升国旗仪式学习班,200多家中小学校的600多名师生赶到香岛中学参加学习。
上图:担任各学校升旗员的学生演练规范的升旗仪式动作。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左图:香岛中学老师向参加学习的教师解答有关国旗的知识。
本报记者 李 舸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亮光”在闪烁
——上海纺织业结构大调整纪实
新华社记者吴复民
整整5年负重创业,1800多个昼夜奋力爬坡。艰难困苦中的上海纺织业快要挺进到“隧道”的尽头,已经看见了“亮光”。
这个评价,是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今年初作出的。在对这个行业以结构调整为主题的“第二次创业”三度调研后,徐市长用陈毅元帅的两句五言诗表达内心的感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他认为,在面向21世纪的上海产业构架中,纺织业有望成为一棵“大青松”。
同样的喜悦,也充溢在新近对纺织业进行了考察的中央领导同志心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一行视察上海期间,看到一批纺织优势企业在资产重组中迅速扩张,并通过产品创新、拓展市场走出了再生之路,非常高兴,赞扬他们“这条路走对了”。
“断臂求生”,对粗放经营施“手术”
上海纺织的“第二次创业”是从战略退却开始的:伤筋动骨地压缩总量,缩小规模;退出市区;退出初级加工领域;退出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市场;部分人员退出纺织领域进入第三产业。在上海市区只保留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的纺织精华。
这项“规模要下,总量要少,后劲要足,水平要高”的调整计划,启动于1992年。当年,全行业还有13亿元的利税。但上海纺织的“当家人”已经深刻地感觉到一种危机。55万职工靠250万纱锭生产初级加工产品吃饭,既难以承受大都市原料和劳动力的高成本而活不下去,也不符合上海作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就告诫:“上海纺织不调整,将变成谁也背不动的大包袱。”
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使上海纺织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直至运抵上海的原棉价格比经过初级加工的纱布价格还要高出一截,导致棉纺织全行业亏损。这种颓势逼迫人们审时度势,出路只有一条:让难以为继的企业关、停、并、转、破。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把上海纺织业的调整作为“上海整个经济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支持。1994年,上海市率先在纺织、仪电两个传统产业试点,组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塑造资产运行主体,名正言顺地进行资产经营,使纺织业得以在较大范围进行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较大规模地进行企业的优胜劣汰。
迄今,就像“老上海”不认得上海了一样,那个产值、利税曾经占据上海工业1/3和1/4的“老纺织”,也变得让人不认得了:
——1/3的老企业,计164户,销号。原有的462家纺织国有企业经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已重组为180户企业。
——30%的初级加工生产能力,计80万纱锭、1万台织布机,压缩。作为纺织生产规模标志的细纱纱锭,已从250万锭压到170万锭,到本世纪末要压到100万锭以下。
——55万职工精减至32.9万,净减员22万,其中1996年就净减4.5万,到本世纪末要减到20万人,使劳动力成本大幅度降低。
这一步是最艰难的。在关、停、并、转、破的企业中,有许多曾经在历史上声名显赫,拥有辉煌;在成建制下岗转岗的职工中,有以著名劳动模范命名的红旗班组。一代纺织工人为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这是经济转轨时期必然面临的阶段性困难,是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对传统产业的必然要求。工人们深明大义。在大调整的这些年,上海纺织这一块国有资产,1995年比1994年增值2.9%,1996年又比1995年增值1.92%,今年有望比去年增值5%。在度过了最严寒的1996年之后,上海纺织已经“回暖”,今年的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将分别达到250亿元人民币和13亿美元,都比去年增长10%。
以退为进,优势向“名人、名厂、名牌”集中
上海纺织业产业升级的目标定位是:“高档次、新技术、多元化、外向型”。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之路就在脚下,上海纺织业的成功在于,他们准确地把握和发掘了自身最大的优势,就是实施“三名”战略,进行结构调整,把资产优势向“名人、名厂、名牌”转移和集中。
在我国目前最大的精梳毛纺织企业上海第一毛纺织厂,人们走进产品陈列室,都会为眼前的情景所振奋:向来以黑、厚、重为特点的粗纺呢绒竟然变得那样亮丽、典雅、姹紫嫣红。他们用羊绒这一“软黄金”创造了全羊绒、丝羊绒、兔羊绒、驼羊绒等羊绒系列,还开发了填补我国空白的全兔毛大衣呢。他们兼并、托管了两家亏损企业,又通过技术改造挖掘“大本营”的生产潜力,使销售收入3年增长了4倍。
邹家华副总理今年1月20日视察上海第一毛纺织厂时,高兴地说:“要壮大企业,这条路走对了。”他欣然写下“永远创新”四个字,鼓励企业员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永远创新”。
以生产“海螺”高级男衬衫和男士系列服饰著称的上海海螺(集团)公司,以现代的市场拓展谋略赢得了邹家华一行的赞誉。他们对这个企业与国际通行方式接轨的营销体系很感兴趣,认为“海螺”“头脑在上海,身体在周边,手脚在全国各地”的格局,很值得其他国有企业效仿。
由著名企业家苏寿南领衔的“三枪”集团,在连续兼并7家企业后迅速壮大,不断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三枪”内衣系列新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同“舶来品”抗衡,与世界名牌争雄。6年间“三枪”的资产规模增长10倍,销售收入增长12倍,经济效益增长100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海纺织业向社会公众隆重推荐的30个著名品牌,已个个呈现出耀眼的“亮”点:“章华”呢绒一天推出一个新品;“康派司”的形态安定,防缩防蛀可机洗衬衫成为市场新宠;对羊毛纤维进行生物酶改性处理的“地牌”西裤,引来外商主动加价……
“用明天的眼光做今天的事”,加速实现“五个转移”
上海纺织业的成功调整,得益于上海市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的大环境。“死账、活人”这两大束缚纺织业改革调整、资产重组的难题,都是在上海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机制、帮困救助机制、破产机制和再就业机制的过程中,基本解决或找到解决之路的。
上海市从1992年起就从政策上支持纺织工业采用转岗培训向外输送一批、鼓励自谋出路允许挂职一批、“离岗不离编”集体劳务输出一批、年老体弱者退养一批、兴办三产自行消化一批等“五个一批”的办法,大规模地分流安置下岗人员。上海市独创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也于去年率先在纺织、仪电两个行业试点。由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出资组建的“纺织再就业服务中心”和下设的20多个分中心,去年接受137户企业委托,托管职工8.5万人;接受14户破产企业委托,代管职工7064人。去年年底前进“中心”的8.5万人中,已分流安置4.5万人,其余职工正在接受再就业的技能培训。今年根据纺织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发展的要求,“中心”托管人数将增加到12万左右,争取当年分流安置半数以上。纺织行业的下岗工人凭借吃苦耐劳的本质和自强自立的精神,由“纺嫂”变成了“空嫂”、“地嫂”、“商嫂”、“呼嫂”、“服务嫂”……大批走上再就业的新岗位。同时,上海市还支持早就资不抵债的15户纺织企业提出破产申请,并实施破产终结,减少债务6.2亿元,减少账面亏损4000多万元,为纺织业的发展卸下了历史遗留的沉重包袱。
“用明天的眼光做今天的事”是上海纺织业的行业精神。为加速“五大转移”让30个著名品牌的“亮点”连线连片,辐射和带动全行业的振兴,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正在对重组后的现有企业进行产业定位:17家企业被定位为“基础加工基地”,保留100万精品纱锭;36家企业被确定为优势扩张企业,实施“扶优扶强”方针,送它们进入“快车道”,迅速成长为“小巨人”;46家企业被定为“重点扶植发展企业”,帮助它们成为纺织新技术的样板企业。不惜伤筋动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上海纺织业,定会率先重铸新的辉煌!(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1版(要闻)
专栏:来自香港的汇报

  银行街上看信心
——来自香港的报道之七
本报记者
港岛中环德辅道一带,中银、汇丰、渣打、万国宝通等银行,一家紧挨一家;股市、期市、各类基金和财务公司等分布其间。作为香港经济的“中枢”,高速运转的金融体系,这里正不断为经济腾飞注入活力。
两天来,记者随上班人流,来到这金融业的中枢地带。只见高耸云天的中银大厦门口,紫荆花图案组成的灯饰高高挂起;百米外的汇丰银行,灯饰装点着“与你并肩迈向明天”八个大字。走进大堂,业务人员各司其职,忙而有序,办理各种业务的顾客,轻声细语;再看其他银行,花旗、恒生、华人、宝生、道亨等,工作环境也都雅静。
中环金融区,表面上看不像其他街市那么热闹,步履匆匆的职员们总是不苟言笑。但是,记者采访多位金融界人士后,分明感觉到这里的经济脉搏在强而有力地跳动。
走进南洋商业银行,副总经理吴连烽正在签署香港新机场第二条跑道工程贷款合约。这是一项面向未来的融资,投资者是要有一定胆识的。他说:“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关键,这几年香港经济持续畅旺,金融投资更显热络。南行今年上半年存放款、进出口押汇等主要业务都大大超过年初定的指标,赢利理想。”平静的话语中透出内心的喜悦。
邵友保博士是东京三菱银行香港总行副总经理,50年来经手过无数成功的贷款项目。他一大早就提前上班,收集财经信息。在远东金融中心大厦的办公室里,这位资深金融专家从尺把高的融资报告后面抬起头来,对记者说:“全港约有170家外资银行,投资者很有信心,香港回归后,仍然是外资银行的生财宝地,大家都在忙。”他与记者谈话不过五分钟。
位于中环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被视为香港经济的“晴雨表”。6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接待人员带我们在访客廊上眺望,足有半个足球场大的交易大厅,上千个交易柜整齐排列,每柜配有电脑、电话和传真机。穿着红马甲的出市代表紧张忙碌,各种信息迅速传递。当巨额交易成交时,大厅里便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好不热闹!这一天,从开市到收市短短四小时内,成交265亿港元,恒生指数达15154.36点,升647点,创港股历史最高纪录。
几天前,一家机构向世界上120位证券分析员进行调查显示:香港股市在1997年的表现将位居全球15个大股市的首位。当然,也有证券专家提醒投资者,市场变化万千,股市总是充满风险。港股在总体上升的情况下,阶段性的升跌均有可能出现。
银行街不只是一条街。这里街道纵横交错,廊道相连,大、小银行密布,由此延伸,遍布港九,还不断有新行号开业。香港金融界知名人士、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黄宜弘说,香港的金融业将在“内地因素”的支持下继续向好。香港回归祖国后,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不会改变。
他的话使我们想起了恒生大厦入口处镌刻的铭文:维基正始,其业万年。我们祝愿香港金融业根基永固。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先念纪念馆在红安开馆
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等题词
新华社武汉六月二十一日电(新华社记者唐卫彬、湖北日报记者杨耕耘)今天,在共和国第三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逝世五周年的日子里,李先念纪念馆在他的故乡湖北省红安县开馆。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等分别为李先念纪念馆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光辉业绩留芳千古,革命精神激励后人。”李鹏的题词是:“李先念同志光辉业绩永垂青史,革命精神激励后人。”乔石的题词是:“赤胆忠心功冠千秋,光明磊落德昭后世。”李瑞环的题词是:“伟业长存。”陈云同志生前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在上午的开馆仪式上致词。他说,在红安建立李先念纪念馆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去年,江泽民总书记沿着京九线视察工作,专程到了红安,慰问革命老区,到了李先念纪念馆,表达了对先念同志的深切怀念。他指出,李先念纪念馆开馆,适逢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前夕。先念同志生前对祖国统一和香港回归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了许多工作。如今,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怀抱,这是包括先念同志在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原中顾委常委陈锡联和李先念家属代表李平也分别讲了话。李先念夫人林佳楣出席了开馆仪式。陈锡联、李德生、廖汉生、王诚汉、向守志等老同志为李先念纪念馆开馆剪彩。洪学智、贾志杰为纪念馆揭牌。
李先念纪念馆分为序厅和“从木匠到将军”、“从深入敌后到中原经略”、“从领导湖北到为国理财”、“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四个单元,以丰富的文物史料、生动活泼的陈列形式,展现了李先念革命家的风采,政治家的胸怀,军事家的胆略,经济管理家的才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