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7-06-21

1997-06-21新闻联播 文字版

香港回归普天庆诗人兴会更无前——喜迎香港回归楹联大奖赛获奖作品

第6版(文化)<br/>专栏:<br/><br/>  香港回归普天庆诗人兴会更无前<br/> ——喜迎香港回归楹联大奖赛获奖作品<br/> 编者按:由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新华诗社和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主办的“华录杯”喜迎香港回归楹联大奖赛,收到参赛楹联5万多副。这些出自海内外各行各业华人之手的楹联,表达了龙的传人对香港回归这一民族盛事的喜悦和豪迈之情。征得主办单位同意,现刊出获奖楹联101副,以飨读者。<br/> 一等奖(1副)<br/> 大笔画龙,香港喜看龙破壁;<br/> 高梧引凤,神州酣唱凤还巢。<br/> 湖南刘人寿<br/> 二等奖(10副)<br/> 东海珠还,经济腾飞鹏展翼;<br/> 中华日丽,人文蔚起锦添花。<br/> 陕西胡主佑<br/> 海阔天空,巨龙起舞青云上;<br/> 风和日丽,香港回归紫气中。<br/> 广东陈聚仁<br/> 欢庆回归,两制东风腾四海;<br/> 高歌改革,一犁时雨富千家。<br/> 广东阮山<br/> 巨擘补天时正好,<br/> 众心填海事非遥。<br/> 山西李轩才<br/> 华夏河山,雪耻犹凭龙剑气;<br/> 炎黄嗣裔,还珠不忘虎门烟。 <br/> 福建吴家骝<br/> 西海日沉,破壁惊观龙变化;<br/> 南疆春暖,卷帘喜迓燕归来。<br/> 湖南李祁望<br/> 旧恨百年云水怒,<br/> 新篇两制海天宽。<br/> 北京黄启贤<br/> 三中开泰,<br/> 两制补天。 湖南刘清中<br/> 云海千重,两制兼行龙得水;<br/> 桐花万里,九州共庆凤还巢。<br/> 湖北周来成<br/> 旷代丰功,填海终消香岛恨;<br/> 无双伟业,补天争颂邓公贤。<br/> 浙江杨仲瑜<br/> 三等奖(30副)<br/> 桑海沉浮,商港原从渔港变;<br/> 风云际会,小龙长伴巨龙飞。<br/> 河南林从龙<br/> 共庆扬眉归赵璧,<br/> 无须振臂动吴钩。<br/> 广西曹家珍<br/> 赤县腾香,港九联翩趋一统;<br/> 金瓯耀彩,黎元鼓舞祝千秋。<br/> 北京丁芒<br/> 恢复舆图,庆港九今朝补璧;<br/> 振兴华夏,盼台澎指日完瓯。<br/> 美国林怡晃<br/> 彩笔敷华,珠返香江潮献颂;<br/> 巨轮穿海,心驰宝岛月增辉。<br/> 北京王澍<br/> 披锦绣于河山,迎回港澳;<br/> 化干戈为玉帛,期待台澎。<br/> 江苏陆济舟<br/> 月庆团圆花解语,<br/> 国趋一统众归心。<br/> 广东姚光亮<br/> 薰香迎“半夏”,<br/> 靓港庆“当归”。<br/> 福建马亦良<br/> 两制新猷,珠还合浦《齐天乐》;<br/> 八方喜雨,人倚东风《醉太平》。<br/> 安徽马彦<br/> 两制联珠,归璧补瓯祈一统;<br/> 九天揽月,兴邦垂裕庆千秋。<br/> 海南林曲<br/> 桑海百年,紫荆终吐艳;<br/> 辱荣几代,皓璧喜生辉。 <br/> 辽宁李永光<br/> 两制功成,喜看团圞香岛月;<br/> 百年耻雪,莫忘惨淡虎门烟。<br/> 辽宁孙临清<br/> 酒满金樽歌两制,<br/> 国开玉局庆双归。 <br/> 山西乔海宽<br/> 丽日方中,暖雨情怀滋禹甸;<br/> 卿云正上,春风词笔润香江。<br/> 广西汪民全<br/> 三代中枢,臻合璧流芳百世;<br/> 一邦两制,庆还珠光耀千秋。<br/> 江苏周乃成<br/> 碧海曾清,双岛水漪红日美;<br/> 明珠复灿,五星旗耀紫荆荣。<br/> 贵州文建博<br/> 金瓯缀玉辉南国,<br/> 合浦还珠仰北辰。 <br/> 湖南文为忠<br/> 两制腾飞,白羽鹤随丹顶鹤;<br/> 群芳争艳,红棉花映紫荆花。<br/> 山西宋谋瑒<br/> 金瓯历劫,百载长怀失玉恨;<br/> 香港归宗,九州齐唱补天歌。<br/> 辽宁胡晓<br/> 深庆得人,两制猷新遗泽远;<br/> 毋忘在莒,百年耻雪感怀多。<br/> 湖南熊国霖<br/> 金瓯补阙《齐天乐》,<br/> 玉镜增辉《人月圆》。<br/> 云南王瑛<br/> 香透中华花满港,<br/> 港通大陆海生香。<br/> 广东钟高<br/> 珠还合浦,金瓯渐补百年缺;<br/> 龙翥香江,玉局新开两制天。 <br/> 福建柯哲为<br/> 日出云开,香江水碧;<br/> 珠联璧合,赤县春浓。<br/> 江苏浦天伦<br/> 香江有浪皆湔耻,<br/> 赤县无人不放歌。<br/> 福建叶荣泽<br/> “清水湾”追欢“黄竹径”,<br/> “白海豚”逗乐“紫荆花”。<br/> 福建张开彭<br/> 珠还合浦,金瓯已补百年缺;<br/> 玉出蓝田,宝镜尤欣七月圆。<br/> 安徽余永明<br/> 香江涌海翻银浪,<br/> 宝港归宗绽紫荆。<br/> 北京李新彦<br/> 合浦珠还,人文鼎盛;<br/> 香江水暖,经济腾飞。 <br/> 陕西罗东阁<br/> 妙手补金瓯,光昭日月;<br/> 雄心清玉宇,气壮山河。 <br/> 河南祖袭尧<br/> 优秀奖(60副)<br/> 璧合花含笑,<br/> 珠还月有声。 <br/> 新疆马千希<br/> 《燕归梁》,《满庭芳》随《好事近》;<br/> 《凤栖梧》,《南乡子》伴《彩云归》。<br/> 云南马青<br/> 南海波澄,风展红旗开两制;<br/> 北辰星拱,光昭青史颂千秋。<br/> 上海马祖熙<br/> 百年荣辱入青史,<br/> 两制辉煌壮国魂。<br/> 河南王元秀<br/> 红日高悬,长夜了终《如梦令》;<br/> 紫荆怒放,神州欢庆《赏花时》。<br/> 北京王成纲<br/> 喜见九龙归,共庆金瓯泰运;<br/> 欢呼两制好,更称邓老宏谋。<br/> 福建王克鸿<br/> 玉镜重圆诗醉月,<br/> 金瓯永固锦添花。<br/> 云南方吉成<br/> 建千古奇功,擎天补璧;<br/> 雪百年大耻,吐气扬眉。<br/> 江苏尹国庆<br/> 忍辱百年怀故土,<br/> 纵情七月赋朝阳。<br/> 香港冯励冬<br/> 继往开来,一邦两制昭天宇;<br/> 光前裕后,四海千秋仰邓公。<br/> 辽宁冯荣升<br/> 九霄金镜满,<br/> 七月彩云归。<br/> 贵州卢治国<br/> 九州共赏团圆月,<br/> 两制齐开并蒂花。<br/> 湖北叶愚顺<br/> 紫荆花下千帆竞,<br/> 华表柱前百鸟飞。<br/> 吉林刘文铸<br/> 雾散南疆,彩凤荣归朝北斗;<br/> 云封西海,紫荆怒放趁东风。<br/> 湖南孙世显<br/> 归珠不忘,虎门一炬冲天怒;<br/> 合璧犹怀,古庙三星带血寒。<br/> 江西刘西安<br/> 明珠补阙,百年块垒随风去;<br/> 香港归宗,万里霞光伴日来。<br/> 北京任玉华<br/> 合浦珠还,沧海已消三代恨;<br/> 南天月满,香江重印一轮圆。<br/> 江西江声远<br/> 柳暗花明,珠还禹甸;<br/> 风调雨顺,日丽香江。<br/> 浙江吕茂兴<br/> 珠岛璧还,望长风,旗招红旭;<br/> 金瓯匡合,看紫气,歌咏平和。<br/> 湖南羊敬德<br/> 彩凤还巢,邀月畅饮回归酒;<br/> 金瓯补阙,向天高吟跃进歌。<br/> 北京张风庆<br/> 雪化春回春化雪,<br/> 珠联璧合璧联珠。<br/> 湖北张海洲<br/> 港澳将归,燕舞莺歌《好事近》;<br/> 台澎久滞,乌啼月落《惜分飞》。<br/> 云南李行健<br/> 新天入夏鸣黄鸟,<br/> 失地回春发紫荆。<br/> 湖南李望回<br/> 三角洲南,鲲鹏展翅;<br/> 太平山上,锦绣添花。<br/> 湖南李琼华<br/> 四海一心,共历沧桑扶社稷;<br/> 九州两制,各披肝胆慰炎黄。<br/> 河北李锡英<br/> 春回大地迎归燕,<br/> 日照中天起蛰龙。<br/> 江苏陈天德<br/> 庶绩咸熙,华夏今圆归璧梦;<br/> 兆民有庆,红星长映紫荆花。<br/> 湖南陈世洪<br/> 珠还璧合,两制同存圆玉镜;<br/> 海晏河清,三通互利架金桥。<br/> 广西陈国才<br/> 饮恨含悲,百年片纸金瓯缺;<br/> 扬眉吐气,两制宏猷香岛回。<br/> 江苏陈春啸<br/> 白海豚归,浪叠千重思往昔;<br/> 紫荆花放,香飘万里兆将来。<br/> 北京陈庸章<br/> 别梦依稀,两泓秋水;<br/> 归期仿佛,一夜春风。<br/> 辽宁严肃<br/> 天心随律转,<br/> 荆蕊向阳开。<br/> 安徽吴进文<br/> 两制交辉,祖国春浓花灿烂;<br/> 万邦同赞,神州天朗月团圆。<br/> 海南罗才让<br/> 时雨春风,细洗百年耻辱;<br/> 丰碑玉册,好铭两制辉煌。<br/> 湖南罗步庵<br/> 两制嘉谟,回归永念先行者;<br/> 百年夙愿,雪耻欣看倒计时。<br/> 湖南易仲威<br/> 香山香水香花香果迎香港,<br/> 长城长江长歌长舞乘长风。<br/> 菲律宾杨绪佳<br/> 春到南疆,百花开放闻香醉;<br/> 星悬北斗,双燕呢喃报港归。<br/> 湖北周静山<br/> 玉宇澄清,九州趋一统;<br/> 东风浩荡,两制共三春。<br/> 陕西尚敏娟<br/> 珠还禹甸金瓯补,<br/> 日暖香江紫气来。<br/> 河南胡吉祥<br/> 香岛重光,东风得意;<br/> 金瓯补缺,明月舒怀。<br/> 广东姚昭凤<br/> 两制并行,港岛荆花红胜火;<br/> 九州趋统,香江春水绿如蓝。 <br/> 广东钟家智<br/> 烈士阻妖氛,云天凝碧血;<br/> 雄师还热土,鼓角慰忠魂。<br/> 江苏秦月<br/> 樽俎折冲,香港珠还凭大智;<br/> 潮流顺应,神州璧补发先声。<br/> 湖南徐佩<br/> 慧眼南巡,明珠返国闻天鼓;<br/> 丹心北望,宝岛横云盼鹊桥。<br/> 湖南莫道迟<br/> 春风又绿香江岸,<br/> 明月重圆赤县天。<br/> 湖北钱雁宾<br/> 谈笑挟风雷,珠还合浦;<br/> 干戈成玉帛,春满香江。<br/> 福建黄介繁<br/> 两制忽开山外路,<br/> 特区稳建画中城。<br/> 福建黄茂发<br/> 回首何堪瓯缺角,<br/> 归心有似矢离弦。<br/> 福建黄葆丹<br/> 珠岛风云,卷走百年忧患史;<br/> 金牛岁月,掀开一幅跃腾图。<br/> 广东黄德存<br/> 两制奠鸿基,九州璧补;<br/> 三通兴大业,四海珠联。<br/> 湖北梅海潮<br/> 一代风流双制体,<br/> 千秋光彩五星旗。<br/> 湖南傅如一<br/> 水天一色秋无际,<br/> 京港同欢乐未央。<br/> 云南傅光宇<br/> 鲤门明夜月,<br/> 虎塔沐朝晖。<br/> 江苏彭必余<br/> 埙篪合奏回归颂,<br/> 诗赋齐吟幸福篇。<br/> 福建谢世乾<br/> 北海起鲲鹏,九龙破壁;<br/> 南溟悬日月,两制回天。<br/> 江苏舒贵生<br/> 棠棣合欢,黄钟大吕迎兄弟;<br/> 紫荆含笑,赤胆忠心献母亲。<br/> 重庆熊炬<br/> 百年冷雨金瓯缺,<br/> 两制春风玉璧还。<br/> 江西熊步成<br/> 香港地苏,诗盈春色骚人醉;<br/> 神州璧合,杯满月光笑语长。<br/> 湖北欧阳光裕<br/> 讴歌香港回归曲,声声悦耳;<br/> 吟赋神州兴盛诗,句句扬眉。<br/> 福建潘荣阳<br/> 时清珠还浦,<br/> 春暖燕归巢。<br/> 江西魏国强

在孩子心中放进一个崇高境界——语文教学的文化品位

第6版(文化)<br/>专栏:<br/><br/>  在孩子心中放进一个崇高境界<br/> ——语文教学的文化品位<br/> 山西省闻喜县东镇七一中学李保江<br/> 语文课在本质上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教育,而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人文教育。如果只重视训练孩子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埋头于字、词、句、段、篇的琐碎分析,而不注意引导孩子在文学欣赏中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得到道德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那无异于买椟还珠。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br/> 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处于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他们一旦接触到社会上一些消极、颓废的现象和思潮,就会感到迷惘,甚至陷入思想的沼泽地。语文老师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道德资源,在语文课上开辟出一片思想教育的新天地。比如,古诗词中有很多歌颂祖国山河的名句,引导孩子们吟咏再三,不是为应付考试去死记硬背,而是用心去体会,胸中自然会升腾起一种豪迈的爱国情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雄浑的北国风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温柔的南方情思。国家有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渡过劫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种深沉的爱国思乡心绪在现代人的诗文中也俯拾即是。“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老舍的散文《济南的春天》道出了典型的中国人的审美极致:崇尚自然,崇尚天人和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枣核》一课中,萧乾讲道,一位风烛残年的美籍华人在后花园种枣树、堆假山、栽垂杨柳、修睡莲池,为的是那份割舍不断的家国之念。“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依我看来,这段优美的文字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证词。<br/> “道不离文,文以载道。”语文老师要把课本中的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有机地熔于一炉,绝不可生拉硬扯,搞空洞的、牵强附会的说教。但在一流的文学作品中喷薄而出的高尚情感则具有最为丰富的思想营养。曾经有一位作家指出:爱好文学的人比较不容易犯罪。我觉得这话有一定道理。美育也是德育的一个得力助手,甚至可以说是德育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师要和其他课程的教师一道,不仅“授业”、“解惑”,更要“传道”,让孩子们将来走上社会能堂堂正正地做人,磊磊落落地办事。

奉献的百年光荣的百年——中国现代出版业百年史回眸

第6版(文化)<br/>专栏:<br/><br/>  奉献的百年光荣的百年<br/> ——中国现代出版业百年史回眸<br/> 于友先<br/> 出版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人类在认识自身、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出版物作为媒介,就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的广度和深度。出版是人类文明的推进器,做一个出版工作者是应该引以为荣幸和自豪的。前不久,我国出版界隆重纪念了商务印书馆建馆100周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乔石委员长和李瑞环主席分别题词予以勉励,给全国出版界、学术界和著译界极大的鼓舞。江总书记在题词中要求我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认真地回顾和总结自商务印书馆建馆以来中国现代出版的百年历程,是非常必要和很有意义的。<br/> 我国最早发明了造纸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但并未能按照历史的自然发展规律自发地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业。<br/> 中国现代出版业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中诞生的。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说:“鸦片战役以后,志人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次则治政。”这段话极其精辟地说明了中国现代出版业产生的历史动因。出版既是一种工艺,又对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鸦片战争后短短的几十年,由于先进印刷术和出版术的引入,逐渐取代了延续千余年的雕版印刷技术和手工扑刷操作;政府刻书出版、私人集资出版和书坊书肆等出版形式也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对出版的要求。时代呼唤着中国的现代出版业。<br/> 1897年成立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我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企业。它主要出版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著作和新式教科书,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和纸型出版现代版式和开本的书刊,按现代商业方式发行出版物,在企业内部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等等。因此,商务印书馆的建立表明中国有了现代意义的出版企业,为中国的出版事业和印刷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纪元。<br/> 中国现代出版业一问世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就是在激烈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中,如何既吸收西方文化中于我有用的精华,又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奠基人张元济先生在致蔡元培先生的信中说过:“出版之事可以提携多数国民,似比教育少数英才尤为重要。”这话准确而又深刻地道出了出版的社会功效。中国的现代出版业最先从事的就是将西方的学术和科学著作汉译的工作,以及出版新式教科书,把中国知识分子在科学、文艺诸方面的精神劳动成果通过出版媒介转化为能够为广大读者所掌握的知识集成。在这方面,中国现代出版业是有功于国家民族的。《辞源》、《四角号码词典》、《万有文库》、《饮冰室文集》、《清代笔记丛刊》、《世界少年文库》等都在当时的读者中引起轰动,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br/> 在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史上,我国进步的、革命的出版事业的发展是最引人注目的。从本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发起创办的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到我国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烈士邹容的《革命军》,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br/> 我们党历来把出版视为教育、宣传和发动群众的重要工作。如由陈独秀负责的《新青年》杂志,是党组织最早创建的出版机构;1921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人民出版社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个出版社。据统计,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社会科学书籍就有160多种。<br/> 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不能不提到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鲁迅先生。他主编和做过编辑的刊物有十余种,如《莽原》、《奔流》、《萌芽》、《语丝》、《北新》等,他创作、翻译了大量著作,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br/> 人民出版家邹韬奋的名字,永载我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史册。韬奋先生从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到1935年11月创办《大众生活》的近十年时间,历经千辛万苦,追随时代步伐,宣扬爱国主义,并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br/> 新中国的建立,出版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到60年代中期,不仅有了一批颇具规模的综合性出版机构,还有了相当数量的专业出版社;不仅在北京、上海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有出版社,在新疆、内蒙古等经济、文化相对不发达地区也建立了出版机构。196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万多种、21亿册。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统一的全国性的图书发行网络也初步建立起来。<br/>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近二十年是中国出版业走向繁荣、走向辉煌的时期。1995年底,全国共出版图书101381种,总印数达63.22亿册,总码洋243.66亿元;音像出版、电子出版、期刊与报纸出版均有很大发展。<br/> 百年来中国出版业传播真理、开启民智,消除愚昧,为民族自强、人民解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br/> 中国现代出版所走过的百年历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其最主要之点在于:<br/> 中国出版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br/> 中国出版必须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其最根本的使命;<br/> 中国出版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br/> 中国出版必须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武装,不断提高现代化程度。<br/> 中国现代出版业发展的第一个100年已经载入史册,我们正站在第二个百年的起点上,衷心地期待中国出版业在未来的百年中取得更大的辉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

在开阔的文化视野中解读鲁迅——读“鲁迅研究书系”

第6版(文化)<br/>专栏:书香一缕<br/><br/>  在开阔的文化视野中解读鲁迅<br/> ——读“鲁迅研究书系”<br/> 刘纳<br/>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次推出了“鲁迅研究书系”16种。由陈绪万策划,王士菁、林非顾问,袁良骏主编的这套书由1本纪念鲁迅诞生110周年的论文集和15本鲁迅研究专著组成,它以空前的规模和气魄成就了一个恢宏的学术工程。<br/>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一个伟大的存在。他精神世界的博大与深邃,他极强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力,他强大、清醒的理性与激愤、悲郁的情感,都是现代中国的奇迹。不但如此,而且正如“书系”中《阿Q新论》一书作者张梦阳所说:“鲁迅先生那极度坚韧的硬骨头精神,正是现代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为坚实、稳固的精神支柱;鲁迅先生那极其深刻的思想和著作,正是塑造现代中国人的健全人格、陶冶一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最为宏博、适当的精神熔炉……鲁迅先生是以中国人特有的方式与途径,引导读者从迷惘与痛苦中向真理与至善的境界升华。”<br/> 几乎在鲁迅作品开始问世的同时,就有了“鲁迅研究”。数十年来,国内外不少有识见的学者与作家曾经涉足这个领域。至80年代,鲁迅研究已经成为具有科学形态与学术品格的独立学科,在当代中国人文学术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漫长岁月的流逝非但未曾磨损鲁迅的光辉,而且,面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以及人们内心发生的巨大变化,正如“书系”中《反省与选择》一书作者黄健所说:“我们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作为我们‘民族魂’的鲁迅精神。”鲁迅思想与鲁迅著作正对中国知识分子显示出愈益不可抗拒的吸引力。<br/> “书系”展示了鲁迅研究的新成果。16本书从不同角度将研究向纵深推进,包括鲁迅与宗教文化、鲁迅与现代散文、鲁迅与英国文学、鲁迅创作心理、鲁迅与新思潮、鲁迅的创作与尼采的箴言、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等等,都是颇具力度和深度的创新之作。每一本书体现鲁迅研究的一个侧面,而作者们无不力求从整体上把握鲁迅思想与鲁迅创作。就每一本书来说,或许还存在着可挑剔之处;从整体看,“鲁迅研究书系”则以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实现了对鲁迅研究既有水平的整体突破。

当年国难伤心地喜迎东方明珠归(图片)

第6版(文化)<br/>专栏:<br/><br/> 当年国难伤心地<br/> 喜迎东方明珠归<br/> 在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纪念地、北京圆明园遗址,童声合唱《一个世纪的中国》划破夜空,与同场表演的近千名成人演员一道,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喜盼香港回归的心情。<br/> 新华社记者李俊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