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7-06-20

1997-06-20新闻联播 文字版

精神的回归——致香港画家朋友

第12版(副刊)<br/>专栏:香港回归之庆征文<br/><br/>  精神的回归<br/> ——致香港画家朋友<br/> 许淇<br/> 朋友,不知您此刻的心情如何?您说,香港回归祖国,同时意味着回归乡土,回归深厚的中国艺术,作为画家,想来您的感受一定是很独特的。我们自60年代初挥手一别,长时间音书断绝,犹同生离死别,幽冥永隔,属于两个世界了。记得我们相识在林风眠先生沪上南昌路的寓所,画室里百叶窗始终严闭着,屏挡阳光和月光,龟背竹仿佛迂缓地延伸着绿意和凉意。墙上挂着赵无极早年画的林先生爱女蒂娜的油画肖像,已经很有巴黎派克斯令(Kisling)、莫迪格里安尼(Modigliani)的味道了。您那时的自画像也将自己脖子拉长;您还在宣纸上画戏曲人物画,分明是受林先生的影响。“雾失楼台”,一座空的楼,充满了色彩,没有音响。林先生的法国夫人阿丽丝·瓦当和女儿都在国外,身边只剩下少数几个崇拜他的学生去轮番探望。独处的他是孤寂的,整日很少说话,见到我们微笑着、缄默着,半天只听得他说一句:“好!蛮好!”<br/> 然后,不久,您就到香港去了。而我,却相反,往北!往大西北!再没有人可交谈梵高和塞尚;甚至美术院校也将一切非“苏化”的绘画统称之为“印象派”,“印象派”似乎是一切罪恶之源。<br/> 朋友,您可能不知道,1962年,我竟然在内蒙古见到了林风眠先生。他随同一批被邀请的国家级专家,到当年最富饶的内蒙古草原来“体验生活”。其中有翦伯赞、老舍、梁思成、吴组缃……等等。师生在那样的氛围中见面,分外高兴却不露声色。在我,是十分惭愧和悲哀,而林先生仍然是微笑着说:“好!蛮好!”<br/> 严格说,您是,我并不够不配不该称作林风老的学生。您是浙江美院的学生。在上海寓所,您去的次数比我多得多。晚年定居香港,您该是常到金枫阁拜访他的学生之一吧?听说他深居简出,仍作画不辍。林师晚年的作品,近几年才陆续读到,更深沉也更厚重了。一位世界级的大师,完全可以住在国外,却选择和故乡相距不远的香港度过他的余生,是否在他的潜意识中,也期待回归之日呢?他的画的创意和技巧更自由了,但题材仍是一种精神的回归,咀嚼着悠久的回忆。除了外国画家们几乎都借来发挥的《受难的基督》和瓶花静物外,《戏曲人物》、《火烧赤壁》以及中国古瓷瓶似的裸女,还有梦中的江南,童话般的山水……依然是东方情韵,故国明月。1991年8月,林师因为心脏病并发肺炎不治而溘然长逝。<br/> 朋友,您是去香港殡仪馆吊唁和参加了灵柩移奉哥连臣角火葬场大殓的。您抄下了灵堂两旁的挽联:“新风格汇中西画苑声名宗一代”、“真性灵甘淡泊艺坛典范足千秋”,确是概括了林师一生的成就和品格。在场最悲恸的必是侍奉了老人11年、朝夕相处的谊女冯叶了。我认识建筑学家冯教授和他的夫人席女士;席女士随林师学画,悟性极好,深得林师夸赞。到80年代,让他们的女儿冯叶继承衣钵,到香港照顾老人的起居。即使有冯叶,我觉得,老人仍是如哲人般地孤独、寂寞的。<br/> 香港我从来没有去过。而今回归前夕,我不禁想起在那里生活到最后的林风眠先生。如果今后有机缘,我倒想请您领我去看看大师生前住过的地方(倘若还在的话)。也想请您领我去浅水湾看看女作家萧红曾经埋葬的地方。还有,便是看看您的近作,数十年不见人,先见作品探知心灵的消息也好。对艺术家来说,重要的是精神的回归。您的现代画将不再是早期西式的模仿,呼吸连结庞大的根须,影响了林师一生的,敦煌壁画斑驳的色彩,战国漆器简畅的线条,民间玩具稚拙的变形,将循着通畅的血脉流向您的笔端。愿香港回归之日正是您衰年变法之时,让我们为成功而干杯! (作者单位:包头市文联)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第12版(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br/><br/>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br/> 闻学良<br/>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细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br/> 一个人一时一事谨慎并不难,难的是终身保持廉洁自律。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起初都很谨慎,但到了晚年都日趋奢侈腐化起来。晋武帝司马炎即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晋武帝初即位时,以恭俭著称。官中侍臣报告说,拴御牛用的丝绳断了,武帝命用青麻绳代之。太医程据献上一件用野鸡毛精心装饰的衣服,武帝认为这衣服太华丽、奢侈了,不仅当众把太医斥责一番,还命令即刻将衣服焚于殿前。后来灭了吴国,天下太平了,晋武帝便开始追求奢侈,沉湎酒色。他的后宫嫔妃多到连他自己也闹不清该到谁的房里去过夜。晋武帝初俭终奢,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历代封建王朝从兴到衰的必然规律。<br/> 我们今天的大多数干部是能够做到慎终如始的。但也有少数人没有站好最后一班岗,没有保住晚节,在光彩的人生之后留下一条黯淡的尾巴。<br/> 原广东省人大副主任欧阳德,在其“仕途”的前期,曾留下过良好的人生轨迹。1988年当他任东莞市委书记时,仍是廉洁奉公。一个来东莞投资的港商,给他留下一张50万元港币的支票和一张机票,要他乘飞机到香港取款,欧阳德让秘书坚决退回。但事隔数年的他,却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自1992年底至1994年初,也就是他临近退休的一年多时间里,竟收受贿赂达53万多元。<br/> 这样的例子还不是个别的,所以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说:“特别让我感到痛心的是,有的人表现一直是好的,快要离休退休了,本来可以功成名就,可以很好地安度幸福的晚年生活,最后却搞得自己身败名裂。”这是多么发人深省啊!<br/> 不能“慎终如始”者,说到底还是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这些人自认为“根红苗壮”,受党教育多年,世界观已改造得“差不多”了,不学习,不改造,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哪知道市场经济的大潮拍击整个社会,也拍击所有人心灵的时候,金钱的诱惑,物欲的侵袭,一些人本来就树得不牢固的世界观就发生了动摇,革命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发生了病变。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不讲学习,不讲修养,思想懒惰,随波逐流,是产生错误、滋长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的一个重要原因”的论断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验证。这样的教训是多么深刻!<br/> 古人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一个人像开始一样谨慎到底,就不会有做不好的事。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呢?正因为难,才需要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尊、自励,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真正像蜡烛一样“从头燃到尾,通体放光明”。

扎西德勒香港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扎西德勒*<br/> 香港<br/> 杨星火让我摘一朵白云当手绢为你擦干百年屈辱的泪水让我裁一方高原的蓝天为你缝一件回归的节日盛装让我剪一段雨后彩虹作哈达献给你紫荆花妹妹祝贺你扬眉吐气回家来走进七月温暖明媚的阳光啊扎西德勒香港我俩相隔雪山重重云海茫茫却有同样的百年喜怒悲怆海盗的魔爪也曾伸入雪域圣城血火硝烟污染了布达拉宫墙也是那七月诞生的太阳为我驱散漫天乌云也是那八月诞生的红星为拉萨守护如意吉祥扎西德勒香港在那焰火如霞的回归盛典我愿插翅飞到你身旁你佩着璀璨的东方明珠我戴上美丽的格桑花冠56个民族兄弟姐妹手拉手翩翩起舞纵情歌唱祖国是鲜红的太阳我们是朝阳的百鸟飞翔祖国是皎洁的月亮我们是拱月的繁星闪光祖国是富丽堂皇的牡丹我们是花瓣喷艳吐香啊扎西德勒香港<br/> *扎西德勒,藏语,即吉祥如意。<br/>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干休所)

雨伞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雨伞<br/> 倪萍<br/> 记忆中的伞,撑在我心里——自题<br/>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希望是一种清醒的梦境。”<br/> 我一直希望有一把母亲那样的雨伞,伞很大,伞布很厚,伞柄是竹子的。小时候,只要下雨天,我都希望母亲领上我,不是为了去哪儿,而是躲在那雨伞下面看看雨水。青岛的路多是上下坡的石头路,不管下多大的雨,雨一停,雨水就不见了。“它们都流到哪里去了呢?”这是我常常想问的问题。我还特别喜欢听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那声音是天籁之声。<br/> 单身的母亲一直尽她最大的可能给我和哥哥以快乐。下雨天,只要她不上班,总是撑开那把雨伞带我出去走走,有时雨大了,母亲把伞偏向我这一边,回到家她的裤子就全湿透了。后来我长高了,母亲即使把雨伞都偏向我,也不能完全阻挡风雨袭击时,母亲给我买了一件脖子上系带的雨衣。我对母亲说:“要是花一样的钱还不如买一把小雨伞。”母亲说:“你还太小,小孩子打着雨伞来了台风,风就会借着伞的力量把你带走了。”于是我一直穿着那件小雨衣,可心里一直惦记着母亲那把大伞。我常想,什么时候下雨能让我一个人出门呀!我急等着长大!<br/> 我喜欢母亲的那把雨伞,还因为它的颜色特别明亮,土黄中带有橙红的调子,这在那个时代是格外的漂亮了。我总问母亲:“我们为什么不穿像伞那样颜色的衣服?”妈妈说:“这是过去的老货了,现在哪有?”年幼的我自然不懂为什么老货比新货好,为什么老货现在没有了。但妈妈没有正面回答。<br/> 好几次我央求母亲:“等我长大了,台风不会刮走我的时候,你就把这个雨伞给我吧。”母亲答应了。于是,我就觉得那把黄伞属于我了。下雨天,母亲带走时,我总担心风太大了,会把我的雨伞吹破了,我嘱咐妈妈,“等风小点儿再出门吧。”母亲一定特别感激,每一回都冲我摆摆手:“上班哪能迟到啊!”风雨中母亲和伞一起走了。下班时我会不听哥哥的劝阻到路口等母亲,其实也等那把伞。有时我还在同学面前,说我有一把雨伞,那伞有着太阳般的颜色。可雨天,我又总是穿着雨衣上学,于是,同学中有人说,她吹牛。听到同学们议论,我决定瞅个机会把我们家的雨伞带到学校去,让伞给我露露脸。<br/> 青岛是海洋性气候,下太阳雨是常有的事儿。俗语说:岛上的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那天中午,天空突然暗了下来,我知道要下雨了,太好了,我高兴地跑回家,踩着凳子取下了我的黄雨伞,我撑开了它一溜小跑地到了学校。上课的铃声已经响了,我故意把脚步放慢,我是最后一个进教室的,我手里拿着的那把明晃晃的大伞全班同学都看到了,我得意地坐回我的位子,一边听着课,一边看着窗外,我希望雨再下大点。<br/> 放学了,同学们都挤在学校门口等着雨停,只有我撑起了雨伞挤出人群,走出了学校。那一份优越和那股自豪劲我至今还记得。我放慢了步子,尽可能让同学们都能看见我那把漂亮的雨伞。<br/> 我举着雨伞没有回家,拐了个弯儿走向了离我家不远的海边,我想去那儿看看雨水是不是真的流进大海了。雨天的海景格外的壮观,烟雨濛濛,海天相连。雨越下越大,风吹动了海面,也把海浪吹到岸边,我手里的那把雨伞开始和我较劲了,它突然淘气起来。我想回家,可那大伞一点儿也不听话,一会儿往东偏,一会儿往西倾。我简直招架不住了,我使劲儿地撑着伞把,生怕风把它吹跑了,但风的劲太大了,它吹着我和伞一起往前走着。我的那把伞时而朝前时而向后,像个练体操的孩子,被风折得来回翻个。我想起了妈妈的话,“风大了会把伞和人一起刮走”。刹那间,我似乎清醒了,急忙收起那把伞,在风雨中跑回家。我不想失去那把伞。<br/> 我和伞平安地回到家,我的书包成了一团水,母亲没有批评我,而是把我的书、作业本全都摊开,放在炉子边上一页一本地烘烤着。我围着毛巾被坐在床上抹眼泪,看着倚在墙角也陪我一起滴泪的伞,心想,大雨伞就是给大人用的,没有母亲为我撑着伞,我一个小孩能抵挡住风雨吗?从那以后,伞在我心里,莫名其妙地有了一种图腾般的禁忌。<br/> 真正开始用伞是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电影《山菊花》内景的时候。那时,广州正值梅雨季节,没有雨伞简直出不了门,我在那儿住的半年里买了三把雨伞。我买雨伞特别讲究,一是要伞大,二是要布面厚,三是要颜色好看。那时自动雨伞很流行,托人从石狮带回来,也就十块钱一把,我却不喜欢,总去市面上寻找那些长把的、用手撑起的老式雨伞。拍片休息时,在屋里呆闷了,打着一把伞去赤岗走一趟,心里就满足了许多。出去走走,不仅可以享用一下伞,最重要的可以欣赏那由五颜六色花伞装点的街市。千滴雨万滴雨,千把伞万把伞,伞的花色太多了,除了单色之外,花伞几乎是没有重样的,但是唯独不曾见过母亲那样的黄油布雨伞。当然不会有了,那都是老货了,母亲不是说过了吗?<br/> 从广州回青岛,我还特意买了好几把雨伞带回去,母亲怪我尽乱花钱,说一把雨伞能用好些年。于是我们又翻出了家里那把大黄伞,我们都长大了,黄伞也随母亲一起老了,伞的中心和四边都被母亲用布缝过,黄油布上也有了许多洗不掉的斑点,我和母亲都笑了,同时想起了我小时候说过的那句话:“等我长大了,你把这雨伞给我吧。”如今我真大了,雨伞我却不能再用了,它已经经不住风雨了,它老了,它要退休了。母亲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又把伞包好,仔仔细细地存放起来。我懂母亲,伞是我家平凡生活的一个帮衬,是我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br/> 这些年,每次出门我都忘不了带上一把雨伞,伞成了我的装饰品,可惜如今用伞的机会太少了,出门坐车,好心的司机会在雨天一直把车开到你的门口。就为了撑起一把伞,有时雨天我特意出去走走,观赏一下雨中的伞景,却总是失望地回来。如今人们已经忙得没有了悠闲的脚步,悠闲的情致,悠闲的回忆了,所以,伞也被撑得满街飞跑,人多的地方伞互相碰撞,谁也不肯躲着谁,谁也不肯让着谁。偶尔一对儿情侣依偎在伞下,但不久他们也要收起那美丽的伞面钻进出租车里。<br/> 前几天我在一个酒店里开会,无意中发现了那里的一把伞,老式的一把大伞,伞柄,伞骨,伞圈都是老式的,唯独伞面现代,是由灰白红黄四种颜色交织的小格子,伞把是竹子做的,我当即买了它。我把伞筐摆在我的书房里,那里有一堆我喜欢也曾用过的伞,其中,最让我喜欢的一把当是挚友送我的那把铺满报纸的雨伞,报纸的刊头,标题,文章,图片无一不真实地印在伞上,那伞别致新颖得令人叫绝,那把伞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多么智慧的报社,雨伞的设计者又是多么独具匠心。<br/> 我爱上它了。<br/>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本文选自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散文集《日子》。)

长江改道(外一章)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长江改道(外一章)<br/> 鄂青子<br/> 两台巨大的、桔黄色挖掘机,静静地等候在三峡工程导流明渠上游横段围堰上;<br/> 金灿灿的阳光从著名的黄牛岩山顶上泼洒而下,照耀着三峡大地;<br/> 闻讯而来的三峡移民远远地站立成一道道重叠不休的风景线,以亲历目睹亿万斯年奔腾不止的长江改道而行。<br/> 其时是公元1997年5月1日上午10时40分。<br/> 随着两声震耳欲聋的爆破声,那两台挖掘机的巨臂几乎同时下铲,左右开弓,三峡工程导流明渠上游横段围堰被撕开一个豁口,霎时,江水翻卷着浪花,滚滚涌进导流明渠,闻名遐迩的三斗坪镇出现了两江并列的壮阔奇观。<br/> 这是伟大的三峡建设者辛勤奋斗四年的结果。<br/> 再过六个月,古老的长江就将全部让出她那深沉了亿万斯年的水下庄园,让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这里为人类播下一粒神奇的太阳种子。<br/> 坛子岭<br/> 在三峡工地1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唯有你高高地耸立在大江北岸。坛子的形状,以及关于坛子的万千种美丽的传说都随着移民外迁落户到无数个城镇和村庄了。<br/> 之后,从你身旁不断下切的世界上最大的五级船闸,把你烘托给千千万万个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让他们踏着你的肩膀攀登上一座顶峰,一览无余地尽情俯视轰轰烈烈的三峡工地。<br/> 而在你的身边,那些被巨大的机器开挖裸露的风化沙地上又被环保工人及时地播种上马尼拉草、苏铁、牡丹、月月红……五彩缤纷的花朵一年四季绽放在绿油油的草坪上,使撼天动地的三峡工程、使来来往往参观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一种舒适、愉悦的环境之中。<br/> 坛子岭,你高耸的姿态,永远是三峡工程的见证!

警世钟铭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警世钟铭<br/> 尹智博<br/> 南京城北下关有座古寺——静海寺。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彰嘉郑和船驶西洋,赐名“静海”,意为“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不想静海寺非但没使“四海平静,天下太平”,反而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见证。<br/> 1842年8月,英舰70余艘入侵南京下关长江江面,清政府被迫与英军在静海寺几轮谈判,议定了割占香港的屈辱条款。8月29日,《南京条约》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签订。<br/> 为了庆祝1997年香港回归,不忘这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南京市在《南京条约》签订地静海寺旧址上矗起了一座“警世钟”。“警世钟”上铸着南京下关区区长俞明书写的一段激人奋进的文字:<br/> 公元1997年7月1日,我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由此上溯至1898年,香港新界被迫租借已99年;上溯至1860年,九龙半岛南部被割占已137年;上溯至1842年,香港岛被割占,迄今更长达155年矣。百年奇耻,一朝洗雪,举国欢腾,亿兆同庆。就中我南京人民,歌笑涕泪,感慨尤深。盖香港之割,本据南京条约,而实协议于南京下关之静海寺也。帝国主义强加于我之不平等条约,即始于此;我中华民族遭受外侮之痛史、恨史,亦始于此。虽劫波已度,恩仇可泯;然后事之师,前事敢忘?!故我南京人民捐集众资,铸为警世洪钟,葺亭于此静海寺中,其钟铭曰:<br/> 华夏有史五千余年<br/> 泱泱中国文明渊源<br/> 晚清积弱列强垂涎<br/> 坚船利炮倾销鸦片<br/> 林公则徐虎门销烟<br/> 鸦片战争炮火连年<br/> 一八四二浊浪滔天<br/> 英军入侵扬子江面<br/> 七十余艘大小船舰<br/> 烧杀淫掠践我家园<br/> 胁迫清廷割地赔款<br/> 占我香港掠我银元<br/> 静海律寺康华丽舰<br/> 南京条约于此议签<br/> 丧权辱国泣地惊天<br/> 近代历史兹为起点<br/> 此后百年国力维艰<br/> 不平等约为数逾千<br/> 叹我中华屡经烽烟<br/> 赞我人民斗志弥坚<br/> 抗争星火终能燎原<br/> 一九四九风云巨变<br/> 我军南下练兵江边<br/> 下关水域又见英舰<br/> 紫石英号炮轰北岸<br/> 雄师百万重挫敌焰<br/> 大军挥戈横渡天堑<br/> 挹江门上红旗漫卷<br/> 屈辱历史此为终点<br/> 有碑为证有钟为鉴<br/> 起点终点遥霸百年<br/> 浓缩于此咫尺相连<br/> 一九九七沧海桑田<br/> 香港回归还我河山<br/> 一国两制港澳为先<br/> 两岸统一历史必然<br/> 国强民富世纪宏愿<br/> 展望未来伟业万年<br/> 洪钟长鸣毋忘当年<br/> 落后挨打前事可鉴<br/> 雪耻夙念终于实现<br/> 永志不忘一往无前<br/> 警世钟高1842厘米,象征着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钟全重3.5吨,由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题写钟名。今年6月30日夜,警世钟将连续接响155声,宣告着香港被割占155年历史的结束。南京下关静海寺的这座警世钟是全市各界人士捐资铸成的。<br/> 附注: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正式割占香港岛;1860年10月24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九龙;1898年6月9日,英国趁甲午战争清政府失利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为期99年。这三块为英国所强行割占和租借的中国领土,形成了今日所称的香港地区的地理范围。(附图片)<br/> 警钟响万世 香岛归九州<br/> (书法)黄惇

新兵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新兵<br/> 阿蔷我们是十八九岁的姑娘,我们是走进军营的新兵。让人还说我们爱说爱笑吧,但不要说我们年轻。因为无数英雄闪光的思想,加速了我们生命年轮的增生;因为一个民族带血的记忆,缩短了我们通往理想的进程。我们挥洒青春热血的哨所,将带给祖国繁荣和安宁。我们高举鲜红如火的旗帜,将捍卫人民纯洁的心灵……从此,我们走向成熟了,不要再说我们年轻!

潮州新貌(中国画)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潮州新貌(中国画)刘大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