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香港回归之庆征文

  穿过七月的哲思
蒋巍

在我们共和国和我们党的历史上,七月又增添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南湖那只木船摇曳在烟雨苍茫的湖面上,十几个人,一只烟缸,几张草纸,在间或谈些风景典故的雅兴中,很庄严地说起了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列宁和苏俄,然后就是中国怎么办。从五千年文明到鸦片战争到孙中山革命,落到纸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举事的几页纲要。
船上用了一壶茶。后来风云多变,人事虽有巨大的更迭,这壶茶所伴随的十几个书生的议论和那几页纲要,却将中国搅个翻江倒海。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晓船上的人说了一些怎样的话,但后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邓小平走上联合国讲坛,江泽民与克林顿、叶利钦的谈笑风生,都是南湖那只木船所孕育的。在历史的曲折前进中,所有具体的世相虽然带有偶然性并且融入了后人的大智慧,但南湖木船上确立的那个主义、那种理论、那种思想,却以一种巨大的必然性的力量,决定了20世纪的中国。
毫无疑问,那只船上不一定谈到香港。内地的革命够沉重了,但是我们确信,1997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历史性庆典,与烟雨之中的那条木船也不无联系。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把交接仪式定在这个日子,是有意或是无意地昭示一种历史的因果关系。
必然性必然通达全部的时间和空间。真理永远是历史的航标。

理性与真理同在。当理性的光辉照耀人类之际,也就意味着人类开始了追求真理的漫长路途。但是,真理是无法穷尽的,人类永远无法到达真理的终点。这使我想起了从真理派生出来的公平。从东方的古老梦想到西方的宪章宣言之类,都庄严而深情地谈到公平,说它应当属于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但是,回顾整个文明史,我们发现,这说法太乌托邦了。除开氏族社会原始共产主义那一段生活,在后来的世界上,公平常常只属于强大。你弱小无力,贫穷落后,就只有挨打受欺凌的份儿。文明发展进步到今天,这状况并无多少改变。
1840年,大不列颠的炮船开进了南中国海,大清王朝一触即溃。海盗们一刀割去了我们的香港。香港就像祖国的女儿啊,被绑到皇家炮舰的桅杆上。
一别就是百年。在宣言和宪章里标榜着公平的大英帝国,就这样把创痛和耻辱,把绝对的不公平给了中华民族。
从七月走向觉醒的中国,从七月走向独立的中国,从七月走向强大的中国,从七月走向光荣的中国。邓小平的声音就代表了这样的中国: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有强大的中国,才会有这样强大的声音,公平才回到我们手中。
百年离恨,百年情殇,百年沉重,教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条朴素的道理。

有哲人说:思想家死了,他的生命刚开始。
人的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科学的思想是引导人类文明前进的火炬。自鸦片战争以降,我们看到的五千年文明古国是那样的衰颓,凋敝,沉闷,昏浑,任人侵占、掠夺和宰割,从黑龙江到弹丸之地香港,到处能听到一个古老的文明在坍塌和哭泣的声音,我们仿佛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从七月开始,一个世界性的革命的思想火炬照亮了中国的漫漫长夜,刹那间,中华民族内在的一切力量和智慧像火山一样呼啸而出。亘古未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世界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迹;被日寇小视、蒋介石却不敢小看的数万红军,竟成了我们民族抗日战争海洋中最坚强最激烈的潮头;横扫蒋家王朝数百万军队的三大战役,被誉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大手笔……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是第一创造力。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子邓小平以他石破天惊的伟大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从七月南湖红船开始的主义。1997年7月1日,前无古人的“一国两制”将在中国大地闪闪发光,显示着一位思想家的巨大力量和博大胸怀。毫无疑问,这是开启中华民族大团圆之门的金钥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五千年的和平都是因为“合”,五千年的纷争都是为了“合”。今天,我们将不再用剑,而是用思想的金钥匙,从七月开始,从充满阳光与芬芳的季节开始……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文联)


第12版(副刊)
专栏:

  送给孩子的书
肖复兴
给孩子们编一套有价值的,又不太厚的散文丛书,是编选这套“露珠丛书”的初衷。
这个初衷,主要是针对当前为孩子出版的书籍中泛滥着越出越厚、越出越豪华和礼品化的倾向。而为孩子出版的文学类的书籍中,品种越来越单调,除了长篇小说和童话之外,成龙配套、名目繁多的各类丛书虽然多如牛毛,散文丛书却从未见到过。
“露珠丛书”,是专门为孩子编的第一套散文丛书。说它有价值,首先在于它是这样第一套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总是那样的清新,如露珠般晶莹新鲜,区别于司空见惯、泛滥成灾的东西。同时还在于它所选的散文适合孩子阅读。它们或是专写孩子的篇章,自然洋溢着孩子天然的情趣;或是专为孩子而写,当然充满对孩子成长的期待;或虽不是专写孩子也不是专为孩子而写,却是有助于孩子的阅读范围的扩大、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情趣的陶冶。它们或写人,或记事,或抒情,或论理,都是融情于理,寄景于思,将一份对孩子的真挚的爱心融化在这些篇章的字里行间。
说它适合孩子阅读,还在于这里所选的散文篇幅都不长,每一本书都不厚,我们在编选之前定下一个规矩:每本书要在8万字左右。为的就是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轻松地读完,并能够消化吸收,不仅有助于孩子知识和情感的滋养,而且有助于孩子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希望每一篇散文都是一篇范文,帮助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要胜于眼下泛滥着的千篇一律的作文选或作文辅导材料之类的书籍。
基于这种考虑,我和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朋友求救于作家,得到许多作家的支持,能够为孩子编选这样一套散文丛书,是大家共同的愿望。这里既有老一代的作家郭风、袁鹰、宗璞,也有中年作家柳萌、韩少华、许淇、胡昭,还有年轻一代的作家赵丽宏、铁凝、张抗抗、陆星儿等人,都是当前最为活跃并且最具有实力的散文作家。他们都放下手中正忙的写作任务,而先为孩子编选这套丛书。孩子确实是第一位的,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我们的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正是为了他们。因此,这里组成的颇为可观的阵容,说明作家们对孩子的一份深情厚意,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着这套专门给孩子看的书不同寻常的价值。
在丛书出版已成为时尚的当今,我们希望这套精心编选精心制作的丛书,能够有别于其他丛书,以它的价值、以它的特点、以它作家所具有的权威性,以及更重要的是作家和编者所拥有的爱心,赢得孩子同时赢得家长和所有成年人的心。
我们也希望这一套“露珠丛书”能够伴随孩子的成长,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永远滋润孩子的心田,留下一生难忘的记忆和回味,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还能够富于感情地对他们的孩子说:我小时候曾经看过一套还不错的书,叫做“露珠丛书”。


第12版(副刊)
专栏:

  雏燕喃喃正待哺
——关于儿童与文化
艾斐
儿童,是一只只雏燕、一朵朵蓓蕾、一片片绿地,怎样才能使这雏燕高飞、蓓蕾吐艳、绿地如茵呢?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健康而丰富的文化食粮,是至关重要的。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小觑、所忽视,乃至过度的物质食粮与匮乏的文化食粮常常在一些儿童的食谱上呈现出明显的失衡状态。这种现象,已经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
邓小平同志讲:“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这说明精神食粮的重要。儿童,正处于心身发育和发展阶段,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正处于精神哺乳、思想灌浆和理想含苞待放的关键时刻,敏感、好奇,善于吸收和模仿,求知欲极其旺盛。在这样的时候,应当以健康而丰富的文化食粮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智慧和文明,输送理想和意志,输送道德和品格,并以之铸就其高尚的人格、充实的头脑和纯洁的灵魂。
中国有3亿儿童,是总人口的1/4,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毋庸置疑地要赢得整个未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需要用战略眼光看待给儿童创造和输送丰富的文化食粮,使之有效地塑造其灵魂和陶冶其精神这一问题。
对儿童的文化培育,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有明确而切当的构想和措施,需要有一种像普洛米修斯那样窃天火给人类的战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抓创作,抓精品,抓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关键是要创造出优良的儿童文化产品,是要培养和组织浩浩荡荡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像叶圣陶、张天翼、谢冰心、叶君健、严文井、柯岩、李季、任大霖、金近、秦文君等作家那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去,不畏艰辛和劳苦,不吝心血和汗水,极其严肃认真地为孩子们写作,不断地创作出诸如《稻草人》(叶圣陶)、《小溪流的歌》(严文井)、《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雪花飘飘》(杨朔)、《三边一少年》(李季)、《小兵张嘎》(徐光耀)、《男生贾里》(秦文君)之类的儿童文学佳构,历久不衰地赢得孩子们的欢迎和赞赏。
实际上,举凡真正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大作家,从来都是十分关注儿童文学的,都是悉心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写作和编译的。被列宁称作“俄国革命的镜子”的列夫·托尔斯泰,即使在写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大作品的同时,也还硬是挤出差不多三年的时间,为孩子们写了许多优美动人的通俗读物。高尔基在1933年,曾拟订过一个十分庞大的儿童文学创作计划,其中包括了从天上到地下、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古代到现代的十多个重大主题,他还热情地呼吁所有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们,都来做这项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鲁迅终生不忘儿童,时时关心孩子,他不仅积极、认真、负责地编译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而且还同样积极、认真、负责地进行创作,《朝花夕拾》中的许多篇章,就赢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儿童文学虽然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但要真正写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鲁迅曾说,儿童文学创作因为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所以就更加需要有“好的内容和技术”。他说,给孩子们写东西往往“比做古文还难”。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家们,不但要有极大的热忱,而且还要有肯吃苦的精神,决不能随意用创作大题材所剩的下脚料粗制滥造地敷衍一番,便掷给孩子们,让饥不择食的小读者当作滋养生命的甜乳一样吞下去。
我们正面临着跨世纪的大飞跃和大变革,我们同时也承当着创造跨世纪辉煌的伟大历史使命。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尤须以甘甜的文化乳汁滋养哺育我们的下一代,使其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绵绵不断地组成旌旗蔽空的大军,不断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第12版(副刊)
专栏:

  别吵
高高的树梢
有一个美丽的鸟巢
风儿吹哟
鸟巢上飘下了一片
洁白的羽毛
羽毛哟羽毛
你是鸟妈妈写的信
告诉树下的小朋友
别吵别吵
千万别惊醒睡
午觉的鸟宝宝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角

  天山深处雪莲花
邓所贤
雪莲,菊科,花期在每年的八、九、十月间,形似莲花,因生于高山积雪岩缝中,故名“雪莲花”,是新疆天山特产。曾任清朝叶城县知事的广东人邓缵先在其诗《冰达坂》中有这样一句:瑶草琪苑形惝恍。诗人想象中的仙草在此指雪莲。我的书架上就有一棵雪莲,放了好久,早已枯萎。望着它,就时常想起天山深处库尔干边防站的官兵们。
那是去年的冬季,我到边防一线采访。所去的边防站在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脚下,海拔三千五百米。出古城温宿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后,一段河滩本无路,全凭司机感觉向前行。挣扎出河滩,车开始翻越红大坂时,司机老兵提醒我,最好把眼睛闭上,否则得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上了大坂,海拔骤升到三千米,天气明显变冷,越野车也患了“高山反应”,向着远处雪线慢慢颠簸,直到视野出现了红旗。不到一百公里的路,越野车走了近四个小时。
站长姓傅,注定他这辈子当不上“正”职了。这位从甘肃农村考上军校的站长,毕业就在这里,从排长一直干到今天的站长。即将跨进而立之年,还没有成家。听战士们说,傅站长谈过几个对象,都吹了,好像是姑娘嫌他常年下不了山。陪同的宣传干事讲,傅站长两年内相继失去了父母和哥哥三个亲人。哥哥走的消息是在三个月以后知道的,因为大雪封山了。在站荣誉室,我看到了该站连续三年被上级军区授予标兵单位的锦旗。
为了军装赋予的神圣职责,傅站长和几十名官兵们常年累月地生活在这里,守卫着漫长的边防线。正如站歌里所描述的那样:库尔干,路漫漫,天山脚下一小站/沟壑深,山石峭,风吹沙石满地跑/一月有四季,六月雪花飘/风起山峦云戴帽,雨雪顷刻到/披星出,戴月还,日夜巡逻边防线。十五的月亮高挂在山头的时候,你可看见,傅站长带领战士们刚巡逻归来,趁着月光卸马鞍;鞭炮齐鸣欢歌笑语的除夕之夜,你可知道,傅站长和战友们正在半米深的雪窝里潜伏。
冷不丁地一头扎进温棚,我还怀疑是到了江南。菜椒、茄子、西红柿果实累累,韭菜整齐有序勃勃生机,黄瓜占据着高空肆无忌惮,葫芦瓜虽被强行缚在棚顶,仍保持着咄咄逼人的势头。这是在库尔干边防站温棚所见的情景。一年三个月的封山期,对官兵们来讲是最头痛的事情。书信、报刊断供,日子如同炒的菜没有放盐,淡而无味,可还得一天天地过。边防站成了孤岛一座,面对雪的逐日长高,傅站长和他手下的官兵们,没有被狂风吹趴下,没有被骤雪压倒。新鲜蔬菜送不上来,自己动手,高原种植。经过一个夏天的准备,一个秋季的实施,到了冬季,温棚已初具规模,葱绿一片。在整个冬季,战士们都能吃上自己种的蔬菜,结束了“老三篇”的历史(官兵们戏称“萝卜、白菜、土豆丝”为老三篇,是以往冬季哨所餐桌上的保留菜单)。海拔近四千米的地方,种出了蔬菜,是边防哨所划时代的杰作。他们高原温棚种植的经验被上级向全区部队推广。冬季里吃上新鲜蔬菜固然重要,最主要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茫茫的天地间,有这么一方绿色。到温棚里走一趟,绿的叶,红的果,汗水换来的果实,如同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你禁不住伸出手去触摸它。浇些水,上点粪,除杂草,烦恼忧愁早就不知不觉消失了。
采访期间,我深深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和平年代,没有金戈铁马的豪迈,体会不到炮火轰鸣的辉煌,边防军人一切都是默默的,如同雪莲花悄悄地开放,蓝白色的花朵与雪山融成一片。热血男儿在默默中度过,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牺牲。天山巍峨却无语,大地永恒亦无言,军人默默为祖国。
要走了,战士们送我一朵雪莲花。只生长在三千米以上雪线中的雪莲花,除了药用外,我想还代表着一种不畏严寒,与自然抗争的精神。无论多么偏远的国土上,都有我们的战士持枪屹立,为了把和平站成永恒;无论多么寒冷的天山上都有雪莲在盛开。边防战士如同雪莲花,青春盛开在雪山之巅。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延安饭店向延安“希望工程”献爱心
●延安饭店向延安“希望工程”献爱心最近,凝聚着南京军区上海延安饭店全体员工爱心的10万元人民币,捐献给了上海希望工程办公室。该款将转交给延安革命老区,支持那里的教育事业,并以此义举来庆贺建店35周年纪念日。延安饭店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身在闹市,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今年店庆到来之前,饭店决定不邀请上级首长和嘉宾,不发纪念品,不搞宴请,而是以员工自发捐款支助革命老区“希望工程”的形式来纪念,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武呈祥)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国产动画片《神脑聪仔》问世
●国产动画片《神脑聪仔》问世大型国产动画系列片《神脑聪仔》前13集在六一前夕完成制作,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这部由接力出版社独家投资制作的现代科幻题材的动画片在制作过程中就颇受社会关注,它是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动画出版工程在1997年结出的硕果。它叙述了一个名叫神脑聪仔的太空孩子与地球孩子们一道与魔鬼兵团生死搏斗,以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
《神脑聪仔》第14集至第26集将在明年春节与孩子们见面。
(向文)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春天的中国》朗诵文艺晚会举行
●《春天的中国》朗诵文艺晚会举行日前,兰州市委宣传部组织了《春天的中国》朗诵文艺晚会。晚会以青年作家张剑峰、罗玉明创作的同名长诗为主要内容,表达了亿万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受到近千观众的欢迎。
(战吉)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在京座谈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在京座谈北京电视台与北京有线电视台合办的《生活频道》的主创人员,日前在京与首都新闻界座谈。
《生活频道》自1996年11月开播以来,以“植根百姓,服务社会,大众参与”为宗旨,热情地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交通、旅游等多方面的信息与知识,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北京百姓”、“生活帮助热线”、“汽车俱乐部”等栏目以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文一)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韩愈杯”散文大赛举办
●“韩愈杯”散文大赛举办为推动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百花文艺出版社和韩愈的故乡河南省孟州市委、孟州市人民政府、焦作市文联,联合举办第二届“韩愈杯”散文大赛。大赛宗旨在于抒改革豪情,写开放新篇。
这次大赛,得到了我国文化界、新闻出版界有关领导和散文家的关心和支持。
(王文)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郭延年书法展举办
●郭延年书法展举办由山东书法家协会、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等联合主办的以迎香港回归为主题的郭延年书法展日前在泉城济南举行,展出军旅书法家郭延年的作品近百幅。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写展名。?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把童话写满树叶
金波
我喜欢写短童话。短得可以写在一片树叶上。我有一本童话集就叫《小树叶童话》。
但是,孩子的幻想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幻想故事可以写满地球上所有的树叶。
他们用幻想和世界交谈,用幻想解释他们不懂的事情,用幻想表达他们的愿望,用幻想使自己快乐。
不要以为孩子没有苦恼。我们独生子女的天地狭小,也很寂寞。还有学习的负担。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物质享受可能很丰富,但精神生活很匮乏。这就是我们一部分孩子的现实生活。
我的邻居有一个孩子,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被允许到我家共进午餐,那是他最大的快乐。
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他告诉我:“我要越长越大,我要让妈妈越长越小。”
他还不能明确地告诉我,这究竟是为什么。但是,我猜得出,他希望有一个同龄人做朋友。
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挂历上的小巴狗》的短篇童话,讲的是一个名字叫“小叫叫”的孩子。他很孤独,渴望得到朋友。
友谊比物质享受更珍贵。我们有不少孩子,不缺玩具,不缺美食,不缺新衣,而是缺乏朋友。于是“小叫叫”宁肯变成一只小巴狗,为的是找到一个朋友。挂历上的小巴狗这才跳下来。两只小狗共同找到了一个快乐的新天地。
写完这篇童话,我仍在思考:小叫叫为什么不让挂历上的小巴狗变成一个孩子呢?显然,他觉得自己能变成一只小巴狗要比小巴狗变成一个孩子更快乐。
然而,当妈妈的不一定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等妈妈一回家,小叫叫就又变成了一个小孩儿了”。
这篇小童话,也是写给爸爸妈妈们看的。我希望他们能理解小叫叫为什么愿意变成一只小巴狗。
这篇小童话,是不是还包含着一点生活的哲理?童话里常常有“想入非非的哲理”。孩子们也许一时还理解不到这么多,但作家和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应当理解。
为孩子们写作,最重要的是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幻想是快乐的,对于孩子,对于大人,都如此。
于是,我们饱蘸着爱,可以把童话写满所有的树叶。
附:
挂历上的小巴狗
小叫叫帮妈妈把一本新挂历挂在了墙上。第一张是一只小巴狗。它吐着舌头,挤眉弄眼的,好像在和小叫叫做鬼脸。
妈妈上班去了,只剩下小叫叫一个人在看挂历。他在想:要是小巴狗能从挂历上跳下来和我玩儿,该多好啊!
小叫叫走近挂历说:“小巴狗,你愿意下来跟我玩吗?我有好多好多玩具呢!”说着,他从柜子里抱出来一大堆玩具。
小巴狗瞥了一眼,摇摇头,说:“我都不喜欢。你看,我的玩具比你的还多还好。”
小叫叫仔细看看,真的,在小巴狗周围堆满了新奇的玩具。
小叫叫又说:“我有好多好多好吃的。”说着,他从厨房里端来了牛奶、馅饼,还有一根骨头。
小巴狗又瞥了一眼,摇摇头,说:“这些我都吃厌了。你看,我有多少好吃的呀!”
小叫叫一看,真的,小巴狗身边堆满了好吃的,还专门有喂狗的罐头哪!
“怎么才能让小巴狗下来跟我玩儿呢?”小叫叫想啊想啊,想得头都疼了。忽然,他想出来一个好办法,他说:“小巴狗,要是我也变成一只小巴狗,你愿意下来跟我玩儿吗?”小巴狗一听,高兴极了:“太好了!我也正想找个伴儿呢,你快变呀,快!”
小叫叫“汪、汪、汪”叫了三声,真的变成一只漂亮的小巴狗了。他俩玩得可开心啦!
从这以后,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他俩就这么在一起玩;等妈妈一回家,小叫叫就又变成一个小孩儿了。


第12版(副刊)
专栏:

背太阳(儿童画)王靖伟(8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