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在美国农村感受香港回归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刘仁文
今年1月,我应美国新闻总署的邀请,到美国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其间有幸到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农民家做客四天。一天晚上,主人告诉我,当晚他们有一个俱乐部活动,问我是否愿意参加。我当然愿意参加,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去了我才知道,那晚是他们的“LIONSCLUB”俱乐部活动,主要商量为盲人捐款的事。由于是新年第一次活动,因此一位州长助理也应邀到会。参加的人很多,清一色的男人,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年轻人。我们进入会场时,我的男主人把我介绍给当晚的会议主席和那位州长助理,他们十分高兴,当即邀请我在既定议程进行完毕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和我的祖国。可能是因为这个临时安排,会议主席宣布提前开会,并明显加快了进程。大约过了不到1个小时,议程就差不多了。这时,主席故意清了清嗓子,接着高声说道:“今晚我们这里还有一位中国朋友,他是我们政府邀请来访问的客人。下面我们请他讲几句话。”我站起来,首先作了自我介绍,接着向他们谈了我来美国的感受,特别是美国农村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然后又向他们简单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由于我没有任何准备,加上那天晚上我的陪同翻译去看主人女儿的篮球赛了,只好自己试着说英语,因此说来说去竟忘了把香港即将回归中国这样一件大事告诉他们。当掌声响起,我的演讲结束时,我突然意识到了这一疏漏,心中充满了遗憾。但就在这时,我听到那位州长助理说话了:“让我们谢谢刘先生的精彩演讲。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他们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2亿多的人们,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刚才刘先生在介绍他的国家时,他很谦虚,没有提到他们要于7月1日收回香港的事。实际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我听到这里,只觉得内心一阵激动,不知是一种感激还是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以至于听着听着,听力都模糊了。
在接下来的边吃点心边自由交谈中,我自然成了大家注意的焦点。许多人走过来和我交谈,其中谈得最多的还是香港问题。我的感觉是,他们都对香港问题有着极大的兴趣,但又都不怎么了解甚至很不了解。比如有的人甚至还提出这样的问题:香港收回后,是不是就不再允许实行资本主义了?更多的问题则是:50年以后香港怎么办?是不是到那时就要实行社会主义了?7月1日以后,中国内地的人是否可以随便去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和临时立法会的选举,是否受到中央政府的操纵?如此等等。当我一一作出回答后,有的人如梦初醒似的自言自语道:“哦,原来如此。”还有的人则说:“这就可靠了。”
不知不觉中,夜已经很深了,我的主人提醒我明天还得赶路,我只好依依不舍地与诸位农民朋友握手告别。回来的路上,真是心潮起伏,思绪沸腾。没想到与美国农民的偶然接触,才真真感觉到香港回归的分量和在国际上的影响。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赣州认真学习香港基本法
本报讯五月份以来,江西赣州市以专题讲座、学习座谈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香港基本法,深刻领会中央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全市掀起了学习香港基本法的热潮。(钟义山)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徐展堂获“一级武士军团勋章”
本报讯香港知名实业家及艺术鉴赏家徐展堂先生,由于在推动中法友谊及亚洲文化艺术交流中所作出的贡献,日前获得法国文化部长代表法国总统希拉克颁授的“一级武士军团勋章”。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百米长卷展示“香港基本法”
本报讯广东珠海东北金城置业集团公司马玉臣创作的书法作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百米长卷,以简入隶、隶中带草,用书法艺术展示了《基本法》的内容,表达了中华儿女喜迎回归的激动心情。据悉,香港回归前夕,作品将赴港展出。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迎九七话香港

  香港的自由经济制度
蔡赤萌
众所周知,香港是世界上最富于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的竞争力排位年年前移,到1996年已升至第二位。在众多有利因素中,自由市场经济在调节、刺激香港企业竞争意识和求生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由市场经济,是香港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促使其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香港的自由市场经济是在自由港基础上形成的,政府除了对关系社会、民生的土地、公屋、食水、大米和一些公用事业进行直接控制、配置或立例管理外,对贸易、商业、工业、航运等重要部门概不干预,让其在市场自动调节下运作,同时实行简便的低税制度,以吸引外来投资。经历多次风浪考验,香港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在资本主义世界纷纷强化干预的今天,香港的整个市场体系仍然具有高度自由、高度开放和高度国际化的鲜明特点。自由竞争、自主经营、资金自由流动及政府尽量避免对私人经济干预的原则,始终成为香港政府进行各项经济立法和行政管理的主要政策依据。
香港这种高度自由和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在香港可以相对较好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在香港,贸易商进出口货物的品种、数量完全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支配;厂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都由国际市场及本地市场情况决定。60年代香港塑胶花业的兴衰,极好地反映了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在香港的威力。5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强劲需求,香港塑胶花生产异军突起,风行一时,成为塑胶业的主流。到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塑胶花已逐渐过时,香港厂家便明智地将生产转向塑胶玩具,在整个过程中,政府持“不干预”政策,很少引导和扶持。时至今日,香港98%的企业仍都是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无情现实磨练下,这些企业都培育起高度的灵活性及适应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每年,香港都会有一批企业在竞争的压力下关门停业或是转营其他业务,但同时又会有数万家企业顺应市场需求注册成立,在市场竞争中去开创新的发展优势。香港的整体经济也是如此,每当面临国际政经风暴冲击或是本地周期性危机的压力,香港的市场机制亦都较好地发挥了自动调节作用,表现出一种强大的恢复功能。香港的工资、物价,在含有较多自由放任因素的经济体制下具有很大的弹性,遇到危机时较易作出相应的反应和调整,从而使经济较快复兴,再现繁荣。
市场“无形之手”在香港尽管功能卓著,却并非完美无缺。自70年代起,香港经济出现重大变化,经济结构因多元化而日趋复杂,除英资外,美、日大财团纷纷来香港发展,本地华资大财团也相继崛起,在竞争中出现一些垄断。此外,香港经济活动也日益国际化,更易受外部经济状况的影响。因此,自由市场机制内在的缺乏协调和规划这一弊端日益显露,当其无法有效运作时便需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进行适当干预、调控、帮助或补救。因此,在70年代中后期,香港重新厘定了经济政策,把“自由放任”的不干预原则修订为“积极不干预政策”,即以积极态度继续坚持依靠市场自动调节,以求得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但当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失灵,不能正常运转,并且影响到公众利益时,就要进行必要的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例如对公用事业等易出现垄断行为的部门香港政府实行专营权制度,在价格、利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给予监督;在房地产市场,政府投资兴建大量廉价公屋,借以打破少数大地产商的垄断,抑制其价格和利润,同时促进地产商之间的竞争。又如在结构复杂且影响广泛的金融行业,政府也加强对其引导和管理。60年代以来,香港曾多次出现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和股市危机,危及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运作,于是政府不得不出面,或出资救市、或直接接管。然而这种干预始终是以保持自由港地位,坚持自由企业制度和一系列自由经济政策为基础的,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为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如改善投资和经营环境所必需的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和教育、培训、咨询及服务质量、效率等“软件”措施等等。也就是说,香港政府虽然较过去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但其介入程度仍然较浅,而且较为适度,并没有打破香港引以自豪的自由经济制度和自由企业制度。因此,迄今香港已连续三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世界上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地区。
在香港,正是这种较为完全的自由竞争,造就了人们强烈的竞争意识、生存意识,造就了香港企业家敏锐的市场触觉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每年,美国《福比斯》杂志评选的“世界十大富豪”中就有两人来自香港。竞争激烈,又充满机遇,可以说是香港的企业家成长的沃土,也是各国资本在香港各业大显身手的舞台。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拉开发展高科技产业序幕
——香港航天科技集团采访纪实
冯霄
目前,重振香港工业雄风、发展高科技工业已成为香港业界的共识。此时此刻,一家以发展高科技工业为主的中资企业倍受关注,它就是在583家上市公司中排序031的“航天科技”。
昨日旧“康力”今日新“航科”
“航天科技”全称航天科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是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1993年5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斥资2.3亿港元控制了陷入困境的“康力”51%的股权,随之将其更名为航天科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中航总”作为航科集团的母公司,及时调整了航科集团的领导班子,并为它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航科集团通过董事局重组、资本重组、业务重组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改善了公司的经营管理,并把治理属下企业鸿年公司、发展鸿年公司的实践经验运用到航科集团,把中国航天强大的技术优势与香港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运营优势成功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改善了公司的经营运作,使公司面貌焕然一新。在短短4年时间里,航科集团连年盈利,至1996年年底,已累计盈利5.36亿港元;资产净值达33亿港元,增长了27倍以上;总资产近60亿港元。今日“航科”,已成为香港一家拥有80多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1万名员工、50多万平方米物业、具有多元化业务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在香港1800多家中资企业中,按净资产排名,“航科”居第12位,而在全港制造业公司中,“航科”更是被视为凤毛麟角的高科技企业之一。
科学创业科技兴业
航科集团是中国尖端高科技部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设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早在1993年收购控投“康力”时就明确提出“科学创业,科技兴业”的发展方针,1994年初又成立了航科技术开发中心,配置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和ASIC电子自动化开发手段,并斥巨资建设了航科(惠州)工业园基地,形成了以香港为龙头,以深圳、惠州为基地,以海外开发为前沿,以北京、上海为后援的内联外引高科技开发联合体。同时,航科集团确立了通信产品、卫星应用产品、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多媒体产品、生物工程与医疗电子、保安电子、商用电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十大类重点发展的产品领域。
方针已定,目标明确,航科集团的航船全力进发,经过4年的努力拼搏,成果显著。航科集团属下鸿年电子有限公司与南方通信公司和有关部门合作成功开发的HAX系列ATM大容量宽带异步交换机的关键技术,已被国家列入“863”高科技重点工程计划;具有较强硬件和软件开发实力的航科技术开发公司,已被国家批准成为“909”工程7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之一,承担了先进的亚微米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任务。
高科技是效益的基础。航科集团由于坚持高科技工业为主、同时兼营贸易与物业及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方针,在刚刚于1997年5月7日公布的1996年财政年度业绩中显示,营业额达22.17亿港元,除缴税及少数股东权益后净溢利1.8亿港元,均比上年增长11%以上,而且继1994年向股东派息之后,再次向股东派息,按每股港币4元计,总计派息5359.2万港元。此举颇受股民及广大传媒的好评。
科技绘蓝图迎接新纪元
航科集团“科技兴业”的重点,今后主要是信息产业、医疗电子、生物工程三大领域。根据其自身优势,“航科”在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更有宏图大略,一是在当前国际热门的上网产业(ONLINE)上寻找切入点,与海外及内地大型企业、机构合作,在光纤网络上开发多项增值业务;二是加大投资、加速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信息产业核心技术新产品;三是瞄准被称为“中国机会产品”的软件产业,积极联合内地软件技术力量,共同发展电脑软件产业。
航科集团正在为重振香港工业雄风,为发展香港的高科技产业做出贡献。对此,航科集团王美岳总裁表示,“能于香港回归之际,在香港创办一家大型高科技跨国集团企业,既感到自豪,也感到责任重大”。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编者按:湖北武穴师范学校一位老师寄来几首学生诗作。这位老师在信中说:“香港回归激起中华儿女心头千层浪,莘莘学子也以诗抒情,一吐心中的感受。现将学生中的佳作认真修改后寄来,敬请一览。”作为诗,这些作品可能还稚嫩了些,可是,字里行间所透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不能不令我们感动。下面是三位“学子”的诗作。他们的那位老师叫郭志方。
紫荆花
张金霞
我画了一朵又一朵的
紫荆花
在我的心上
只有爱她的人儿
才能听到她绽放的声音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大海一样的深情
——海军南海舰队某工建处建设粤港通航工程纪事
陈万军李湘东陈启正
海军南海舰队某工建处的官兵们,用双手在南海之滨建起与香港通航的8座海港码头、4条防波堤,为香港回归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8条通往香江的航线从这里延伸
1982年春节前的一天,工建处原处长李蔼被请进了珠海市政府办公室。一位副市长恳切地对李蔼说:“珠海特区要与香港通航,可目前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码头。我们看好九洲港这个地方,就是风大浪高,无法使船只出入停泊。市政府决定建一道防波堤,你们搞水工有经验,技术力量雄厚,希望帮我们这个忙。”李蔼已经了解到,这项耗费巨资的工程,有4家建筑单位因它的风险性大而不愿承建,一家国际工程公司也只干了一个开头,便草草收兵。“我们上!保证珠海与香港的如期通航。”李蔼这位有着丰富水工经验的老工兵,代表全处官兵毅然承担起特区人民的重托和香港同胞的期盼。
“苦战100天,抛石10万方。”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劳动的号子声与大海的波涛声交汇成章。官兵们晕倒了爬起来接着干,累病了不肯休息,家里来电报顾不上回去,他们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早日完成特区与香港的通航工程。
这一天比原计划提前27天到来。1983年9月7日,一条长570米的防波堤矗立在特区人民面前。它的建成,使九洲港成为风平浪静的人造海港。这一年,珠海与香港如期通航。
九洲港一战,使工建处扬名特区,饮誉军内外,急难险重任务接踵而至。官兵们不负众望,在南海之滨开拓出一条又一条通往香江的新航线。1997年1月30日,广州黄埔港,彩旗猎猎,军乐高奏。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艘满载游客的客轮徐徐离开新建成的穗港码头首航香港。至此,由海军某工建处承建的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桂山等港口码头,全部与香港通航。
12项工程全部是“名牌”
九洲港防波堤工程完工的第二天凌晨,第9号强台风在珠江口岸登陆。12级台风掀起10多米高的巨浪,以千钧之力冲击着防波堤,无情的大海张开血口撕咬着防波堤上的每一块水泥方块。然而,奇迹出现了,九洲港防波堤在12级台风中巍然屹立,安然无恙。强台风对防波堤作了最权威的验收。前来验收工程质量的专家组成员,毫无例外地打了质量满分。英国工程专家前来考察后,连声赞叹:“这是一流的工程,精美的‘杰作’。”
十几年来,这支“水上铁军”承担的12项粤港通航工程,无一例外地被评为“全优工程”。
南海作证。建港铁军们建造的座座港口、条条防波堤,犹如座座丰碑,记载着官兵们对伟大祖国的忠诚和对香港同胞的深情。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风情

  香港的国际色彩
何亮亮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香港的中环皇后像广场就会聚集大批菲律宾女佣,她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或一起聊天,或互相品尝各自带来的家乡风味,或阅读菲律宾书报,或在民族音乐的伴奏下轻歌曼舞。人数之多,不能不以成千上万来形容。到了夜深人静,广场留下许多垃圾杂物,留待市政局的工人清理。尽管如此,香港人已经接受了这种场景,因为这些被称为“宾妹”的菲律宾女佣,离乡背井到香港谋生,假日聚集一堂,聊慰乡愁,是人之常情,也为香港增添了国际风情。中环的周末,就有“小马尼拉”之称。根据最新的统计,居港的菲律宾人已近13万人,占香港的外国居民首位。实际上,类似中环的“小马尼拉”,近年在香港还有多处,一些大型住宅区和新发展的卫星城商业中心,假日往往也是“宾妹”的聚会之处。
香港人口约630多万,其中常住的外国人超过41万,也就是说,香港每100个人当中,就有6.5个外国人,这还不包括数以万计移民海外取得外国护照又回港发展的港人。这么多外国人居住香港,是因为香港提供了工作机会。一个菲律宾女佣的基本工资是每月3800港元,雇主提供食宿。由于菲律宾本国就业情况不佳,工资也比较低,因此许多菲律宾妇女到海外工作,多从事家庭服务,其中很多人还是大学毕业生。菲律宾推行英语教育,故女佣都能说一般的英语,又吃苦耐劳,故能走遍天下。香港是雇佣菲律宾劳工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在香港的“宾妹”寄回国内的外汇都有几十亿美元,而且逐年增长。
除了菲律宾、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工之外,其他国家在香港的侨民,主要从事经济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工作。由于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中心,世界上主要的跨国公司、大银行都在香港设立地区性总部。香港的投资环境好,与中国大陆内地交通极为便捷,又属于与英国、北美、大洋洲、非洲等许多国家相同的普通法系,法制比较健全,税收低,政府的效率比较高,出入境方便,治安也比较好,虽然办公室和住宅的租金稍贵,但香港还是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商人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士。他们喜欢香港的工作环境,也喜欢这里的生活环境,来自不同国家的外侨几乎都能在香港找到自己熟悉的文化氛围。甚至有尼泊尔人在香港开该国风味的餐厅。
香港仅次于菲律宾人的外侨是美国人,目前常住香港的美国人有3.2万多人,他们有自己的商会、俱乐部、学校、美式商店和超级市场。至于麦当劳、肯德基、哈迪斯等美式快餐店,更是为许多市民所熟悉。好莱坞影片和美国电视剧在香港影视市场占重要比例。在香港的加拿大公民有2.8万多人,但是加拿大文化不如美国文化那样随处可见。
东盟国家的侨民,也是香港外侨社会的主力,除了菲律宾之外,泰国、印尼在港常住公民都超过2万人,马来西亚公民是1.4万多。来自东盟的商品、泰国餐厅都为港人所熟悉。
在香港的日本和韩国侨民也不少,日本人超过2.15万人,韩国人有近2万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俱乐部和学校。日资百货公司一直在香港的百货业有重要地位,崇光、西武、大丸、松坂屋、三越等百货公司都吸引很多顾客。日本料理、电子商品、汽车、漫画等都很受港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欢迎。80年代以来,韩国商品和餐厅也逐渐打开了市场。
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因素,常住香港的英国人也很多,超过2.6万人。由于过去入境不需要签证,近年许多英国青年到香港工作,既可以挣些钱,也可以体验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此外,来自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德国、法国的侨民也都数以万计或千计,他们也为香港带来了各自国家的文化。在香港的外国人与中国人和睦相处,相互尊重。许多外国人都在港居住多年,有些还是香港的永久居民,他们都非常喜欢香港社会的丰富多彩。香港回归祖国之后,香港的国际色彩也将继续保持,成为香港特色的一部分。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我看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必将成功
羊子林
“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和香港的利益考虑,按照香港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包括促进香港成功的要素,经过大量细致研究提出来的具有高度可行性的原则。这一原则已经载入《中英联合声明》,并以法律形式全面体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一国两制”的提出,绝不是中英两国政治谈判中达成的某种妥协,更不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为推进国家统一大业进程的指导性原则,已经写入中国宪法,成为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因此,我们对“一国两制”深具信心,相信香港的未来充满活力,有着光明的前景。就经济和金融来说:
第一,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变”的大原则,“九七”后由港人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以更好地以香港的长期利益为出发点,规划经济、金融的长远发展路向,制定基建、教育、土地等配套的长期发展策略,从而把香港繁荣稳定纳入长期轨道。
第二,未来中国内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将为香港经济增添新的动力。根据中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未来内地经济实质年增长率将保持在8%—9%。据世界银行估计,东亚发展中经济1995—2004年的基建设施投资额为15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为8000亿美元。香港作为毗邻内地的亚洲主要金融、贸易中心,必将从中长期得益。
第三,中国为了使“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成功,不仅会尽力保持内地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创造良好的外围经济环境,同时也会提供更多必要的协助和配合,保持和壮大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中心的地位。中国内地在“一国两制”下,也将会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内,发展与香港的互惠互利的经济金融合作。
第四,“一国两制”的落实,将使在香港发展的各国各方资本进一步增强信心,筹划长远大计,放心放手地在香港扩展业务,或通过香港进军中国内地,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九七”后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将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大的赢利潜力,吸引外来投资者更加积极地来港发展。
我们将共同见证这一实践的成功,并分享香港社会的喜悦。
(作者为中国银行副董事长、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主任)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庆六一,迎回归”中外儿童地面粉笔画和布贴画大赛日前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近2000名中外儿童用七彩的粉笔和色彩艳丽的布头绘制、剪贴成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受到在场观众的称赞。
新华社记者谢家华摄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阎晓琳
小时候
总以为等你的归回
是那么的漫长和遥远
长大后
常聆听你的足音
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
而现在
你的归期仿佛就在今天
伸出手便能感觉你的心跳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那个日子
阎志
一双双黑宝石般的
眼里
盛满了
期盼与焦急
在眺望那个日子
一张张永远不变的黄色的
脸上
写满了
自豪与骄傲
在呼唤那个日子
一缕缕长的、短的,黑的、
白的发丝上
闪耀着
兴奋与光彩
在遥想那个日子
那个日子
洗雪了百年耻辱
那个日子
圆了一个长长的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