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怎样减轻农民的负担

把农民应承担的“三提、五统、两工”的具体数额用合同的形式予以确认,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把减轻农民负担纳入法制化轨道——
  建章理事双向制约
齐乃贵
上期农村经济版介绍了内蒙古卓资县在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实行农村税费“一回清”的办法。这里介绍的是山东潍坊市寒亭区的做法。他们的经验同样值得各地参考。我们欢迎有更多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作法,通过我们的版面介绍给广大读者。——编者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委、区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先后采取过多种办法,使农民负担增长过猛的势头得到一定控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农民负担重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做到依法办事,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
本着改革的精神,寒亭区大胆探索治本之法。从1993年开始,在全区普遍实行了合同管理、依法减负,把农民负担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寒亭区依法减负的基本做法是:确定把农民当年应承担“三提、五统、两工”的具体数额,由乡镇、村与农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把农民负担纳入法律监督的范畴。他们本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简便易行的原则,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第一,搞好调查摸底,确定负担数额。他们组成联合调查组,逐村调查核实,摸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真实情况,然后,由乡镇政府按规定编制乡镇统筹费用和用工计划,提交乡镇人代会审议通过。各村再确定当年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力的具体数额,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政府审核批准后,分解到户,张榜公布,监督执行,使农民负担数额做到了合理、准确,不含水分,人均负担总额严格控制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
第二,依法签订合同,明确法律关系。农民负担数额确定之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乡镇政府(委托村委代理)、村委与农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并由区公证处依法进行公证。从1993年以来,全区100%的村和99%的农户都依法签订了合同,农民拿到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尚方宝剑”。
第三,严格执法,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合同一经签订,任何人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违者依法查纠。在合同有效期内,乡镇政府或村委随意超出合同规定增加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的,农民以合同为依据有权拒绝,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以行政案件收案处理;对农民到期不履行义务,拒绝承担合同规定的合理费用和劳务而引起的纠纷,法院以民事案件收案处理。去年有3处乡镇的16个村,在镇村道路建设中,以资代劳数额超出了区政府的批复。发现后,区委、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超额部分进行了妥善处理。

为保证合同的严格履行,寒亭区加强并落实了配套保障措施。
一是不断规范“依法减负”工作。区委、区政府制定发布了有关文件,对“三提、五统、两工”的计算、审批、收取、使用以及合同的兑现与管理等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对村提留和乡镇统筹分别实行了“村提乡管”和“乡征区管”,专收、专记、专审,做到定项限额、专款专用,杜绝滥支乱花的现象,把资金管好用好。
二是坚持“特事特办,负担不变”的原则。对因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确需变更农民负担数额的,必须经区政府批准,并抵减下一年度的“三提、五统、两工”数额。
三是区、乡两级人大把依法监督管理农民负担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区、乡两级人大年初进行专项审议,中间组织专门视察,年底听取专题报告。监察、新闻、司法等部门积极发挥作用,实行行政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
四是正确处理减轻农民负担与发展各项事业的关系。他们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三提、五统、两工”使用管理,提高资金和“两工”使用效益。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农民搞股份合作,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集体公益事业。

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寒亭区的依法减负工作由单项延伸到多项,由不完善走向完善,产生了理顺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综合效应。
一是有效地制止了“三乱”,减轻了农民负担。连续4年全区农民人均负担分别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4.98%、4.38%和3.84%。用集体收入抵顶后,农民人均直接负担分别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3.12%、2.62%、2.61%和2.65%。
二是规范了行政行为,增强了依法办事意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律己、依法办事已逐步成为自觉行动。
三是理顺了各种关系,化解了各类矛盾。依法管理,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
四是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镇村两级干部从“难事”中解脱出来,能够集中精力抓引导、抓服务,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199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5元,比1995年增加805元,增长34.3%。去年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形式投入,新建、扩建乡村道路385公里,新建住宅11.6万平方米,298个村通上了柏油路,占总村数的7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贵州剑河县久顺村人苦拼13年,造出梯田挂山川,终于使这里的百姓——
  与温饱握手
邱存双
在中国西部的莽莽九万大山中,恶劣的自然环境只给贵州剑河县久仰乡久顺村留下人均0.25亩稻田的生存空间,贫困与久顺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84年开始,久顺三任村党支书立下“愚公”志,变苦熬为苦拼,带领全村苗族群众接力干,用自己的双手在“地无三尺平”的山腰上,一笔一笔地改写了历史。他们苦拼13年造出层层梯田挂山川,人均耕地由0.25亩猛增至1.02亩,重造了一个新久顺。至此,久顺人与从未“谋面”的温饱终于握上了手。
在久顺,村民们清楚地记得:过去,一个党员领导全村,20多个春秋为苗族群众周而复始地办着一件大事,那就是领救济衣、分救济粮、发救济款……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久顺山河依旧,贫困依然。全村一百几十户人家,全部家当加起来不足百元。
1984年1月,从河北张家口退伍回到久顺不久的邰正章,正碰上村里换届选举,29岁的邰正和当选为支书,27岁的邰正章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热切渴望摆脱贫困的苗族群众,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邰正和、邰正章走马上任,面对85%的村民严重缺粮,首要问题是解决吃饭。邰正章在党员大会上响亮提出:“久顺,人多地少,要解决吃饭问题,唯一的出路,造田!”“我们不缺胳膊,也有两只手,一定要凭借艰苦奋斗的愚公精神,彻底改变久顺的河山!当前,村里外出讨饭的劳力较多,由我上县到州争取支持,稳定足够劳力围山造田。”在州县民政部门的支持下,邰正章领来了1.35万公斤救济粮,60%用于请回外出讨饭的劳力,40%用于奖励造田积极的农户。
从那年起,久顺人在六七十度陡坡上围山打响了扶贫攻坚战。全村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娃娃,连五保老人也参加了造田攻坚大决战。
村里穷,无钱买钢钎、雷管、炸药、人力胶轮车,他们采取土法上马,要炸开千年顽石,先用柴火加木烧石,趁岩烫时顺木尖浇上酸汤水,石头炸开再用钢钎撬;没有人力车就自制木滚车,用树脂替代润滑油,就这样干开了!
打那之后,久顺从邰正和到邰正章,再到邰开发已换了三任支书,围山造田的钢钎、锤声、炮声、号子声,从没有间断过。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冒酷暑,顶烈日,挖山不止。久顺人,凭此信条,经过13年的苦拼,靠一锄一锄地挖,一钻一钻地打,一锤一锤地敲,一块一块地扛,一撮一撮地搬,硬是围着陡坡转,造出梯田244亩、梯土126.3亩。累计投工4万多个,搬运回填土石方9.5万多立方米,砌垒田埂最高的8米,矮的也在3米以上,总长达20.8万多米。
历经十三载春秋,久顺去年人均吃粮由过去不足百公斤增至286公斤;人均纯收入由10元提增到630元;回销救济粮由7.5万公斤降为零;过去85%的缺粮户变为余粮户。如今讨饭的绝了,缺粮的少了,“光棍汉”全都成了家。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仅有检查还不够
白平
最近,笔者到某地了解农民负担情况,当地领导在接待时介绍说,他们每年都要对农民负担情况组织5次以上的检查,逐村过堂,做到常抓不懈。当时听来,确实为这里减负工作力度之大而由衷赞佩。可到村组调查发现,加重农民负担的乱收费、乱集资现象并未消除,有的村还十分严重,群众反应强烈。为何频繁检查,“常抓不懈”,基层的问题还这么多呢?原来,他们只注重检查,而对每次检查出来的问题却未彻底纠正,检查结束,减负工作也就跟着结束了。这哪会有什么效果呢?据了解,这种现象并非个别。
从农民负担检查的全过程来讲,检查只是手段,目的在于解决问题。然而,现在有些地方的领导却把两者给颠倒了,他们图的是检查的声势、影响,并以此作为向上汇报的本钱。每次检查归来,都要形成一篇洋洋洒洒的汇报材料。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类材料年年都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去年的问题未曾纠正,今年照样还是问题;去年的对策至今没有落实,今年仍被列为“对策”。农民负担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之后依然沉重。
农民负担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跳出一己一地的小圈圈,真正承担起减轻农民负担的责任。对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不仅要经常检查,更重要的是不包庇,不手软,严肃处理,迅速纠正。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农民群众的真诚欢迎。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许铁匠村圆了“甜水梦”
韩金泉
四月十日上午十时,河北省东光县南霞口镇许铁匠村新打的机井中喷出清泉,全村老少一片欢腾。八十七岁老人许丙耀眼里噙着泪花,双手捧起清水喝了一口,说:“好甜啊!咱们终于喝上甜水啦。”
许铁匠村的村民多少年来用坑塘和土井的脏水苦水,天天拉肚子跑厕所和医生医药打交道。从打土豪分田地至一九九六年任村支书的许丙耀老人,在任期间几十年就想解决这一问题,直到年老离任没能实现,成了老人的一桩心事,晚上睡觉做梦都想着打井的事。老人一盼盼了三十年,不但没盼来好水,经济发展还落在全县的后头,成了全县十二个特困村之一,人均年收入仅有六百元。
一九九六年末,县委决定对现有的十二个特困村进行重点帮扶,县委常委每人包一个村,要求“一年大变样,两年致富奔小康”。县委书记张国斌包下许铁匠等两个村,与村干部踏遍块块土地查土质看地势,走家串户了解民情,发动群众商讨致富的路。水是制约许铁匠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打出一眼深井不但能解决村民吃水,而且全村四百多亩耕地能旱涝保收。张书记当即拍板先打井。
乡亲们一听要打深井,个个磨拳擦掌,东借西凑,三天凑齐三万元。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一眼深井终于打成了,许铁匠村终于圆了“甜水梦”。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湖南攸县十年新增耕地五千亩
湖南省攸县十年来造地还田19896亩,而建设用地和灾害损地为14420亩,占造两抵新增耕地5476亩。
攸县地处湘东,是个亩产吨粮县,近年发展占用的土地日益增多。全县重视开发利用宜农荒地和整理废弃地,近6年中,合理开发土地43860亩。这个县还注意调整宅基地及盘活城镇存量土地。10年来,全县已有5000多户村民向集镇迁移,腾出住宅基地还耕净增2500亩。近3年全县城镇节约耕地157亩,同时对闲置土地进行合理调整。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江西耕地七年稳中有增
江西全省耕地面积连续7年稳中有增。
该省先后出台了《江西省基本农田保护办法》等法规,并决定每年元月15日为全省土地管理法宣传日;认真清理非农建设用地,开展创“无违法批地、无违法用地、无违法管地”的“三无乡镇”和创土地管理模范县活动,基本刹住了乱占滥用耕地的歪风。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目前,全省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600万亩。省政府编制了三个五年段耕地总量控制保护方案,在全省建立了耕地保护责任制,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各县、乡、村都将10亩以上连片的耕地纳入保护区。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广东初步遏制耕地递减势头
广东省初步遏制了90年代初期耕地连年递减的势头。
“八五”期间,广东省共筹资近9亿元,用于开发宜农土地260万多亩,其中耕地133万亩;去年又决定今后每年从财政拨出5000万元专款用于宜农土地开发,并严格控制新占耕地。去年全省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上年减少两成多,而同期新增耕地面积1.2万公顷。
这几年广东省还投入巨资大规模开展灭荒复耕工作,共清查出80多万亩,复耕了70多万亩。这些措施对广东粮食生产从连续三年滑坡到连续三年增产起到重要作用。 (本栏均据新华社电)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辽宁采取综合措施保护耕地
辽宁力求实现耕地使用和增加的动态平衡,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综合调控措施遏制耕地锐减势头,每年把土地减少量控制在22万亩以内。辽宁土地管理部门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000多万亩,人均占有约1.2亩,每年可以出产160亿公斤的粮食和足够的蔬菜、果品,可确保全省自给有余。他们还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十年恢复耕地130多万亩;此外,全省14个市的70多个县区组建了土地监察大队,基本刹住了乱占滥用耕地的不良倾向。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仅仅是填一张表格吗?
——写在农业普查质量抽查之际
本报记者高云才
3月的一天,当20岁的姑娘冯东在农户家核填农业普查质量抽查表时,显得尤为认真,因为她意识到笔下用碳素墨水工工整整书写的数字意味着农普质量。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绿珠镇的农业普查员。
认识:表格上的“金字塔”
如果说农业普查的结果是一座“金字塔”,普查员手中的农业普查表就是“金字塔”的底座。这些表格,决定了“金字塔”的建筑质量。
1997年的元旦,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全国700多万普查人员顶风冒雪,深入千家万户,进行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现场登记工作。每一位普查员肩上的使命都是神圣的,他们面对的是一张张普通的表格,而这些表格的分量是沉甸甸的。
中南海关心着这张表格的质量。国务院于1996年12月13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副总理邹家华、姜春云就搞好农业普查现场调查工作进行总动员。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就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有关问题发出通知。从首都北京到边陲乡镇都行动起来了!2月初,现场登记工作结束。为了确保农业普查的质量,全国农业普查质量抽查工作3月份铺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主任邵宗明对记者说,搞好事后质量抽查的现场登记工作,就是选择优秀的普查人员担任抽查员,进行更为认真的调查登记,并对现场登记进行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
贵州省由于县级财政较困难,不少普查所需经费难以落实,当时的代省长吴亦侠给省财政厅批示解决农普经费困难的问题,要求保证农普质量和工作的顺利开展。海南省办公厅对全省农普现场登记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江苏省对农业普查质量抽查验收工作制订了实施细则。山西省大同市还在抽查中摸索出一套经验,即“实战练兵,典型示范;把握节奏,适时会诊”。
在第一次农业普查现场登记的过程中,全国进展情况顺利。普查员热心细致,农民热情配合。普查员知道手中这些表格关系着我国国情国力的调查质量,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决策的制定。不难看出,农业普查工作成功与否,认识是第一位的。
解释:从陌生到熟悉
“我们农民对党的政策绝对放心,就是应该如实填报。”79岁的老汉谭秉乾乐呵呵地接待了我们。他一边协助普查员核实家里的经济情况,一边对记者说:“我已经是第二次见到农业普查表了,比较熟悉。”这是记者在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农业普查质量抽查小区见到的一幕。
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赴广西检查组的同志问老汉:“元月份普查员入户调查,这一次又入户,你们担心不担心普查结果与税费挂钩?”老汉说:“开头是担心的,后来政府宣传不挂钩,我们相信政府,农业普查有利于我们脱贫致富,我们很欢迎。”在博白县绿珠镇,茂密的蔗林掩映着农民的新屋墙,村头巷尾,张贴着“搞好农业普查质量抽查工作”的标语。在这个镇的农民家中,我们听到了同样的回答。
广西农民对农业普查表这样熟悉,不是偶然的。“宣传可以产生创造力,对农业普查来说更是这样。”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局长覃卓凡说。
刘三姐的传说是壮乡歌手的骄傲。壮乡的山歌在农普宣传中大显身手,是壮乡儿女的独创。桂林地区邀请当地著名“山歌大王”秦国民撰写精彩的山歌段子《农业普查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展农业普查山歌对唱。自治区还搞农普楹联征集活动,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纷纷应征。获得一等奖的对联上联是:“粮食征购土地承包等项不因农业普查结果发生改变”,下联是:“家底摸清国情掌握诸般为了乡村大好前程奋力飞奔”……
各种式样的农普宣传已使农业普查深入壮乡儿女的心中。农民对农业普查的各种顾虑打消之后,才会如实申报,农业普查表上的数字才是真实的,农业普查的结果才是高质量的。
广西圆满地完成了现场登记和质量抽查工作。这里的农普工作只是全国各省区农普工作的一个缩影。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登记工作现在告一段落。4月上旬,全国农业普查手工汇总数据分析会在扬州召开,与会专家和出席会议的各省区代表经过细致分析和论证之后一致认为,农业普查数据是可靠的,与各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相符。
农普质量凝聚着全国700多万农普大军的辛勤劳动和广大农民对国家农普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实践证明,建立在农普表格上“金字塔”的建筑质量是可靠的。农普数据的分析及其每一环节,还有一个严把质量关的过程。摆在农普工作者面前的质量任务依然是艰巨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素有大棚菜生产基地之称的山西省闻喜县的市场上,新鲜蔬菜应有尽有,且价格低廉。一辆辆满载鲜菜的卡车运往11个省市。全县种植大棚蔬菜面积发展到6.8万亩,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可上千元。图为县科协的同志正在新生村景王义的大棚内进行管理指导。 马建军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哈尼族人民,创造了美丽的“梯田文化”。在那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一层层梯田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本报记者任维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