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基辛格
指出中美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共同利益
本报北京6月18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上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
江泽民首先对基辛格博士多年来为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他说:“中美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共同利益。去年我和克林顿总统在马尼拉会晤时,双方都表示要求同存异、共同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近来,中美关系基本上保持了去年下半年出现的改善势头。”
江泽民说,抓住机遇,把两国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不仅需要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界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希望基辛格先生运用自己的影响,继续为促进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江泽民说,再过13天,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我们对香港的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充满信心。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不仅符合中国本身的利益,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均有利。
基辛格说,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们两国保持健康稳定的关系,不仅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而且将影响下个世纪世界的走向。我同许多美国人民一样,期待着江主席今秋对美国的国事访问,相信这一重要访问会把美中关系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基辛格表示相信,香港回归后将会继续保持繁荣、稳定。
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参加了会见。基辛格此次是应外交学会邀请来华访问的。
(附图片)
六月十八日,江泽民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会见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新华社记者刘少山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举行委员长会议
乔石主持决定6月27日召开第二十六次常委会
本报北京6月18日讯记者陈维伟报道: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决定,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将于6月27日至7月3日在京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主持了今天的会议。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作了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安排意见的汇报;作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增减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作了关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镇作了关于批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结束工作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项淳一作了关于公路法草案和动物防疫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据悉,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名单(草案)》;审议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增减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审议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结束工作的建议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审议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草案)》;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草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草案)》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草案)》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加入《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非洲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号议定书、第二号议定书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1996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审查和批准1996年中央决算;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1996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等还将参加首都庆祝香港回归活动。
出席今天会议的副委员长有:田纪云、王汉斌、陈慕华、费孝通、雷洁琼、王丙乾、王光英、程思远、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纳米比亚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于海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纳米比亚全国委员会主席坎迪·内霍瓦一行。
李瑞环对内霍瓦访华表示欢迎。他说,中纳人民有着传统友谊,两国建交后高层领导互访频繁,经济合作卓有成效。去年江泽民主席和努乔马总统的成功互访,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纳米比亚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给予中国宝贵的支持。我们对此表示感谢。在介绍国内情况时,李瑞环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曾走过曲折的道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取得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是团结起来,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改善生活。18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内霍瓦说,纳米比亚人民在获得独立前就与中国人民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纳中友谊不断得到发展。他代表纳米比亚政府和人民感谢中国在各方面给予纳米比亚的支持。
内霍瓦一行是应全国政协邀请来华访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重庆直辖市领导机构挂牌
李鹏出席挂牌揭幕仪式
本报重庆6月18日电记者李维平报道:重庆3000万人民期待已久的直辖市挂牌揭幕仪式,今天上午在重庆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正在重庆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出席了仪式。李鹏总理即席讲话,高兴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向重庆3000万各族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天的重庆人民大礼堂灯火辉煌,装饰一新。2万多平方米新建的人民广场上,数万群众冒雨聚集在一起,一睹重庆直辖市领导机构挂牌揭幕的历史性画面。
上午10时,重庆市长蒲海清宣布大会正式开始,宽广的大礼堂内响起雄壮的国歌。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龙、市长蒲海清、市政协主席张文彬、市纪委书记赵海渔分别为市五大机构挂牌揭幕。会上,某集团军军长桂全智代表驻渝部队和武警官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重庆市委主委冯克熙代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黔江地区行署专员叶欣代表重庆少数民族群众,团市委书记洪天云代表各界群众先后发言。他们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自觉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抓住机遇,同心同德,负重自强,为发展新重庆谱写最新、最美、最壮丽的篇章。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表示,重庆市委决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按照江泽民总书记“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李鹏总理“开发三峡、振兴重庆”的要求,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全市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在重庆考察工作时强调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抓住机遇振兴重庆
新华社重庆6月18日电(记者王安、张宿堂)国务院总理李鹏近日在重庆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重庆直辖市的设立,翻开了重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要以设立直辖市为契机,正确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努力开创新局面,建设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
从6月15日至6月18日,李鹏总理在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市长蒲海清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重庆特钢公司、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长江二桥、兆峰陶瓷有限公司、华能珞璜电厂、西南铝加工厂,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
考察期间,李鹏听取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汇报,并就重庆市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这既是重庆各族人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事关全国发展大局的一件大事。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决策。江泽民总书记对设立重庆直辖市非常关心,对重庆的发展提出了“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要求。李鹏说,重庆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思想领先、平稳过渡”的方针,在直辖市成立的三个阶段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制定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选举产生了重庆直辖市第一届市级领导班子。中央对重庆市委、市政府在筹建直辖市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是满意的。
李鹏指出,当前,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很好,重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发三峡,振兴重庆。他说,重庆市可以发展得快一些,但必须是有效益的。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稳中求进。从今后的工作看,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要处理好“大重庆”与“小重庆”的关系,树立“大重庆”的全局观念。要从指导思想上确立搞好3000万各族人民、8万平方公里的“大重庆”。这不仅是一个城乡关系问题,也是一个把移民工作摆在什么位置的问题。移民的任务是艰巨的,百万移民85%在重庆市。要在移民过程中对库区进行开发,使三峡库区的发展成为“大重庆”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没有库区经济的振兴;没有库区经济的振兴,就没有繁荣发展的“大重庆”。在搞好库区开发移民的同时,要注意抓好扶贫工作,特别是要解决“二市一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李鹏说,要处理好“新重庆”与“老重庆”的关系,建设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为了加强重庆市的领导力量,中央从外省市和中央的部委抽调了一些干部来重庆工作。大家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集思广益,对重庆的发展是有利的,是件好事情。好事要办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新老干部要团结。只要新老干部齐心协力,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重庆的事情就能办好,困难、问题也能克服和解决。对老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我们应给予充分肯定。新重庆的四套领导班子同样要注意搞好团结,要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紧密配合开展工作,带领重庆人民开创新的事业。
李鹏强调,要处理好新建与改造老企业的关系,走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重庆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无论过去和现在对全国的经济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当然,目前也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我们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过程中的暂时困难,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改革,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一定能够克服的。对于重庆来说,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势建立和发展天然气化工工业,还要新建一些企业。
但对众多的老企业来说,还是要以技术改造为主,走滚动发展的道路。这里的关键是要有市场。有了市场,产品有了销路,才能出效益,才能不断扩大生产,滚动发展壮大起来。他说,重庆的土地资源十分宝贵。搞建设,搞改造,都要特别珍惜用地,要给子孙后代留有余地,切不可大手大脚占用有限的土地,盲目上马搞易地改造。
他指出,要处理好中央支持、各地支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重庆的发展是机遇与困难并存,是机遇大于困难。对新重庆,中央要给予支持,各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会给予大力支援。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处理好各方面支持和自力更生的关系。要靠埋头苦干,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这是最可靠的发展基础。对于中央和各方面的支持,要正确对待,不要过分依赖。要看到国家这么大,底子又薄,困难的地方多,还有比重庆更困难的地方需要国家的帮助和支援。在建设新重庆的过程中,重庆人民要继续发扬红岩精神、黔江精神。
他说,处理好以上四个关系,重庆的工作就大有希望。
李鹏表示相信,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重庆人民艰苦奋斗,齐心协力,一个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一定会屹立在祖国的大西南。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李鹏总理在重庆进行考察。(附图片)
6月16日,李鹏总理在重庆兆峰陶瓷有限公司考察。
新华社记者齐铁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首都理论界专家学者
学习座谈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
丁关根钱其琛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本报北京6月18日讯新华社记者范丽青、本报记者吴亚明报道:今天,人民大会堂装饰一新的香港厅迎来了它竣工后的第一批客人。来自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首都理论界的专家学者50多人,在这里举行“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座谈会是在举国上下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气氛中召开的。与会人员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为实现香港回归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要深入学习、研究、实践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为祖国统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贡献。
钱其琛在讲话中指出,回顾、讨论、研究和学习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思想,这对做好当前香港回归的工作,特别是对香港回归后,维护长期繁荣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香港回归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坚定不移地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这是我们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关键的一点就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
他说,坚持“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是从中国长期发展战略抉择出发作出的判断。在中国改革开放、繁荣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香港作为通向国际市场的桥梁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的。其次,我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香港问题的解决,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还要解决澳门问题,最后还要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因此,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也是着眼于国家统一的长远考虑。
钱其琛指出,江泽民主席不久前曾讲过,香港回归后要纳入法制化的管理,成为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香港问题上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根本的一点是要依法办事。现在我们已有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来保证“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也为“一国两制”方针政策长期不变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不变,是两方面不变,不改变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改变香港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保留原来的两种制度在一国之内的并存。坚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还必须在香港实行“港人治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钱其琛认为,从理论高度来分析,“一国两制”的构想来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一国两制”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是用和平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新方法。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可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讲话全文见第三版)
丁关根主持了座谈会。他说,我们很快就将迎来香港回归祖国这个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这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和历史发展的一件大事。在香港即将回归之际,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对于我们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焕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丁关根指出,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显示了邓小平同志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智慧,显示了邓小平同志非凡的革命胆略和创造精神。我们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办法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有利于促进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我们深信,随着“一国两制”实践的发展,我们将越来越体会到这一构想的伟大历史作用,越来越体会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历史贡献。
他说,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动摇。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定随着实际生活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的领导干部,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和广大理论工作者,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性,进一步落实好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的战略任务。
丁关根强调,面对着跨世纪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迎接香港回归,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苏星、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邵天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在会上发了言。郑必坚、陈云林、郭超人等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在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环境与资源保护必须纳入法制轨道
本报北京六月十八日讯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本报记者白剑峰报道:在今天结束的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提出,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必须纳入法制轨道。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要把加快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乔石说,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全局,关系到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增加了投入,加快了法制建设,加大了治理力度,有些地区的环境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总的来看,环境保护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根本大计来抓,一年接一年,一代接一代地抓下去。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资源,没有资源的永续利用,就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草原、矿产和生物等自然资源,特别要保护好事关国计民生的土地、水、森林等重要资源。对非法采矿、乱占耕地、滥伐森林、污染水源等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现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禁止。
乔石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执法监督。要把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监督工作的水平。要把亿万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风气,全面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讲话全文见第三版)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提出,在今后一段时期,在抓好环保执法检查的同时,要着重抓好土地、森林、水资源保护的执法检查,坚决刹住乱占耕地、乱砍林木、污染水体的现象。地方人大也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执法检查,特别是要注意检查一些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而确定的大工程和大项目,谁违反了法律法规,谁审批的,都要追究工作责任直至刑事责任。地方人大要继续坚持述职评议等监督形式,把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做得如何,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对于那些重发展、轻环境、不珍惜资源而导致经济片面发展,环境资源状况严重恶化地区的领导干部,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而且还要批评教育,直至弹劾罢免。
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善于运用司法手段,确保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新近颁布的新刑法,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罪”,这对维护环境与资源管理秩序,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各级法院、检察院要积极受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案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环境与资源的犯罪行为,震慑破坏环境资源的不法分子。各地人大要督促司法部门狠抓一两个大案要案,惩一儆百,抓出实效。
会议认为,环境问题很多都是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引起的,而资源问题很多也是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比如水污染引发了水资源的紧缺,水土流失造成了耕地资源的紧缺,等等。今后,各级人大在狠抓环保的同时,要在资源保护方面多下功夫,多下力气。全国环保工作的重点是“三河”、“三湖”和“两区”的污染治理、乡镇工业污染的治理、城市水污染治理和垃圾污染治理等。同时,对黄河断流,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严重污染,渤海湾近海海域污染等问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各地要根据实施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用集中优势打歼灭战的办法加以解决,共同为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由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主持,副主任委员林宗棠作了总结发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