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盛和宝鼎铸深情
王敏
香港历百余年而回归的伟大时刻正在向我们走来。亿万双真诚的眼眸为之渴盼,举国上下,为之欢腾。
为了纪念这一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香港各界青年庆祝回归筹备委员会代表将向祖国敬献盛和宝鼎。宝鼎凝铸着香港200多万青年企盼香港回归、立志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盛和宝鼎,取中和兴盛、繁荣和平之意;器呈方形,双耳四足,重1997公斤,通高2.22米,长2米,宽1.5米。鼎身上部铸有香港区徽,图案两侧是壮美的龙凤呈祥纹饰,宝鼎庄严秀丽、威严豪迈。盛和宝鼎的设计制作集中国考古、历史、美术、书法、铸造名家之大成,是喜迎香港回归的宏伟杰作。
献鼎活动将于6月21日,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10天之际,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前举行。届时,香港各界青年庆祝回归筹委会代表将向全世界华人发出“华夏儿女,血脉相连,荣辱与共,团结起来,为21世纪的到来,再创中华民族之辉煌”的《盛和倡议》,并将宝鼎座址圆明园,作为铭示后人勿忘国耻、永振国威的永久性爱国主义教育景观。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欢庆香港回归
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杨纪珂百年国耻洗雪扬眉
碧血玄黄满地愁,
怒雷世世郁心头;
一朝雪尽当年耻,
吐气扬眉薄斗牛。国土主权必须维护
主权岂可久飘零,
复此金汤赖小平;
还我河山磐石固,
中兴举国尽欢腾。一国两制青史留芳
一国之中两制修,
纡筹长策冠全球;
高瞻远瞩天涯近,
青史英名万古留。和平谈判垂世典范
愿将玉帛化干戈,
对话沧桑好事多;
典则先从华夏始,
垂范世界舞婆娑。香港回归台湾榜样
两岸原来是一家,
弟兄相处本无瑕;
和平统一明朝事,
香港回归已着花。京九沿线珠联璧合
北京香港紧相联,
南海长城一线牵;
珠串城乡多璧合,
巨龙矫健舞长天。躬逢盛世四海升平
三中全会创鸿图,
四海升平万事舒;
盛世今逢开口笑,
毋须头白思莼鲈。中国特色广被神州
紫荆茂盛吐芳菲,
荷菊梅兰相映辉;
更有牡丹真国色,
神州夺得百花魁。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我看香港回归

  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
马志民
旅游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香港回归以后旅游业的发展如何,是大家所关切的。我认为香港回归之后香港旅游业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其理由如下:
一、世界旅游业方兴未艾,有利于香港旅游业的继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旅游业的地位日益重要。旅游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繁荣与社会安定。而旅游业又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有助于推动国际与地区间经济和文化的交往。因之,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与扶持。目前旅游业的经济收入已经超过机械制造业、汽车业和石油工业的产值,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出境旅游将接近7亿人次,而至2010年可达10亿人次,较目前增长80%,旅游总收入将超过9万亿美元,而亚太地区将继续成为国际旅游的热点地区,旅游入境人数持续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为港澳台及内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与客源基础。
二、香港回归是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互为依托、优势互补的格局更加强固,有利于香港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近10多年来香港旅游业发展较快。1978年香港的旅游入境人数200万人次,旅游收入51亿港元。1996年香港旅游入境人数为1170万人次,旅游收入870亿港元(折合110亿美元),1996年比1978年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4.85倍和16.06倍,这除了香港自身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内地的改革开放。
中国山河秀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若干年后,中国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旅游大国。事实表明,内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是香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腹地。回归以后,香港与内地虽然实行“一国两制”,但他们的关系必然更加密切,他们的互补与联合的趋势也势必加强。而随着内地的进一步开放,从香港或从外国经香港到内地、从内地到香港或经香港到外国的游客将会与日俱增,未来内地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将给香港旅游业带来新的强劲的活力。
三、出入境手续简化,交通设施更臻完善。香港回归以后,可以相信,香港前往内地的手续会更加简化,使旅客更感方便。而近几年香港、澳门和内地邻近地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使港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海南岛形成发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深圳、珠海、海南三亚及澳门三大机场先后通航,从总体上改变了该区交通封闭落后的状态。深圳、澳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后,旅客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000万及400万人次,较目前增长一倍。香港新机场及其相关基建工程相继竣工,有利于消除交通樽颈的制约,有利于香港旅游业的大幅增长。据香港旅游协会的预测,新机场通航营运后,至本世纪末抵港游客将达1500万人次,较目前增长三成。到2000年第二条跑道建成,旅客吞吐量较目前启德机场提高三倍,达8700万人次,其中抵港游客在下世纪初希望达到2000万人次,较目前增幅近一倍。而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水路运输的发展也为旅游特别是区域性的短线旅游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四、香港自身吸引力的增强。香港历来有“东方之珠”的美誉,香港回归是举世瞩目的世纪大事。“九七”效应将对香港旅游业产生积极的影响,香港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而新机场、青马大桥等大型新的建设成就也必将增加香港新的吸引力。近期香港旅协在研究报告中建议发展七大旅游项目(如观景台、节圩、水上活动中心、大屿山缆车等),某财团正在马湾策划开发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及香港特色的主题公园等均将会为香港的旅游业增色。而香港旅游业发展较为完善,市场机制接近成熟,管理服务素质较高,作为区域性旅游中心的地位以及联结内地、澳门和台湾的中介桥梁作用也将因回归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综上所述,香港回归之后,无论从国际因素,祖国因素,地域因素或香港自身因素来看对香港都将更为有利,因之,我们对香港旅游业的明天充满信心。
(作者为香港旅游界庆祝香港回归筹委会主席团执行主席)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回首往事喜今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病理学教授侯健存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喜庆日子即将到来之际,我的心情分外激动,许多往事历历在目。在近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日子里,我曾经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为了振兴中华、雪我国耻的报国之志,还有过从祖国内地到香港之间“三出三进”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但我终于看到了国耻被洗刷,香港同胞忍受长达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块失地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同胞将和祖国人民一样共同欢呼: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振兴了中华才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我时常想到我之所以能走过这“三出三进”的坎坷经历,是周总理给了我亲切的关怀,是小平同志给了我报国的机遇。
我自幼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对外国列强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凌辱和奴役,有着深切体会。对于国耻,对于屈辱,我一辈子都刻骨铭心!一个懂得自强自立的民族,应该从历史中记住自己的落后与耻辱,不然,就容易丧失自尊,麻木自欺。事实上,没有国家的强盛,也没有我们自己和整个民族应有的地位,也就让人家看不起。这种忧患意识一直深藏于我的心中。
我的父亲侯宝璋教授是蜚声中外的病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在父母的教育培养下,在小学时期我就树立了“祖国一定要富强,人民一定要健康,才能不被称为‘东亚病夫’,才会不受列强欺凌”的信念。这一科学救国信念使我决心子承父业,发誓要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在四川成都我先读完金陵大学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士学位。由于我们父子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不满,被列入了黑名单,只得避难香港。父亲就任香港大学病理学教授,我则就学于香港大学医学院并获得了美国纽约州大学颁发的医学博士学位。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当时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事实告诉我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在这时,我初次听到周恩来总理的声音:号召海外炎黄子孙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当时国际上正掀起一股反华逆浪,朝鲜战争在危及我国的边陲。我感到祖国需要我,应当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在祖国的建设上。这一愿望很快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于是我婉拒香港同事及朋友的劝阻,于1952年底只身一人返回北京,进入中央卫生研究院(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前身)生理学研究室做助理研究员。
这“一出一进”的情况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由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的一些原因,我遭到了误解,蒙受冤尘,无法工作。我向在香港大学的父亲提出继续深造的请求,父亲同意送我到英国学习,要为国家培养病理学的高级人才。这样,在周总理直接关照下我第二次离开祖国,进入伦敦大学医学院,攻读实验病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又去瑞典卡洛林斯加研究院细胞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一年后传来周总理要我协助父亲返回北京工作的信息,我就返回香港,在与父亲做了周到的准备后,于1962年春起程返北京。周总理很快签署国务院令任命侯宝璋为北京中国医科大学(现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到京后,周恩来总理及邓颖超女士亲切接见了父母和我,并在中南海西花厅设家宴为我们洗尘。当时出席作陪的还有陈毅副总理与国务院办公厅主任童小鹏。总理说:“侯老,对你们在这个困难时期回国,我十分钦佩!”并嘱咐我要协助父亲办好中国医科大学,使中国医学教育和科学现代化。为此,我向总理作了承诺。
然而,正当“二出二进”的我准备大展鸿图之际,“文革”爆发了。在那荒唐的岁月里,我失去了慈祥的父亲和在北京医学院任教的弟弟,我也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但这并没有消减我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后悔。
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我的人生也展现了新的篇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时负责侨务工作的廖承志同志关照我陪同母亲出国休假。当我们母子的身影出现在香港和英国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些人还力劝我移居国外。此时,我抓紧时间应邀到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讲学及访问,拜访我的老相识诺贝尔奖获得者、生物学家波尔特尔教授。出席了英国皇家病理学会年会和在巴黎召开的第四次国际免疫学大会,还利用影响组织了英国三个科学家代表团到北京访问。1982年,出乎人们的意料,我“三出三进”,又陪同母亲回到了祖国北京。
其实真正了解我的信念与追求的人,对此不会感到诧异。我自幼就受父母及社会环境对我的教育,树立了毕生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上起屈原的“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下及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感人肺腑的真情挚语,代表着一种传统,即把中国知识阶层的命运和祖国、人民永远熔铸在一起,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我的“三出三进”正是这种坚定信念的必然结果和具体体现。我初中毕业时,父亲的好友、作家老舍先生,曾在纪念册上以我的名字写下了意味深长的留言:体健、神健,国存、我存。今年我已经74岁了,但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享受着我的科学青春,特别是香港回归在即,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迎九七话香港

  香港:国际航运中心
恺悦
香港与旧金山、里约热内卢齐名,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如今,它已经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1996年进出香港的远洋船舶达81455艘次,其中离港的远洋船舶达40767艘次,抵港的远洋船舶达40688艘次。目前,香港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多个港口有航运往来,形成了一个以香港为枢纽,航线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海上运输网络。世界各大船公司也大都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香港成为国际航运财团在亚太地区的行政和船舶管理中心。
香港紧靠珠江口,它的内河运输也十分发达,对海运货物的集散起着巨大的作用。1996年进出香港的内河运输船达354700艘次,其中抵港的船达177600艘次,离港的船达177100艘次。
香港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船东总部。50年代之前,香港船东业在世界上还是默默无闻,之后,香港船东以善于经营管理、顺应形势需要、抓住良机而在世界航运业中开始显山露水,远洋船队得到迅速发展。在鼎盛时期,曾占世界船舶载重吨位的12%,包玉刚和董浩云曾并称为“世界船王”。经过80年代世界航运业危机之后,香港的远洋船队再次崛起,到1995年,香港共拥有1300多艘远洋船舶,总吨位达到6400多万载重吨,约占世界船舶总载重吨位的10%,成为与美国、日本、挪威、希腊齐名的船东基地。
60年代末,一种新型的货运方式在全世界兴起,这就是集装箱运输。外贸出口和海运在经济中占相当地位的香港,集装箱运输业起点虽然晚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却更为迅速,自1987年以来,一直以两位数的增幅直线上升,1994年、1995年的增长率分别高达25.6%和13.4%。1996年在经济放缓中仍取得了6%的年增长率,以1346万个标准箱再次压倒新加坡的1295万个标准箱,连续5年蝉联世界第一。今年第一季度,葵涌码头的吞吐量达207.9万个标准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3.6%。业界人士估计,今年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可达1450万个标准箱,将比去年增长8%—9%,稳守世界第一集装箱港口地位。
航运业从各个方面对香港经济的腾飞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首先,香港贸易的兴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航运业,水路运输的商品占进出口贸易总吨位的九成以上。其次,航运业保证了香港工业所需进口物资源源不断的供应,并且承担了将港产工业品分送到海外市场的任务。再次,航运业对香港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此外,航运业对金融、旅游、保险业等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香港航运业骄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的港口设施和先进的经营管理、较为合理的航运管理体制和政策,更离不开祖国这一强大的后盾。
香港回归祖国后,将保持自由港地位,实行自由贸易制度,贸易将进一步发展。贸易的发展必然继续促进航运的发展。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原有的航运经营和管理体制,可经中央人民政府授权进行船舶登记,允许除外国军用船只以外的其他船舶依法进出港口,允许私营航运及与航运有关的企业和私营集装箱码头继续自由营业。加之祖国内地庞大的市场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香港这个国际航运中心将更为繁荣发达。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基本法问答

  说基本法是香港特区的“小宪法”对吗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中国的基本法律之一,不是宪法。有人说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小宪法”,严格而言是不准确的。
因为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而1997年后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是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一个国家,说它是宪法或“小宪法”是不合适的。但是,基本法在结构上有些像宪法,它包括序言、总则、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治体制、经济、文化、教育等章、节,与宪法的结构差不多。基本法这个特点,在其他基本法律中是没有的。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或者是由于基本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少人习惯地将它称之为“小宪法”。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风情

  香港体育的社会化
梁文生
凡是到过香港的人,只要稍留意就会发现,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一是体育场所多,二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多。这既反映了香港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也反映了香港体育社会化的程度。
随着城市的发展,香港的土地资源极度短缺,但就在这寸土寸金的“弹丸之地”,却拥有大批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当地政府把发展体育事业看作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看作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看作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政府每年都在预算中列有大量体育经费,从而保证体育场地的建设、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内地不同,香港大部分体育设施是由市政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市政部门除了建设和管理各类运动场、游乐场、度假村、运动之家、游泳池、泳滩外,还为不同年龄和体能的人士,举办各类体育训练培训班和体育比赛。
一座座设备精良、功能完善的体育馆,一片片环境优美、管理细致的运动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健身娱乐的场所,而且对城市布局起到了美化作用。拥有1.2万个座位的香港体育馆,在亚洲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它的外形像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可以承接大型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香港大球场从空中俯瞰,好似两片张开的贝壳,4万个观众座席隐没在硕大的壳下,使观众在观看比赛时免受日晒雨淋。整个二层看台设有50多间包厢,小的包厢能容纳30人左右,大的包厢能容纳200多人,包厢内备有专门的厨房,观众可以自己在里面制作食品,与亲朋好友一面品尝美味,一面观看比赛,别有一番情趣。除了有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外,香港还拥有众多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以满足群众锻炼身体的需要。
香港许多体育设施建在公园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成为都市人消闲的好去处。如位于柴湾区的鲤鱼门公园内,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射箭场、康乐馆等,还设有骑术学校,内有两个练习场地及一条1300米长的骑马小径,沿山势而上,直达建于高山顶的古炮台。在公园内,老年人、年轻人及孩子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香港人既重视竞技体育,更重视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当李丽珊在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上夺得女子帆板冠军,为香港赢得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块金牌时,令港岛上下兴奋不已。竞技体育又刺激和吸引社会各界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香港体育社会化水平大大提高。
香港管理体育的部门叫作康体发展局,它在香港体育发展中担当决策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积极扶持各类体育协会,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在全社会开展“家庭健身推广计划”,在青少年中开展“活力高飞运动推广计划”,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香港奥林匹克委员会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每年举办一届“香港体育节”。香港奥委会负责人解释举办体育节的目的,“在于使各界人士认识到积极参与公众体育活动,对于身心健康极其重要”。每年的体育节热闹非凡。在节日期间,人们充分体会到体育活动不仅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益处,而且在增进社区之间交往和友谊方面也有独到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港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在他们看来,与买营养品、药品相比,花钱参与体育锻炼,是一种更加合理的健康投入。居民体育消费的增长,又促进了体育市场的繁荣。许多企业家也纷纷解囊,赞助体育事业,以回报社会。如著名的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多年来先后捐赠数亿元,支持内地和香港的体育事业的发展。
市场收入、企业资助、政府投入,形成了社会体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从而为香港体育事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香港回归牵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图为雪域高原的西藏自治区曲水县茶巴拉乡中心小学的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有关香港回归的知识。李扬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