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作者更加年轻
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一九九六年卷十二本已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最年轻的只有二十七岁,其中小说七部,散文一部,诗歌两部,评论两部,有张永琛的《走夜海》、谭文峰的《走过乡村》、王彪的《庄园》、曾小春的《父亲的城》、麦青的《野村》、阿宁的《校园里有一对情人》、马宇桢的《季节深处》、陈原的《祖父是一粒粮食》、叶玉琳的《大地的女儿》、路也的《风生来就没有家》、何向阳的《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陈旭光的《诗学:理论与批评》。


第4版(副刊)
专栏:

  《大京九纪实》受好评
“如果京九铁路是一座丰碑,那么我将在上面镌刻碑文。”这是作家莫伸在他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大京九纪实》后记里说的话。自一九九四年始,莫伸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倾注于京九铁路建设的采访与写作,历时两年,终于在香港回归前完成了这部六十余万字的巨著。在日前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作家协会、太白文艺出版社举办的座谈会上获得好评。


第4版(副刊)
专栏:

  菲律宾芭蕾舞团将演精彩舞蹈
菲律宾芭蕾舞团是亚洲杰出的舞蹈团体,以戏剧性和新民族性的舞蹈风格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有二十七年的历史。六月十七日在北京保利大厦国际剧院,他们将为我国观众演出。


第4版(副刊)
专栏:

  国防工业出版社向航天城赠书
最近,国防工业出版社一行五人,风尘仆仆来到酒泉的东风航天城,为基层官兵和科技人员赠送价值十万余元、五百三十多种、六千六百余册的图书,以高科技内容为主,有些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图书。


第4版(副刊)
专栏:海外艺苑

  山崎朋子和《望乡》
刘德有
案头上,一封从日本寄来的航空信,不知为什么格外地吸引了我。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寄信人是著名女作家山崎朋子。
山崎朋子女士,我怎能忘记呢?信中提到了我们在东京的一次相聚,是中日关系正常化20周年时。那一年的11月,也正值郭沫若诞辰100周年。我们代表团到日本参加纪念活动后,有一天晚上,长期从事中日贸易的老朋友木村一三先生和夫人及女儿真理小姐特意邀请我们到东京一家日本餐馆——“云海料亭”品尝“日本料理”。因为木村先生知道我认识山崎女士,便把她也请来,以便叙旧。说来,我与山崎女士相识,也是经木村先生介绍的。记得就在那一年的秋天,山崎女士因写作要到北京搜集素材,当时我在文化部工作,木村一三先生写信来,要我为她提供方便与协助。我和山崎女士不仅在北京见了面,而且还在北海公园共进过午餐。
虽然那是我跟山崎女士第一次见面,但她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她是著名的日本女性史研究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纪实文学作家。我对她说,“根据大作《山打根8号娼馆》改编的电影《望乡》前几年在中国上映,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我本人看后,也很受感动。”我说:“《望乡》使我了解了日本妇女在近代化过程中那段悲惨遭遇的历史,而我更佩服您大胆揭露和抨击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制度。”山崎女士问我是否读过原作?我说:“很遗憾,还没有。”她说:“我今天带来了原作,请您务必读一读。”说罢,从包里取出一本《山打根8号娼馆》,并在扉页上签了名送给我。
《山打根8号娼馆》,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贫如洗的日本农村妇女被卖到南洋各地,其中包括北加里曼丹岛东部的山打根港,受到阶级和性的双重桎梏的压迫和虐待所过的非人生活。这些被称为“南洋姐”的日本妇女,在遭到残酷剥夺和肉体的摧残后,有不少人年纪轻轻的就葬身海外,即使后来返回了故土,也怕遭到歧视而隐瞒身世,过着永远抬不起头的生活。山崎朋子为什么要去写这些“南洋姐”?她说:“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战败后,日本女性的政治和社会权利也开始得到保障,从而有了日本的‘女性史’,但是,我认为除少数者例外,写的都是有社会地位的尖子女性的历史。”“这些女性,不过是露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大于海面几十倍的巨大冰块——工农阶级的女性却下沉在海的深层。如果我们的历史书不去揭示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女性的实际情况,不写出她们的悲和喜,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女性史。”这就是为什么《山打根8号娼馆》的书名还冠了一个副题《下层女性史序章》的理由。
《山打根8号娼馆》写的虽然是过去的妓女,但它所涉及的却是一个极为严肃的主题。1972年该书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并获得了纪实文学作品奖。山崎朋子在书中深刻地分析了日本产生“南洋姐”的政治和社会的原因。山崎写道: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天皇制集权主义国家后,其最大目标,就是要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对内残酷掠夺和剥削农民,使农民债台高筑,走投无路,被迫卖儿鬻女。那些被卖到海外的农村妇女,通过出卖肉体,捞取外汇。当时的日本政府在这些“南洋姐”中间,极力鼓吹什么赚了外汇,一可以“养活家乡父老”,二可以“发扬爱国心”,“为国捐献”,以增加日本的扩张实力。
这次到中国来演出的话剧《望乡》,不消说是剧作家藤田朝也根据山崎的原作改编的。1978年11月,日本著名的文化座剧团把它搬上舞台,在日本引起了轰动。相隔15年后,1993年这个剧团带着《望乡》再次到日本各地进行了巡回演出。文化座剧团成立于1942年,它以坚持演出反映日本下层社会的作品而受到观众的欢迎和戏剧界的重视。这次担任《望乡》的导演和在剧中扮演阿崎婆的演员,是这个剧团的前任团长铃木光枝。她擅长演中、老年妇女尤其是“母亲”的形象,她一直是该剧团的核心人物,1981年获日本政府文部省紫绶褒章,1991年获文部省四等勋章。在剧中扮演野崎芳子(即山崎朋子的化身)的是佐佐木爱。她同时还扮演少女和妓女时代的阿崎。70年代,我在日本做记者时就知道佐佐木爱跟她的母亲铃木光枝一道,都是经常在电视和电影露面的名演员。她曾获过各种大奖。《望乡》的演出,使她获得了日本文化厅艺术节优秀奖。她是现任文化座剧团团长。
今年是中日关系正常化25周年。同时,我们又正处于世纪之交。在这一重要时刻,中日两国人民都在认真地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应当把怎样的中日关系带进21世纪?毫无疑义,两国人民都希望中日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以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我想,这次日本文化座剧团带着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在北京等地演出《望乡》,将会给人们带来深层的思考和启示。祝愿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6月21日、22日晚,日本文化座剧团将在北京剧院演出三幕话剧《望乡》,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日本泛亚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在北京公演后,他们还将赴长春、大连登台。)


第4版(副刊)
专栏:

为推动河北省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进程,今年初河北省文化厅将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定为改革试点单位。近半年来,交响乐团在全国广招人才,并实行全员任职资格考评。新组的交响乐团阵容整齐。图为河北交响乐团顾问、指挥家李德伦在首场演出中执棒。(袁文)


第4版(副刊)
专栏:香港回归之庆征文

  迎着盛开的紫荆……
晏明
我追寻,追寻
一个梦,一个世纪,
苦苦,苦苦追寻。
我曾经,曾经
在香江岸滨,
采撷一片片云。
那是一朵朵紫荆,
紫荆吐艳,
香江朗朗晴。
紫荆飘香,
芳芬千里,
绵绵梦中情。
苦苦追寻的梦,
悠悠,悠悠飘来,
伴着一朵朵紫荆。
那梦,那梦,
一团团,一团团,
是血与火凝成。
血与火的元素,
烧红漫漫岁月,
显示出伤痕与壮心。
最美的梦,
在最美的阳光下,
迎着盛开的紫荆。
当梦成为现实,
香江波涛雄浑,
紧紧簇拥着母亲……
(作者单位:北京《十月》杂志社)


第4版(副刊)
专栏:乐坛盛事

  谭盾、马友友与亚洲青年管弦乐团携手
《交响曲一九九七》将在北京奏响
北京观众将于七月五日晚在人民大会堂领略一部庆祝香港回归的交响音乐作品。届时,亚洲青年管弦乐团、中华编钟乐团、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将与作曲家谭盾一起,演奏专门为回归盛典所作的《交响曲一九九七》,大提琴家马友友也和他们同台演出。
谭盾的《交响曲一九九七》,是七月一日香港举行的回归庆典晚会上的重头戏。而这次人民大会堂的演出,是由除合唱部分之外原班人马结束香港演出后的再度聚首,使首都观众得以感受那个沸腾的回归之夜的欢庆气氛。
成立于一九八七年的亚洲青年管弦乐团(AYO),由一百多名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的青年音乐家组成,多在十五岁至二十五岁之间,其中许多人被国际乐坛认为是演奏界的“未来之星”。他们在许多国家的演奏都受到好评。一九九四年,这个团曾与西班牙钢琴家拉罗查、小提琴家林昭亮在北京举办过两场协奏曲音乐会,给北京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亚洲青年管弦乐团七月五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交响音乐会之后,将在北京的世纪剧院和西安、武汉、上海、青岛、天津等地举办巡回音乐会,然后再赴韩国、日本。这是一九九七年亚洲音乐舞台上的一件大事,韩国小提琴家金永旭与他们合作。
《交响曲一九九七》是谭盾的新作,全曲分为“天、地、人”三个乐章以及终曲“和”,曲长约五十五分钟,七月一日香港回归庆典晚会上将演奏其中的一个乐章作为开场曲,整部交响曲在七月四日于香港文化中心亮相。一九七七年在湖北省随州发掘出来的曾侯乙编钟将作为主要乐器贯穿作品的始终,有几百人的儿童合唱和独唱,唱词寓意中国、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品中的大提琴独奏由马友友担任,旋律有如历史证人在诉说着百年沧桑,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反复出现在作品中,交响曲还运用了一段香港庙会的原始现场录音音响效果。一年前,谭盾接受了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范徐丽泰的邀请,为回归晚会作曲。他与马友友协商良久,终于选定了湖北的编钟作为作品的主线。“我是长沙人,对楚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的一些主要作品如《离骚》、《九歌》等,都有楚文化的烙印。编钟自一九七八年出土之后,我就为它迷惑,梦想了十九年。”谭盾曾如是说。
人民大会堂的演出由文化部、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美国华人百人会主办,北京太阳文化传播公司承办。(周一文)
(附图片)
作曲家谭盾


第4版(副刊)
专栏:艺与人

  在北京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文艺晚会上,她将再展风采。
“东北大姑娘”王晓燕
常琳
演小品的老将赵本山敢于接受新事物,在牛年春节晚会上调教起一支“红高粱模特队”来,叫人忍俊不禁。尽管屏幕上没有打出模特队里“小辣椒”表演者的名字,电视观众还是记住了这个热情奔放、俊俏活泼、富有生命活力的“小辣椒”,直到“春兰杯”颁奖晚会,主持人郑重向电视观众介绍:“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角色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火辣辣的‘小辣椒’,她就是吉林省歌舞团一级演员王晓燕,这次为了帮助赵本山演好小品,她甘当绿叶……”观众这才知晓:噢,原来“小辣椒”就是王晓燕!
在吉林省,王晓燕是个名人,身为全国青联委员、吉林省舞协副主席、“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去扮演小品中一个亮相不过一分钟的“小辣椒”,不少人会觉得“掉价”,须知从舞蹈《福到满家》、《追鱼》、《小萝卜头》到舞剧《人参女》,哪个不是王晓燕在挑大梁,担主角?但王晓燕没有犹豫,毅然决定参加春节晚会。她觉得能通过晚会传递出黑土地的独特风情,没名也值,没利也值。一向当“红花”的晓燕,甘愿当“绿叶”。
别看“小辣椒”是小品中的配角,没大戏,王晓燕可毫不含糊。本来东北大秧歌已是轻车熟路,稍加梳理,稳获成功,王晓燕还是精心为“小辣椒”设计了用脚尖走路的芭蕾动作,表面看来,是对外来舞蹈语汇的挪用,实际则是东北人喜庆时踩高跷的艺术投影,可谓中西合璧,独具匠心。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黑土地上女性的精神。
在“春兰杯”颁奖晚会上,王晓燕演出了她的拿手好戏《找情郎》,应该说,这个舞蹈是迄今为止王晓燕最成熟的作品。舞蹈家贾作光称赞这个舞蹈“有风格、有特点、有情趣、有地方特色”,仅在吉林省就演出了几百场,成了省歌舞剧团的保留节目,众多专业、业余舞蹈者也把它当成典范。
舞蹈《找情郎》是王晓燕和王磊1989年根据歌曲《青纱帐》创作的。原作节奏欢快、诙谐风趣,王晓燕的表演将原作主题阐释得十分到位,将一个娇憨无虑、爽直任性、泼辣天真、对生活充满自信的东北“大姑娘”塑造得活灵活现,过目难忘。如果说在《找情郎》问世之前,观众心目中的东北“大姑娘”还是五花八门、亦真亦幻的话,那么,随着《找情郎》的广泛传播,东北“大姑娘”的形象已渐渐定格,王晓燕演绎的“大姑娘”,呼之欲出,挥之不去。对于一个舞蹈家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自己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更令人欣慰呢?
王晓燕从来就是个大忙人,先是忙于演出,给电视台的晚会编导舞蹈节目,同时还得忙于教学,她的学生嘛,专业学校和业余舞蹈班的都有。去年她还到北京,在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东北大秧歌,专家和学生都夸她教得好。王晓燕还得忙于练功,放弃练功跟放弃舞蹈有什么两样呢?
“绿叶”也好,“红花”也罢,只能代表王晓燕的过去,而观众,总是对更新更美的作品充满期待。好在王晓燕对此十分清醒,她说好多老一辈舞蹈艺术家永远是她学习的榜样,山外有山,艺海无涯,此身既然已许给舞蹈,决不会中途发生情变。
在北京即将举行的“月圆颂”庆祝香港回归文艺晚会上,观众会再次见到王晓燕那奔放的舞姿。
(附图片)


第4版(副刊)
专栏:文化谈片

  割爱
袁晞
在报社当编辑少不了编群众来稿,编稿主要的工作是删,把几千字删成几百字是常有的事儿。可我也注意到有的编辑记者们却很“珍惜”自己的文字,删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很舍不得。翻翻报纸,上面的长篇大论(其中不乏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多半是本报记者编辑所为。
最近读董鼎山先生的短文《名家手稿的启示》很有感触。董先生在文中说他参观名作家原稿展览时发现,名作家们在修改文章时都是删掉的多、添加的少,尽量删除多余的文字,使文句更简洁与清晰,删是他们写文章的秘诀。文中提到的名家是狄更斯、霍桑、索尔·贝娄等享誉世界的人物。前几天听说,女作家王小鹰的长篇小说付梓前,自己将45万字删成25万字。删去的20万字也是心血,但这样做是为了对读者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由此我想,要是报社的编辑记者们都像上述作家们那样看重自己的文字,像对待群众来稿那样在自己的文章上动点刀斧,报纸一定会更好看些。


第4版(副刊)
专栏:

  《讽刺与幽默》成立新一届编委会
最近,《讽刺与幽默》报召开了新一届编委成立会,人民日报社副社长许中田同志出席会议并向新聘任的编委颁发聘书。
《讽刺与幽默》是人民日报漫画增刊,创刊十八年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以漫画为武器,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并以其正确的导向、深刻的思想、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漫画期刊。
为了进一步丰富、提高质量,增强编辑力量,特增聘新的编委成员。新编委会由华君武、英韬、毕克官、孙以增、夏清泉、徐鹏飞六位同志组成。
成立会后,召开了第一次编委工作会议。大家对《讽刺与幽默》的编辑工作、出版发行、印刷质量及今后工作拓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尹文)


第4版(副刊)
专栏:

  红星音乐坛结硕果
女子舞蹈独具一格
▲“红星音乐坛”是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已实施两年多,效果显著,受到学院和社会的注目。它以举办大量音乐会、公开教学、学术研讨为基本形式,集讲坛、歌坛、论坛为一体,调动教学积极性,激发学习主动性,突出舞台实践性。六月十五日、十六日和十七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在北京海淀影剧院举办声乐音乐会和器乐音乐会,迎香港回归,展示“红星音乐坛”的教学成果,由本科和大专的毕业班演出。名为“咱当兵的人”的声乐音乐会将有三十余首风格各异的歌曲响起,器乐音乐会以“快乐的女战士”为名。
▲房进激、黄少淑是知名的舞蹈家,也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舞蹈教育家。他们的作品,像《小溪江河大海》、《荷花赋》、《金蛇狂舞》、《少女的春天》等,都是舞坛有影响的佳作。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为了庆祝香港回归,也为了集中展示这两位优秀舞人的艺术风采,以“小溪江河大海”为名,把他们创作的一批女子舞蹈组成一台晚会,于六月二十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在北京保利大厦国际剧院演出。《中华百年祭》和《金凤还巢》是房进激、黄少淑专为香港回归而作,在这台晚会中将第一次亮相。 (文同)


第4版(副刊)
专栏:乐海泛舟

  在“音乐季”中成长
王纪宴
1996年中国交响乐团的成立和首演无疑是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的大事。如今,乐团的成立和首演激起的兴奋和关注已成为昨日,音乐家们用他们辛勤扎实的劳动换来了第一个音乐季的尾声。此时此刻,几乎所有关注并伴随中国交响乐团的成长及发展的音乐爱好者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交响乐团的诞生到底给中国乐坛带来了什么?
梅纽因大师曾说,一个城市的音乐生活绝不仅仅是几场重要的音乐会和歌剧演出,真正繁荣的音乐生活必须是由定期的、大量的“日常演出”构成,而这必须是由自己国家和地区的乐团承担的。中国交响乐团成立后最重要的行为就是以音乐季为中心组织安排艺术生产。音乐季的设想过去曾经有过,但都未能落实,而中国交响乐团首演音乐会上人们就拿到了第一个音乐季的时间表,对全部60多场音乐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对于中国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可以说是前所未闻的。我们已有幸目睹了十几位国外指挥家独奏家与中国交响乐团的合作,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雷洛夫指挥的德彪西《大海》和贝多芬《田园交响曲》、郭升指挥的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科赫指挥的舒伯特《第九交响曲》,都给听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种与国际音乐家的合作反映了艺术策划的眼光,同时也是对年轻的中国交响乐团的演出水准与适应性的考验。从曲目来看,虽然在时代与风格上体现出了丰富多样性,而且包括了不少在中国第一次演出的作品,但艺术总监陈佐湟将他的曲目重心放在古典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上,这些作品既是对指挥的阐释能力和乐团的演奏水平的真正检验,也是培养一个交响乐团形成健康的趣味和扎实的技巧的最佳精神营养。尤其在陈佐湟指挥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中,即使最狂热的末乐章,乐团也显示出训练有素的层次感和完整性,演奏始终被一个统一的意志控制。
在第一个演出季的最后两套交响音乐会上,中国交响乐团分别演奏了马勒的第一和第二交响曲。之所以选择马勒的这两部结构庞大、对比强烈、内容浩瀚的交响曲作为音乐季的压轴之作,陈佐湟与乐团的用意显然在于充分地检验和展现乐团经过一个演出季的训练、演出而达到的艺术水准和表现力。汤沐海于5月16日、17日在北京音乐厅指挥的马勒第一交响曲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热情,乐团的演奏既细腻动人,又不乏饱满的气势。陈佐湟于5月30日、31日指挥的马勒第二交响曲则显示出指挥及乐团对这部交响乐宏伟结构和丰富内涵的深刻把握。可以说,虽然乐团在技术及表现上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在两位优秀指挥家的领导下确实以不同的方式经受了马勒作品的考验。
我国的音乐界人士不止一次地以“交响乐之春”来命名音乐活动。现在,随着文艺团体改革带给乐坛的活力和希望,我想,丰收季节不会太遥远了!


第4版(副刊)
专栏:

  长安大戏院增设小剧场
坐落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的长安大戏院自落成开张以来,已成为北京上演传统京剧节目的一流场所。最近,长安大戏院的经营单位北京市文化局长安文化娱乐中心在长安大戏院所在的长安娱乐城内又开设了一处以演出当代实验性戏剧为主的场所长安小剧场。由此,长安大戏院将形成传统戏曲与当代戏剧并存的演出格局。经营者希望借此促进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及其欣赏者的相互交流。七月上旬,小剧场将推出第一部实验剧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