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下岗职工的故事

一个37岁的女性,原本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然而,直到经过下岗又上岗的选择,她才觉得品尝到人生的真正滋味。请看——
  人生经霜始绚烂
本报记者赵鹏
许国珍实在是个忙人。通过《福州晚报》一位同行介绍,记者几天前就开始约访她。可除了上班外,许国珍还在一个初级会计班学习,星期六又恰逢考试。连同事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下岗,又上岗,甚至还干到了副经理,已经够幸运的了,何苦还要找累呢?
“我不是找累,若没有经历这一次下岗,我还真的不知道,人原本可以活得如此充实。”1983年,23岁的许国珍像许多女孩子一样,做着五彩梦进了福州化纤厂。老师傅的关怀,工友们的呵护,让她在平静安稳中度过了11年。1994年底,工厂经营不善,全厂800多人有一半被划入了下岗名单,其中就有许国珍。一时间,她想不通,“当时我真觉得仿佛天崩地裂,像我这样踏实肯干的,国家怎么就不要了呢?”
许国珍兄妹5人,她最小,女儿才上小学三年级。此前二哥也已下岗。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一下子给两个家庭都罩上了阴云。1995年一年,许国珍和大伙一心等着厂里的好消息。“那时我只想着再回国营企业,哪怕是打杂都行。”然而日子一天天无望地滑过,传来的消息只是更多的下岗。那种心如浮萍,空空荡荡的感觉比拮据的生活更加令许国珍烦躁得难以忍受。
“国家有难处,路就得靠咱自己走。”就在这年年底,福州华榕超市集团为扩展业务,敞开大门向社会招聘100名下岗女工。许国珍不管家人和同事们怎么劝说,有幸成了第一批“店嫂”。“刚开始做营业员时,真比在工厂上班辛苦多了。一天十几个小时,导购、进货、扫除全都站着,一天下来腰酸腿疼,回家后连话都懒得说。丈夫心疼我,劝我别干了。可是再累总比闲着强呀!”凭着这股要强劲儿,更凭着原来在机械化工厂中培养出的管理素质,许国珍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售货服务。她留心观察每一笔进出货情况。一有空,她就将散落的杂货逐一贴上标签,分别造册登记。发电机坏了,她抢着找人修理;顾客来多了,她又想法扩大寄存包的管理。上班她第一个来,下班她最后一个走,有时连休息日都给搭了进去。
丈夫说找了一个不顾家的妻子,女儿说少了一个接送她的妈妈。为了补偿对家里的歉疚,许国珍不管回家多晚,临睡前总要多哄一会女儿,多陪一会爱人,多洗几件衣服,多收拾一遍屋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国珍很快从营业员升为领班、副经理,不到一年时间,先后参与了四个分店的筹建。今年4月份,许国珍还被福州市总工会评为“劳模”。
人生经霜始绚烂。当初和许国珍一起下岗的同厂职工重新就业的不到20%,很多人仍抱着非国有单位不去的想法。“假设又下岗或者有了去国有单位的机会,你会怎么办?”记者问。“已经学会了走路,你还会怕路远吗?”她说,“其实下岗并不可怕。自己不学会争取和努力,你又怎能品尝到人生的真正滋味呢?”眼下的许国珍不仅适应了新工作,而且她还有个心愿:有机会自己开个店,全部招收下岗的姐妹。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靓女先嫁”
广华
“靓女先嫁”是长沙人谈婚论嫁的一句俗语,不过眼下常将其挂在嘴边的却是政府官员和企业厂长经理。他们以这一形象的说法,赋予国有存量资产流动与重组一种新的观念。
原长沙毛纺厂曾是一家红火一时的大二型企业,早两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不从心,效益滑坡。危机关头,原厂长何钦之盘算再三,认为强打精神硬撑不行,而技改资金有限,于是丢掉幻想,不做鸡头,甘附凤尾,主动找国内同行业强手联姻。三番五次南下广东,终以真诚打动美雅集团,如今,这家被兼并的企业很快完成了技改项目,生产规模扩大了一倍,产品畅销国内外。
但长沙毛纺厂在主动“攀亲”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有人说何钦之居然将一个日子还过得去的企业白白送了出去,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种囿于国有资产姓王姓李的狭隘陈旧观念,是国有资产跨地区、跨行业流动重组的一大障碍。
目前,国有企业正处在分化、重组的历史性变革之中,对于那些仅凭自身实力发展潜力有限、后劲乏力,或驾驭市场、提升品牌能力较弱的企业,把握时机主动投靠强者,不失为善策。先“嫁”者俏,后“嫁”者令人嫌,这道理再浅显不过。一个企业负债多了,人家是没兴趣接个烂摊子的;倘若等到船沉再喊救命则迟矣!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家,也应该为企业的发展前途着想。像何钦之,在被美雅集团兼并后降为了常务副厂长,但他当初并未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有如此远见和胸襟,企业遇上再大的风浪,也是不会轻易翻船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选好用好一把手
——山东桓台县委书记吴明君一席谈
刘达武卫政
吴明君,1951年生。研究生学历。历任山东淄博市一轻局副局长、桓台县委副书记、县长。1993年1月任桓台县委书记。
现在,桓台是全国农业经济实力百强县之一,是闻名全国的江北“吨粮县”。说起桓台的变化,不能不讲这些年我们对“一把手”的要求。
过去,桓台是个农业高产穷县。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自我加压,统一思想,要求各级干部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方向一股劲,一个声音喊到底,一心一意抓经济。这几个一,具体落实在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收入上。
由于长期受传统种植方式的束缚,一些群众对农业生产新技术一时难以接受,在认识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这时,我们一方面积极宣传和引导,一方面充分信任乡镇的一把手,让他们各显其能。大家纷纷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有的地方建立高产样板田,有的地方千方百计给群众展示新的农技成果,切实把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我们经常对基层领导干部讲,干事业要超前研究,隔年决策,全面发展,重点突破。当“吨粮县”在桓台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提出,桓台要向高产高效农业迈进,奋战三年,粮食单产继续保持1000公斤水平,每亩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当“双千”又成为现实的时候,1993年我们又提出建成小麦千斤县,结果,1996年,桓台的小麦单产平均达504公斤。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桓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这些年来我们着力营造“一把手工程”。选好一把手,用好一把手,管好一把手,一环扣一环,核心是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往发展经济的正道上走。
(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都市一景

卫生是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岳阳市持续不懈地提升其文明卫生程度,两次被评为全国地级市“十佳卫生城市”。请看——
  净化·绿化·美化
殷陆君
走进岳阳这座新兴的开放城市,人们无不为其整洁干净的市容市貌叫好。宽阔的马路伸向远方,道路两旁绿树垂枝,藤蔓掩映,鲜花盛开。微风拂过,水珠在绿叶间流动,生机盎然。铺着花格石板的人行道,与绿化带、花坛的色带共绘美景;镶嵌着“爱卫光荣”的动物造型垃圾桶,似乎微笑着向行人致意……
岳阳市委书记杨宝华介绍说,卫生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岳阳文明不文明,第一印象是卫生印象。岳阳市开展爱国卫生活动,荣获湖南省卫生竞赛“十连冠”,两次被评为全国地级市“十佳卫生城市”。
说来话长,岳阳加大爱卫活动力度起因于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80年代初,一位游客尖锐批评:“岳阳天下楼,巴陵天下脏”;不久,一张“旅客踮着脚尖入厕”的照片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发表。游客和市民的强烈反映,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把整治环境卫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那时,不少干部群众想不通,认为万事待兴,大可不必为此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宁可经济繁荣,不要卫生虚荣”。市里及时组织市民开展讨论,以形成共识:岳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卫生程度应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相映衬;是一个国家开放城市,就应有一个优美、清新、完善的“硬环境”。10多年来,三次大讨论,使市民的卫生意识大大增强。
市民李莲珍在搬入南湖路市委宿舍楼19栋前一天,一家人先把楼道里结垢的水泥灰、沙子堆清扫干净,才搞自家新房卫生。李莲珍经常教育楼里的小孩子要讲卫生。几乎每个周末,她都早早地起来,从顶楼清扫到楼底,有时还发动全家用清水将全楼道冲洗一遍。邻居见了说:“您年纪这么大,又搞门洞,又搞楼道,我们真不好意思。”她的模范行为感染了其他住户,大家有空就主动参加公共卫生劳动,平时更注意家庭卫生。这个楼道变得干干净净,成为其他楼道的榜样。由楼道到楼房,由楼房到院子,市委大院成为全市机关卫生的典范。
岳阳市建委的同志讲了这样一件事,环卫处一位工人公休,发现近郊路上有一堆鸡骨头,他立即用双手捧着,走了两里路送到垃圾罐内,又走了半里路,找到水龙头把手洗干净。为了卫生,他来回多走了5里路!
讲卫生的好习惯能创造经济效益。不少客商就是冲着卫生清新的第一印象到岳阳投资的。光大旅行社总经理谢卫山陪同广东商人逛街,一路上,他随手将纸屑捡起,半天捡了四次;晚上,客商主动和他签订了一批合同,客商说:“一个对公共卫生如此关心的人,一定是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人。”
到岳阳出差和旅游的人,也为岳阳的良好卫生氛围所感染。笔者在岳阳楼码头遇到一批旅游者,都携带一个个纸袋,他们说:“岳阳城区那么干净,我们怎么好意思扔东西呢?!”市广播电视局段华局长去年11月1日陪省厅一位同行检修设备,那位同志随地吐口痰,段华赶快擦干净;吐第二口时,段华较真了,那位同行埋怨:“这么多人,你要给我面子哪!”段华严肃地说:“都像你这样,我们岳阳的‘面子’就全没了。”那人到街上转了一圈,半小时都未发现一个市民随地吐痰,他服气了。人们发现,他调仪器调得更认真了。
现在,岳阳人的卫生观已经与环境保护、生活质量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要净化,而且要绿化,更要美化,有条件的,还要艺术化。市民对照这三条,对居住环境不满意可以举报,提出整改建议。有一次市里开爱卫大会,进行工作讲评,会场坐满了,很多市民自动带小凳坐在门外,听听有什么新规划。现在95%以上的行政单位、厂矿、居民宿舍,不但卫生清洁,而且绿化率较高,很多单位还修了假山、喷泉、花带、花坛,成了一个个小花园。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插柳”成阴
本报记者龚永泉
“地球是我们的故乡,日月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聚会在长城脚下,正把龙的脉搏感受……”这首《姐妹们手拉手》是从全国各地的600多首参赛歌曲中脱颖而出,成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主题歌的。曲作者是空政歌舞团的著名作曲家孟庆云,词作者是江苏烟草专卖局局长胡子林。
胡子林60年代初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继而从事轻工产品包装装潢设计,后又走上经济管理领导岗位。他常参加一些职工卡拉OK活动,有感于不少流行歌曲格调不高,情感苍白,甚至文理不通,便决定自己动手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歌词,他一口气写了6首!后来,结识了曲作家孟庆云,两人一见如故,孟庆云见了歌词,爱不释手,20天就全部谱了曲。为歌坛称道的“胡词孟曲”由此而生。短短几年,他们合作的30多首歌曲,近半数被拍成音乐电视,有10多首获得国家的奖项,其中《爱的港湾》、《你是天上的明月》获得第二、三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受益于从事过国画专业的底蕴,胡子林创作的歌词很讲究色彩和意境,充溢着诗情画意。比如:“芦花万顷起银浪,风车转处十里翠”,“渔帆系着彩云飘,柳烟深处白鹭飞”,“年年枫叶红,岁岁菊花黄”,“一叶轻舟,一天星斗,一江清流”,“一只斑鸠,一片桃红,一行绿柳”等等,比比皆是。
先前的胡子林是“他要写”,出了名后则是“要他写”。孟庆云谱曲的《长城长》、《黄河源头》均不胫而走,广为传唱。他向胡子林约写有关长江的歌,胡子林调动积累,写出了《问长江》,谱曲后已拍成音乐电视。就连不少电视剧组都约请胡子林写主题歌歌词。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一缕

  爱心“专递”
余志奇王艳萍
5月21日下午,辽宁省辽中县委副书记马琴香等人来到北京解放军三○七医院,看望骨髓移植手术后的农村妇女梁菊。梁菊泪水夺眶而出,她说:“没想到县领导和家乡父老对我这个普通农民这么关心,出院后,我一定多为社会做贡献。”
梁菊是辽中县朱家房镇艾蒿沟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养鸡能手,生性善良且乐于助人。去年10月,32岁的梁菊因病住进了沈阳军区陆军总院,被确诊为M5型白血病。在亲友的帮助下,梁菊于今年2月住进了北京解放军三○七医院。医生告诉她,医疗费至少需要15万元。梁菊的爱人方孝柏决定变卖家中房屋和所有值钱的东西,但也难凑够所需治疗费用。万般无奈,今年3月6日梁菊给县委书记王传发写了一封求助信。
王传发收到信后,当即表示:我们要使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感受到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3月9日下午,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召开专门会议,动员全社会力量为梁菊捐款。
3月10日,县委书记王传发、县长马宝忠一上班就到捐款办公室,各捐款500元。在县领导的带动下,辽中县数万干部群众慷慨解囊,短短4天,共为梁菊捐款37万余元。县领导派专人将捐款送到北京,梁菊激动得热泪盈眶,许久说不出话来。
辽中人民的热心与真情不仅鼓舞着梁菊与疾病斗争,也激发了这位养鸡能手感谢家乡父老、回报社会的心愿。不久前,即将出院的梁菊向有关方面表示:将结余的17万元转给辽中县委县政府,设立爱心救助基金,以帮助那些像她一样遭遇特殊困难的农民兄弟。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观察

白鳍豚是中国目前濒临灭绝的一级保护动物,其保护工作处于十分关键的阶段。如任其消亡,它将是当今世界第一个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如果我们对白鳍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它将永远与人类相伴!
我们能否创造奇迹?请看——
  保护白鳍豚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杜若原
“活化石”白鳍豚
在地球上的海洋和一些河流中,生活着一些特殊的动物,它们状似鱼类,却与人类一样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白鳍豚就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中的一种珍稀水生哺乳动物。
与大熊猫一样,白鳍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若论知名度,白鳍豚可能不及大熊猫。倘是论起“辈分”,大熊猫的存在只有五六百万年,白鳍豚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万年左右。
白鳍豚属于一种小型齿鲸类,成熟个体长约2米—2.5米,体重大约150公斤。2000多万年前,白鳍豚的祖先便生活在长江之中。长江这条“母亲河”为白鳍豚提供了极为优裕的生活环境。江洲浅滩,杂草和水生植物繁茂;丰富的浮游生物、软体动物和鱼类资源,使白鳍豚从无食料之虞。更为重要的是,万里长江几乎没有出现威胁白鳍豚生存的天敌,其进化的速度极为缓慢,因此白鳍豚仍较好地保留了其祖先的构造特征和生理信息。据专家介绍,与白鳍豚同时出现的物种,如今多已成为化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白鳍豚被誉为“活化石”,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史的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
失去的“伊甸园”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人就已在文献中对白鳍豚的形态和习性做了精细的描述。长江中下游两岸人民更是迷恋她飘忽的美丽踪影,赋予她许多神奇的色彩,白鳍豚成了人们心中的“长江女神”。
据悉,目前白鳍豚的生存范围仅限于湖北宜昌至江苏江阴约1500公里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中。1980年以前,科研机构对白鳍豚的种群数量知之甚少。1984年,初步报道白鳍豚的种群数量为400头。1986年,有关部门提出的白鳍豚种群数量约300头。1986年以后调查表明,白鳍豚种群数量在迅速减少,1990年约为200头;而到1995年,它的数量已不足100头了!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博士指出:白鳍豚数量的减少,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古老、正在衰退的物种,更主要是与人类在长江中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有关。
王博士说,导致白鳍豚生存环境恶化的直接因素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渔业的过度捕捞,非法渔具尤其是滚钩、电击捕鱼的大量使用;二是航运的发展带来的干扰,譬如螺旋桨击毙白鳍豚的事件便有发生;三是航道的整治,如采用爆炸方式清淤排障等;四是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剧了水质污染。
白鳍豚生态环境的恶化在短期内难以遏制。因此,长江已不再是白鳍豚的“伊甸园”,而进化上的落后,使得白鳍豚的生存愈加艰难。
“淇淇”的苦恼
武昌东湖之滨,有一座圆顶形建筑,这就是著名的白鳍豚馆。到今年1月11日,世界上第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已经在此生活了17年。
1980年1月11日,“淇淇”在洞庭湖口被湖北嘉鱼县渔民捕获,很快送至位于武汉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由于背部被铁钩钩伤,一星期后“淇淇”伤口感染,奄奄一息。经过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4个月后“淇淇”才转危为安。
17年饲养“淇淇”的经历,也是对白鳍豚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以“淇淇”为对象,水生科研工作者在白鳍豚的饲养学、行为学、血液学、生物声学、疾病诊断与防治等方面,取得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和科研成果,这使得我国在淡水豚研究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
过去,国际学术界一直以为淡水豚类动物不能用声音表达感情。王丁博士借助特殊的仪器,监听到它“呼唤”和“求救”的声音,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1986年,水生所刘仁俊研究员出访美国匹兹堡。那里人工饲养的一头亚河豚全身长满脓疮,饲养人员无计可施。根据给“淇淇”治疗时积累的经验,刘仁俊开出治病药方。匹兹堡的亚河豚旋即恢复健康。
著名水生生态学家刘建康院士介绍,人工繁殖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抢救白鳍豚的重要手段。可是,为“淇淇”找个新娘实在太难了。1986年,人们曾为“淇淇”寻到一头尚未成熟的雌性白鳍豚“珍珍”。“珍珍”与“淇淇”相伴两年多,眼看婚期将至,不料“珍珍”因患肺炎离“淇淇”而去。
据估计,白鳍豚的寿命一般为30岁。19岁的“淇淇”已是人到中年。迄今,为“淇淇”寻求伴侣、进而突破人工繁殖白鳍豚难关的努力仍在继续,但由于经费短缺、活豚难捕等原因,“淇淇”不得不继续孤独地生活!
白鳍豚会灭绝吗?
为使白鳍豚不至于仅成为博物馆的标本陈列,我国政府、科研部门和各界人士积极行动,并得到了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支持。
专家对白鳍豚保护提出三大措施:就地保护——在长江白鳍豚较为集中的江段建立自然保护区;异地保护——选择一些生态环境与长江相似的水域建立半自然保护区;加强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研究。
这一计划已被政府采纳并付诸行动。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两个国家级白鳍豚保护区,即位于湖北新滩口至螺山的长江新螺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石首市的长江天鹅洲半自然保护区,中科院水生所白鳍豚饲养繁殖基地已正式建立。
1996年底,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获准成立。武汉东西湖新技术开发区、水生所、红桃K集团等纷纷予以捐助。香港著名实业家郭鹤年先生及其女儿,也捐赠10万元港币以示关心。
尽管如此,白鳍豚物种保护的形势仍十分严峻。首先,寻捕手段过于原始落后。据了解,日本等发达国家一般采用远红外探测先进手段,而水生所的专家却是租用小木船,凭肉眼在江面寻觅白鳍豚。其次,寻捕、研究资金严重短缺。近四年,水生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捕捞队在江上一扎几个月,几十人日出夜泊十分艰苦,而捕捞经费却入不敷出。最近几年,国家每年下拨用于“淇淇”的经费只有30万元;仅养活“淇淇”,1994年用了45万元,1995年用了50万元,去年的缺口则更大。为了弥补研究资金的缺口,有关专家只好四处求助,因此浪费的精力和时间远远超过用于研究的时间。
水生所王丁博士等依据保护生物学的有关理论,通过计算机模型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不立即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白鳍豚种群减少的速度将越来越快,极可能在25年内灭绝!
但愿这一预言不会成真!
(附图片)
题图:武汉东湖之滨的白鳍豚馆。 杜若原摄
下图:科研人员正给白鳍豚治疗。 王小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