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结束欧洲三国之行回京
胡锦涛等到人民大会堂迎接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张荣典)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圆满结束对葡萄牙、希腊和德国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上午乘专机回到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胡光宝,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吕聪敏,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作霖,全国政协委员、副秘书长梁金泉、郑质英,民建中央副主席冯克煦,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卢松华,以及葡萄牙、希腊、德国驻华大使到人民大会堂迎接李瑞环主席。
陪同李瑞环主席出访的全国政协常委、秘书长朱训,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王大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多杰才旦,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等同机回到北京。
(附图片)
李瑞环圆满结束对欧洲三国的正式友好访问回到北京,胡锦涛等在人民大会堂迎接。 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圆满结束对欧洲三国的正式友好访问回到北京,胡锦涛等在人民大会堂迎接。 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群众参与群众受益
——天津市河西区社区文化建设巡礼
本报记者杜英姿
早在1988年,中央办公厅派出专题调研小组深入天津河西区一个月。他们的结论是:河西区以抓好16条文化网络为重点,带动社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经验,是搞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值得向全社会推广。
十年间,领导班子换了几任,重视文化的传统却没有丝毫褪色。区委、区政府迎着困难和挑战,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兴办文化事业的新渠道,不断赋予社区文化以新的内涵。社区文化,这一河西区工作的特色和优势,蓬蓬勃勃的发展、光大着。
今天,文化建设和河西经济的起飞、社区的发展和进步已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河西区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位居市区前列,区街集体经济连续六年蝉联全市第一;河西区近几年捧回了一项项荣誉: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全国双拥工作模范区、全国少儿工作先进区、全国“三优”工作先进区、全国环卫工作先进区……河西人有这股子心气:有第一不拿第二;河西人最掂得出这沉甸甸的奖牌中文化的含量。
文化社团活跃,各种文化活动常年不断。共同营造和享受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河西人的心凝聚到了一起
走近河西,眼前的社区文化宛如一只万花筒,变幻出缤纷的图案和色泽,把河西40平方公里的土地装点得生动迷人。
1996年,天津市的报端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条河西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消息。河西区文化局还专款配置传真机,方便文艺科的同志跟踪报道。在这里,有河西区的保留节目:春天文体晨练比赛,炎夏消暑纳凉系列文化活动,秋季全区的文化艺术节,冬日大型彩灯庙会;青年文化网的“七彩荟萃艺术节”,图书文化网的读书竞赛活动,老年人文化网的“重阳文化节”,家庭文化网的家庭手工艺展。为数更多的基层小型活动更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庆“七一”、庆“八一”,宣传市政建设的谦德庄危改和市容城管四个大型专场显示了群众文化的规模和实力。柯兰副区长为团长的河西区文化代表团首次走出国门,访问与河西结为友好城区的韩国大邱市西区,也说明着社区文化影响的不断扩大。在文化需求日趋多元,选择空间日益广阔的今天,群众文化的参与量增多而不是减少,它已成为河西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36个频道随便摁,群众文化创作的出路何在?”面对这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小海地街、尖山街的群文工作者用实践作出了共同的回答——贴紧河西生活,独辟蹊径。这个蹊径就是自己演、演自己。河西区有个全国优秀居委会主任宋玉兰,她在努力开拓发展街道经济的同时,一片真情帮助失足青年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在天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花玉兰的精心指导下,小海地街全部由业余演员组成的海文评剧团创排了现代评剧《玉兰情》。《玉兰情》在剧中主人公所在的越秀路街首演时,远近的街坊邻居闻风全来了。宋玉兰老大娘紧握着演员的手,泪水扑簌而下:没想到我一个普通的居委会主任还能被搬上舞台。
华北地区唯一的全国先进街道文化站——小海地街文化站,拥有集邮协会、昆仑诗社、老年大学、海地秧歌队、海之美时装表演队等十个业余文化社团。以文化站为龙头,提供场地和演出机会,依靠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员李绮、孙殿元等十来位“文化名人”的加盟,一个个由兴趣扎堆的自发组织被扶持成具有相当水准和演出能力的文化群体。目前全区这样的业余文化社团有近百个,文艺骨干有5000名。一个个以街道文化为依托的社团,成为原有社区文化网络中的活跃分子,像众多的网结,不断起着凝聚、扩张的作用,使网络充满了弹力和生机,形成了以社团文化为先导的社区文化新模式。
在欢迎记者一行人的“津门三绝”彩车会表演队伍里,有两个四十来岁的下岗女工刘玉敏和康淑华。当初她们从天津造纸四厂和天津起重设备总厂回家后,一度丧失生活的坐标。自从参加了李绮老师组织的海地秧歌队后,演出不断,见了世面,还盼着“扭出海地、扭出河西、扭出天津乃至扭出国门”,心情舒畅,生活充实,家庭也非常和睦。
地处天津东南城乡结合部的小海地街,80年代初几起恶性案件曾震动天津。区政府选准群众文化作为改善治安的突破口。而今,这里近几年一起重大案件都没发生过,民风也淳朴和睦。
七岁的齐奇,天津国际SOS村收养的孤儿,在河西少年宫学习木琴,在新加坡演出时被惊叹为“神童”。以少年宫小红旗艺术团为班底的天津市华夏未来艺术团出访多国,国外许多媒体不相信这些孩子都是天津市普普通通市民的孩子。全国航海模型比赛三连冠、获得1995年全国少年宫系统青少年计算机比赛17个单项冠军、团体第一……作为河西社区教育的网头单位,少年宫不仅每年组织十几万孩子参加普及活动,而且还为学校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被誉为“城市里的乌兰牧骑”的文化服务小分队,由资深文艺工作者组成,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驻区部队,残疾人的家里,一场场义务演出,净化、温暖着一颗颗心灵。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文化社区办的新格局
河西区这个社区文化建设的老典型,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在痛苦的自省自励中走出一条新生之路。
作为城市基础的社区对90年代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日益强烈的文化参与意识必须作出敏锐的反应。政府作计划安排文化活动,投资进行文化建设,依靠少数文化事业单位,在专门文化场所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这样的传统模式释放不出新的能量,靠行政隶属关系组建网络发展社区文化的框架也亟待扩充、修正。
目标明确了,坚持社区文化的公益性、群众性,使其更加扎实,不断发展。途径呢,就是把社区文化以区为基础向街道深入,把街道办事处,这一政府最基层的职能部门,把河西的18条街道,这一个个社区文化的基本单元,推到社区文化建设的第一线。
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建立,把文化建设纳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区政府成立的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每两年进行先进文化网、先进街、做出突出贡献个人的评比;街道的“四优”综合评比中,教科文卫体这个“大文化”的分数占到30%。每街一个文化站,每站一个图书室,街道投入占自身收入的1%,文化站的创收60%用于自身发展,文化站要有经常性文化活动,争创在全区有影响的特色文化项目,这些量化的要求使得街道文化工作在压力和动力之下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街道直接面向千家万户,有能力综合协调的优势日益显现。各街道纷纷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驻街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驻街单位联谊会,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重新有效配置。
自此,网络的“条条”与街道的“块块”相结合的社区文化新格局形成。
与这一思路一以贯之,区委、区政府在文化设施建设上没有盲目上规模、上档次。一来,经济建设和大面积危陋平房改造的重任使财政压力增大,政府大规模投入存在困难;二来,有闻名全市的文化十大建筑的底子,应立足于盘活存量。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心转向星罗棋布、五彩缤纷、方便群众、门类齐全,充分发挥各街道的作用。尖山街一次投入150万元,将原有420平方米的文化站扩建成750平方米、设施设备先进的三层小楼。集体经济产值排名全国前三位的“明星街道”马场街,投资近百万元建成全市首屈一指的德才里居委会文化站,小区的1500户居民在家门口就可凭卡免费享用全套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德才里小区还正在竞选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评选的最佳“微型小区”。小海地街文化站因陋就简,1986年建的一个不起眼的三层小楼,每天接待600人次,一年30万人次。这里举办的集邮研讨会,还请来了著名的邮票设计师卢天骄、刘硕仁,吸引了上海、西安等各地集邮爱好者前来参加。
面向基层,服务于社会,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河西区靠拨款维系的河北梆子剧团在几近瘫痪的情形下被迫解散,群众中产生的海文评剧团则红红火火,一出《玉兰情》演遍了河西,影响了全市。
在海内外产生影响的谦德庄棚户区危陋平房改造,是政府为7000户居民做的一件好事。各个社团深入现场,一场危改动迁专场演出,宣传了人民公仆的事迹,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一大批贴紧生活、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新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歌咏着经济建设、平房改造、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廉政建设、双拥活动中的感人事迹,仅1996年就有40多个作品在全市、全国获奖。
社区文化琳琅满目,光彩照人,几十年来群众文化追求的效果,在河西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工作转换中逐步体现出来。改革开放后应运而生的社区文化,正成为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富有生机活力的载体。
有着很好音乐素养的区委书记、区长夏宝龙对社区文化的作用也有深刻的认识:文化是生产力的一部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方式有很多种,社区文化安民、乐民、育民,河西人“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人们迸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力产生着特殊的作用。
河西区多年来一直站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看待社区文化工作。政府所有职能部门都和文化连成一张皮,共同组成“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政府定调子、把方向、制定政策、宏观调控,把全民的任务交给全民来办,共同繁荣社区文化。
这些年大中型文化设施的修建相对停滞,活动面积的总量则增加,各种文体活动常年不断,并且形成了更大的规模。归根究底在于区委、区政府领导认识高、摆位正、抓得实。重视也是“无形”的投入。图书馆评全国二级馆硬件指标不够,夏区长连夜召开7名区长参加、各街局公司负责人与会的扩大会议进行总动员,验收当天,又亲自在图书馆迎接检查团,王兴君副书记亲自为珠江电影院的改造引来贷款;柯兰副区长哪个街道开展活动都亲临现场了解情况,指导帮助,不请她还遭埋怨……
夏宝龙感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轮子一起转特别有力,如今区里还清所有内外债,财政形势看好,将陆续投建一些示范性的大中型文化设施。1997年,要新造5000平方米的图书馆。还准备修建大沽路商业文化街,挂甲寺商业文化城,南北呼应,洋土结合,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把健康积极的文化基因融入市场进行调节,将年画、高跷、法鼓等传统艺术风情与舶来文化精粹兼容并包,共组开放、多元的现代文化市场。
河西区最近还推出了一项“惊人”之举,在全区公开招聘100名居委会主任,要求大专学历以上、30岁以下,结果有3000人应聘。可以推断,这批年轻人入主各居委会后,将一扫居委会“小脚老太太”的形象,成为最基层的专业管理人才。
河西模式这样辅设两条线:以大中型活动带动全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加横向纵向联系,增强社区凝聚力;常年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组织各种培训班,开展各种小型文体娱乐表演、公益慰问活动。同时作为社区细胞的家庭文化也要渐次向高层次的艺术型、科技型、智力型发展。
以街道为支柱,以小区为单位,以家庭为细胞,社区文化形成链状发展体。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这一社区文化的宗旨实现得越彻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就越能落到实处。


第1版(要闻)
专栏:

  香港各界欢迎江泽民主席
将率团出席政权交接仪式
新华社香港6月12日电香港各界人士今天纷纷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来港出席政权交接仪式一事表示深受鼓舞,认为这反映了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回归的高度重视,相信“一国两制”必将得到贯彻落实。
新界社团联会会长李连生说,中国最高领导人率团来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和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表示中央对香港回归的高度重视,更加使人相信,“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一重大国策会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新界乡议局主席刘皇发也表示,这个消息可证明祖国对香港回归和特区政府的重视。香港回归是我国的一件大事,是一洗历史耻辱的大事。
民建联成员陈婉娴说,不仅中央政府对香港回归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十分重视,内地各省市也对香港回归祖国欢欣雀跃,她所接触到的上海市民都热烈期待着香港回归祖国。新界青年联会主席黄碧娇表示,在香港回归祖国的欢欣时刻,国家领导人将来港与全港市民共庆回归的消息非常鼓舞人心。她说,全港青年要更加关心国家,把建设香港、为祖国作贡献作为个人应负的责任。
本报香港6月12日电记者张首映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率中央代表团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等活动的消息,香港报章纷纷就此发表评论和社评,以至诚真心,热烈欢迎江泽民主席率团来港参加庆典活动。
香港《文汇报》在题为《江泽民率团来港令人鼓舞》的社论中说:江泽民主席率团赴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大典,“表明了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更使香港同胞无比欢欣鼓舞”。《大公报》在题为《欢迎你们,祖国的亲人》的社评中指出,中央代表团“是来对六百万港人进入新世纪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他们建设新香港表达最殷切的期望。”《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江泽民出席交接,中国人扬眉吐气》的社评。香港《星岛日报》、《快报》、《经济日报》和《明报》等报纸,今天均发表社评,认为江泽民主席及其代表团对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寄予厚望,港人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负所望。


第1版(要闻)
专栏:

  《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出版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中央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了《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即将在全国发行。
1983年,中国曲艺出版社曾出版过经陈云同志审定的《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书中收入了陈云同志自1959年至1983年有关评弹的部分谈话、通信,共40篇。这次再版,又增补了陈云同志有关评弹的文稿11篇。这本书集中反映了陈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评弹以至整个文艺工作提出的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重要文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出版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年谱(1949—1976)》,6月10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全书156万字,分上、中、下三卷。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深深爱戴的领导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统战、科技、教育、文艺等方面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他的高尚品德和党性修养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研究和学习周恩来同志,对于坚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鼓舞人们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具有重大的意义。
《周恩来年谱(1949—1976)》的出版,为人们研究和学习周恩来,研究我国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翔实、准确的材料。


第1版(要闻)
专栏:

  弘扬奉献精神多出精品人才
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出
本报北京6月12日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结果近日在北京揭晓,100名记者、编辑、评论员和主持人、播音员获得这一荣誉,本报马世琨、李新彦、蒋铎三位同志榜上有名(名单见第四版)。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新闻百佳评选,旨在表彰新闻界中有代表性的优秀分子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促进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1994年的首届评选活动,在新闻界产生很大影响,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的评选活动,除了评选优秀记者、编辑、评论员以外,还增加了新闻节目主持人,播音员。获奖者中记者56人,编辑35人,评论员3人,新闻节目主持人、播音员6人。他们中有高级编辑、记者,也有中级、初级职称的同志;有年满花甲的老新闻工作者,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记者。其中有22名女性和9名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
这次评选仍坚持重人品、重实绩、重贡献的原则,要求评选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这些获奖者的共同特点是,继承、发扬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敬业爱岗、艰苦深入、有奉献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自律精神强,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他们的业绩和优秀品质将鼓舞更多的新闻工作者走入先进的行列,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在中央党校作经济形势报告
本报北京6月12日讯新华社记者陈雁、本报记者何加正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上午在中共中央党校就巩固和发展当前好的经济形势、完善宏观调控和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报告。
参加今天报告会的有:第六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代表,中央党校全体在校学员等共2000多人。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等领导同志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央党校副校长苏星主持。


第1版(要闻)
专栏:

  强化管理变机制千斤重担大家挑
葫芦岛锌厂靠自身力量走出困境
编者按:葫芦岛锌厂的经验之所以值得推荐:一、这个厂的领导班子精神状态好,不等不靠不要,而是依靠自身力量,发动群众知难而上。二、真抓实干,不讲空话,不投分文,只是通过调整人员结构,搞好内部管理,强化经营机制,走出困境。三、成效显著,去年一季度还亏损2000万元,今年1月至4月实现利税1.21亿元。
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葫芦岛锌厂的经验不一定完全适合任何企业。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认真态度、“千斤重担大家挑”的思路和做法,特别是向管理要效益,值得各地借鉴。
本报沈阳6月12日电记者段心强报道:世界上最大的炼锌厂——辽宁省葫芦岛锌厂,经过几年探索,终于从困境中走出来。今年1月至4月实现利税1.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68倍。
专家认为:他们没有投入资金,只是调整一下机构、重新组合人员;没有在管理上搞新花样,只是让大家一丝不苟地按规定操作,就改变了被动局面,占领了国内外市场——这对国有企业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葫芦岛锌厂遇到很大困难,直到去年一季度还亏损2000万元。厂领导总结几年探索的经验,得到共识:产品成本高不是因为职工技术水平低,而是因为大厂打破“大锅饭”,分厂、车间、工段仍吃“小锅饭”,个人责任不明确,奖罚不明,大家没危机感;产品滞销不是因为没有市场,而是因为原来体制下形成的销售队伍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不能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到需要的地方去。针对现状,他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化改革:
——把经济承包指标分解到个人,重奖重罚,保证落实。各分厂根据总厂分给的承包指标,逐级分解到车间、工段、班组、个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并对完成者重奖,对完不成者重罚,从而改变了一些人在生产中懒懒散散的精神状态。
去年5月,有9个单位没有完成任务。按规定,其中5个单位的部室主任扣发100%奖金,职工扣发50%的奖金;4个单位除扣掉全部奖金外,还扣发党政一把手50%的工资,扣发职工20%的工资。大家见厂领导动真格的,都自觉按规章制度干好本职工作,有效地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去年全厂锌产量增加7%,铜产量增加23%,成本降低6030万元。今年1月至4月,锌、铜的产量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8.9%、38.3%,成本又比去年降低9%。
——变“生产者”为“制造商”,强化经营机构和经营手段。这个厂过去重生产,轻经营,而且经销人员很少。现在,他们在抓观念转化的同时,组成以销售公司为龙头、进出口公司和内贸公司为两翼、驻国内外的销售网点为基础的强人销售体系,内销人员由几十人增加到500人,而且是公开招聘。外销人员由无到有,达到40人,而且懂外语,会做生意。这支经销队伍把产品推销到国内外两大市场,同时不断反馈用户的意见,指导全厂经常改变产品结构和质量。今年1月至4月的产品全部销掉,销售收入多达11.95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2.5%。在辽宁省全部具有进出口权的企业中,他们的进出口额排第七位;在全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进出口单位中,他们的进出口总额排在第二位。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了盛开的紫荆花
本报记者励漪
一匹匹红色的布料,在热气蒸腾的车间里印上了盛开的白色紫荆花,然后洗涤、烘干、烫平、缝制……一面面鲜艳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在它的定点生产厂——上海旗篷厂生产并发往香港。
眼下,上海旗篷厂的区旗制作正进入最后的冲刺,争取完成香港回归日之前的最后一批任务。
上海旗篷厂是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专业旗帜生产厂,是国旗的定点生产厂,去年又成为香港特区区旗的定点生产厂之一。
旗篷厂副厂长郑邦邻告诉记者,自去年7月试制第一面区旗以来,他们已经生产了8种规格70多万面,目前已发往香港近30万面,日最高发运量达85箱。近日,还将有2万多面旗帜陆续发出。最早生产的两面区旗曾和两面国旗一起,由“长征2号”火箭送上太空遨游15天,并在“香港回归日”倒计时50天时,交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手中。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对定点厂生产的区旗抽查中,他们厂的合格率达到100%。
在缝纫车间,女工们正在缝制一批供应香港警署巡逻艇用的区旗,有几面特大规格的区旗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原来,这些3.75米长、2.5米宽的区旗,是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香港文汇报等单位定制的。
生产调度室主任徐继华说,自从生产区旗以来,感觉特别忙。和从前不同,现在国旗和区旗是交替着生产,必须随时按需掉头。而且,由于紫荆花图案占据整面区旗3/5的面积,使印刷工序的劳动强度增大。
印刷车间里,手持刮浆板的仇裕文师傅擦着汗说:“现在临近香港回归,大家都很兴奋。能够参与印制区旗,我们都感到很荣幸。”


第1版(要闻)
专栏:

  粤桂港千名少儿手拉手迎回归
本报南宁6月11日电记者罗昌爱报道:以手拉手、建友谊,了解祖国、了解历史为主要内容,喜迎香港回归的粤、桂、港千名少年交流营日前在羊城广州降下营幕。
香港回归前夕,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少工委、自治区教委和广东省少工委、香港女童工总会以及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广西分公司,于“六一”前夕联合发起粤、桂、港千名少年儿童交流营活动,给三省区孩子们带来了团聚相识的欢乐。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迎接香港回归。
交流营开营特地选在革命老区百色。在百色,三地少年参观了红七军纪念馆,缅怀了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孩子们还参加了用广西少先队员捐献出来的零花钱建成的“红领巾希望小学”竣工典礼。在南宁期间,孩子们参观了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纪念馆;在广州,孩子们参观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孙中山旧居、孙中山纪念碑,并在碑前举行了主题队会。营员们还亲手栽下了粤桂港三地特有的树木——木棉、桂花、紫荆树,象征粤桂港三地少年儿童的友谊长青。


第1版(要闻)
专栏:

6月10日,江苏省暨南京市迎接’97香港回归大型群众演唱会在南京中山陵音乐台举行。5000名群众和百名演员用歌声表达对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 新华社记者 高梅及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