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铁映会见马来西亚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刘朝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今天在京会见由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妇女组主席、卫生部副部长茜蒂·莎哈拉·苏莱曼率领的马来西亚国民阵线代表团。
李铁映说,中马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在经贸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双方进行着良好合作。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马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李铁映说,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同国民阵线的友好关系。加强两党友好往来,交流经验,对发展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茜蒂·莎哈拉表示,此次访问旨在进一步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加强国民阵线与中国共产党的交流与合作。


第4版(要闻)
专栏:

  于永波会见越南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今天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由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黎海率领的越南人民军总政干部代表团。
于永波说,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两国军队领导人互访频繁,这对于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很有意义。
黎海希望通过此次访问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军队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宝贵经验。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唐天标与黎海就两军的政治工作情况进行了会谈。
越南客人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邀请于昨天抵京。


第4版(要闻)
专栏:

  就阿尔及利亚立法选举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崔天凯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对阿尔及利亚立法选举顺利举行感到高兴。
他说,阿尔及利亚新国民议会的产生对阿进一步稳定政治局势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中国衷心希望阿人民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全面进步与发展的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会见德国《经济周刊》主编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在北京会见德国《经济周刊》主编施泰方·伯龙,回答了有关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伯龙是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来华访问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曾建徽会见时在座。


第4版(要闻)
专栏:

  张万年、傅全有会见朝鲜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今天在这里会见了由副总参谋长李奉竹率领的朝鲜人民军友好参观团。
张万年说,中朝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传统友谊,这种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他相信,由中朝两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两国友好事业将会世代相传。他对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他说,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在金正日的领导下,一定会克服当前的困难,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李奉竹说,参观团将利用此次访问的机会,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他对朝中两国和两军友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
会见中,双方还介绍了两国和两军的情况。
今天,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在钓鱼台国宾馆也会见了代表团一行。
他说,维护和发展中朝友谊不仅是两国人民和军队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两国人民和军队的共同利益。中国人民和军队将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朝友好关系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观团应邀于昨日抵京。抵京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吴铨叙宴请了朝鲜客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陈慕华会见蒙盖拉夫人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非洲经济委员会顾问、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秘书长格特鲁德·蒙盖拉夫人为团长的坦桑尼亚妇女代表团。
双方就两国妇女运动的情况、经贸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
陈慕华对蒙盖拉夫人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再次访华表示热烈欢迎。蒙盖拉感谢中国为世妇会成功所作的贡献。
蒙盖拉一行是应全国妇联的邀请来访的。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为你百年说从头
——记“洗雪百年国耻喜庆香港回归”大型展览
本报记者马利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革命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分分秒秒,像飞奔的马蹄,直逼7月1日零时。
5月30日,“洗雪百年国耻,喜庆香港回归”的大型展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中央大厅拉开帷幕,给全国上下“庆回归”的热浪,又添了一道风景。
连日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有百岁老人,亦有学前稚童;有来自港澳台和海外的同胞,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平均每天5000多名观众,最多的时候,达到上万人。”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夏燕月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是自红岩魂展览之后,博物馆迎来的又一个参观热!”
记者看见负责票务的杨燕同志正忙着给印刷厂打电话:“请再加印10万张入场券!”开始,他们估计5万张入场券就差不多够了,谁知,刚开展几天,加印的5万张又快售完了。
夹在摩肩接踵的参观人群里,记者被洋溢在人们脸上的热情深深感染。100年过去了,怀着悲壮的情绪,今天,人们再一次和历史对话!
浓缩百年情感的大厅
横跨大厅,垂天而挂的巨幅五星红旗,使人油然而生自豪之感!在五星红旗的辉映下,长10米,高2.5米的电脑喷绘香港全景,展示着辉煌、繁荣和宁静。
展览共分“痛失香港”、“休戚与共”、“走向繁荣”、“回归之路”和“喜迎回归”5个部分,分别以图片、文献、实物一一重现了百年来香港走过的历程。
记者沉浸在百年前的屈辱里,望着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抄本,看着殖民侵略者的屠刀砍落的中国同胞人头的图片,感到不寒而栗。人群中不时发出轻轻的叹息!
我们的香港!我们的九龙!我们的“新界”!
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到吴淞炮台守将陈化成;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到林则徐焚烧鸦片的熊熊烈火;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过强敌!三元里抗英斗争的领头人林福祥在《上祁宫乞即收复香港书》里大声疾呼:“夷不可信,和不足恃,香港不可不复!”
100年了,我们似乎在这里还能听见那振聋发聩的呐喊!在虎门炮台的火药缸、铁炮弹前,似乎还能感到它的灼热!
这斗争一直延续到省港大罢工的10万民众大游行的队列中;延续到抗日烽火中港九大队女游击队员的营地里!
1934年出生于香港九龙的邓泽林先生,看着展览,心潮起伏。他说:“由于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使香港蒙受了150多年的耻辱。外国列强把中国称之为睡狮、病狮,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为所欲为!是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翻身解放;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走上富强之路,使中国成了一头醒狮、雄狮!”
展览随着年代的变迁,使人们重新目睹了邓小平同志和撒切尔夫人谈判时的难忘情景。在“回归之路”部分展览中,观众得以重温“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基本法的诞生、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组。
从历史的深处走过来,人群中的叹息逐渐变成了欢快的笑声和由衷的自豪!
邓泽林先生看完展览,以诗抒怀:“香江百年耻辱缘由民穷国弱,明珠一日荣归皆因狮醒龙腾。”
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
令人惊叹的是这次展览中有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首次与观众见面。这些文献、文物,以真实无误的记录成为历史的铁证,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近代史课,1200平方米的展厅成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时,人们曾遗憾难以见到当年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真本;当年,国民党政府撤退台湾时,带走了这些民族耻辱的记录。这次展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首次拿出了当时清政府关于这几个文件的稿本和原始抄本。
在珍存这些文献的展柜前,人头攒动,有的轻轻念着条款,有的细细摘抄。灰黄的纸张,流淌的是一个民族受难时的血泪!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反映香港民众斗争生活的许多实物和在香港出版的进步期刊、图书,都使展览的历史氛围变得格外浓郁。
记者随着人流伫立在1972年3月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给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的一份函件前。函件指出,香港、澳门,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国要对被占领的领土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这份函件,使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为以后我国通过外交途径同英国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望着这份函件,我们深深敬佩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香港回归日近,我们就更加怀念他们为这一伟大胜利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夏燕月副馆长介绍说:“这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共有100多件档案珍品与观众首次见面。使展览具备了更高的品位。还有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的方方面面的实物展品,又增加了展览的知识性、普及性,使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从中受到教益。”
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知史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鉴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从甘肃伟亨矿务局马蹄沟煤矿来京的陈新峰看完展览,在留言簿上感慨地写道:“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一段痛心的历史,使我们有了一个清醒的头脑!”
万众翘首迎回归
在展览的“喜迎回归”部分中,我们看到我国各族人民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内心喜悦的作品。有少年儿童的书法,有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制作的香港鸟瞰模型盘;有针织作品,也有刺绣作品,每一件都是一片庆祝!
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亲自带来了庆香港回归吉祥物:粉色的中华海豚妈妈与小海豚,小海豚藏在妈妈的怀抱中。多么可爱的形象,多美好的比喻!
在这次展览中,最让人难忘的是在大厅里站立着的邓小平同志的一尊蜡像。蜡像翘首远望,神态安详,栩栩如生。背景是香港的海湾层楼,脚下是鲜花簇簇。
参观的人群,纷纷来和小平的蜡像合影,留下难忘的情景。
小平同志以他超凡的智慧,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世界创造了解决类似问题的一个典范,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敬重!他生前曾经说过,香港回归以后,要到祖国的这块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现在却成了世纪的遗憾!香港回归在即,看着他的蜡像,想着他的功绩,人们心中充满怀念与崇敬。
从展览的第一部分看到第五部分,百年历史,如一场悲欢离合的梦;情感的色彩,由暗夜渐次进入清晨,迎来旭日东升!
记者问一位年轻的观众有何印象,他回答说:“像一部交响乐,丰富,深邃,让人们难以平静,又让人深思,促人投身伟大的创造!”
在留言簿上,国务院参事、百岁老人陈修和写道:“祖国香港,欢庆回归,和平统一,华夏光辉。”他写下的是吉祥的祝愿!而6岁儿童霍小云,用稚气的笔体写下“盼回归”3个字,表达的是纯净的、美好的期盼。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对教育战线全体干部职工提出希望
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和德育工作
本报北京6月11日讯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毕全忠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今天开幕的第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党建和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继续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李岚清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为国家和民族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向支持教育事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敬意。
李岚清指出,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代表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素质,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李岚清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教育战线党的建设和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如何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党建和德育工作,李岚清要求,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统一思想,教育师生,指导工作;要把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始终贯穿于党建和德育工作之中;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把德育的总体目标与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德育要求结合起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要重视利用我国特有的革命传统和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德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把实现德育总目标与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传统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要加强实践环节,联系社会实际,把德育理论的灌输教育与活生生的现实教育结合起来;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组织学生适当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
李岚清指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德育意识、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教育实效。校长、书记都要重视德育工作,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懂得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在实际工作中克服“两张皮”的做法,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管理、后勤等工作之中,不重视德育工作的学校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他说,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只教书而忽视育人的教师不能算是合格的教师。当前要特别重视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
李岚清强调,关心和支持学校党建和德育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抽出足够的精力,关心和支持学校党建工作和德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宣传、理论、文艺、影视广播、出版、新闻界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作品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倡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文化、出版和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继续加大查禁力度,杜绝精神毒品的流传。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指导家长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适应现代化教育和现代化社会的要求。街道、居委会等组织要努力建设良好的社区环境,负起青少年学生校外德育工作的责任。
李岚清要求教育战线的党建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干部和职工,都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这个讲话为指导,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4版(要闻)
专栏:

  荣毅仁为《香港百题》作序指出
“一国两制”于民于国于世界都有利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一日电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今天为中央电视台《香港百题》节目集册出版作序。全文如下:
中央电视台在香港回归倒计时最后一百天里,播出了《香港百题》节目,这个节目融政策性、知识性和服务性于一体,深入浅出,以问答的形式和生动的事例解答了人们最关心的一百个有关香港的问题,起到了解疑释惑的效果,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现在又把这个节目整理成书出版,这将有助于更多的人士加深对“一国两制”以及对香港的理解和了解。中央电视台的同志做了一项很及时、很有益的工作。
再过二十天,香港就要回归祖国了。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中华民族不仅将雪洗百年耻辱,而且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香港回归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保证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稳定。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小平同志这一伟大构想是解决中国历史遗留问题的最好方式。用这个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符合香港同胞的切身利益,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这既尊重了历史,又尊重了现实。香港实行了一百多年的资本主义制度,不保留原有的制度和自由经济政策,就难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这就是香港的历史现实。
香港原有的制度不变,不仅尊重了广大香港同胞的意愿,也照顾了世界各国投资者在香港的利益,同时也使香港继续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和窗口。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于民、于国、于世界都有利。所以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被称为是世界范围内解决同类问题的典范。
“一国两制”不仅适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也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海峡两岸统一也应该以“一国两制”的方式。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还有人对“一国两制”了解不够,仍然存有疑虑。其实小平同志早就说过,“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江泽民主席最近也强调指出:“依法治港是我们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一国两制”的长期不变。解决香港问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垂范。香港的事情办好了,台湾的问题也就容易得多。
因此,香港回归将使广大台湾同胞看到台湾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景,看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把中央政府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香港问题的政策讲明白了,意义十分重大。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表示
欢迎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新华社香港6月11日电(记者叶奇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今天表示,欢迎有关国家主席江泽民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前来香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宣布。 董建华还表示,很高兴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与其他中国高级官员出席典礼。
他说:“这显示中央政府对香港回归祖国十分重视。他们来港参与这项历史盛事,我感到非常荣幸。”


第4版(要闻)
专栏:

为迎接香港回归,湖南省长沙市近日在市区几条主要街道悬挂起近千只写有“迎庆香港回归”的大红灯笼,由此拉开该市群众性“迎回归”系列活动的序幕。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会见古巴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古巴外贸部长里卡多·卡布里萨斯·鲁伊斯一行,双方就发展中古两国的经贸关系进行了友好交谈。
卡布里萨斯是应外经贸部部长吴仪邀请来华访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