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7-05-09

1997-05-09新闻联播 文字版

悼黄胄

第12版(副刊)<br/>专栏:心香一瓣<br/><br/>  悼黄胄<br/> 华君武<br/> 黄胄同志走了,他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亲自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民办公助的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他是当代的一位国画大家,对人物画有很大的贡献。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中国人物画到了近代,虽然也有过像徐悲鸿、蒋兆和那样受过西方美术教育又有创造能力的高手,但就其整体来说,已逐渐失去其活力,只能去画一些陈旧落套的人物、仕女,已成颓势,因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国画改革,是完全正确的。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难题,但是却被青年的黄胄首先突破了。黄胄因家贫,幼年失学,曾受教于国画家赵望云。赵先生是一位有改革意识的国画家,抗战前夕,曾创作大量反映农村凋零生活的速写,在当时的《大公报》连续发表,受到读者的赞赏。我想这对黄胄长期在西北民族地区生活是有启发和影响的。黄胄参军以后,军旅的条件又给了他深入生活的方便,因此50年代,黄胄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疆民族地区的新人物画,如《洪荒风雪图》、《巡逻图》、《帐篷小学》等等力作。画的雄浑气魄,新的思想内容、生活气息,在人物画创造上,刮起了一股新风,使人们看到,国画也能够艺术地反映中国人民的新生活。这就是黄胄对国画的大贡献,中国美术史上应该大书一笔。<br/> 正在黄胄创作的黄金季节,“文革”来了。按理说,他画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作品是应当表扬的,但他却是美术界里最早几个受到公开点名的批判对象,说来滑稽,批判他画的毛驴。黄胄的毛驴为国人所喜爱,曾以礼品赠送外国元首,何罪之有?批判、苦役……“文革”结束不久,原来身体结实的黄胄病倒了,刚过50岁的黄胄就拿起了拐杖,一直到他逝世。<br/> 兴建毛主席纪念堂,政府邀请了许多老国画家来为纪念堂作画,后来李先念同志又和谷牧同志要我筹办一个国画创作小组,使许多老国画家得一创作环境,创作的作品得以传世,这就是当时全国国画界都知道的藻鉴堂国画创作小组。黄胄也来参加领导工作,未几又发展筹建中国画研究院,就由黄胄一人来主其事了。黄胄以病残之躯,毫不犹豫地担此重任,事必躬亲。在北京西三环路,一座黑瓦灰墙民居风格的中国画研究院建成了,但黄胄却遭到了诬陷。虽然最后讨还了清白,但他却默默离开了。<br/> 黄胄是个爱国主义者,他从旧社会来,更知新社会之可爱;他为人宽厚,能容人,善交友,他的朋友有国家高级领导、爱国侨胞、国际朋友、港澳台胞,大家也乐于和他交往。他后来建立的炎黄艺术馆就得到不少方面朋友的捐赠和国家的帮助,这是黄胄的本领,我敢说,在这方面美术界无一人可和他相比。<br/> 黄胄对于老画家是很尊重的,他关心人,免费为他们筹办展览,举办过画展的有黄新波、古元、彦涵、张正宇、黄苗子、华君武等人,过几天还将有罗工柳的油画展出,可惜他已经不能出席了。老画家也愿意和他交往,支持他的工作。彦涵个人就捐赠版画原作70多幅。此外谷牧同志也将收藏的百梅图,全部捐赠给了炎黄艺术馆。<br/> 黄胄的病日益严重,近两年都是在医院度过的。我去年也因病两次住院,和他同一层楼,有几件事令我感动:一是病中时有一些普通职工朋友来探视,这是黄胄平易近人的结果;二是我去看他时,他仍念念不忘征求对工作的意见;三是已经不能独立行动的黄胄,每天还靠在床上在一块画板上练字练画。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毅力,但也不能不令人黯然。<br/> 我曾看到过徐悲鸿先生的一幅画,画着一群逆风而飞的麻雀,题为《逆风》。我在一篇短文中说过,黄胄的一生,从他幼年丧父失学到创作上的艰苦奋斗和长期与病痛的抗争,他不正像这群逆风而飞的麻雀吗?<br/> 黄胄老友远行,特写此文悼念。<br/> 1997年4月23日

告慰虎门炮

第12版(副刊)<br/>专栏:香港回归之庆征文<br/><br/>  告慰虎门炮<br/> 易仁寰<br/> 一百多年前,<br/> 是你仰天长啸<br/> 从炮筒射出一个民族愤怒的咆哮<br/>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海盗<br/> 背靠腐败没落的王朝<br/> 正义的声讨,竟被贴上封条<br/> 虎门属“虎”,不忍看龙的国度<br/> 惨遭血腥的屠刀<br/> 赔款、割地——<br/> 肢解之痛,痛彻华夏每一个细胞……<br/> 挨打,使人们选择了强国之道<br/> 一个奋起的民族,正驾驭世纪大潮<br/> “主权不能谈判,主权不打折扣”<br/> 一个巨人的声音,山呼海啸<br/> 东方之珠,有幸在“七一”良辰<br/> 回归祖国暖烘烘的怀抱<br/> 虎门终于昂起不屈的头颅<br/> 盛世之光,已把斑斑锈迹擦掉<br/> 但留给子孙留给后世的<br/> 将是那永恒的历史的思考……<br/> 其实,铮铮铁骨也有一副柔肠<br/> 圆圆的炮口,呼唤圆圆的明月——<br/> “回归梦”圆在今宵<br/> “统一梦”圆在明朝<br/> 在崭新的制高点上<br/> 献上赤子不泯的虔诚和祈祷<br/> 虎门,国威长驻,乡音不老<br/> 此刻,请点燃世纪大典的神圣礼炮——<br/> 从炮筒射出六百万个欢腾<br/> 射出十二万万个自豪<br/> 射出自强不息的庄严的宣告……

廉内助

第12版(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br/><br/>  廉内助<br/> 马善记<br/> 报载,去年12月9日,由福建省检察机关举办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展览”在厦门市首次展出。上午刚为展览剪过彩的厦门市五套班子领导,下午又特地带上各自的配偶前来参观。<br/> 领导参观就参观呗,干吗还要带上配偶?岂非多此一举?非也!带配偶参观类似的展览,决非多余,而是很有必要。<br/> 配偶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乃至“核心”成员,在每个家庭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配偶,其“地位”往往更为特殊。由于领导干部以男性居多,这里所指领导干部的配偶,特指夫人。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的家风好不好,固然主要取决于领导干部自身,但夫人的影响也不可低估。老实说,少数领导干部犯罪,除了自己要负主要责任外,其夫人往往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的典型不乏其例,以厦门市为例,该市原湖里区区长叶水车夫妻双方锒铛入狱,就是一桩因“夫人参政”而引发的受贿案。<br/> 自古就有“妻贤夫祸少”之说,在大力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今天,妻子不廉洁,不仅会祸及丈夫乃至整个家庭,而且还会危害社会。基于此,我想,厦门市让领导干部偕配偶参观反贪展览,让领导干部受教育的同时,使夫人也能从中警醒,以便多吹“廉政风”,当好“廉内助”,积极支持丈夫廉洁从政,共同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堤坝。这正是:廉政建设,夫人有责。<br/> 当然,要真正让领导干部的夫人对廉政建设负起相应的责任来,光看几次展览是不够的,还要在加强多方面教育的同时,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铲除“夫人参政”的土壤与温床。

美丽的吴江

第12版(副刊)<br/>专栏:大地文学副刊<br/><br/>  美丽的吴江<br/> 吕锦华<br/> 女儿旅游回来,一进门就大声嚷嚷着对我说,妈妈,吴江真是越来越漂亮了,我们的车一进入吴江境内,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绿树掩映花木丛丛,环境幽雅了人也文明了,不像有的地方,给人的感觉虽然很有钱,但乱哄哄脏兮兮的。女儿的话让我不禁想起许多关于吴江的回忆。<br/> 其实女儿这样的话近年来我已听得多了,许多去过吴江的朋友都曾这样对我说过。吴江这几年打得最漂亮的一仗就是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几乎人人都参与了,人人都动起手来了。松陵这座数年前还是破旧不堪的小城,还是一支烟就可以绕城走一圈的地盘,如今已是出水芙蓉一般令人刮目相看了。街道两旁摆满了鲜花,路面一尘不染洁净光亮,柳丝轻拂映着流水,小亭假山依着草坪,城区变大了,但仍是那么幽静那么温馨,来往的行人就好像走在一幅画中。如果说刚开始时人们对这一仗多少还有点认识不足有点不习惯的话,那么如今,大家都已感到了它的深远意义,都已在分享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了:走在道明路净花木掩映的环境里,谁能不说这是一种神仙过的日子呢?——而今,这场运动已经普及到城乡各地,即使走在那些古老的小镇,你也处处可以享受到一种整洁幽雅的气息呢。<br/> 吴江是一块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土地,这块土地养育的,是一代又一代崇尚读书知书达理的人民,因为有着追求,便格外勤奋努力;因为有着抱负,便愈加节俭刻苦;因为有了一批批先人的榜上有名衣锦还乡光耀祖宗,便也有了一代代后人的前赴后继效法楷模紧紧跟上。于是,那些古宅深院里那些平民老房里,便常常回荡着书声一片。——尽管成大器者毕竟不多,却由此带来了民风淳朴为人厚道待人谦和,至今吴江人骨子里抹不去的,仍是这份先祖留下的遗风呵。<br/> 吴江可看的地方似乎很多。多年前我曾陪同一位老作家走访吴江,他看了后称赞吴江是一片泱泱水国,而一个个古镇便是一朵朵浮在水面上的莲花。现在想来这话不假,小桥流水的同里该是一朵古朴典雅的粉莲,那明清的老街那飘动的酒旗那幽静的园林,无不在向行人展示它无与伦比的古老;而机声沙沙丝绸飘动的盛泽,该是一朵五光十色的彩莲,那车来人往那喧闹嘈杂,又给人一种眼花缭乱之感受。坐落在分湖边的芦墟与黎里,那绿水孕育的清丽和明媚,那长长的古街与正在取代老房子的现代建筑,让人觉得那是一朵朵兼备着古和新双重身份的白莲,也许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出落得娇艳无比;而素有交通枢纽之称的平望,几经战火摧毁又每次在废墟中崛起,则是一朵摧不垮的墨莲。当然还有几次被费孝通教授写进书里的西南重镇震泽,清新的风清澄的水使这朵水莲得天独厚亭亭玉立。松陵现为吴江市府所在地,这是一朵开花的千年古莲,一千多年岁月的风雨使它憔悴不堪,而现代文明又赋予了它全新的生命,它是绽开得愈加迷人与光彩夺目了。<br/> 一任又一任的吴江领导为这块土地呕心沥血倾注精力,一代又一代的吴江儿女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青春热血融进土里,这就是吴江越来越美的原因,也是这块土地生生不息永远年轻的奥秘。我笑着对女儿说,我曾经走遍中国许多地方,南国情调的瑞丽、西北边城的喀什,还有珠海广州北京哈尔滨等,它们虽都让我流连忘返,但在我心灵的深处,我却永远赞美我的家乡。

挺秀(图片)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挺秀(中国画) 黄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