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领导干部要读一点历史
内容提要:
田居俭
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优良传统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的政党。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历史是于世有补、于实有用的学问。历代有为有识之士,对历史情有独钟,原因在于:读史有助于个人立身砥行和勤政为民,读史有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当代中国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认真地读一点历史。
近几年,江泽民同志在多种场合号召全党,“认真地读一点历史。”他特别强调:“我们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
江泽民同志再三倡导领导干部读历史,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传统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的政党。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历史是于世有补、于实有用的学问。小到个人的修身敬业,大到国家的治乱兴衰,都与历史密切相关。历代有为有识之士对历史情有独钟,原因在于:读史有助于个人立身砥行和勤政为民,读史有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时常披览前踪,有利鉴往开来。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应把学习历史作为从政的必修课。
读史有助于个人立身砥行和勤政为民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历史能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以知识和智慧,潜移默化地教人遇事温故知新,慎思明辨,判定是非,从而反躬自问,或法或戒,决定行止。历史对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的培养,以及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有人提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易·大畜》)意思是说,善于修养的人,能不断从先贤的嘉言懿行中学习智慧和道德,用以培养和完善自己的品格。历代的许多英雄豪杰、仁人志士,自幼就接受历史的熏陶和教育,而树立爱国、报国、强国的远大志向。
比如,中国的“历史之父”司马迁,当其正潜心撰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时,因为替出征匈奴、兵败而降的骑都尉李陵辩解,被汉武帝定为死罪。按照汉律,判处极刑的人,可用重金赎死,也可受宫刑免死。当时,司马迁既无力支付巨款,又不想接受被时人视为奇耻大辱的宫刑,因而一度萌发轻生的意念。可是,当他想起先贤们在逆境中受创不馁、发愤有为的感人事迹,如“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汉书·司马迁传》)等,又增加了生的勇气和力量,含辱忍痛,接受了“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的宫刑,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和艰辛,写出52万字的巨著,开创了编纂纪传体通史的先河,“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郑樵:《通志·总序》)。
又如,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元军铁骑大举南下、南宋王朝岌岌可危之时,抱定为国献身、为民解难的志向,毁家纾难,起兵勤王。他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浴血厮杀,但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在押解大都途中,敌军元帅张弘范用高官厚禄反复诱降,文天祥岿然不动,以《过零丁洋》诗严词拒绝,其中末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无数后来人砥砺气节的座右铭。他身陷囹圄后,屡遭非人折磨,但百折不挠,视死如归,最后以一曲气贯长虹的《正气歌》保持了晚节。他在诗中仰慕事垂丹青、凛然万古的正气是:“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在这些先驱的浩然正气激励下,他最后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类似这样的事例,翻开浩如烟海的文史古籍可谓俯拾即是。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页)。这源远流长的“中国的灵魂”,表现为历代社会精英提倡和追求的各种高尚精神,如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的“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等。这些精神汇集在一起,便成了中华民族世代相继又相传的国魂意识,成为炎黄子孙立身砥行的精神支柱。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观察人类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人,比中国历史上任何阶级的先进分子都高瞻远瞩,都重视历史和历史的教育功能。他们深知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因此,他们从不割断历史,以科学的态度总结历史,把世代相承的“中国的灵魂”升华到更高更新的境界,用以教育党员和干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便是定为立党宗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在这种精神哺育下,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神州大地涌现出千百万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英才。他们在战场上是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的楷模,在刑场上是铮铮铁骨、坚贞不屈的英雄,在建设中是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典范。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为了美好的理想和未来而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当中,有领导干部孔繁森、张鸣岐、李国安等,有基层干部马恩华、吴仁宝、王廷江、吴天祥等。
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这是告诫全党,为了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发展,保证跨世纪宏伟蓝图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已经成为关系共和国全局的大事。
为了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当代中国的各级领导干部,除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外,还要坚持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中经受锻炼,同时要自觉地学习历史,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清正廉洁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样,才能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作贡献。
读史有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
长期以来,中国流传一条古训,即“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说无论中央或地方的领导干部,都要以史为鉴。古代哲人提出这样的治国主张,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历史虽然不能重演,却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前车之覆,可为后车之鉴。西周初年,因成王(武王之子)年幼而周公(武王之弟)摄政,当成王长大亲自理政时,周公语重心长地叮嘱成王:“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周公说的“监”,就是“鉴”,亦即人们常用的镜子。周公告诫成王的意思是:要治理好国家,不可不借鉴夏、殷两代的经验教训;作一个明君,不要以水为镜去对照自己的形象,要用民众的向背来判断自己的形象。由于周初王公重视以史为鉴,西周出现了奴隶制时代的盛世“成康之治”。唐太宗为了“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册府元龟》卷五五四,《国史部·恩奖》),命以魏征为首的重臣鸿儒大力修史。仅在初唐的30年间就修成后来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八史,即:《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晋书》、《北史》和《南史》。唐太宗还亲自为《晋书》的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纪和陆机、王羲之二传写了史论。由于唐代君臣重视以史为鉴,大唐帝国出现了封建时代的盛世“贞观之治”。
以史为鉴,立国治国,更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大力号召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在从事理论和现状研究的同时要研究历史,并要求全党把是否懂得历史提到能否使革命取得胜利的高度来认识。他这样强调研究历史,是为了认清社会性质即国情;而认清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1939年,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揭示出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从而明确了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194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又根据中国近代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提出了完整的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引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4年,在革命迅速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在望的时候,郭沫若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这篇文章,认为它“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并把它当作党的整风文件看待。毛泽东同志之所以如此推崇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它一反贬斥人民反抗斗争的旧史学的陈腐观念,而且以“新的历史观点”,正面反映了李自成领导的伟大的明末农民战争,尤其是深刻反映了这场农民战争失败所引出的历史教训。他当时要求在解放区内重印和传布这篇文章,目的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他说:“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在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历史和借鉴历史经验。他把懂得历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他有一句名言是:“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全党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制订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划时代大政方针,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指引各项工作胜利向前发展。正如《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所说:“在新时期中,邓小平同志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作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个是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坚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另一个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
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也像前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一样,高度重视学习历史。1996年,他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一次着重谈了“学习历史的问题”。他特别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党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这个讲话,对于全党和全民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肩负时代重任的领导干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各级领导干部能认真落实,就一定会清醒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粉碎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把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21世纪。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精品背后是精神
张江
《大转折》、《红河谷》、《离开雷锋的日子》、《夫唱妻和》四部影片,被广大群众推崇为国产影片中的精品。这些精品从剧本到制作,从导演到演员,从幕前到幕后,处处饱含着电影艺术家的心血,表现出他们的品格与追求。特别是像《大转折》这样的战争巨片,要把握好五十年前刘邓大军在党中央的指挥下,千里挺进大别山,一举改变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格局,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既给人以思想上的震撼和教育,又给人以美的欣赏和体验,难度可想而知。同是在拍电影,同是在干事业,为什么他们能取得如此成功?《红河谷》导演冯小宁回想起那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和义无反顾的献身,感慨万端地说:要拍人民群众喜爱的影片,就必须有这么一股精神!
一语破的。要出精品,首先要有精神。这是出精品的根本动力。应该讲,精神产品的生产有很强烈的个性。有出息的思想家、艺术家总要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是,精品也是有客观标准的。各类精神产品也都无一例外可以出精品。无论其形式、题材、表现和论述手法有多大的差别,无论你着笔于宏大还是精深、严肃还是诙谐、沉静还是跃动、抒情还是哲理,都不会因此而影响它们成为精品。关键是精神产品的创作者和生产者是否具有那么一种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贯穿于创作和研究的始终。只要有这种精神,就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创造精品。
这究竟是一些什么精神?
这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邓小平同志说过:“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这是创作精品的至理名言。创作精品不是关着门能造出来的,不是几个人能侃出来的。精神产品生产的发展和繁荣,最深刻的根源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滋养和推动着一切精神产品的生产。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这是精神产品生产者的天职,放弃了这个天职,精神产品的生产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翻一翻精品产生的历史,万千精品的创作者,哪一个不是以此为动力呢?
这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精品,不能不讲无私奉献。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是一项无比高尚的事业,也是很清苦的事业。投身于这个事业,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金钱、地位、个人的毁誉荣辱,都不在计较之列,唯有创造与奉献时时萦绕于心,有这种精神才会有精品。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一刻不能缺少。清心寡欲,栉风沐雨,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摸爬滚打,常人不能吃的苦搞精品的人得去吃,常人受不了的罪搞精品的人得去受。艰苦奋斗,苦尽甘来,这是成大器的基本规律。无论哪一条战线,无论干什么事情,要出精品,非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可。方向对头,再有这种精神,就能无往不胜。
这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精神产品的生产天地广阔。任何一个题目,任意一个情节,都可以有万千种构思,可以有很深的开掘,创造石破天惊的效果,幻演动人心魄的万千气象。要出精品,就得敬业,就得忘我。所谓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就是认真而又审慎地对待哪怕是最细微的环节,不到满意决不善罢甘休。诗圣杜甫的诗已到无人境界时,仍苛求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的就是这种精神;文论家刘勰阔论“工辞之人,必欲臻美”,“呕心吐胆,不足以穷”,体现的也是这种精神;《大转折》摄制组为拍一个黄泛区中飞机追逐奔马的镜头,全摄制组用了整整一个工作日,直到达到预期效果为止,体现的还是这种精神。
真正是精品背后是精神。精品重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靠的是精品。精神更重要,没有精神就难有精品。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这种精神一定能够更加洋溢和扩大开来,鼓舞和推动精神产品的创作者多出精品,一起构成时代主旋律,千秋万代地唱响。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道德论苑

  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关连珠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社会风气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的综合反映,是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表现。社会风气的好坏,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推动或阻碍的巨大作用。社会风气好,会使人们精神振奋,积极进取,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反之,则人心涣散,不思进取,事业不兴,群众不满。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风气的好坏,与职业行为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不正之风都是与行业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的,不仅败坏了改革开放的名声,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着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要通过加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切实规范行业、职业行为,增强人们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从根本上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人们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使人们懂得工作、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根本上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水平确实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一个人一生中的许多时间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的,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在本职工作中的表现,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依靠在职业工作中的实践养成。党的好干部孔繁森,优秀工人代表徐虎、李素丽等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积极奉献,表现出崇高的理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要把培养“四有”新人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引导人们从本职工作做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基本途径。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的需要。我们讲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必须通过各行各业人员的本职工作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离开本职工作谈为人民服务,只能是坐而论道,空对空。在存在社会分工的现代社会里,只有各行各业都遵守职业道德,人人都爱岗敬业,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些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证明,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两个文明建设相脱节的有效载体。山东济南市对全市窗口行业职工进行的以“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使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而且还有利于企业或单位自身的生存发展,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职业道德建设从内在机制上要求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容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体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实实在在的切入点。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从制定、落实各行各业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抓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制定和完善各行业、各职业、各岗位的行为规范,从应该做也能够做的事情抓起。通过建立标准化、可操作、易检查的行为规范,使人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提高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把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要发挥先进典型在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善于发现和树立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先进典型,使不同岗位、不同觉悟程度的群众都能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先进典型成为激励人们出色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
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结合起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既是法制建设也是职业道德建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严惩那些违法缺德者,为职业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各行业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培养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