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做文明“上帝”讨论

  愿处处盛开文明之花
——“做文明上帝讨论”的回顾与总结
本报记者周朗王斌来
自1月15日本版刊登“做文明‘上帝’讨论征稿启事”以后,截至4月底,共收到各地读者来稿1200余件。广大读者踊跃投稿,表达了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渴望,也表达了读者对本报宣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和热烈响应的愿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且也引起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我们组织开展“做文明‘上帝’讨论”的初衷是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提出的做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要求,强化人们的文明意识,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实际上是陈旧、落后的道德意识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通观征文来稿,有些读者阐述了自己对文明行为和服务关系的见解,有些读者以亲身经历抒发了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爱憎舍取,还有些读者就如何做文明人和创造文明环境积极献计献策。难能可贵的是,不少读者勇于自责自省,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文明行为公开“亮相”,在自我反思的同时,也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大家在来稿中表达了一种心愿,即盼望精神文明深入人心,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大家庭。3个月时间的讨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我们讨论中所使用的“上帝”一词,是借用服务行业对服务对象的一个习惯称法,并非指宗教和神话中无所不能的主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行业把良好的服务作为获取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从更深层次的社会效果来看,又体现着一个社会整体的服务水平和文明程度。正如许多读者在来稿中所指出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为别人服务,也都要接受别人的服务。如何文明服务和文明接受服务是一个事物不可割舍的两个方面。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起点,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来体现对社会的服务和对人民的贡献。那些认为自己有钱,就可以理所当然地颐指气使,对服务者骄横无礼的行为,就是大错特错的。一位营业员在来稿中说,钱虽可以买到服务,却不能买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几乎所有的来稿都指出:在我国,一切行业和部门,都是不可缺少的光荣的劳动岗位,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恪守职业道德,对社会生活的稳定和社会风尚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双方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里体现的不单纯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关系,还表现了一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体现着一个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
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生活中能自觉遵守基本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内在的文化、道德、修养、境界的真实反映和具体体现。培养文明行为,必须通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来逐渐实现。文明行为是受高尚的道德意识指导的,很多不文明现象则是起因于有些人道德水准低下。一些纠纷的发生,往往由于当事人不注意小节,或语言粗俗、行为不当引起的。不少读者在来稿中用具体事例说明,如果当事人头脑冷静,举止得当,一场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争端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有读者认为,人的行为经常受到情绪支配,好情绪可以使人通情达理,坏情绪则容易让人变得粗暴无礼,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也有的读者提出,文明公民既要懂得道理,合法地保护自身权益,又要多些宽容大度。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人人都能注重语言美、行为美,社会和谐与文明这篇大文章就能越做越漂亮。
许多读者提出,文明既要靠个人修养,也要靠教育和培养。播种文明的人多了,收获文明的人才会更多。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以他们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和真诚奉献的崇高精神,感召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不仅要大力提倡个人文明行为,而且也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社会开展争创文明活动。今年4月,广东省云浮市文明委员会、共青团云浮市委和中共云城区委等十几家单位发起了《云浮市文明公约》签名活动,1万多名干部、群众和学生自发地写下了自己对文明的承诺。类似这样的教育活动,对于让文明深深植根于人心大有裨益。
倡导文明新风,做文明公民,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制约机制作保障,如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经济制裁和法律惩罚等等,要用有效的强制性手段来制约打击不文明者和不文明行为。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还不断收到一些反映:有的单位和学校组织职工、学生阅读和讨论本版刊登的稿件,并制定了具体措施,积极开展做文明职工、做文明学生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全社会公民的不懈努力和文明素质的逐步提高。
我们开展这次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形成社会共识,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公民的风气。虽然这次讨论告一段落,但倡导社会文明、抨击不良现象是读者来信版的一项主要内容,我们诚恳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支持本版工作。愿神州大地处处盛开文明之花!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呼吁

  土地板结
——亟待改善
江山
目前,随着农业科技的大量引进,尤其是化肥、节水灌溉、地膜、高产品种等先进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单产、总产与经济效益。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高产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那就是土地板结,土壤透水、透气与吸光能力严重下降。据调查,在我们黑龙江的部分产粮大市、县中,有些农户已经不积造有机肥料,85%以上的耕地严重板结,1996年比1991年的农家肥施用量减少21.7%。
土地严重板结问题不解决,年复一年,其后果必然是地力下降,产量滑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调查表明,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传统思想束缚农民。大多数人认为,在农村,用小农机代替牛马耕作已是很大的进步了,耕作土地用机械总比用畜力强,因而满足现状。第二,机械问题。有些人虽知道问题严重,但因一家一户的组织形式,土地量小,大型农机无用武之地;一家一户资金有限,无力购置大型农机具。第三,有关领导尚未认识到粮食生产背后的潜在危机。
呼吁以集体形式或合资形式购置引进大型农机具,再以租赁、承包形式使用,土地板结问题是可以尽快解决的。 黑龙江肇东市跃进乡政府江山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农民浇地为啥不用电
春耕大忙季节,我在农村发现,许多村镇农民浇地不用电,宁愿用笨重的柴油机。据统计,豫北某县17个乡镇有4个乡镇农民浇地完全不用电,5个乡镇基本上不用电。经走访群众得知,农民不用电有以下几个原因。
电业部门重经济效益,为农服务思想淡薄。近两年,国家下调了农用电价格,影响了电业部门的收入。一些只讲经济效益的电业部门负责人,把电当作他们的私有财富,农用电价低,就少送电或经常停电。另外,这些乡镇都远离发电厂,电力供应不足,而工业、农业争电时,大多拉下的是农用电电闸。经常停电,农民浇地用电没有保证,为了不误农时,只好买柴油机浇地。
层层扒皮,收费项目多。农电价格基数定得并不高,可是到哪一级管电的部门,都要升一个“档次”,到了老百姓的手中,电价有的能高出原价格的两三倍,再加上村里的管理费、电损费、要电协调费等等,农民一算帐,还不如用柴油机合算。
农用电力设施大量丢失。近几年,由于农村一些地方偷盗农用电力设施的行为猖獗,农民稍一疏忽,几十元、几千元的电力设施便没有了。为了防盗,人们只好在用电时架线安装变压器,不用时再统统撤回,花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折腾,还不如用柴油机省心省事。
农民浇地不用电现象反映出来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为此建议:一是对电业部门及有关人员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解决好如何对待农民的问题;二是农忙季节协调好农用电与工业用电的矛盾,让农民满意;三是严厉查处那些巧立名目乱收费的责任者,坚决把农用电价降下来;四是严厉打击那些偷盗电力设施的不法之徒。
河南内黄县陈浩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

  尽快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
我们在支农和扶贫工作中意识到:要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帮助农民致富,关键是及时为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
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民很难全面、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只好根据一时一地的销售表象盲目决定生产,以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要么产值不高、质量差,要么品种、规格不符合市场消费需求;有时农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大量积压和降价出售,有时农产品又供不应求,出现市场脱销。
据了解,目前专门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的地方很少,广大农民呼吁尽快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 (广东三水市供销社李日光)
·调查附记·
就读者李日光反映的情况,记者采访了农业部信息中心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
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的负责同志介绍,从1993年底开始,他们已建立起了农产品信息网络(计算机系统),内容包括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信息、价格分析预测、供需信息等,每日提供10万字的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各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各地的农业服务组织,近年来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一些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如蔬菜、果品、猪肉等的价格还定期在《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中发布。
农产品信息网络的建设,目前在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农业部正努力在全国建立起比较系统、广泛的网络。
农业部信息中心的电话是:(010)64192274,有意入网者可与他们联系。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组建时间不长,现在正筹备建立全国农产品供销信息网络,其中果品供销信息网络不久将建成,涵盖多种农产品的比较完备的信息网络将在今年八九月份建成。
该信息中心目前开办的信息刊物是《供销商情》、《供销信息》。
信息中心的联系电话是:(010)66094831。
本报记者李晋鸿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建议与要求

  建议设“农事热线”
经常听到农民反映,现在社会上的“热线”越来越多,但唯独没有他们急需的“农事热线”电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据了解,农村每年总有不少农民因缺乏农技知识,延误了一些农作物的播种时期;也有一些农民因不懂作物栽培技术或不懂得合理使用农药,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希望各级农技部门能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开设一个“农事热线”电话。
浙江慈溪市新浦信用社岑奇岑燕青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武昌火车站赚钱有“新招”
4月1日晚8时,我去武昌火车站,准备乘626次列车去随州。来到候车厅门口,两位车站工作人员不让我进,说是要买空调票才能进,我花3元钱买了票,走进候车厅,坐下后并不觉得凉快,身上继续冒汗。离开车还有两个小时,车站工作人员即喊:“626次列车的旅客请注意,可以提前上车。”可我们来到放行门口,两位女工作人员说要交4元钱才能放行。武昌火车站真是生财有“道”。
湖北武汉市珞珈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郝明松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多些“农民政治夜校”
湖南郴州市政府办公室刘洪杰
我省嘉禾县龙潭村自一九八五年以来,坚持办好“农民政治夜校”,每月定时学习四次,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结合实际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十二年来从未间断。坚持不懈地开展政治学习,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增强了政策观念、法律意识,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全村十二年无刑事案件,各项工作都在全乡领先。
龙潭村的“农民政治夜校”办得好,值得称道。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在突出抓物质文明建设时,不注意抓精神文明建设。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抓生产猛打猛冲,抓政治喊喊就松”。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今,广大农村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正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干部群众若只是一头埋在责任田里,对政治思想建设漠不关心,心灵得不到净化,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势必乘虚而入,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给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带来消极影响。农民政治思想觉悟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选举和有效监督。办好“农民政治夜校”,农民群众可以学到党的方针政策,可以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从而以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貌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的确是全面振兴农业,加快实现小康的需要。
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尽可能创造学习条件,以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因此,各级领导不妨下点功夫多办一些“农民政治夜校”,并持之以恒。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新闻图片比赛

《公仆赞》震撼聊城
4月11日,歌唱演员万山红来到孔繁森的故乡聊城,唱起那首撼人心魄、响彻神州的《公仆赞》。5万多孔繁森家乡的父老乡亲无不为之动容,孔繁森同志的妻子王庆芝更是闻歌生情,拥抱着万山红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山东聊城市委 李广印摄于4月11日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新闻图片比赛

乔安山成为“明星”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在新乡首映时,被誉为雷锋精神传人的乔安山同志,成了青少年追逐的“明星”,他们竞相与乔安山合影留念,请乔安山签名题字。 河南郑州铁路分局普教委贾建钢摄于4月11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