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25次会议
乔石主持审议行政监察法草案等
本报北京5月6日讯记者毛磊报道: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今天在北京举行,乔石委员长主持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草案;听取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上,审议了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草案、台湾省出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协商选举方案草案;听取了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审议了关于成立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的决定草案。
这次常委会还听取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就业政策公约的议案的说明;听取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和国际电信联盟公约的议案的说明;听取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万国邮政联盟组织法第五附加议定书的议案的说明;听取了关于提请审议加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议案的说明;听取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克罗地亚共和国领事条约的说明;听取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的说明。
今天的会议还听取了国务委员陈俊生关于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了乔石委员长访问法国、挪威、意大利和蒙古四国情况的书面报告;审议全国人大代表团出席各国议会联盟第九十七届大会的书面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王汉斌、陈慕华、费孝通、雷洁琼、李锡铭、王丙乾、王光英、程思远、卢嘉锡、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以及秘书长曹志出席了今天的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唐德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列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举办法制讲座江泽民强调要依法治港
指出维护香港基本法权威就是维护国家法制权威,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
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听取了法制讲座
本报北京5月6日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新华社记者刘思扬、本报记者杨振武报道:在我国政府即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际,中共中央今天上午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法制讲座。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主持并作重要讲话。江泽民强调,依法治港,是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香港基本法的权威,就是维护国家法制的权威。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
江泽民指出,要贯彻落实好香港基本法,首先要学习和了解香港基本法。全国人民都需要认真学习香港基本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听取了今天的法制讲座。
这次讲座是近年来中共中央举办的第五次法制讲座。今天的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建,他曾参与起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吴建以《“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为题,重点讲了4个方面的问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法律化;基本法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法律基础;实施香港基本法的若干问题;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讲座中,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仔细听,认真记,并就一些问题和吴建研究员进行了探讨。
讲座结束后,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再过56天,我国政府就要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也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实现香港回归祖国,将使中华民族彻底洗雪这段百年耻辱,使我们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这将极大地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热情。
江泽民说,保证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香港回归后的长期繁荣稳定,关系到香港同胞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亚洲以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江泽民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一国两制”方针和中央关于香港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邓小平同志曾高度评价这项法律,称它是“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具有创造性的杰作”。香港基本法颁布7年来的实践证明,小平同志的这一评价是完全正确的。香港基本法为保证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的利益和民主自由权利,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得到了包括600万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拥护,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只要坚持认真地贯彻香港基本法,就一定能够创造香港的美好未来。
江泽民强调,香港基本法是一部全国性的法律,不仅香港要严格遵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严格遵守。他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中央各部门和各地的领导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问题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的有关指示,充分认识贯彻执行香港基本法的重大意义,为确保香港的顺利回归和长期繁荣稳定而积极努力。
丁关根、吴邦国、温家宝、迟浩田、李贵鲜、司马义·艾买提、罗干、王兆国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听取了这次法制讲座。
(附图片)
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主持法制讲座并作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听取讲座。)
(新华社记者王岩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
公告
新华社北京五月六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于五月六日发表公告。公告全文如下:
公告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彭真同志逝世后,承蒙一些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议会、政府部门,政党、友好团体,各界友好人士,驻华使节,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发来唁电、唁函,表示深切哀悼和慰问。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奉命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共中央办公厅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央军委办公厅
一九九七年五月六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学习基本法
顺利迎回归
本报评论员
再过55天,我国政府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回归前的最后阶段,中共中央举办《“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讲座,中央领导同志认真听讲,虚心学习,很有意义。这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折不扣地执行基本法。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伟大构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一部全国性法律,是一部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律。它把中央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具体化、法律化,成为国家意志。学习基本法,顺利迎回归,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要学好基本法,首先要认识到基本法的意义。邓小平同志生前高度评价这部法律,他指出:“说它具有历史意义,不只对过去、现在,而且包括将来;说国际意义,不只对第三世界,而且对全人类都具有长远意义。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基本法不仅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发挥重要作用,也为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为当前解决香港问题发挥作用,也为在不远的将来解决澳门问题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发挥重要作用。基本法的主要特征,是把“一国”与“两制”紧密结合,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紧密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这是为了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只有认真学习,才能理解意义,认识特征。
制定一部好法律,很不容易;遵守法律,执行法律,也很不容易。必须重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本法作为一部全国性的法律,不仅香港要严格遵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严格遵守。从中共中央举办这个讲座,可以看出,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有了法律,有了制度,就有了保证,就使“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全国人民特别是香港同胞也从中再一次看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高度负责任的党和政府,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香港的明天将更美好。
学习基本法,中央领导带了个好头。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学习。只有学习好,才能贯彻好。为了迎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这一中华民族的盛事,首先要有一个扎实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同奇卢巴总统答记者问时指出
中赞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
新华社卢萨卡5月5日电(记者段吉勇、杨国钧)正在赞比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5日下午在这里说,中赞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企业间平等互利合作的阶段。
李鹏在与赞比亚总统奇卢巴会谈后一道会见记者时强调,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家到赞比亚投资,特别是在铜矿开发和农业领域中与赞企业界开展互利合作。李鹏认为这种合作有利于合作双方,同时也为中赞经贸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李鹏说,赞比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很好。他表示相信,在赞政府领导下,通过人民的艰苦努力,赞比亚一定会繁荣富强。李鹏还说,中赞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两国今后可以也应该继续互相帮助。
奇卢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赞中两国有着很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合作前景广阔。他欢迎中国企业界到赞比亚投资,认为赞中两国无论在政府间还是企业间都可进行合作。
当有记者问到非洲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将起的作用以及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将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奇卢巴说,冷战结束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不复存在,相反,某些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做法给世界带来了新的问题。他认为非洲大陆应通过非洲统一组织协调行动,并通过不结盟运动组织加强同世界其它地区的合作,以增加非洲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改善非洲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贸易条件。
奇卢巴认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非洲继续加强同中国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会见由日本众议员、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林义郎率领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时指出,中日友好事业需要年轻一代去继承和坚持,希望两国政治家能够重视和教育培养有志于中日友好的年轻一代。
江泽民积极评价了该联盟长期以来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和发展中日关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我们不会忘记日中友好议员联盟在这些方面所作的宝贵贡献。
江泽民还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联盟的朋友们又组团访华是非常合乎时宜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他说,中日友好关系发展到今天,凝聚着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两国前辈们的心血,应该十分珍惜。
江泽民强调,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是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希望中日两国政治家坚持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登高望远,以战略眼光和长远观点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共同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林义郎表示,在迎来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的时候,我们再次表明,将恪守日中联合声明的原则和精神,继续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路线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建设性作用。
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以及日本驻华大使佐藤嘉恭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今日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将于5月7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安南是第一位来自黑非洲的联合国秘书长。他1938年4月8日出生于加纳库马西市,先后就读于加纳库马西理工大学、美国明尼苏达麦卡莱斯特学院、日内瓦高等教育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学位,精通英语、法语和几种非洲语言。
从60年代起,安南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总部以及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1974年中东“十月战争”后,安南任联合国驻开罗的紧急部队文职官员主管,1986年出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他被联合国派往海湾地区同伊拉克谈判,协助救援国际组织工作人员和西方人质,此后率领联合国小组同伊进行“石油换食品”的谈判。
1993年3月安南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在代顿协议签署后的过渡时期,任驻前南地区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和驻北约特使。1996年3月,他返回纽约继续担任联合国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
1996年12月17日,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推荐,第五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任期五年。(新华社发)
(附图片)
安南秘书长


第1版(要闻)
专栏:

  今生无悔
——记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
新华社记者杨凤山宋熙文新华社通讯员张会生本报记者吴亚明
尽管他拖着残躯作了1000多场报告,告诫年轻一代要自强不息,高擎改革开放的旗帜矢志奋斗,但人们仍然不断约他再作报告,希望聆听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尽管他拖着残体撰写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把他对生活的记忆和领悟全部写在里面,可人们仍然想与他结识,雪片般的来信纷纷飞进他的小屋。
这就是他,朱彦夫,山东淄博沂源县一个失去手脚、失去左眼,头部、背部至今尚留有弹片的抗美援朝特残军人的魅力。了解他的人都说,朱彦夫自重、自立、自强,无私奉献的感人经历,是一曲顽强拼搏进取的时代之歌。他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坚强的人。
自立不畏难
了解朱彦夫,要从50年代初说起。
在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昏迷已半年之久的朱彦夫醒了过来。此时他才发现,自己变成了重残人。两只手从腕以下被截掉,两只脚也不见了,左眼成了个“窟窿”,右眼看东西也模模糊糊。
这一年是1952年,朱彦夫才19岁。他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后被送回国内抢救治疗的。
看到自己以往健全的肌体变得惨不忍睹,他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医务人员的深情劝解,使他稳定了情绪。随后,朱彦夫被转入山东省荣军休养院。他生性好强,死,没有怕过;难,没有怕过,可最怕吃饭要人喂,走路要人扶,上厕所要人帮。朱彦夫清楚,在休养院优越的环境中,他那残而不废的愿望是难以实现的。于是,他请求离开休养院,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沂蒙革命老区。他要在学会走第一步路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
初回到家,母亲还是一口水、一口饭地侍候他。“要生活自理,看样子得另想办法。”他想。他谎称回休养院,藏进院内的一间小屋。用以维持生命和练习生活自立的,是屋里不足10公斤的地瓜干、一瓦罐凉水。
他把碗、碟、长把勺、地瓜干摆在面前,一遍遍地“模拟吃饭”。初起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两臂夹起勺子,还没等靠近碗边,勺子就掉了;用嘴叼起,两臂夹紧再舀,又把碗碰翻;好不容易舀上了“饭”,慢慢举起,刚一低头张嘴,就勺翻“饭”撒。一次、二次、三次,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上几十次、上百次。每“吃完”一顿饭,他都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他装假腿,练习行走同样艰难。先裹衬布,再缠绑带。一只残臂压住一头,另一只残臂缠绕。绕一圈,用牙咬住扯紧,再绕。一不留心,衬布、绑带就会松脱,只好从头再来。一副绑带长达6米,如此反复,有时半天时间都绑不好。而更难的还是套上假腿以后系皮带锁扣。那短而粗笨的残臂夹着长长的皮带穿插环扣,就像盲人手持丝线向针孔里穿引一般……终于大功告成,两条假腿都装好了!朱彦夫兴奋地抓过拐杖,一使劲站立起来,刚刚举拐抬腿,就“哐当”一声摔倒在地。假腿被摔脱,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痛苦中,朱彦夫陷入了深深的回忆。1933年,他出生在这里,1947年,背着母亲参了军,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战役,三次负伤,两次荣立战功。1950年10月,他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朝鲜的那场空前残酷的阻击战更让他难忘。地点是在长津湖以南,一座叫做二五○的高地。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经过两天两夜激战,阵地上只剩下了遍体鳞伤的朱彦夫。他在阵地上来回跑动,交替使用各种武器打击敌人,为胜利争取了时间。
当年连死都不怕,还怕去迎接新生活遇到的困难吗?想到这里,他又鼓起了勇气。四肢的创面先是磨出了鲜血,继而结了痂,又一次磨破,最后变成厚厚的茧子。
就这样,经过了千遍万遍的“重新来”,朱彦夫终于学会了捆绑绷带,装卸假腿,自饮自食,解大小便。县民政局的领导来慰问,才发现他藏在小屋里。此时的朱彦夫伤口感染,流着血水,累得瘫倒在地上起不来。
不久,人们在张家泉村的田间地头看到一位拄着双拐、戴着墨镜的硬汉子。
头雁重垂范
1957年,站立起来、又补习了文化的朱彦夫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决心不让党组织和乡亲们失望。面对张家泉村的恶劣自然条件,要想把群众带上致富路,就是肢体健全的人,也是件难事。不过,全村的党员和群众并没有选错这位领头雁,他们看中的是朱彦夫自强不息、克己奉公的精神。
张家泉村是个缺水村,每逢干旱,老百姓连吃水都很困难。一句顺口溜道出了这个村的困境:“有女不嫁张家村,挑水跑到西山根。去时穿双绣花鞋,回来磨破脚后跟。”解困必须有水。为此,朱彦夫心急火燎。他走山串沟,终于发现村西南半山腰有一股细泉水。
打井开始了,老朱几乎天天都在工地上。有一天下了大雪,他说:“今天太冷了,打斤酒给下井的人喝,让他们暖暖身子。”他照顾别人的身子,却忘了自己的身子。井打到深处,他顺着斜坡来到井下,查水情,看进度。由于坡陡,腿部扭动幅度大、力度强,截肢处被假肢磨得钻心地痛,渐渐地由痛变麻。他想卸下假肢轻松一会,便躲在一旁,使劲用牙咬,用残臂砸,往地上磕,可假肢怎么也卸不开。见此情景,有人急忙跑过去帮忙,才发现寒冰已把他的假肢和伤腿冻结在一起了。
人们再也忍不住了,一位老人抱住朱彦夫哭着说:“你回家吧,由我们来回跑腿,给你说说情况,你在炕头上指挥就行了。”朱彦夫诙谐地笑笑说:“要是两节腿真的长到一块,我还求之不得呢。”人们脱下棉衣轻轻地捂在他的腿上,不由分说把他背回家去。然而,第二天,老朱又出现在井场上。
经过一个冬天的苦干,一口深6米、东西长24米、南北宽33米的大口井终于竣工了。望着地下水咕嘟咕嘟往上冒,人们奔走相告:“咱张家泉村有奔头了。”
第二口、第三口井也打成了。朱彦夫又带领群众把3条大沟用石头砌起来,涵涧泄洪,上面铺土,造出良田100多亩。接着,架电、植树、造林的工程又上了马。五六十年代,张家泉村周围近千亩山地大都光秃秃,如今模样大变,山头是水保林,山腰是花椒和苹果林,地边是桑树,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现在,这里已发展成为沂源县的花椒集散地,每年全县外销花椒150多万公斤,张家泉村一个村就占了1/3。
朱彦夫抓生产不遗余力,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始终抓得很紧,建小学、办夜校。在乡里,张家泉村现在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乡亲们说,如果没有朱彦夫的大公无私、带头苦干,就不会有张家泉村的今天。
当了25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朱彦夫笃信一句老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他认为,一个村子搞得好坏,干部是否起模范带头作用是决定性的。
朱彦夫常对家人说:“咱家有个特等残废这一个‘特’字就够了,绝不容许再有‘特’字——特殊公民出现。这,也包括我自己。”
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当村支书25年,工分不记、报酬不要,只靠国家发的几十元津贴过活。上边来人,几乎都是在他家吃饭,由他掏腰包。他常对妻子说:“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谁家来个亲朋好友不得吃饭?”
他什么照顾也不要,对乡里乡亲却什么都要照顾。薛文花老人生活困难,朱彦夫牵肠挂肚,常给她送些钱物。见老人的房子漏雨,朱彦夫用自家的麦秸,请人修好。老人见朱彦夫全家吃的是瓜干煎饼,房顶也露着天,禁不住落泪:“他大叔,您这是舍了胸膛顾脊梁啊!”
笔耕励后人
写书,写一本自传体小说,是朱彦夫几十年来梦牵魂绕的夙愿。
因为他忘不了,在那血火交融、生死瞬间的朝鲜战场上,身负重伤的刘指导员弥留之际叮嘱他的话:“一个连的消亡,在战争史上算不了什么。可要把反侵略战争的历程照实记录成文,传给后代,却是很有意义的。”
他也忘不了,1987年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同志来看望他,听说他要写一本自传体小说,郑重地向他敬了一个军礼。
他写得很苦很苦。开始用嘴衔笔写,头一拱一拱,半天才能拱出一个字来。经常写得字不成形,反复描多次才能看得清楚。写着写着,口涎就顺着笔杆而下,湿坏了稿纸。接着,他又学用两支残臂夹笔写,用力小了夹不住笔,用力大了,残臂断面神经疼痛,脑胀目眩。后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嘴衔臂夹,弯腰弓背,摆头摇臂;或干脆把笔绑到右残臂上写。起初一天只能写十几个字,后来增加到几十个字、上百个字。
看着父亲写得这样苦,儿女们心疼了,提出由父亲口述,他们记录。
朱彦夫拒绝了。他说:“自己写,更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你们记,总好像隔了一层。写出来的文章要对得起先烈、对得起首长才行。”
常年的蜷身埋首写作,长期的心力交瘁,病魔接踵向朱彦夫袭来。先是左眼的空洞里不断往外流粘稠的黄水,且疼痛难忍。继而发起了高烧,心跳加快,冷汗淋漓。经检查治疗,身体稳定了。然而,医生警告说:“你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四肢的创面也已经感染。再这样折腾下去,有可能再次截肢,还有生命危险。”
这事被老伴陈希荣知道后,把他的笔、纸藏了起来。朱彦夫心急火燎地“命令”老伴拿出来。老伴不给,朱彦夫便从床上滚到地下,跪在了老伴跟前。
夫妻几十年,陈希荣从未见过他这样。她一把把他抱住,大哭起来。朱彦夫看着为自己操碎了心的妻子,也禁不住流下泪来。
心境稍稍平静后,朱彦夫向老伴道出了他之所以苦苦笔耕的缘由,有一事激励着他必须写下去,这是责任。
一次,朱彦夫去一所中学作报告。报告完了,一个学生来到他的跟前说:“朱爷爷,你在上边做报告,挺感动人的。但也有的同学在下边说,当年你们打仗那么拼命,不是太傻了吗?现在人家到处请你作报告,你一请就到,是不是拿了不少钱?”
看似天真的问话,却让朱彦夫血涌气淤。他沉下心来转念一想,这怎么能怪孩子们呢?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坏风气影响下,有的年轻人缺乏理想和信念,有的只图索取不作奉献,这是我们这些人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啊!
一定要把先烈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的英雄壮举写出来,一定要把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写出来,一定要把一个特残军人自强不息、向生命极限挑战的奋斗精神写出来。就是不能出书,作为家史和资料留给子孙,也是有价值的。
朱彦夫又开始了他人生旅途的艰难跋涉。
1996年春天,在朱彦夫居住的沂源县城小院里,枯萎数年的蜜萝重新抽芽吐叶,顽强地伸展开了枝杈。朱彦夫拄着双拐出现在门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历时7年、7易其稿的《极限人生》,出版后已4次加印,每次都很快被抢购一空。
(附图片)
朱彦夫出生在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十四岁参军。一九五○年底,朱彦夫在朝鲜战场上身负重伤,成为特等残废军人。    新华社记者
 陶俊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