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李乔与徐迟
吴然
我到昆明翠湖边的文联大院去拜访李乔老。正是残冬将尽,春阳嫩暖之时,鸥鸟掠过翠湖的水面,一片雪白亮眼。不由得想起前些时和乔公在北京出席作代会的情景。
乔公年届八十有八,他自己开玩笑称自己是“二八佳人”。听了江泽民总书记在文代会、作代会上的讲话,他说“似有真入‘佳境’之感了”,流露出欣喜难禁的真挚情感。他对云南作家尊他为“乔公”频频摇手,连称“不敢当!”其实,以《欢笑的金沙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增添了瑰丽画卷的文坛巨擘,不论是耄耋高寿,还是文学成就,对李老来说,“乔公”之尊都是当之无愧的。而在所有出席这次大会的高龄作家中,人们不能不钦佩不能不羡慕乔公的健朗。乔公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议程要求的全部活动。令我辈惊诧的是,如此寒冬,他衣服穿得不多,薄丝棉内衣外罩一件咖啡色夹克,如同在昆明一样。外出时,年轻的哈尼族诗人哥布总为他抱着大衣备用,结果竟没有派上用场。乔公信奉“生命在于运动”,在昆明每天早、中、晚各绕翠湖一圈已成定规。传为佳话的是,“文革”中开批判会,乔公曾高声提请“暂停”,让他做操活动筋骨。仅此足见乔公之豁达。然而在会议期间,乔公正经受着痛失老友徐迟的哀伤,只是他把这种哀伤深埋在心里,一时无人知晓罢了。乔公的诗题为《哭徐迟》,涂涂改改,改改涂涂,是那样地辗转反侧,彻夜叹息,真是“四十挚谊如手足,寒风凄厉伴呜咽。”还有什么比老人的哀伤更让人感到哀伤,还有什么比老人的痛哭更能催人泪下让人同声痛哭呢?
轻轻叩开乔公家的门,乔公正好午睡醒来。说到徐迟,他是那样地动情,嘴唇在抖,给我拿桔子的手也在抖。乔公和徐迟情同手足,交谊40年了。徐迟给他的50多封信,写满了他们的友情。作代会后,回到昆明乔公就着手写关于徐迟的文章,他说要给新文学史留一份资料。说着,他向我展示了一把折扇,折扇上有徐迟题赠他的诗。那是1994年8月徐迟来云南,也是徐迟第四次亦即最后一次来云南时为他题写的。这首题为《赠李乔》的诗写道:
一九五六年第一次到云南,
像温泉那样涌上来的泉眼,
美丽、神奇、丰富,处处显现。
一九六五年第二次到云南,
大三线的建设气吞云天,
曾登上攀枝花铁矿之巅。
一九七八年第三次到云南,
听植物学家说他的植物园,
看,热带雨林何等美艳!
一九九四年第四次到云南,
叹彗星给撞得形影不见,
而你给我的祝寿,永世不能忘怀。
还能有第五次吗?在哪一年?
还能有第六次吗?在哪一天?
但愿!但愿!但愿!但愿!
赠诗写于1994年8月12日,在李乔家中。回旋咏唱的是诗人四到云南,对这块“美丽、神奇、丰富”的土地的热爱与向往。情炽如火,质朴动人。题诗用毛笔书写,笔酣墨饱。折扇的正面,浅黄色的扇纸上是一幅水墨画,几枝盛开的红色百合花,似有袭人清香。
我捧着扇子,捧着两位老作家40年浓郁的友情,这友情的暖意从扇子里溢荡出来,弥漫了我,浸润了我。


第12版(副刊)
专栏:

  微山湖,动人的歌谣响起来
周广华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一首妇孺皆知的电影插曲,把微山湖播扬得名闻遐迩。我很小就会唱这首歌,也从很小的时候,就向往着微山湖了。至今,我曾四次到湖区,四次的所见所闻,映出了微山湖同时代一同发展前进的深深轨迹……
第一次到微山湖,是在孩提时代,那些从苦难岁月中熬过来的渔民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极深的印象:罗圈腿,上身长,下身短,臀部肥大突出。老人们告诉我,解放前生活在微山湖的渔民,生活特别悲惨,当地歌谣这样唱道:“船窄窄,飘荡荡,低沉沉,夜茫茫,上顿缺吃,下顿无粮。”对于贫困的渔家来说,漂泊就是他们的生活,一叶小舟就是他们所有的家当,他们长年累月生活在低矮狭窄的船舱里,站也站不起,躺也躺不直。久而久之,双腿就变形了。再穿上破旧肥大的裤子,看上去特别显得上身长,下身短,上下身比例似乎更加不协调,堂堂男儿也失去了应有的那份伟岸。
二到微山湖,正值我读小学,处于“文革”时期。微山湖也失去了那份“静悄悄”,大小字报竟贴上了那窄小的船头。有的渔民披着的草衣上,胸前也佩戴着像章。而湖区人们的生活依然那么艰苦。
三到微山湖,恰好赶上省里召开开发建设南四湖现场办公会。我目睹了湖区电力建设拉开序幕的壮观景象。省、市、县电业部门的职工头顶蓝天,脚踏帆船,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湖区工地。数百名职工和百余条船只挖泥掘土,填湖筑台,然后是钻井,浇灌钢筋混凝土,组装起一座座60多米高的水中铁塔,再一档档放线。于是,一座座巍峨的铁塔从烟波浩淼的湖面上“拔水”而起。那些日子里,渔村里的“娘子军”、“红领巾”们也是撑着小船送茶送饭慰问电建大军忙个不停,从“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直到湖面上洒满银色月光……
乙亥年夏秋之交,我第四次来到微山湖。正是微山湖最美的时节。碧波荡漾,天光云影,白帆点点,十万亩荷花映日绽放,把湖面装点得分外妖娆。我心旷神怡,乘着渔翁撑着的小舟驶入了遮天蔽日的荷花丛中,走进了绿、红、白相间的海洋,似乎像当年新四军进入茫茫青纱帐之中。只见一簇簇、一朵朵荷花有的洁白如玉,娇嫩欲滴;有的粉红娇妍,美胜西施。五彩缤纷的蝴蝶、蜻蜓有的倒立在荷花茎上乘凉小憩;有的痴迷地吸吮着荷花心蕊;有的翩翩起舞;有的相互嬉戏追逐;有的从高空俯冲而下,振动着双翼钻入了绿色丛中。我如醉如痴,仿佛闯进了一个被赏心悦目的红绿白色主宰的花世界、梦世界。竟一时辨不出东西南北,幸好是渔翁轻车熟路,几经绕小溪,穿芦荡,半天才驶出这漫无边际的绿色海洋。
然而,这远不是微山湖最美的景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踏上湖岛,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红瓦房掩映在湖岸边的绿树丛里,世世代代在窄小的渔船上起居生息的渔民们早已搬进了幢幢楼房。走进渔民的家里,不少人家电视机、电冰箱等应有尽有,一叶小舟一根篙的交通工具也早已被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机动船所替代。他们几代人所企盼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早已成为现实。一个个青少年西装革履,身体笔直;一位位少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渔民老翁,舒展开核桃般的皱纹,红光满面。
同行的地方同志告诉我,这个湖岛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电的输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灯火“突”地亮起,电视屏幕上倏地跳出载歌载舞的镜头时,人们沸腾了,他们奔走相告,举杯共庆,他们敲锣打鼓放鞭炮,用开怀的大笑表达自己的激情。随着电的到来,变革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时代也到来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正在拔地而起。我们走进造船厂,工人们正在码头边的艘艘新船上精心操作,电光四射,焊花飞溅……
微山湖,动人的歌谣正在响起来,而那纵横交错的高低压电网,那通往湖内岛屿、庄台的一条条银线,不就是广大电业职工深情弹奏的“土琵琶”吗?!


第12版(副刊)
专栏:

  满城陵山汉墓
赵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满城陵山汉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城西南1.5公里的陵山北峰东坡的山腰下,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突兀而起的陵山主脉像条巨龙,南北而卧,墓室坐西朝东建在龙脊上,左右两座山丘似两个天然屏障护卫着陵墓,气势宏伟壮观。墓室营造于山岩之中,两墓平面布局大致相同,刘胜墓全长51.7米,容积2700立方米,窦绾墓全长49.7米,容积3000立方米,墓室中还分别修建了木结构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墓内除了华丽的陈设和棺椁外,还随葬了大量物品,两墓共出土文物10633件,尤以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最为珍贵。
踏进形如龟状的刘胜墓穴,可见一条东高西低长20多米的墓道与甬道相连,直通墓室。甬道两侧南北两个耳室相对而立,向上望,穹窿式的墓顶将整个墓室笼罩得森然黑寂,却见南耳室一面石壁上有缕缕阳光洒入。导游小姐介绍说,1968年初夏,解放军某部在陵山施工时无意中炸开了南耳室,就那么“轰隆”地一声响,使这个千年古墓得见天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临现场,确认此墓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还准确指出了与此墓相距120米的窦绾墓的存在。
从耳室往里走,即进入宽敞、富丽的中室,这里是象征刘胜生前宴请宾客的大厅;穿过中室,再过一道汉白玉石门,靖王的卧室——后室便呈现在眼前,北侧汉白玉的棺床上放置着刘胜的棺椁,闻名中外的金缕玉衣就是从这里发现的。玉衣是汉代皇帝及王侯以上贵族的殓服,古人对玉迷信至极,认为它有防腐奇效,但发掘时,刘胜尸骨已荡然无存,却留下了我国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件汉代艺术珍品。人们记住了金缕玉衣,也记住了河北,记住了满城陵山。


第12版(副刊)
专栏:漫谈

  打开生命之屋的窗户
陈发仁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
一个人一辈子交的朋友越多,他的生命之屋的窗户就越多,进来的阳光和新鲜空气也就越多。
一辈子不交朋友的人,他的生命之屋没有窗户,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的空气。他的思想和心灵必定是阴晦的,更谈不上事业的成功。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条好汉三个帮”,任何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单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成功的。刘邦平定天下,夺取政权,全靠张良、萧何、韩信一帮文臣武将。今天的改革开放,更需要广交朋友,注重合力。一个企业的成功,除了要有一个开拓进取的顶梁柱式的主心骨人物之外,离不开本单位的志同道合的群体力量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协作和帮助。
有些剧团和企业搞“联姻”,就是以交朋友获得新生的典型事例。企业家成为艺术团体的热心朋友,使艺术团体的生命之屋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户,让企业充满生命活力的阳光和空气注入艺术团体;同时,剧团也为企业的兴旺发达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为企业做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活跃了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互补互助,皆大欢喜!
交朋友一定要真诚。朋友之间应该是可信赖的、充满真挚和热忱。如果有半点虚伪和自私,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将立即遭受污染。
真正的朋友是经得起考验的。当朋友遇到困难,处于危难之中时,一定要挺身而出,鼎力相助,伸出友谊之手,给予无私的救援,危难之中见真情!而当朋友取得成功时,真正能够做到把别人的成功当做自己的欢乐,没有丝毫的妒嫉和眼红。这是朋友之间人格的考验、胸怀的考验!
窗户也是需要打扫灰尘的。朋友之间需要批评帮助。交朋友难,交诤友更难。


第12版(副刊)
专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书法)李如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