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海鸟展翅”向明天
——记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举行地会议展览中心
本报记者徐运平
最是一年春好处,百般红紫斗芳菲。紫荆花开时节,记者慕名走访了今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举行地、闻名遐迩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站在九龙尖沙咀海滨长廊遥望港岛湾仔海旁,蓝天碧海间,一幢形似“海鸟展翅”的新型建筑已经成形,它就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这一新标志象征着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的香港,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振翅欲飞……
全球注目的焦点
去年9月27日,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双方代表正式签署协议,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定于会展中心新翼举行。这一消息令这一新颖建筑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
作为会展中心的扩建部分,新翼雄踞港岛北岸,延伸入海。由于采用低层建筑和流线型设计,为周围高楼林立、棱角分明的港岛建筑群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柔美的线条,平添了韵律与动感。在被誉为“世界建筑博物馆”的香港,别具一格的新翼傲视群雄,成为“东方之珠”又一处亮丽的风景。
记者在会展中心采访时了解到,楼高7层、总面积达15.5万平方米的新翼建成后将与现有的会展中心融为一体。新旧建筑由一条长100米的多层架空天桥走廊连接,横跨75米宽的水道,东、西两旁各有一跨海行车通道与海岸相连。
新翼采用圆弧形的流线型屋顶,上面是4万平方米的铝质保护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流线型屋顶。
新翼建在一个填海而成的6.5公顷的人工岛上,东、西、北三面向海,可多方位欣赏海景。
新建筑包括2个会议厅、5个展览厅、2个演讲厅、52个会议室等。会议及展览面积达38106平方米,使扩建后的整个会展中心的会议及展览面积达63580平方米,成为除日本东京国际展览中心之外亚洲最大的会议展览中心。
新翼5层的会议大厅作为回归大典举行的场地,面积达4288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300人。它作为宴会厅可同时招待3000位宾客,为全球最大的宴会厅之一。与之相连的会议大厅前厅,周边是30米高的玻璃幕墙,拥有180度的广阔视野。香港回归之夜,即将在这里出席香港回归大典的嘉宾可尽情欣赏香港的海景和璀璨夺目的海上烟花汇演。
华人建筑师的杰作
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设计者是一位华人建筑师,他的名字叫林和起。
在会展中心,谈起这一新颖建筑的设计,这位华人建筑师显得神采飞扬,眉宇间分明透出一种自豪感。
今年49岁的林先生,身材瘦削,一头华发。谈吐、神情中显出直率、严谨、坚毅的性格。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林和起自称“百分之百的香港人”。他23岁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投身建筑行业26年。
“身为华人建筑师,自己设计的新楼被选定为香港回归大典的举行地,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他介绍说,耗资48亿港元的香港会展中心新扩建计划于1994年3月正式展开。原计划是今年9月交付使用,以迎接9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银行年会。去年9月,当这座建筑被确定为香港回归大典举行地时,工程仅完成60%。按要求工程必须在今年6月2日正式完工,时间压缩了3个月。
林和起深知责任重大,但他充满信心。他所任职的王欧阳集团从事建筑设计已有40年的历史,设计和承建的项目遍及全世界。在中国内地著名的建筑项目包括上海大时代广场、北京首都时代广场、国贸中心扩建工程;在新加坡有著名的连卡佛广场;尤其在号称“世界建筑博物馆”的香港,有名的太古广场、时代广场、力宝中心、恒生银行总行大厦、远东金融中心、黄埔花园等,无时无处不在展示着独特的建筑风采与魅力。
林和起回顾香港建筑业的发展历程时感慨地表示,香港的地产和建筑行业长期以来被英资垄断,近20年来华人地产商纷纷崛起,华人建筑设计师的地位也逐年上升。
可以说,香港建筑业的辉煌是香港繁荣的显著标志。林和起个人事业的兴旺与香港经济的起飞与繁荣同步。在香港许许多多风格迥异、美轮美奂的建筑群中,处处凝聚着这位香港人的心血与汗水。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林和起,香港才有了今日的繁荣与辉煌!
面对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林和起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感慨万千。他相信香港回归后一定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对香港人特别是建筑师行业肯定会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他希望运用自己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经验,为内地建筑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香港展览业的春天
状如“海鸟”展翅的会展中心新翼,是香港信心的展示。
香港会展中心最近获得两项国际大奖——“全球最佳会议中心”和“CIM荣誉大奖”,显示其良好的服务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会展中心这座被誉为“香港之窗”的商贸展览殿堂,为香港贸发局所拥有。香港贸发局为保持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地位担任着重要角色。贸发局主席冯国经先生表示,为迎接香港回归,贸发局从去年12月起更换了新局徽:金黄色的背景如旭日东升,映照着一只展翅飞翔的海鸟,反映了贸发局对香港在回归后继续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说,会展中心被选定为香港回归庆典举行地,令该局感到十分光荣。
他回顾说,香港展览业在60年代还是一片空白,70年代开始起步。80年代以来,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香港与内地及国际上的联系日益频繁,展览业也有了很快的发展。1988年,会展中心的落成启用,使香港展览业上了新的台阶。就在这一年,香港举办的地区和国际性会议及展览超过2000个。到目前为止,会展中心已成功举办地区性及国际性的各种展览达12100多个。今年4月份举行的“香港礼品及家庭用品展”、“香港赠品展”全部爆满,世界各地参展商达15000家,还有1000家没能排上。他说,会展中心新翼建成后,整个会议及展览面积将增加1.5倍,香港展览业会有突破性进展。
目前,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展览项目和国际性会议项目已排至2000年!
从今年6月至2000年4月,将有54个大型国际会议在香港举行。特别是今年9月世界银行年会将在会展中心如期举行,表明国际社会对回归后的香港投下信心票!
近年来,香港每年平均举办20个大型国际性展览会,共有超过7000家公司参展,入场人数达160万人次,生意成交额达20亿美元。冯国经先生认为,这主要由于近年来亚洲经济特别是中国内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香港拥有内地这一庞大市场的支持,香港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吸引了一大批欧美、日本、东南亚商人参展,使得香港展览业规模和吸引力越来越大。
步出会展中心,伫立港岛海岸,放眼海港,即将竣工的会展中心新翼,在蓝天碧海之间正张开双翅,飞向大海,飞向明天……(附图片)
压题照片:形似“海鸟展翅”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定于6月2日完工。图为建成后的电脑照片。
(香港贸发局供稿)
香港回归大典举行地会展中心新翼会议大厅可容纳四千宾客。
(香港贸发局供稿)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我看香港回归

  盼回归,怀念邓小平
恒兴基立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施祥鹏
随着7月1日的临近,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已指日可待。作为港人,我内心的欢畅和鼓舞难以描述。百年的耻辱得以洗雪,“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将首先在香港实现,殖民统治就要成为历史陈迹。这一切怎不令人振奋!
在这样的时刻,我首先想到了邓小平先生,并无比地怀念他。邓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的胸怀、胆识和个人魅力,都使他无可争议地成为这个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倡导的改革开放,探寻出了一条使中国早日走上繁荣昌盛的正确道路。在处理国际事务上,也同样显示了他作为大政治家的胆识和智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仅体现了邓小平创造性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在全球新格局时代的务实精神和对国际事务的驾驭能力。这一构想不仅使广大港人感到欢欣鼓舞,为统一祖国打开了新局面,也为全球合理地处理类似问题做了开拓性的贡献。
“一国两制”的构想不仅具有了不起的理论价值和意义,更具有可行的实践意义。保持香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独特的地位,保持香港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不仅有利于香港平稳过渡和持续繁荣,也有利于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这些,只有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才能实现。邓小平先生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才能,在香港问题上再次被证实。
然而,遗憾的是,邓小平先生没有看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他想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也没能实现,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悲伤。我甚至可以想象,当他来到香港的土地上,来到已经回归祖国的香港时,他该会怎样的高兴啊!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对祖国无比热爱,对作为祖国一部分的香港,他同样充满了一腔深情。
邓小平先生离开我们之后,我再次观看了大型文献片《邓小平》,对他高远的人生追求和钢铁般的意志以及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他们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没有他们令人景仰的伟大人格,苦难深重的中国绝不会有今天。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在国际上的崇高威望,与邓小平这样的共产党的领导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就我个人来说,1979年以前只是个普通的商人,内地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之后,我率先投资内地,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我深深体会到了改革开放为香港商人带来的巨大利益。后来我成了全国政协委员,有了直接参政议政的机会,亲身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信心,以及对民主党派的尊重。这些无疑是共产党人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的保证,也是他们继承邓小平先生遗志的充分体现。
邓小平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仍然带领着人民前进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道路上,他们必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一点作为港人的我深信不疑。
距香港回归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东方之珠”的航船即将靠近祖国伟岸的码头。这时,我仿佛看见,邓小平先生风采依旧,仍深情地注视着他热爱的祖国,注视着他常系心头的香港……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我看香港回归

  香港经济的新机遇
香港“中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
今年七月一日,香港将回到祖国怀抱。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下,香港同胞将承担起“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新香港。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转折,我深深感到,只要我们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香港同内地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香港在国际市场中的空间,香港经济的前景是广阔的。
中国内地经济去年顺利实现“软着陆”,经济增长平稳,通货膨胀下降,外汇储备增加,投资环境改善,整体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势头,为香港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本人相信,尽管国内在一些领域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但中国内地对外开放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完善,肯定有利于香港经济。经过近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香港经济实际上与内地已融为一体,港商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和经营收益,更已成为香港经济的组成部分。香港回归后,只要内地继续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港商在内地的投资和发展肯定将更多、更快。以香港为中介地位的外国资本财团,也会更广泛地融入内地市场,从而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更多出口商品会从香港中转,更多的国企将来香港挂牌上市,更多的资金将来香港参与各项工程的建设,这些都为香港经济的繁荣注入新的动力。而中国强大的外汇储备也为港元汇率的稳定和股市平稳运作提供了保证。本人相信,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内地与香港唇齿相依的经贸合作关系将更密切,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香港经济,将迈进一个新发展期。
香港回归后,香港经济将面临新的机遇。许多大型基建工程会陆续展开,包括西北铁路工程,九号货柜码头,军事用地的发展等。这些工程项目的展开将会刺激香港的消费,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
回归后,香港实施财政独立的原则。人民解放军驻港的全部费用将由中央政府负责。同时,由中央政府代管的一千六百多亿港元的土地基金将会移交特区政府,令特区财政有足够的储备,足以应付未来任何金融风波,也有足够财力对工商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近几年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欠佳,世界不少地方的资金缺乏出路,国际工商界看好亚洲及中国市场的前景,他们越来越多的资金涌来香港。进入一九九七年以来,香港的股票市场、地产市场及第三产业领域持续兴旺,显然与外来资金大量涌入香港有关。只要香港继续维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九七后香港在国际市场中仍相信会形成对外来资金的吸引,香港经济仍会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
由于中国内地和香港近几年各项条件的变化,未来香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有待我们一起去面对和克服。然而,经过无数风风雨雨洗礼的香港经济有强大生命力,不管今后遇到怎样的阻力,港人都将会去面对和克服。本人坚信,回归后的香港,一定会更加繁荣稳定,六百万当家作主的香港同胞,一定能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霍英东的“南沙情”
本报记者李仲春新华社记者张寒
位于广东番禺海边的小镇南沙,以虎门炮台著称于世。而今,这个小镇已时刻牵动着香港爱国实业家霍英东先生的心,他几乎每周都抽出一天到南沙处理这里的投资、建设事宜。他要在这里建一座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港新城。
几年前,南沙还是一片荒滩和乱石岗。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位于开发区内的南沙镇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霍英东先生独具慧眼,决定开发南沙。几年来,他先后在这里投资十几亿港元,南沙成了他在内地投资最多、资金最集中、规模最大的项目。情系南沙,一个重要原因,霍先生是番禺人,“最是梦萦家国,乡土岂可遗忘”,他要为改变家乡落后状况,发展家乡经济,富裕家乡人民而尽一点心力。然而,霍英东先生作为实业家,开发南沙更蕴涵着他深层的战略构想。“就是为了迎接香港的回归和平稳过渡,抓住机会干点实事”,他说,“香港的成就主要是靠内地支持,尤其是广东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今天的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及整个广东经济已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日益兴旺的珠江三角洲已是香港安定繁荣的重要因素。”
南沙地处沿海,是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的几何中心,有天然的深水港,又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南沙要发展,必须先发展商业和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这样虽然见效慢一些,但后劲大,急功近利是不行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霍英东先生才投巨资建设南沙新城。
而今,南沙的客运货运码头、水、电、通信等有关基础设施工程已基本建成,美化环境的高尔夫球场已投入使用,国际商贸大楼、中心会堂、住宅区等一系列商贸、服务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一座连接香港,支持三角洲和广东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海滨花园城市正拔地而起。这个新城市将由四个中心组成:客货运中心、旅游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商住中心。
对南沙新城的前景,霍英东先生充满信心。他说,在南沙建设新码头,将大大缓解香港货运码头的压力,并可沟通珠江三角洲以西同香港之间的货运。利用南沙中转,可以充分发挥香港转口贸易的作用,这样对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南沙建起客运码头,可以大大缩短香港到内地的距离,香港人活动和发展的余地就大大增加了,这样更增强了香港人的信心和决心,地理上拉近了,也就从心理上更加密切了香港和内地的关系。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基本法问答

  香港基本法如何体现“一国两制”
问:香港基本法如何体现“一国两制”?
答:从内容看,基本法通篇体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例如,有关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文,在保证国家主权和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保持香港现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中央只是保留国防、外交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力,凡是可以下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权力,都尽量下放,使香港获得前所未有的高度自治权。
从基本法解释权来看,按照中国宪法,法律、包括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但为了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完整、独立的司法权,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自行解释基本法关于香港自治范围内的条款,只是对于涉及到中央的权力以及中央与香港的关系的条款,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才应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驻港部队新军服
仇方迎戚海燕杜卫
1997年3月28日至4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在驻地试穿我军新一代军服。
这是我军新一代军服首次向世人展示。
新军服颜色新,款式新,材料新,一改过去直筒式、大裤裆、肥裤腿的旧模样,以线条美、适体实用的全新面貌,展现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气质和风采。
1993年,中央军委决定对我军军服进行重大改革,并决定新一代军服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1994年4月,总后勤部指定新兴集团3502工厂协助总后军需部进行设计研制,并承担生产任务。3543厂、3510厂、3515厂等军需工厂承担服饰、制式毛衣、皮鞋等产品的制作任务。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王克作出三条重要指示:第一,要把驻港部队服装生产当大事来抓,并且当头等大事来抓,当政治任务来完成;第二,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驻港部队服装的生产;第三,把驻港部队服装发放服务工作做好,让驻港部队官兵满意,保证他们穿上合格、合体的服装。
从接受任务的第一天起,3502工厂服装研究所便成了驻港部队军服的研制基地。军需部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先后70多次来厂指导。研制人员协助军需研究所制定出男女各11个品种共900多个型号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光打制软样就用去图纸5300多张,裁片样板用去牛皮纸近半吨,修改废弃的纸样叠起来足有两米多高。
1995年4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及军委、总后领导审查批准,驻港部队军服设计工作完成。之后,第一批驻港部队军服的样品试制出来。
为确保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工厂投入上百万元,新购置特种设备99台;对原材料验收改抽检为全面检查;在推线时,技术处和车间两级技术员到生产线,工人配发小钢尺,做一件量一件;成品质量检验在初检、复检、抽检基础上再增加三道检验。
三车间青年工人栾建新做的是上领子这一关键工序。他说,我们制做的军服穿在驻港部队官兵身上,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针针线线连着国威军威。他精心制作,做一件,查一件,保一件,件件合格,连续两个月无返修,被誉为“质量尖兵”。
1997年3月25日上午8时,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最后一列载着驻港部队军服的专列驶离石家庄市井陉火车站。
在驻港部队军服试发仪式上,人们看到,由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绒(毛)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等组成的我军新一代军服,配上军鞋、大檐帽、贝雷帽以及配套服饰,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1997年7月1日,驻港部队将身穿新一代军服出现在祖国的香港。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宜兴推出迎回归紫砂壁画工艺品
本报讯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日前行文批准获得紫砂壁画国家发明专利权的宜兴市蜀古紫砂工艺厂,与中国民航总局设计制作18000套’97香港回归紫砂壁画珍藏版工艺纪念品,于香港回归之时限量面市,以满足海内外珍藏爱好者需求。
宜兴紫砂陶,闻名海内外,其紫砂壶被世人视为“珍同拱璧,贵如珠玉”。这套紫砂壁画工艺纪念品,由“百年沧桑迎回归”、“缅怀祖德不忘根”、“情系祖国”三幅作品组成。(邹高中)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深圳边检文明畅通迎回归
本报讯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深圳边防检查总站努力提高依法执勤、文明执勤的水平,开展“百日文明畅通迎回归”活动。今年清明节期间,深圳边检出入境旅客的日流量均在21万人次以上,由于官兵士气高昂,口岸没有出现堵塞现象,给出入境旅客营造了一个宽松、文明的通关环境。从3月23日至7月1日,该站开展“百日文明畅通迎回归”活动。要求在迎回归100天内,每个业务科为旅客做100件好事,解决100个难题,做到口岸百分之百畅通,让旅客100个满意。(黄俊生聂俊民)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北京军区某部开展迎香港回归活动
本报讯“五四”前夕,北京军区某部组织广大青年团员广泛开展“迎香港回归”主题团日活动。活动中,播放《香港百年》专题录像片,观看驻地图片展览,忆香港百年屈辱历史,举行演讲会、歌颂会、座谈会、诗歌朗诵会等。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战士们的爱国热情。(徐海斌郭瑞红)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苏州铁师院:百日迎回归
本报讯江苏省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委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迎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百日”系列活动。
在倒计时百日内,经推选的百名大学生每天清晨准时挂翻倒计时报时牌。在数千名同学中推选百名同学,写百篇以迎香港回归为主题的征文。这百篇文章,在百天内分别由院广播站每天广播一篇,并评选出十篇佳作给予表彰。同时,在倒计时百日内,学院还开展有百名大学生参加的“百人话香港回归杯”演讲比赛,并评选出十佳演讲者给予表彰。
(国栋)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江苏电建一公司日前在国家重点工程——徐州彭城发电厂建设工地举行迎香港回归千人签名活动,广大职工纷纷在“立足彭电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的横幅标语上签名,表示要以十足的干劲,确保彭电2号机组6月份投产,庆祝香港回归,向党的生日和十五大召开献上一份厚礼。
李俊生许智成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