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团中央扎实推进“跨世纪工程”
全国团员总数已达6556万名
本报讯记者唐维红报道:山西省副省长王昕近日特地赶到静乐,看望了正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工作的2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称赞他们为山西的扶贫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到贫困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扶贫工作,是共青团中央发挥团组织优势,带领亿万青年投身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团中央十三届二中全会制定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作出了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战略部署。几年来,全国各级团组织结合本行业、本地区的特点,扎实、有效地推进两个“跨世纪工程”。
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文明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自1994年年初首次开展大中学生春运志愿服务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城乡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国已建立30个省级青年志愿者协会、2000多个服务站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协会、中心、服务站、服务队为基本形式的组织网络和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建立了一支堪称世界上最宏大的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青少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旨在引导广大青年立足岗位、文明从业、争创一流的“青年文明号”活动,以窗口行业为重点,并逐步向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工业企业拓展,已覆盖了20个部委所辖的32个行业,有5000多万青年参加,涌现出了以济南工商行大观园储蓄所为代表的全国“青年文明号”964个、省级“青年文明号”8000个、地市级“青年文明号”3万多个,充分发挥了青年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截至1996年,全国团员总数已达65564348名,比1993年增长7565538名。从1993年到1995年,全国有2942025名共青团员加入了党组织。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青年走上了基层团的工作岗位,全国县、乡、村三级团干部受训率分别达到95.5%、90.4%和79.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点线结合动静结合专群结合
江苏治安防控体系初具规模
本报讯记者毛磊报道:目前江苏全省治安防控体系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点线结合、动静结合、专群结合的防范控制网络,公安机关有效地实行对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和整体控制。全省治安平稳,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不少地方出现了既富又安的喜人景象。
江苏省公安厅厅长李明朝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当前日益动态化的社会环境的特点,江苏省公安机关在坚持“严打”不放松的同时,十分重视抓好新形势下的各项基础性建设,把“严打”整治与严密防控、严密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防范和控制能力,不断推动社会治安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据了解,近三年来江苏省公安机关主要从这样五个方面构筑治安防控体系:
——建设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实战指挥系统。全省13个省辖市和64个县(市)公安机关全部开通了110报警服务台,并制定了《江苏省110报警服务台接处警工作规定》,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
——建立巡逻防范系统。全省11个省辖市建立了巡警支队,58个县(市)成立了巡警大队,共有专职巡警5098人,这支巡逻队伍对增强群众安全感,打击现行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联防队伍和农村治保会。目前全省有乡村专职治安联防人员5万余人,兼职治安联防人员3万余人,义务联防人员9万余人。全省农村治保会现有24万多个基层组织、88万多人的队伍,达到了组织健全、报酬落实、活动正常的要求;
——加强治安卡口建设。全省目前共有常设治安卡口570个,县(市)公安机关在治安复杂地段补充建立治安卡口379个,在重点卡口执勤的人员有5609名,并已配备了交通、通讯装备,实行24小时值勤,有力地提高了公安机关整体堵控能力;
——大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村镇活动。目前全省已建成安全文明小区2573个、安全文明村6512个,提高了社区治安防范能力。
李明朝表示,治安防控体系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方面已经发挥出重要作用。据统计,公安机关通过防控体系抓获的各类犯罪嫌疑人占抓获总数的40%左右,去年全省仅通过治安卡口就截获重大犯罪嫌疑人5400名,破获刑事案件3100起,摧毁车匪路霸犯罪团伙62个,缴获被盗抢机动车560余辆。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我要戒毒!”
——一个女吸毒者的心声
本报记者吴兢
在走过了三年半吸毒戒毒的痛苦挣扎之后,如果我真有重新选择的幸运,再回到我第一次因好奇而吸毒的那个晚上,我是绝对不会再去碰那白色魔鬼,哪怕只吸上一口。
当时,同伴对我说:“只吸一两口,不会上瘾的。上瘾也不过就像感冒。”但后来我才知道,毒瘾发作时被轻描淡写成“感冒”的滋味,几乎等于“死亡”:全身疼痛,连骨头都疼;忽冷忽热;一丁点力气都没有,床都起不了;呕吐,胃里翻江倒海,连胆汁都给你掏了出来……
多少次,90岁高龄的奶奶流着眼泪求我:“孩子,别抽了!戒掉吧!奶奶求求你!”
多少次,妹妹又心疼又生气地劝阻我不要出去找毒品,却成了“忠言逆耳”……多少次,我暗暗发誓:戒毒!不再伤亲人的心。然而,我的决心在那白色恶魔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击。毒瘾一发,我什么都抛在脑后。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骄阳似火、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我都会不顾一切地奔向我心里恨之入骨的“仇人”——毒品。
自从吸上毒品,我这个很多人羡慕的公司白领几乎就没上过班。整日里,找毒品、取毒品、吸毒品,便是我生活最重要的内容。在吸毒半年后,我的丑恶行为被家里人发现了。从此,家里像埋了颗定时炸弹,总是弥漫着紧张和哀愁。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光,我自忖也是有吸引力的女孩子,可是在吸毒后,我却没有时间谈恋爱,连这样的兴趣也没有。我变得像个小老太太。三年多的时间,我到底烧掉了多少钱,我算也算不清,远远不止十几万块钱。
我一定要戒毒!我渴望正常人的生活。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168老年生活服务自动声讯开台
本报讯全国助老工程办公室与北京168自动声讯服务台共同开办的“老年生活服务自动电话声讯台”,于5月1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了开台仪式。据了解,该台以向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生活咨询服务为宗旨,系统收集编录了“老龄政策法律”、“老年生活常识”、“老年文体娱乐”等近千条数十万字的服务信息。只要拨打16804257,助老工程就将会为您献上一份爱心。
(翟启运陈晓钟)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自强与助残

  在黑暗中探索
王亦卫
1992年仲夏,国际晶体化学界权威人士沃夫森教授来到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拜会侯永庚副研究员。他是慕名而来的,因为他听说侯永庚将他创造的“直接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当侯永庚来到他面前时,沃夫森愣住了,他没想到侯永庚是位完全失明的盲人。
侯永庚1962年毕业于北大化学系。1965年,他在中科院化学所做研究生时患了严重的糖尿病。糖尿病人不能做太累的工作,尤其不能过度用眼。然而,侯永庚离不开他热爱的晶体结构研究。
侯永庚的视力变得越来越差,看资料时几乎要把书本贴在脸上。医生警告说:再这样下去,你会失明。但如醉如痴的侯永庚仍然发愤地工作,直到有一天他上台演讲时,眼前忽然一片漆黑……那是1980年。
失明,并没有阻断他的研究,他可以听、可以说、可以思维。失明后,他的每篇论文都是由他逐句口授、录音,再由妻子李玉璞整理成稿的,他们用坏了3台录音机。
有一次,侯永庚在广播中听到了系统论,他心头蓦地一亮:何不用系统论改造“直接法”,从而找到一条适合物质晶体结构的测定方法呢?
1993年8月,“国际结晶学大会”在京举行,侯永庚提出的理论得到与会者一致承认。令权威们惊叹不已的是,世界上无数科学家苦心研究而未能获得的伟大成果,竟诞生在中国的一位盲人手中。
1994年,侯永庚这一“更新方法”的论文在权威刊物《国际晶体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后,欧、亚、美洲各地的科研机构索取“侯氏程序”软件和论文的信函如雪片般飞来……
在侯永庚看来,他的晶体结构研究还未获得最后的突破,他仍在不断地探索。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自强与助残

  夏荣强与盲人英语教学
敏计
夏荣强21岁时走路常常被绊倒,因为他越来越看不清路,他患的是“视网膜色素变性”,不久,他完全生活在黑暗中。
调到盲校工作后,除了忙于教学,他开始自学英语。因为没有盲文英语教材,他只好一边听广播,一边扎写和翻抄《英语九百句》、《灵格风》等书,一共扎写了40万字。为了练习口语,他坚持参加“英语漫谈会”和“英语角”活动,风雨无阻。
1986年5月,在经过严格的考试后,他被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录取为函授学员,两年完成了4门功课,成绩优异。这时,他走到了一个人生的岔路口:他得到了海德里盲校的委托,创办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他同时收到了美国伯金斯盲人学校国际教师培训中心的邀请函,被邀赴美进修,并入波士顿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美方提供奖学金。出国留学是多少人的梦想,对一个盲人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夏荣强觉得,如果自己走了,海德里分校的创办就将无限期推迟,他仿佛听到了一声声渴求学习英语的盲人的呼唤。于是,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出国的机会,创办海德里盲校中国福州分校。
1988年9月,在各方积极支持和协助下,海德里盲校中国福州分校正式成立,夏荣强任校长。办学一个月,便收到全国各地700多位盲人的入学申请。学校创办至今,共接收了29个省市1250名盲人学员,有近700人获海德里学校统一颁发的单科结业证书。
办学期间,夏荣强先后为三门课程编写了汉文点字(中文盲文)辅导教材。现在,他又着手编写一套更为浅显的英语函授教材,为更多渴求学习英语的盲人服务。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自强与助残

  “神农尝百草”
陕文
董应龙9岁时双目失明。应龙自幼丧母,与父亲、妹妹相依为命。不幸,父亲伤了腿,妹妹又盲了一只眼,应龙只好顶门立户。于是,他发下宏愿,要学神农尝百草,学医,不仅自救,还要救人。
他跟着启蒙老师学了基本医理后,带上干粮步行35公里到临潼,向当时的医界高手徐道人学医。徐道人看他是个盲人,不肯收他。他就连续上山11次拜师。徐道人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收下他作徒弟。
董应龙摸着随师傅上山下涧,因为看不见路,多少次从山上滚下来,碰伤了,甚至摔昏了,但他从不退缩。他随师傅遍尝百草,历尽了艰辛。徐道人开始悉心教他医道。两年后,董应龙背着老师赠送的毕生心血汇集成的医典和药方剂笔录回到家乡,行医救人,并继续研究医学。为了攻克肝病药物配方中的难关,他先后进行了40多次试验,每次都亲口尝试。在几年的试验过程中,他中毒8次,最重的一次连续昏迷了24个小时。
被董应龙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患者太多了。这些年来,他收到过1万多封各地患者寄来的感谢信。1992年,董应龙创办了兴平市肝病医院,后来又发展为拥有300多张病床的兴平市综合医院。他虽然无法治好自己失明的双眼,但在救人济世的路上却越走越宽。从1979年起,他为200多位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4万多元。多年来,他为残疾人福利事业捐款40多万元。1996年6月,他给麟游贫困地区送去200袋面粉,救助了3个乡的贫困户。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自强与助残

李任炜(盲人),男,45岁,北京市盲人学校教师,高级钢琴调律师。他1991年在北京盲校创办了钢琴调律职业高中,先后有两届12名盲人学生学成毕业,就业率100%,都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他还主编了《中国盲文民族器乐符号集成》编配总谱200余份,指导北京盲人艺术团演出800余场,多次获创作奖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王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