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调查报告

  固本强基的战略任务
——关于雅安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谢世杰
编者按: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最近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向中央写了调查报告,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肯定。谢世杰同志三下雅安,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总结经验,摸清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推动了当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雅安地区围绕奔小康和“五个好”的目标,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和通过集中整顿带来的变化,充分说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固本强基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现将谢世杰同志的调查报告摘登如下,供各地领导干部参阅。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后,为深入了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情况,指导全省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工作,我曾三次到雅安,就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两年多来,雅安地区各级党委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最基础的工程,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为重点,强化队伍建设,突出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和“有地方办事”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地、县党委围绕农村奔小康这一中心任务,以“五个好”为目标,增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主动性。1995年初,我到雅安调查时发现,一些地方在传达了中央、省委会议精神,对党支部班子进行简单调整后,就认为达到了目的,准备收兵了。对此,我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强调党委要管党,要求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震动很大。1996年初,我再到雅安时,发现上述状况已得到改变。地、县委抓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逐步提高,领导力度加大,整顿措施具体,基层工作的面貌大有改观。但仍有少数同志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缺乏深刻认识,有的领导力度不够,工作不扎实,有的满足现状,出现松劲情绪。为此,我再次强调,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我们党固本强基的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1997年初,第三次到雅安时,我发现地、县委紧紧抓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农村各项工作的“牛鼻子”不放,工作抓得具体、扎实。仅1996年一年,地委就专题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六次,组织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检查督促。地、县委坚持做到书记负总责,亲自抓。地委书记杨水源把芦山县的大板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一年中四次到该村蹲点指导。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督查严格,雅安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10月,雅安地委还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介绍了经验。
二、软弱涣散村党支部得到整顿,战斗力明显增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逐步完善。雅安地委将全区206个软弱涣散村党支部分为三批,实行领导蹲点和部门包村,分别从地、县机关抽调1429名干部组成工作组驻村整顿,坚持做到验收不合格不脱钩。前两年,全区已对172个软弱涣散村支部进行了整顿,现在正在整顿的有34个。经地委逐村检查验收,已整顿的172个党支部,全部达到合格或基本合格,其中有32个村支部由后进变为先进。地、县委还注意抓了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对村委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等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整顿。同时建立健全了村级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调查中,我随机抽查了地处深山的荥经县三合乡建政村、石棉县擦罗乡福龙村等,结果表明,经过整顿,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得到加强,整体功能得到发挥,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集体经济发展迅速,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得到提高,凝聚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前,雅安地区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白”村达550多个,占总村数的50%。即使有集体收入的村,多数也规模小、收入少。集体经济没有实力,使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受到影响。整顿中,地、县委把找准发展路子、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党支部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能力和实力,作为根本措施来抓,提出两年内基本消灭“空白”村的要求。各包村领导、部门和驻村工作组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帮助各村因地制宜选准自己的发展路子,确定发展项目。两年多来,全区共投入资金1亿多元,落实项目1517个;已有村级集体收入的村达1022个,占总村数的92%;村级集体资产积累比1994年增长267%,实现纯收入增长208%。荥经县集体经济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已占全县总村数的20%以上。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的能力大大提高,吸引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四、培训力度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骨干队伍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两年多来,全区共举办基层干部培训班809期,培训乡村干部22532人次;举办党员“双学”培训班2989期,培训21万人次。农村党员和干部在思想政治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的同时,多数还掌握了两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增强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五、乡镇党委的整顿和建设已逐步展开,乡镇领导班子得到加强。在村级组织整顿基本完成时,地、县委不失时机地把整顿工作的重点转向乡镇。1996年以来,全区集中对209个乡镇班子进行了整顿,调整乡镇党委书记22人,党委委员46人。在调整班子的基础上,以思想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重点解决了乡镇班子不团结、不协调,少数干部作风不深入,乡镇财务管理混乱,以及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提高了乡镇党委的整体水平。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心声

  驻村蹲点的启示
张建国
近年来,我到姜庄镇崔家村搞了几次蹲点调查,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不小,感受颇多。其中,体会较深的几点是:
要深知,须亲知。过去,我总以为现在交通、通讯条件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摸取实情不见得非要驻村蹲点不可。在崔家村蹲点后,我认识到有些事情不面对面、煞到底听还真不行。比如现在都反映村干部苦衷不少,越来越难当了。原来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无非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对村干部的依附性减弱,而村干部本身素质不高,又要组织完成上级的粮油征购、提留统筹收缴、计划生育等一系列硬任务,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碰碰撞撞。进村之后,开了几个干部座谈会,才知道村干部心有苦衷、工作难干的原因不光这些,还与上级机关服务意识淡化、作风飘浮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包村干部只包“好事”,不沾问题;有的机关干部只讲下要对上负责,不讲上要对下服务;有些部门只图自己省事,不管基层出不出事,还有上级对村干部重使用、轻教育,只知“派活”,很少教法子等等。
要情浓,须先情融。第一次到崔家村,安顿下“新家”后我就上了街,本想和村民们见见面,近乎近乎,但一圈下来,几乎没体验到想象中的那种亲热感。这使我很不是滋味,晚上怎么也睡不着,反复想:共产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本应是亲密无间的,这之间出现了隔阂,责任在谁?问题的主要方面在干部而不在群众。所以驻村的这些日子我总是尽可能地多往群众面前跑。先后走访了老党员、老干部、烈军属、五保户、个体户等各类家庭,对他们反映出的问题和困难,能帮着解决的马上就办。吃住自理,不给群众和村里添麻烦。这样几天下来,与村民们越走越近,越处越亲。后来我一上街,好多人老远就打招呼,有的硬要拉我到家坐一坐。我住的地方也变得人来人往,有来向我提建议的,有来吐心中不快的,有的甚至把家里的七长八短也愿与我拉一拉。
要当先生,须先当学生。通过蹲点我发现,许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基层。崔家村发展银杏生产的成功做法就很说明问题。栽植银杏是个新兴产业,近几年市场行情看好,并且前景十分乐观。村里认准了这一点,决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但当时大部分群众思想上不接茬,主要是怕砸着。在这种情况下,崔家村的干部没有采取行政命令、大奖大罚的办法硬逼着群众去干,而是采取了“典型引、政策导、服务保”的办法。典型引,就是由干部和有眼光的群众带头种植,用实际收益来说服其他群众;政策导,即银杏田不收土地承包费,育苗两年后,收益由村、户五五分成;服务保,即由村里统一贷款购种购苗,统一组织销叶销苗。这一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年的工夫,该村银杏种植面积就发展到300多亩。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高密市委书记)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时代公仆

  “好班长”王新义
段永刚
在山西省榆次市,市委书记王新义被党员干部们称作“好班长”。

王新义每抓一项工作,先作实地调查,后听百姓呼声,再请专家论证,待思路基本清晰后,即召集常委扩大会。与会者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项涉及部门的有关人员(专家、负责人)及其他人员,每一位与会者均就议题畅所欲言,可取之处即行采纳,会后,一个集众人智慧的方案也就形成了。王新义认为,这种会议一是发扬了民主,二是拿出了切实可行、由大家共同参与决策的方案,贯彻起来会合乎市情、民情,如行云流水,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瞎指挥。
王新义认为:“榆次近年来的工作成绩也可以说是民主集中的硕果。”
笔者最近前往榆次采访时,已是傍晚7时,王新义正在主持常委扩大会。会后闲谈之中,方知会上的议题是关于蔬菜产供销问题!笔者惊讶不已:“蔬菜问题也上常委会?”后得知凡与蔬菜有关的工作问题,均上常委会民主集中,其结果是足以骄人的——榆次的蔬菜产销量已在山西省获五连冠,是其拳头项目,无公害蔬菜更是远销大江南北及日韩等国!

身为一“班”之“长”,用人乃是关键。多年以来,王新义一直坚持这样一条原则——任人唯贤,任人唯能。
前两年,有一位因工作调整而下岗的干部,闹情绪、讲怪话,传到了王新义耳中。不久,因工作需要,这位干部被再次起用到与其专长对口的岗位作负责人,他发奋工作,很有起色。他对笔者说:“原来以为自己挨了整,骂过娘,但王书记不计较这些,并把我安排到更合适的部门,我方明白了王书记干工作从大局着想,对事不对人,任人唯能,胸怀宽广,真感到惭愧,今后除了干好工作,别无所求。”
榆次市农牧局有个闻名三晋的农作物种子专家——段瑞荃,多年来一直无用武之地,空有满腹经纶。王新义得知此人后,亲自考查了解,任命他为市长助理,专门负责蔬菜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段瑞荃成为赫赫有名的“蔬菜大王”。

王新义会用人,更会关心人。
全市600多位中层干部,每有难事或患病,王新义只要闻知必抽空去探望。有一次他刚从省城开会回来,已是午夜12时,得知一位局长因工作病倒,即刻赶到医院,当王新义推开房门出现在病房时,这位正在输液的同志泪水夺眶而出。
王新义说:“同志们为工作累倒了,我身为市委书记,应当送去党组织的一份温暖。同时我们还是战友、同事,同甘共苦,才会有合力啊!”
同志们有什么个人困难,或有什么难言苦衷,多愿去找王新义,而王新义总会尽力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一位街道办的同志的儿子复员后工作久未落实,王新义得知后即协调有关部门按规定办理了此事。他认为,帮助同志们解决好实际问题,使同志们安心工作,是他的分内之事,从这个意义上,他甘做“后勤部长”。

王新义会关心同志,却不会照顾自己。这几年榆次市大搞城市基本建设,往往好几个大工程同时施工。王新义在总揽全局之余,常常亲自到工地上去出一把力。
1994年榆太路延伸工程,工期短、强度大,正值8月酷暑,气温高达35摄氏度,太阳底下站一站都大汗淋漓。市委市政府机关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劳动,面对设计深达2米的下水道坑,最先下去的人挖出来的泥水一锹一锹往上扬,三两下就使不上劲了。无奈把大家分成几组,轮流下坑,一组20分钟。但王新义却一干就是一个上午,直落得全身泥污、挥汗如雨,旁边的人们见到此情此景,十分感动,纷纷跳了下去。
在雨水中,在风沙里,在大街小巷,在田间阡陌,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到处都流下他的汗水……
王新义确是“好班长”。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短评

  多为“穷亲”办实事
士心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先富帮后富,共走富裕路”的喜人景象,一些先富起来的地区、部门,与那些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部门攀穷亲、结对子,使这些比较贫困的地区或部门看到了摆脱贫穷、走出困境的希望。这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各地经济全面、稳定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很好的举措。
但是,在帮扶“穷亲”活动中,也有几种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个别地区或部门在帮扶“穷亲”时,有的声势造得很大,“结亲”仪式颇为隆重,但却雷声大、雨点小,口惠而实不至,结对子时轰轰烈烈,落实起来只鳞片爪,甚至了无下文,冷落了穷兄弟的心;有的沽名钓誉,一次性地送上一些资金或物品了事,蜻蜓点水,搞“慰问式”扶贫,失去了结对扶贫的本意;有的只孤立地做点表面文章,没有认真了解“穷亲戚”贫困的症结和需要,不能因地制宜地做好扶助工作,使结对扶贫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攀穷亲就更要提倡求实的作风。要真心实意地全面了解“穷亲戚”的实际状况和迫切需要,认认真真地为“穷亲戚”办点实事,带来实惠。就像山东淄博临淄区齐丰工贸集团那样,一件一件地解决“穷亲戚”的困难;像东村那样,和“穷亲戚”常来常往,携手致富;像临淄区交通局那样,把“穷亲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真正让“穷亲戚”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走上致富之路。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不让一个穷村掉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帮贫扶困工作纪事
薛振通齐兴茂牛献君
在偏僻山乡的人们头脑里,不管哪朝哪代,穷在深山是无人问津的。何曾想到,如今还会有人惦记着他们,并与他们结成了穷亲戚。去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1187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结了一户“穷亲戚”。现在“亲戚”越走越亲,不少贫困户相继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富裕之路。这仅是临淄区全面实施“共同富裕工程”的一个侧面。
临淄区并非贫困地区,但在比较富裕的背后,仍有个别村庄、部分群众相对比较贫困。区委、区政府认为,作为一方党政领导,就要让人民群众达到共同富裕。每一名党员、每一个部门帮扶贫困群众、贫困村脱贫致富,责无旁贷。为此,一项旨在“决不让一个村、一个群众掉队”的“共同富裕工程”迅速在全区实施。部门承包穷村、企业与穷村联姻、强村弱村结对子,全区71个区直部门,10个区属企业和40个经济强村、强乡镇企业,牵起了110个弱村的“手”。
企业帮村解“五难”
边河乡搭岭村,是临淄区地势最高的村,海拔350米。这个仅有200户、660口人的小山村几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人均收入不足400元,而如今却一跃成为集体总收入632万元,人均收入达2086元的富裕村。搭岭村人心里有杆秤,没有齐丰工贸集团公司的帮扶,也就没有他们今天的好日子。
要想富,先修路。这本是一句妇孺皆知的话,但对搭岭村人来讲,真可谓修路难,难于上青天。村里原有四条通往村外的路,但全是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许多路段十分狭窄,曾有“人挑难换肩,驴驮挤破鞍”的民谣。每逢雨季,山路被雨水冲刷,沟壑纵横,深达半米的沟洼随处可见,根本无法行走。1989年,齐丰工贸集团公司到该村搞扶贫,与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终于修出了一条宽5米的沙子路,直通山下,搭岭村的“走路难”成为了历史。这一年,搭岭村的马车、三轮车、拖拉机一下子发展到了50多辆。
1991年,在齐丰工贸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7万多元,建起了在全乡30所村小学中堪称一流的搭岭小学。搭岭村的孩子们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走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教室。
在此期间,用电难、就医难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五难村”在齐丰工贸集团公司的大力帮助下不再难了。
部门包村办实事
边河乡吴胡同村的村民如今到临淄城里办事都要到区交通局走一走、坐一坐,就像走亲戚。在他们眼里,区交通局的干部职工同他们已亲如一家人。
今年刚满3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田鹏昌1990年当村支部书记时,村里竟没有一分钱的集体收入,村委会办公室设在村主任家里,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60元。如今,村里有工副业项目5个,集体总收入达500多万元。田鹏昌说,村里的5个工副业项目,有4个是交通局帮助上的,并帮助村里修了两条路。自交通局帮扶该村开始至今,交通局已累计无偿投资20多万元用于上项目和修路。
在包建过程中,交通局一共分三批,派五名干部职工进驻吴胡同村。这期间尽管局领导换了两任,但每年到村里都不少于12次,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吴胡同村富了,由1990年的三类支部上升为全区一类支部,199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00元以上,成为边河乡的经济强村之一。
吴胡同村民说不尽对区交通局的感激之情。田鹏昌说,尽管我们村现在比较富裕了,但我们仍然要继续与区交通局走亲戚,就是下去10年20年,也不会间断,没有区交通局,哪有我们吴胡同村的今天?
强弱联姻共发展
46岁,干了16年村支部书记的于兆宏,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十分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南仇镇东村为帮助我们左庄村发展经济找路子、出点子,帮助我们开辟了一条致富路,这是对我们的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王寨乡左庄村,320户,980口人。3年前村里仅有一个小建筑队,每年收入一两万元,干部工资基本上解决不了。受资金及行路难困扰,守着丰富的山石资源却致不了富。
南仇镇东村,632户,2014口人,近几年充分发挥背靠国家特大型企业齐鲁石化公司的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在短短五年内由全镇最穷的村一举跨入全区经济十强村行列。
1994年春,南仇镇东村与王寨乡左庄村结成“对子”。东村党支部书记吴仲春针对左庄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年见成效,两年改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扶贫奋斗目标。
左庄村多山、丘陵,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具备发展林果业的有利条件。1994年南仇镇东村与左庄村一起修好了通向山顶的道路,于兆宏积极号召全村村民烧石灰、打石子,发展建材业生产。经过3年发展,如今全村石灰窑已发展到28个,粉石机14台,建材每天产量600多吨,仅建材生产一项,年收入达600多万元。
1995年初,左庄村又借鉴南仇镇东村的经验,开始在山区发展林果业,有计划地退耕还林,当年发展果树60亩,到1996年底发展到160亩,目前这些果树长势良好,今年即可结第一批果子。
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左庄人从南仇镇东村的发展经验中得到启迪。于兆宏书记对我们说,我们村与南仇镇东村结对子3年,村里发生了显著变化。1996年全村集体总收入近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多元,比3年前翻了一番,成为王寨乡一个比较富裕的村。
据统计,通过企业、部门包村,强村弱村结对子,临淄区共帮扶贫困村上项目162个,创经济效益8600多万元;为贫困村农民办实事,解决难题2370多件。全区目前已基本上消灭了贫困村。1996年,临淄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31元。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生命的延伸
——记肇东市四兴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才
盛威赵爱民
“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就等于延长了我的生命。”身患癌症6年的黑龙江省肇东市四兴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才常常这样说。四兴村在改革前穷得出了名,被人称做“死性村”。1978年,张福才受命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为了让大伙从穷坑里拔出腿来,他没昼没夜地带领群众苦干。针对家庭联产承包后一些农户缺耕牛、缺资金、缺技术的状况,张福才带领一班人搞起了“双保制”,即村里统一筹资,保证为农户提供种、肥、机具和新的耕作技术,农户保证秋后按合同兑现统筹提留和定购粮任务。实行“双保制”的1985年,全村粮食亩产突破了500公斤大关,比上年翻了一番。
正当张福才攒足了劲儿,带领乡亲们大步往小康路上奔的时候,病魔却无情地缠上了他。1991年12月,这个43岁的壮汉不幸得了阑尾粘液癌。张福才明白,属于他的时间不会很长了。他要在有限的日子里,和乡亲们一起拼出个小康村来。他带头考察市场,选项目,村里投入200万元办起了万只鸡场,千头牛场,百头猪场,糖化饲料厂和榨油厂。施工时正赶上他手术后化疗,为保证工程质量,他守在工地,边组织施工边化疗。仅仅100天,14400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工程结算下来,还为集体节约了一大笔资金。接着,他带人跑内蒙古运回了优质黄牛,又购回了3万多只“狄高”鸡雏。资金不足,就把自己准备手术的钱也拿了出来。他面向市场抓管理,组织人员搞营销,企业年年盈利。3年间,创效益208万元,村集体积累增加到38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企业的发展推动四兴村经济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张福才自患癌症已做了7次手术。这7次手术刀口的长度加起来和他的身高差不多,原来80多公斤的体重只剩下了50多公斤,手术后腹部形成的瘘孔至今没有愈合。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让他多休息,张福才总是固执地谢绝了,他说:“我要为乡亲们干的事还很多,有口气就不能倒下。”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万宁市廉政建设扎实有效
本报讯海南省万宁市把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和措施列入年度工作的要点,切实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市还把为民办好事、实事作为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目标。据统计,1996年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共投入资金4836.7万元,为民办公益性实事207项,深受群众欢迎。(符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唐山地税局对领导干部“任中审计”
本报讯河北省唐山市地方税务局变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为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审计小组成立一年多来,对所属的27个单位进行了重点审计,共发现和纠正各类问题13个,金额20多万元,补交控办手续6个,金额5000元,撤销银行帐户3个,帮助调整15笔内部资金运作帐,为基层单位提出整改建议40余条。
(薛金亭刘桂花)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卫东区实施脱贫致富责任制
本报讯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实行了区、乡领导干部包村,党员干部联系户责任制,从区、乡抽调180多名领导干部组成了富民工作队,深入农户,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该区95%以上的农民告别了贫困,75%以上的农户过上了小康生活。(古国凡贺中乾)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茗山乡狠抓廉政建设见成效
本报讯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党委针对少数干部下村吃喝、外出租坐小车等问题,制订了《党政干部行为准则》。一年来,该乡共节省租车费10万元,乡村两级招待费比上年下降了65%。(柯红云)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锦西炼化总厂党委在全厂开展“学理论,促改革,做主人,创效益”活动,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为企业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图为厂党委书记尹生(左二)与宣传部的同志研究进一步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的情景。 冰燕飞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