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怎样减轻农民负担

  税费由现金征收改为一次性实物征收,农民每年交一次粮,就完成了全年农业税和各种费用的任务,请看内蒙古卓资县减轻农民负担的探索——
“多次征”变“一回清”
□王树青郝志义任栋李春明
  编者的话
减轻农民负担,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国家三令五申地要求着,媒介急急火火地呼吁着,农民眼巴巴地盼望着,收效不小,但问题也还不少,这从我们收到的正反两方面的来信、来稿中可以得到印证。
造成农民负担屡屡反弹的原因很复杂,既有认识问题、体制问题,也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不是光靠发发文件、登登报纸就能轻易解决的。
可喜的是,现在不少地方广开思路,对症下药,开始探索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有些已经见到初步效果。我们需要更多可操作、有实效、富于建设性的真经验、好做法,而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则一无可取。这里刊登的有关经验,供各地参考。
内蒙古卓资县认真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办法。他们以村为单位,采取乡征县管的方式,实行农村税费一次性实物征收,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6年农民人均负担费用没有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3%。
一、税费实物征收的基本做法及配套措施
(一)税费由现金征收改为一次性实物征收。具体做法是:把对农民征收的粮油定购任务和农业税金以及村提留、乡统筹各项费用统一起来,捆在一起,按全县人口、田亩、土地等级,统一政策、统一项目、统一标准。依据合同订购价对全县应完成的粮油实物逐项计算到户。农民原则上以交售粮油实物为主,不足以抵顶上述各项税费的,农民可以交纳一部分现金,但必须补足粮油实物的平议差价部分。由过去的多次上门收取各种税费,变为秋后一次性向农民征收粮油实物,农民每年交一次粮,就完成了全年的农业税和各种费用的任务。
(二)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卓资县采取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主要有:一是每年年初,按照国务院农民合理负担费用不得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5%的规定,全县核定一次税费粮油实物征收标准,并纳入县财政预算,提交人大通过,充分发挥县人大的执法监督作用;二是通过财政预算,扣除农业税后,其余费用全部纳入预算外资金统一管理,县财政按各乡镇应拨款项目核定后,再返回各乡镇,用于“三提留、五统筹”规定的各项支出。
(三)实行严格的乡征县管制度。卓资县在涉及农民负担的税费问题上,除了由县财政统一核定标准外,还实行了严格的乡征县管制度,即全县各乡镇根据县政府下达的税费任务,年终一次性向农民征收粮油实物后,全部上交县粮食部门统一管理,粮油出售变现后,交由县财政统一管理,除了部分作为农业税以外,其余部分按各乡镇应拨款科目经核定后,再返回各乡镇使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运行制度。
(四)组织实施统一的税费“明白卡”制度。全县统一印制发放了“农民负担明白卡”,使农户清楚自己一年内应该交纳哪些税费,交纳多少。“明白卡”所列收费项目必须与县里规定的完全相符,除此之外,农民拒交其他一切费用。
(五)加强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农业税费实行一次性实物征收后,卓资县随即废止并清理了一切涉及农民负担的摊派、集资、达标活动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款。县里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以任何形式向农民摊派任何费用,并加强对税费实物征收后农民负担的监督检查。每年由县纪检、审计、财政、地税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到各乡进行巡回监督检查。特别注意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合法化”的情况。诸如在制止粮油收购中的压等压价现象,随意提高上年人均纯收入基数等方面,都建立了一整套约束措施。
二、主要成效
(一)税费征管办法的改革有效地遏制了向农民的各种乱摊派行为,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从1990年至今,全县连续6年人均费用负担都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3%以内。1996年,全县农民人均各项税费为19.73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44%。
(二)一次性征收实物,既保证了粮油定购任务和各种税费的完成,又为农民解决了丰收之年卖粮难的问题。
(三)征收实物抵顶税费,减少了现金结算,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避免了打“白条子”的现象;手续简便,强化了农民上缴税费意识。由于征收实物,按土地等级负担,形成了严格的制度,征多少、交多少,群众一目了然,一次完成,从制度上杜绝了乱摊派乱收费。
(四)通过财政预算监督,把农村所需的各项费用一次性下拨到乡财政。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强了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避免了胡支乱花现象,从制度上杜绝了不正之风。
(五)建立减轻农民负担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同时每年开展一次由县人大、纪检、审计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凡出现农民负担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5%的,或因农民负担而引发恶性事件或案件的,都要追究该地领导的责任。另外,配合县级机构改革,压缩乡、村干部编制,裁减超编人员,这也有效地减少了开支,直接减轻了农民负担。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减负要严把三关
□张辉吕斌
农民负担过重,是上上下下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民反映负担太重,但是部门的材料、数字上所反映出的农民负担却没有突破5%的限额。问题可能出在三道关上。
一是收费项目关。农民负担总额比例合理,但收费项目不一定合理。在量的限度内,一些地方设了不该设的收费项目。特别是有的地方领导为了出政绩,把本该政府或集体办的事,转嫁给农民,把任期政绩建立在农民超常负担的基础上。这样,收费即使在5%以内,也是不合理的。因此,要严把收费项目关。
二是收费基数关。如果收费项目合理,各次收费的总和也低于上年纯收入的5%,但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一基数不准,农民负担也会加重。由于种种原因,浮夸风在有的地方有所抬头。看数字,农民收入不低,生活不错,但往往有很大水分,若按比例征收统筹,便直接加大了农民负担。因此,减轻农民负担,一定要严把基数关。
三是开支关。即使项目合理,基数准确,比例恰当,如果在开支时胡挪乱用,其负担也不合理。向农民收费,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把从农民手中收取的款项用于建房子、买车子、上馆子,挥霍浪费,请客送礼,哪有合理可言?实际上,不把好开支关,农民负担就降不下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偃师的“人才工程”
□吴孟良
5月18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教学楼内正举行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台下端坐着40多名学员。他们是刚从田野、车间第一线走出来的被戏称为九品官的科级干部。台上,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及成人教育学院的专家教授。这是为河南省偃师市第四期经济管理高级培训班举行的开学典礼。在全国重点高校对本市的科级干部进行系统培训,这在全国尚不多见。
在此之前,该市已在人民大学举办了三期培训班。每期一个月,主要开设领导学、外经外贸、现代企业制度、乡镇企业发展等七八门课程,分别由人民大学资深教授授课。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偃师市委、市政府去年曾选派部分县处级干部到上海复旦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进行短期培训,效果十分明显,继而就与中国人民大学联系,筹划了这个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的培训计划:投资250万元,用1年时间对全市55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在人民大学全部培训一遍。
这只是偃师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的一部分。近几年,该市实施了系统的干部培训规划:
——内部充电。以地、市两级党校为阵地,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经常性培训。
——学历升级。由市委组织部下达培训计划,参加全国各大专院校函授、自学考试等。目前该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2%。
——下乡锻炼。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企业、村任职,增强实际工作才干。
——外出挂职。除每年组织大规模的外出考察外,还选拔优秀青年领导干部到浙江、山东、苏南等地挂职锻炼。
目前,偃师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内外结合、上下贯通、立体交叉的干部培训网络。市委书记蒋益民说,拼资源投设备,不如建一支“后备队”。干部培训,不可能一下子带来效益利润,但它是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一定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路庄主”抗旱忙
本报记者汪波
5月15日,夕阳西下,长春市城西乡跃进村农民路成喜在黑土地里向紧张忙碌的人们大声地喊着:“水管拉过来,快去看看,怎么水又断了……”
进入春耕期间,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旱情。“翻地时,地里都冒烟”,正赶着驴车在地里忙着的农民说。
路成喜是当地有名的种菜种粮大户。他建有18个日光棚,2000多平方米温室,有北方大路菜、南方特色菜等近20个品种。几年来,已向市场提供了30万公斤鲜菜。被人称为“绿色庄园主”。
今年,路成喜又租赁承包土地近300亩,并投入100万元,按科学方法种植糯苞米。
4月末,“路庄主”便开始在黑土地上展开了全面抗旱的准备。他打了9眼井,白天抽水浇地,晚上再把井水抽入大罐里,可还是供不上。他又雇来几辆车到附近的工厂去买水。“从抗旱到今天,我夜里只能睡3个小时。不忙起来不行啊。这地是糊弄不了的。我有长期工30名。为抗旱抢时间,我又雇了30名短期工,只要栽好苗、播好种、保全苗,保证能有个好收成。”
当路成喜抗旱最紧张的时候,各界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公安局的车、医院的车、鸡场送蛋车都抽时间来帮忙。长春市农科院院长庄铁成还亲自带车拉来除草剂,并在现场给予指导,连中午饭都没吃就走了。说起这些,老路激动地说:“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5月13日这天,我就栽了8万棵苗,以前平均每天才栽8000棵。”
天黑了。老路还在地里指挥大伙育苗、浇水,他冲记者说:“到屋去看看我那些玉米新品种……”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微型调查

  枣阳又现“种田热”
□董云
近年来,鄂北岗地枣阳市,依据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以果、茶为主的多种经营,种田效益明显增加,同时制定一系列惠农、兴农政策,狠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使过去一度被冷落的土地又热了起来,全市城乡涌动着一股新的“种田热”。
城里人下乡种田
随着种田效益的提高,枣阳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看到投资农业是一种收益大风险小的项目,全市流行起了“非转农”热,将非农资金、非农人口、非农经营项目转向农业,已有一百一十家企事业单位投资两千一百万元开发农业项目。该市兴隆镇棉花站投资十七万元,在杨楼村承包二百亩荒坡地,建成果园和综合养殖场,形成一个多种经营基地,安排富余职工十二人就业,年收入二十多万元;市先飞集团投资八百多万元,在张湾村建立五千亩良种繁育基地,集技术示范和良种繁育为一体;市粮食集团总公司有二十六个粮站投资农业项目,开发荒山五百八十亩,种植瓜、果、茶,建立多种经营小区,安排富余职工二百一十人,增加效益五十多万元。
外出者返乡种田
几年来,枣阳市农民闯深圳,去海南,在总共一百零三个大中城市打工经商。他们在外搜集了信息,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收入。近年来,这些外出农民纷纷携资返乡,投资开发农业,建成小果园、小茶园、小林场、小渔场一千一百七十个。原陕西省白河县工商贸建筑公司总经理李伯聪,被家乡优惠政策所吸引,放弃总经理位置,回到家乡,在杨当镇西街村承包六百亩贫瘠的土地,投资四十五万元,聘请了三十名农民和一名技术员,购回六台农业机械,建成一个小型农场,年收入三十万元。吴店镇同心村农民田文虎,原在深圳振华养殖场当场长,也携带十万元资金,回乡建起了一个综合养殖场和多种经营基地,成为致富带头人。
“土专家”规模种田
枣阳市从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入手,全市有两千多名青年农民参加农函大和中央农广校学习,选派二百四十名回乡青年到华农大等大专院校学习,还有千余名农民自费进大学学习,他们回乡后,都成了科学种田能手。这些“土专家”不满足于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小打小闹,他们要在更多的土地上施展自己的种田能力。为帮助这些“土专家”实现规模种田的愿望,市里制订了土地按市场机制转移的政策,通过有偿转让、招标承租、股份联合等形式,促进闲散土地向种田能手手中集中,全市“土专家”建成家庭式农场一百二十个。琚湾镇闻庄村农民马全义,是一个科学种田能手,他承包一百二十亩土地,建成一个家庭农场。七方镇张庄村种田“土专家”张国清,承包二百六十亩土地,建成一个小型农场,吸引二十一位农民入股共同经营,年收入十万余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编辑同志:
据我们对河南省46个建制镇的调查,小城镇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聚集功能差,镇区居住人口偏少。受小城镇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区域优势不明显,以及现行城镇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生活服务保障等制度的影响,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限。调查表明,平均每个小城镇镇区户数为2571户,居住10184人,分别占全镇总户数和总人口的20.5%和20.2%;(二)占地使用不合理。平均每个镇区占地面积达9492.45亩,而被开发利用的仅占57.9%。同时,建成区中居民住房占用土地达32.7%;(三)基础设施落后,乡镇工业布局分散,环境污染严重。被调查的46个小城镇管道铺装率、自来水普及率和道路铺装率分别为55.6%、52.78%和67.33%,城镇工业废水处理率仅有17.3%;(四)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的人口就业比例为1∶0.75,产业收入比例为1∶0.48,都远低于1∶2—3的合理比例。
河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辽宁:对口帮扶青海工作启动
辽宁省对口帮扶青海,积极开展扶贫协作。目前,全省10个市和鞍山钢铁公司、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铁路局等3家大企业已同青海省14个贫困县结成对子。首批帮扶的9个项目已经启动。
辽宁省委、省政府要求在3年实现14个贫困县基本脱贫的基础上,通过协作开发,帮助青海省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去年10月,为帮助遭受特大雪灾的青海省玉树、果洛地区灾民安全越冬,辽宁开展了捐赠衣被活动,将29万件衣被及时运抵灾区;还拿出1100万元资金,落实了首批援助青海的9个协作开发重点项目及物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刘金宝:十年帮百余农户脱贫
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怀来县西堡村农民刘金宝,近10年间为扶持周围群众脱贫累计让利682万元,今年又推出了“百村百户扶贫”计划。
刘金宝靠养猪起家,逐渐建成集饲养、供料、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养猪场,仅去年销售肉猪即获纯利40万元。他致富不忘乡亲,10年来采取“饲料价格让、防疫灭病让、销售取利让”的措施,推动和帮助7乡17村的134户农民成为规模养殖大户。
今年初,刘金宝又计划用3年时间帮助百户农民走上养猪致富之路。实施3个多月来,已有13户农民从他手里低价购买母猪100头。他还帮助农民尽快掌握科学养殖技术。(以上均据新华社电)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青海:实施扶贫三大工程
青海省决定集中人财物实施扶贫三大工程,力争在2000年基本解决全省67.6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一是柴达木盆地的“异地扶贫工程”。采取扶贫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的办法,5年投资20亿元,安置贫困农民10万人。
二是南部牧区“温饱工程”。在高寒多灾的玉树、果洛、黄南三个藏族自治州的14个县,总投资7.2亿元,工程完工后可使南部牧区80%的牧户实现定居,有效提高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脱贫目的。
三是东部干旱山区“综合治理工程”。在东部151个贫困乡,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稳定脱贫打好基础。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山西:改革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近日山西省出台了新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以确保今年扶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山西共有381万贫困人口,其中大部分生活在黄土沟壑丘陵区、高寒冷凉地区和太行山干石山区。去年,山西省分别实施了以机修梯田、地膜覆盖和营造干果经济林为主要内容的三大温饱工程,已有154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但绝大部分贫困乡村没有实现稳定脱贫。
今年山西省的扶贫专项资金一律实行项目管理,即整个扶贫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扶贫信贷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省筹扶贫配套资金)的70%用于三大温饱工程的建设,一次下达到县,15%将作为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资金,指标规模一次分配到地市组织审定项目;另外15%的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地区干部培训、科技培训和移民试点以及新的外资项目配套资金等。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山东:贫困县“一套马车拉到底”
山东省委明确规定,全省10个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县长由省委组织部直接管理,在本县未彻底摆脱贫困之前,一律不得调动、提拔,实行“一套马车拉到底”。
在成绩面前,山东省清醒地看到,目前全省仍有100万人未摆脱贫困,10个县没有整体脱贫,省委、省政府决定扶贫攻坚先抓领导干部。今后考核贫困县、乡干部的政绩主要看扶贫攻坚工作做得好不好,看任务能不能如期完成。贫困地区的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扶贫开发这个中心上,否则就是失职。山东省决定对那些带领群众如期脱贫的干部,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对那些没有如期完成任务的,就地免职或降职使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都来建设“后备队”
王慧敏
“拼资源投设备,不如建一支‘后备队’。”这话说得好!
迄今,如果说还有人不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恐怕不是事实。“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效益”,已开始深入人心。中央对于人才培养,一贯十分重视。从“两个读本”教育到“’95干部培训纲要”无不见其殷殷之心。
不过,放眼全国,也确有些地方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不够,或者说是不很重视。何故呢?一位基层干部在同笔者聊天时道出了缘由:“人才培养需长期方能见效,远没有修条路、建个工厂来得直接。我在位上也就几年时间,等到人才的作用发挥出来,我早不在位上了。”说到底,是短期行为作怪。
若论经济实力,虽然近几年偃师市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然而,他们却舍得拿出巨资进行人才培训,这种胆识与见识,无疑值得称道。
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我们事业能否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要看国民的素质能不能进一步提高。愿我们各级组织都能从偃师的做法中得到启迪,共同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增砖添瓦。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近年来,山东省莘县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形成“南菜北瓜中蘑菇,村村户户搞畜牧”的局面。香瓜、双孢菇等名优产品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日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香瓜之乡”和“中国双孢菇之乡”。图为燕店乡双孢菇大棚内菜农正在喷药。 张悦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有点夸张的故事杨升平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