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经济看台

  大力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
——访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郑筱萸
本报记者李建兴
记者:郑局长,请介绍一下我国医药流通体制的现状。
郑筱萸: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医药流通体制。当时,国有医药专业公司一统天下,医药商品分行政区划,按一、二、三级批发层次逐级流通;医药商业对工业的产品统购包销。
从8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二、三级批发层次的流通格局和计划调拨供应模式。医药商业企业自主跨地区购销药品、医药工业企业自主选择销售对象,形成了多渠道、少环节的医药流通体制。
目前,医药商业规模可观。医药商业拥有职工44万人。医药商业年销售总额逾874亿元,其中:药品纯销售额476亿元。我国已有药品经营企业8万多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近1.7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近6.4万家,这些企业遍布全国城市、乡镇,担负着为12多亿人民安全、有效、及时、方便地供应药品的任务。
记者:多渠道、少环节的医药流通体制对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医药流通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药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市场类型的根本性变化导致医药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加之医药市场机制和法制不健全,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哪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郑筱萸:据我们调查,有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医药批发企业数量过多,从80年代初期的2500家猛增到目前的近1.7万家,增加近6倍,而且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企业愈办愈多,愈办愈小,绝大多数医药批发企业属于小型企业,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过低。批发企业数量过多,而零售企业数量不足。
农村药品供应批发网点布局不尽合理,零售网点数量不足。一些人口稀少、交通及通讯不便、经济落后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药品批发网点数量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及时、方便地供应药品,缺医少药问题仍然存在。
医药商业企业亏损面逐年扩大。1996年,全国医药商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68%,已有1/3的企业亏损,11个省、区、市汇总性亏损。
医药流通组织体系不完善,流通手段落后,流通效率低,经营与管理分散。
企业行为不规范,医药市场流通秩序比较混乱。制售假劣药品和无证照或证照不全非法经营药品,出租或转让证照及个人承包,药品购销渠道和交易与竞争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
记者:面对上述问题,医药行业将采取什么措施,改革医药流通体制?
郑筱萸:我们将按照互惠互利和平等自愿的原则,引导企业打破地区界限、行业界限和所有制界限以参股、控股、兼并、合作等形式发展强强联合、强弱联合,使医药批发企业走上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多元化的道路,医药零售企业走上连锁化的道路。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宣布兼并破产。在城市,必须坚持“全面规划,总量平衡”的原则,严格控制医药批发企业的总量增长,在“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医药零售网点的数量。在农村,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下伸网点、以直接供应、委托供应等方式,疏通供应渠道,消除药品供应死角,增加零售网点数量,建立完善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
推进企业营销战略和经营模式的变革。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总代理、总经销、市场开发、优化产品经营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树立全球营销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推广高效的物流与信息流管理系统和医药商品交易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全国、连通国外、高度规范的医药商品电子交易系统。
进一步深化药品价格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相应的管理模式;配合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形成有效的药品需求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的医药市场机制。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快医药市场流通管理法规建设;加强对医药行业内部的管理,继续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经营药品等违法行为;严格规范医药工商企业的购销渠道和购销行为。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整治药品回扣取得初步成效
全国累计整治医药回扣金额达十四亿元
本报讯记者李建兴从国家医药管理局获悉,我国整治药品回扣取得初步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国累计整治医药回扣金额14.48亿元,查处案件1264件,其中行贿受贿等犯罪案件234件。
从去年5月开始的药品回扣风专项检查治理工作,一直受到全国各省、市、区重视。1996年,辽宁省2150个医疗机构、308个药品生产企业、404个药品批发企业全面开展药品回扣的自查自纠,共查出药品回扣金额3526万元,其中医疗机构收受回扣1147万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2379万元。日前,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又发出通知,要求继续加大整治回扣力度。对1996年尚未结案的89件案件,今年上半年限期结案。
据13个省、市、自治区不完全统计,在去年底至今年3月的整治回扣工作中,没收伪劣药品价值1463万元,罚没款453万元。
据国家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大力气整治药品回扣是今年医药购销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前不久,国家工商局、卫生部、国家医药局等六部门联合提出了六条意见,强调今年整治药品回扣决不能走过场。特别是要加大执法力度,集中力量查处案件。各部门对群众举报的案件线索,必须组织力量认真调查,快查快办。对重点检查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分类排查,构成违法犯罪的要尽快立案查处。(附图片)
图为上海医药公司药品营业大厅沪仁摄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经济茶座

  “东江”靠啥赢“西湖”
黄每裕
在广东惠州市繁华的中山西路,有两家相距咫尺的药店,一家叫“东江大药房”,另一家叫“西湖大药店”。前者为国有企业,其“后台”是市医药总公司;后者则由私人经营,没有任何“背景”。然而,由于“西湖”招徕有术,服务热情,加上招牌做得特别大,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购药。于是乎,“东江”的生意大受影响。“东江”的经营者对此十分恼火,先是通过有关主管部门施加压力,让“西湖”“挪窝”,继而又指责其招牌过大。这一切并未奏效,竞争中,“东江”还是处于劣势。
“吃一堑,长一智”。“东江人”毅然改变了策略,将药店进行全面改造,以一流的装修、一流的服务、齐全的品种、真诚的承诺,重塑了国有药店的形象。于是,“东江”又受到消费者欢迎。
“东江”与“西湖”之争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国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指导思想、经营作风乃至购物环境等方面来一番脱胎换骨般的改造,重新树立起良好形象,而不能仅仅依靠国字号的“金招牌”,甚至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压败”对手。这件事还告诉人们,顾客是最公正、最有权威的“评判员”,哪个药店好,哪个药店差,无须老板自诩,顾客心中自有一杆秤。要想赢得经济效益,万万不能怠慢了“上帝”。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义乌模式
卢国良
在全国2000多个县级医药公司中,走在改革前列的是浙江省义乌市医药公司。他们创立的义乌模式正在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推广到全国近2万个医药批发企业中。
商卫相融
义乌模式的核心内容可以用8个字概括,就是“商卫相融、做大搞活”。义乌市医药公司经理王建国向笔者介绍义乌医药公司崛起历程时说:“商卫相融是指医药公司与医院融为一体。”
80年代末,义乌市医药公司逐渐失去了当地的市场。义乌市各大医院向市医药公司进货额仅占医院药品购进总额的20%左右。医药公司的利税直线下降,快到吃不饱肚子的地步。
而医院方面,药品自购自营一开始形势不错,但随后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购货渠道不畅,好药难求;药品质量监督不力,不合格、假冒伪劣药品有机可乘;采购人员吃回扣、接受让利中饱私囊难管理,以致个别人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1989年义乌市人民医院就有两名采购员因吃回扣被判刑。
针对这一情况,义乌市医药公司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当地医院磋商,而医院也有意与医药公司联手,以解决困扰自身的问题,双方一拍即合。
1990年6月义乌市医药公司与市人民医院首先达成了购销协议。协议规定:医院所需的中药、西药、中成药全部从公司进货;公司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医院的《基本用药目录》保证供应,并在医院用货单送达经营部后24小时内,把药品送到医院药库,而且规定药品供应满足率必须在95%以上;双方商定销售的让利标准,并随市场行情的变化、政策影响,经双方协商及时调整,并把让利以折让形式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通过财务划归医院。
看到市医药公司与市人民医院融洽的合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喜人形势,市内各大医院纷纷向医药公司靠拢。自义乌市医药公司与市人民医院签订了定点购销协议后,市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江滨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也相继与公司签订了药品定点购销协议。目前,市人民医院向公司进货率保持在95%以上,市二院、市中医院达100%。去年市三大医院向医药公司进货额达4000万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近1/3。
做大搞活
王建国经理说:“做大搞活,即把蛋糕做大,把机制搞活。”
把蛋糕做大的着眼点是巩固城区市场,拓展农村市场,扩大销售渠道。义乌市及周边市、县农村人口达100多万,农村市场前景广阔。市医药公司第一步是在农村建批发网点。近几年,先后投资400万元,在几个大集镇建立了7个分公司,其中4个分公司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医药综合大楼。对一时鞭长莫及的乡、镇则由供销社代办点来代办药品批零业务。1996年,7个分公司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把机制搞活,重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以便灵活应对市场。
公司1994年底投资50万元引进电脑管理,开发了业务开票、财务管理、仓储管理、经营分析等多功能的电脑网络系统。与此同时,在人民医院设置了两个电脑工作站,与公司联网。这样一方面大大提高公司的现代化基础管理水平,同时在医院和公司之间架起了现代化的、快捷的联系桥梁,保证及时、高质量的服务。
农村网点的经营管理上,新进公司人员全部到农村网点工作锻炼5年以上,在工资、住房福利待遇上给予倾斜,经营上统一管理,不搞承包;货源以成本价移库,保证各网点的货源供应,资金统一使用,并实行销售额、毛利率与工资、奖金、费用挂钩。
商卫相融,做大搞活,为义乌市医药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1996年,义乌市医药公司销售额1.457亿元,创利税1083万元。今年1—4月,公司销售额和利税又比去年同期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甘愿吃亏
——记北京白塔寺药店
申敬旺
有着120多年历史的白塔寺药店,没有因名气大而怠慢顾客,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宁可自己吃亏,也要让消费者满意
一位下岗女工,拿着医生的处方到白塔寺药店配药,配好回去后,又听说她的单位医院里有其中的一味药,就坚持要把这味药从调配好的药中拣出来退掉。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但药店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还是给退了。
去年12月,一位机关干部到药店为在美国的亲戚代买了7盒川贝粉,结果托人带去又被带了回来,因为亲戚要的是粒状的,不要粉剂。这位干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白塔寺药店。其结果和前面一样,药店作报损处理给予“退货”。
宁可处理本店职工,不能让消费者委屈
今年4月,药店一位新来的大学生,在接待一位顾客时发生口角。药店领导把这位顾客请进办公室,当面致歉,并以药店名义给予500元的赔偿,随后药店马上宣布对这位职工作了处理。事后,店里对全体职工进行了教育。
宁可经济受损,不能让信誉受损
前不久,白塔寺药店用了7000多元从北京的一家有名医药公司进了一批鹿鞭。一位顾客买回几只后说是假的。药店把这些鹿鞭送到市药检中心,花费近2000元进行加急检验。当把真品的检验报告通知这位消费者时,他说,你们这种做法本身已经赢得我的信任。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临汾:医药打假动真格
张寒任萍
山西侯马,曾以全国八大假药市场之一而闻名于世。108家经销单位中有106家非法经营,月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其中假劣药品占到66%,辐射8省46县,假药致残、致死人命案件屡见不鲜,国家每年在此流失税收2000万元。如今,侯马的假药市场已灰飞烟灭。医药打假,为何在临汾收效显著?
1992年10月,崔惠民刚刚调任临汾地区医药管理局局长,一起假药致死人命案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一个8岁男孩,因感冒咳嗽,到乡医院打了一针卡那霉素,孩子只喊了一声:“妈妈,我麻……”就停止了呼吸,在乌鲁木齐工作的父亲挤了三天三夜火车赶回来时,儿子埋了,老婆疯了,一个家庭就这么毁了。时间再稍往前推,1992年7月10日至9月20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竟连续有7个儿童死于假药!
假药为何屡禁不止?临汾医药管理局的新任领导班子认为,其首要症结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作祟,致使打击不力。医药打假要想动真的,就得先过这一关。为此,他们跑地委、上行署、到政府各职能部门争取配合,五下侯马争取地方政府协作。终于,在1993年3月,由地区医药部门牵头,卫生、工商、公安、检察、计量六部门联合签发的治理整顿医药市场的通告正式出台,由六部门组成的稽查大队同时成立。稽查大队会同当地政府一举取缔了危害社会8年之久的侯马非法医药市场。
然而,由于制售假药有暴利可图,不法分子们仍不惜铤而走险。他们制售假药的场所由公开转为地下,由城市转到农村,再加上个别地方保护主义势力的明抗暗顶,医药打假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又一次大大增加了。
为了在医药打假方面既治标又治本,临汾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打“人民战争”。侯马非法药品市场被取缔后,一场以宣传药品的特殊性和假药的危害性为主的宣传活动在全地区展开,全区17个县市组织车队到200多个乡村,散发药品知识资料,展览假药害人图片,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大造医药打假的舆论声势。
建立打假专业队,常打不懈。在群众举报的配合下,打假专业队员路上堵,车上查,使制售假劣药品的不法分子草木皆兵。仅半年时间,全地区就查处非法经营的个体药贩645户,查获各种假药1000余种、劣药或过期失效药375种、不合格的一次性输液器两万套,批捕和收审犯罪嫌疑人70多人,查获大要案30起,为国家挽回利税损失3000多万元。
由于临汾在医药打假的工作中动了真格的,老百姓把临汾医药管理局亲切地称为“百姓安全用药的保护神”。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财贸专递

  甘肃:查假药三千多种
本报讯甘肃省医药管理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以及专项治理药品回扣。去年下半年到今年4月,全省取缔非法经营药品的单位和个人405个,打击游医药贩616人次,查处假劣药品3361种(次),折合正品价值125万元,关闭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5个。同时结合《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合格证》的换发和年检工作,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和严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52家药品生产企业,335家药品批发企业和1484家药品零售企业换发了《合格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趋于好转。
(何秋荣)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财贸专递

  山东:大力发展零售药业
本报讯山东省下大力气,改变过去全省每10万人只有1.04个零售点,人均零售额也只有6元钱的零售药品流通落后状态。从去年到现在,全省共投资近亿元,采取联合、租赁、购买、新建等多种形式,使零售网点增长30%之多,并大力开发农村医药市场,在市地间开展了竞赛活动,看谁率先实现乡乡有网点。
济南、济宁和淄博零售网点已达到平均6万人就有一个。邹城市医药公司投资500万元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医药大厦,成为鲁西地区最大的医药零售商店。(小何)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家庭小药箱

  家庭常备防暑药有哪些
到了夏天,每个家庭都要准备一些防暑药,其中人丹、十滴水和清凉油又是必备品种。人丹主要有促进血液循环、止痛、驱风、改善胃肠功能、增加胃液分泌、健胃、解暑等作用。十滴水可以提神醒脑,对闷热中暑所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尤其有效;中暑时身体不适,可以口服数滴,用开水送服。清凉油涂搽后能治头痛、头晕、蚊虫叮咬、虫子咬伤及皮肤瘙痒等。治头痛、头晕要涂在太阳穴上,治虫咬涂在患处即可,伤风感冒时,涂一点在鼻腔内,可以使鼻腔通畅。(何文)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买药请找绿十字
本报讯象征着生命之树永远常青的绿色,将作为全国药品零售企业悬挂的统一标志。从今年3月1日起,“绿十字”标志开始分期分批在全国药店悬挂。到5月26日止,全国已有500多家药店挂上绿十字标志。“绿十字”标志是国际药业常用的标志。国家医药管理局自去年开始,在上海、山东、浙江的药品零售企业悬挂绿十字标志。悬挂此标志的药品零售企业必须标有“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合法药品零售企业。今后当人们看到“绿十字”标志便可放心购药。(医宣)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小知识

  什么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具有强烈的药理作用,其适用范围、疗效、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由医务人员掌握,并监督使用的药物。或者说须凭医师组方用药的书面文件——处方方可购得的药品。
非处方药:即大众药,是不以医生处方自行选购使用,可解除或减轻初始症,阻止或减慢慢性病病情发展,或用于预防、营养和保健目的的药品,自我诊断试剂,药食品以及用于人体的含药日用品。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日前,包头市会安局查禁一家非法出售违禁药品安钠咖的私人药店,收缴安钠咖20万片共39.6公斤。安钠咖为国家规定限制使用的镇静药物,一些不法之徒为牟取暴利将其当作毒品兜售。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