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我看香港回归

  携手迎回归青春献祖国
全国青联主席刘鹏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的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着香港在洗雪百余年耻辱以后将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记载着伟大祖国的统一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全国各族各界青年欢腾雀跃,以坚定的信心和共创祖国未来辉煌的拳拳之情期待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香港,这是令每一位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一个名字,是镌刻着中华民族荣辱与沧桑的一块土地,是激励起全体中国人强烈爱国热情的一块土地。一部香港近现代史,是老殖民主义者入侵和掠夺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为收回香港而不屈斗争的历史,是凝聚着几代香港同胞的智慧、勤劳与艰辛的历史,也是折射着祖国近几十年来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回首这段漫长的岁月,我们年轻一代不会忘记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奔走呼号,不会忘记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这片热土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努力,不会忘记几代中国人要收回香港、洗雪国耻的爱国情怀,更不会忘记十几年前当人们为香港问题彷徨疑虑之时,是邓小平同志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指明了方向。
展望香港的未来,李鹏总理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以后,将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认真执行基本法,保证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实行港人治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总理的讲话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表达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愿望。香港与内地唇齿相依,香港同胞的命运始终同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日益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作后盾,有12亿祖国人民的有力支持,有600万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香港一定能够平稳过渡,“一国两制”一定会取得成功,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美好。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日期愈来愈近,我们高兴地看到爱国爱港的精神已成为当代香港青年的思想主流,一大批爱国爱港的青年团体和个人,在团结各界青年,宣传推广基本法,弘扬爱国爱港精神,推动香港与内地青年友好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他们正以未来香港主人翁的姿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香港的平稳过渡、繁荣稳定作着积极的贡献。全国青联将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青少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青少年一代深入了解香港的过去和今天,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使青少年一代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的内涵及意义,了解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引导广大青少年为“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实施和香港的平稳过渡以及内地与香港的共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辛勤浇开紫荆花,港人治港写新篇。1997年的香港,正抖落百年沧桑的风尘,与祖国人民携手迈向新的纪元,香港的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振兴与强盛,需要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作为当今中国的青年一代也是责无旁贷。愿我们抓住跨世纪的机遇,承担起跨世纪的责任,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顺利回归,为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为中华民族的新世纪的辉煌贡献青春!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满江红·收香港
吴振强
古老中华,百年里,凄风苦雨。贩鸦片,英夷挑衅,战端初起。弱国从来无外交,强权自古多“真理”。永难忘,不平等条约,香江泣。
收香港,涤国耻;迎澳岛,看明日。待台湾会聚,泪飞如雨。天下归心兴大业,雄狮腾跃惊寰宇。再重头,装点好河山,亿众喜。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迎九七话香港

  香港——“购物天堂”
蔡赤萌
香港是世界各国商品在亚太地区竞销的重要市场。香港市场上销售的商品,60%以上要靠进口,来自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上千万外来游客加上香港本地600多万居民所形成的巨大购买力,使香港的购物市场相当兴旺。这里,不仅商品品种繁多,选择余地大,而且价格低廉,有的甚至比原产地还要便宜。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使香港获得“购物天堂”的美誉。
在香港,一般商品可免税进口,市场价格受关税影响不大,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机构都能平等地进行服务、价格和广告促销等多方面的自由竞争。这种竞争不管结果如何,消费者总是获益的一方。
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万国市场”,香港的商品可谓包罗万象,琳琅满目,从日本的家电、欧美的汽车,到法国的美酒和香水、英国的时装、北欧的家具、南美的咖啡、瑞士的钟表、荷兰的奶制品、斯里兰卡的鲜花、泰国的大米和水果,以及中国内地的丝绸、纺织品、工艺品和粮食、副食品……名优特精,应有尽有。再加上价格相宜,购物环境舒适和服务热情周到,更增添了“购物天堂”的魅力。
香港的市场结构,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这里既有现代豪华的购物商厦,也有品种齐全、网点密布的超级市场,还有各具特色、由零售摊贩组成的购物街、“平民夜总会”,令购物者各得其所,流连忘返。
香港的百货业本来是香港本地资本的天下,80年代开始演变成日资、港资和中资三分天下的格局。比较有名的百货公司有:专售高档产品的连卡佛、西武;介于中上档的崇光、松板屋、三越;走中间路线的永安、先施、吉之岛;以中国、大华、裕华为代表的国货公司等。在零售业的另一支柱超级市场中,惠康和百佳则一直执其牛耳,深受欢迎。
在香港买东西,有几处地方不可不逛。其一是铜锣湾,区内日式百货公司、商店、餐馆林立,是香港最繁盛热闹的购物区。其二是港岛南部的赤柱市场,那里渔港风貌、曲曲小径,以低廉价格即可买到名牌商品。其三是尖沙咀东区,数千家商店和餐厅任君畅游。其四是荷李活道,集中了上百家古玩店铺。其五是油麻地玉器市场,共有400多个摊位售卖各种玉器、珠宝和饰物。至于旺角、北角、中环和油麻地的“女人街”、“男人街”更不能错过,经常为内地游客所光顾。
一般来说,香港消费品的价格是由企业决定,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的,但在进口商、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往往又存在着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例如:批发商为了加快推销商品,会对零售商提出一定的限价幅度,以免商品价格过高,影响销量。当然,在这个供应充足的买方市场,商品的价格、款式和质量,更多的是受到消费者选择倾向的引导。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不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商品、甚至商店,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市场在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一方面使物价的变化保持平稳,不致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保持了供求平衡,产销两旺。正因如此,香港这个“购物天堂”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风情

  香港文化的主流
本报记者张首映
香港是大海中的“港”,大海把世界各种文化潮涨般送来,在这里搁浅、滞留、消化、吸收,又潮落般退去。
香港文化,由此而丰富多彩,斑斓绚丽,光怪陆离,有的还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其间,传统与现代共存,高雅与通俗同处,学府与商埠毗邻而居;混杂、包容、自由开放、中西融会、商业营运等,在香港文坛这个名利场中应有尽有,并以此成为其表征或标志。
历史和现实把香港文化铸造成为中西文化兼容并蓄、商业文化和通俗文化为骨干的文化构架,使香港成为中西文化交汇处,商业文化聚集区和通俗文化聚散地。
董建华说:“香港的中国人都有幸能体验中西文化之长。我们一般会本能地认同谦逊忍耐、坚毅刻苦的传统中国价值观,但又乐意接受西方文化的创新、主动和直接处事的精神。”
中国的价值观,如“孝顺父母,重视家庭,仁爱为怀,诚信为本,谦逊刻苦,自强不息”,“重视教育,好学不倦”,“力求社会秩序井然,并珍惜社会安定”,“克尽义务,少计权利”等,“都成为我们社会团结的基石和共创繁荣的动力”。
他以为:“过去150年来,香港一直深受西方文化、教育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无可否认,香港的成功亦有赖于西方的法治精神、政府管制和市民现在享有的各种自由。”
香港中文大学知名学者饶宗颐教授告诉记者:“我之所以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得益于1952年来香港大学教书,可以与国际学术界有广泛联系,与欧美和东方学者去埃及、印度、欧洲、美洲等实地访学、交流、考察、体验,因此,我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是从国际视野中探索,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知世界而论国事。”
记者到居住在半山的几户富商家,看到宽敞的客厅里,左边装配宽视屏的豪华“家庭影院”,右边虔诚地置放着巨大的财神菩萨像,便问他们:“电视常有色情、暴力镜头,不怕亵渎财神、影响生意吗?”主人答:“没所谓的,财神看看无妨啦!”华洋共处乃至杂处由此可见一斑。
香港的商业文化,融会中西。曾宪梓先生告诉记者:“香港商人的勤劳、务实、自信、坚忍、诚信、计算、管理、创新、挑战、公共等,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也有西方商业文化的内容;做生意并不只是赚钱,也是在显示一种文化;商品并不只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精神文化;香港商人能够沟通中西商业文化,这是香港成为东西方经济桥梁的一个重要因素;香港只有这么小的地方,能成为世界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商业、信息六大中心,香港的商业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在一个青年商人聚集的晚会上,记者与这颇有成就的一族交谈,他们异常关注一些国家和地区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商业行为特征,从中把握商机、巧加利用,发展自己的事业;只有那些商业文化已深入骨髓的人们,才能如此用心地研考他人的这些特点和个性,并化为己用,为我所用,用之能成。
有位商人向记者介绍:“内地商人喜欢算大帐,英国商人小帐算得很细,香港人大帐要算,小帐也要算;这像喝XO,内地商人讲‘喝’,欧洲人爱‘品’,香港商人既能‘喝’也会‘品’;吃五洲饭,做国际生意,没这几下子不行。”这么一位看菩萨点颜料的无名小卒,几年之内居然由小铺贩成为几个亿的大老板。
香港已没几户农家,是一个相当完整的市民城市,中西方的市民文化、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生生不息。
记者在跑马地作息,每逢周三、周日夜,常常看到几万港人守着奔腾着的十匹马,那份投入和参与感,那份全身心观照及把玩,那份狂热和喧嚣,令贝多芬、莫扎特等所有音乐大师的交响曲顷刻间全部化为乌有,不在话下。
香港艺人汪明荃曾对记者说:“香港文化,以通俗文化为主,通俗文化中,又以中国传统通俗文化为主,如打麻将,听流行音乐,看粤剧,烧香拜佛,读武侠和情爱小说,翻检话家常揭隐私的‘八卦’杂志,算命测八字,信风水,喝早晚茶,吃中国菜等,都极为流行和普及,在国外留学和工作多年的人,回到香港后一样搓麻将;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文化的根生在中国文化中。”
强力劲吹的现代化之风,不仅未使香港吹灭传统文化以至通俗文化的火种,反而愈吹愈烈,发扬光大,引为自豪,倒是把众多高雅、严肃、具有久远价值的文化艺术精品冷冻在冰柜里。
今年是香港文化的丰收年。香港各界迎回归庆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从5月2日至7月27日,香港有几百场文化活动,几十场重头戏,内地的、欧美的乃至全世界的许多艺术家将来此表演,香港的各种文化艺术将得到更隆重的推出和更高的提升;尤其是中国国歌将长久地响彻在这蓝天碧海之间;香港文化的归属感和主旋律,正日益显示出来,并将永久地显示出去。
香港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似轻犹重,似短犹长,记录着大海的潮汐、民族的屈辱、母亲的艰辛、港人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变迁;人们付出一个多世纪的代价而追寻的瑰宝将降临人间,香港文化,将随之进入历史新的纪元。
“香港明天更美好”,并非只是一首歌。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山水寄情
——海峡两岸地形与环境教育研讨会侧记
张青松
今年3月21日至27日,我们中国地理学会访台团一行24人在李吉均院士的率领下,参加了在台湾成功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地形与环境教育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海峡两岸共同筹备的。
在学术交流会上,祖国大陆学者宣读论文23篇,台湾学者22篇,并分为地形与构造、地形与气候变迁、地形与海岸环境、地形与灾害、地形与工程地质、地形与环境教育六个专题进行系统交流。
我们团24人来自全国各地区,从沿海到新疆,从平原到山地,包含国内主要专业领域,反映了最新研究成果。团员组成都是教授、研究员,既有75岁高龄的前辈,也有35岁的后起之秀,显示了祖国大陆地学与环境研究的勃勃生机。
台湾方面参加研讨会的有成功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13个教学科研单位的25位正式代表。由于这次会议与台湾“1997地质学会年会”同时、同地召开,因此,还有不少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使海峡两岸地形与环境教育研讨会的会议厅成为听众最多的一个会议厅。
23日至27日,海峡两岸的学者还共同进行了野外地貌考察,考察了阿里山、玉山、横贯中央山脉和雪山公路沿线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以及东海岸地貌、阳明山火山地貌等。
通过这次研讨和考察,我们感到台湾的地学科研和教育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
第一,重视应用研究。台湾山高、坡陡,耕地少,山地灾害频繁。因此台湾的地质、地貌工作者大多数都从事应用研究,如环岛铁路和公路的工程地质、工程地貌,山地利用,水库灌渠规划,海港工程,山地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都密切结合台湾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他们的贡献。
台湾高校或研究所课题组的固定人员很少。这同我们研究单位固定人员多,研究经费少,应用研究薄弱的情况完全不同。面临市场经济,我们的科研体制,还必须深化改革。但是,地学是以整个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学家相比,由于研究区域的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人数也很少,他们渴望同祖国大陆的同行合作,扩大研究领域。
第二,十分重视地理环境教育。为把景观特殊、有较高科学和文化价值的区域进行有效的保护,台湾地区从1984年起至今已建立了六个“国家公园”(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占台湾岛的13%。其主要功能有二:一是严格保护区内的水、土、森林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使之成为子孙后代的自然财富。二是以这些自然保护区为教材,进行全民教育,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免费开放,免费赠送有关科学资料,使学生在观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学到地学、生物学知识,培养爱护环境的品德。台湾把普及地理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列为大、中、小学的一项经常性任务。1990年“教育部”专门成立“环境保护小组”,其任务是:办理各级学校校园污染防治之辅导与规划,推动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培养民众对现存环境问题能有“从全球思考,从实地做起的环保哲理”。台湾把环境教育当作终生教育,把它融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注重环境的整体性,即自然、人文、科技和社会的全面配合。强调从本地出发,做好全球性的环境保护。事实证明,台湾的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是卓有成效的。我们所参观的玉山、阳明山等自然保护区,无论投资、管理或者社会效益,都是国际领先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周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但我们此行是成功的。两岸同行通过学术交流加深了友情,构想了今后扩大交流与合作的计划,同时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也做了一些可能的工作,收到了好的效果。一位教授在诗中表述了大家的心情:樱花盛开柳含烟,成功三月聚英贤;两岸同仁共研商,保护环境谱新篇。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基本法问答

  为什么内地人也要学习基本法
虽然基本法是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但基本法同时也是一部全国性的法律,全国都要遵守。
从全国范围来说,它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基本社会制度,保证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直接管辖权,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域,有利于保持香港与内地的和谐关系。所以,基本法不仅体现了香港同胞的意志和利益,也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仅香港特别行政区必须遵守,中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样必须遵守;不仅香港人要遵守,内地人也要遵守。而要遵守基本法,就需要熟悉和了解基本法。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倒计时牌前画回归
5月18日清晨,100名参加“阿华田”杯京港少年自绘文化衫决赛的选手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东侧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下,怀着激动的心情铺开洁白的文化衫,提笔作画,表达着盼望香港早日回归的急切心情。
香港选手寄来的文化衫,画面整洁,充满着想象力,他们画出了穿着五颜六色文化衫的小朋友手中举着国旗、紫荆花和97字样的气球庆祝香港回归时的情景。
王赤思杨光摄影报道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广大官兵提出“迎回归,保畅通”的口号,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勤,热心为香港车辆和旅客提供优质服务,以实际行动当好“特区守关人”。图为梅林检查站官兵在热情礼貌地检查香港车辆。李国良张文洪摄影报道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喜庆香港回归共创美好未来(篆刻)杨向东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东方明珠盼回归祖国江山期统一(书法)王青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