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摄影)
专栏:

西柏坡艰苦奋斗创新图
本报记者 李济国 何伟摄影报道
去年8月初,河北省遭受特大洪灾,地处太行山下的平山、井陉、赞皇等县首当其冲,山洪如猛虎下山,呼啸而过,浪涛滚滚,所到之处,损失惨重。众所周知的西柏坡也在其中,被冲毁的耕地所剩无几,全乡人均不到一分田。
5月中旬,我们来到平山县西柏坡乡采访,见到不少洪灾留下的痕迹。但是,见得更多的是干部群众发扬老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掀起了开发荒山、绿化荒山,向荒山要地造田的热潮。这里摄下的是其中的几个镜头。(附图片)
老石匠在精心施工,修筑防御山洪的“长城”。
用石料和水泥砌成的坚固坡墙,蔚为壮观。
用石料和水泥砌成的路墙,可抵御今后的山洪。
妇女们手勤心细,正在新开发的山坡上整地挖坑,准备栽种“摇钱树”。
两山之间新造的河滩地,经过平整,精耕细作,如同江南田园。
不少村庄几乎“户户上锁”,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上了工地,平整新造的田地。
南庄三位七十多岁的残疾老人(自左至右)王保顺、王胜太、王清茂也不甘示弱,上了工地。


第8版(摄影)
专栏:

爱护美丽的珠江
——来自广州市珠江水上环卫管理队的报道
“母亲河”是广州人 对珠江的亲切称呼。广州人每天的吃水、用水都来自珠江;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人可以尽情地畅游珠江,渔民们在珠江广州河段上可以捕钓到生蹦活跳的鱼虾。广州人以美丽的珠江环抱这座国际化的都市而感到自豪。
如今,当记者来到广州市珠江水上环境卫生管理队采访时,从部队转业到这里工作已有5年的刘子军队长,深有感触地说:“我接手这个队时,只有十几个人和非常简陋的打捞船具,发展到今天,也仅有职工67人和垃圾打捞船18艘。但是,这些人和船所面临的却是珠江水域广州河段的主要航道、岸线67.3公里的环境卫生管理,以及东、南、西河道10.3平方公里的江面漂浮垃圾的打捞。1994年,每月打捞垃圾为300多吨。到了1996年,平均每月打捞垃圾已经上升到1100吨,今年头三个月刚过,每个月又突破1200吨,照这个速度发展,珠江广州河域后果不堪设想!
刘队长对记者说:“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将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我们珠江打捞队全体职工呼吁全社会都要爱护珠江,造福人类自己。
武治义摄影报道(附图片)
一天工作结束了,夕阳下打捞船排成长阵返航。
打捞工张德超,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重活脏活总是抢在前头。
来自五湖四海的打捞工人每天午餐都在船上吃。


第8版(摄影)
专栏:

打工妹
洁白的婚纱祝福你
当年,娘是蒙着红盖头,被爹背回家的;如今,走进城市的王海英与其他四位在京打工的姐妹,披着婚纱做了新娘。5月6日,这场专为打工妹举办的集体婚礼,是由《农家女百事通》杂志社与京城紫房子婚庆服务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妇女报总编辑王秀琳做主婚人。
25岁的王海英来自四川农村,进京做家庭服务员近六年,与张新辉相爱。四年的苦恋曾因两家相距太远,遭到亲人反对。但为了那份真爱,王海英最终选择了今天的远嫁。婚后,她将随丈夫回乡开美发店,用双手开创新生活。
参加集体婚礼的其他四位打工妹,在京从事医院的配餐员、餐馆出纳员、家庭服务员等不同职业。她们在打工之余刻苦自学,其中两位获中专文凭,一位获大专文凭。新郎中有现役军官、国家干部、打工仔。他们都经历了类似于王海英、张新辉的感情历程。
《农家女百事通》杂志社 李涛 李真摄影报道(附图片)
五年前,因为儿子的婚事,家里欠了上万元债务,女儿张欣被迫放弃学业进京打工。五年后,女儿出嫁时,七十九岁的张孝武没要女婿一分钱彩礼,吃着女儿剥的喜糖,老人家只说了一个字:好!
“谢老师,我走了。”婚礼结束时,王海英与证婚人谢丽华相拥而泣。
“如果不读书不学习,我们的文化素质提不高,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新婚夫妇这样互相勉励。
吉日良辰,五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为打工妹举办集体婚礼,这在北京尚属首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