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下岗职工的故事

  人生的新起点
本报记者肖荻
当“孩子王”,并且当弱智孩子的“妈妈”兼教师,可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然而,下岗女工孙惠萍却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且在这一岗位上成为天津市再就业明星。请看——
孙惠萍下岗前后也曾苦恼万般。那时她才35岁,刚因肠穿孔、胆结石做了两次大手术。企业不景气,吃饭就医这两大难题重重地压在她头上。她搞过裁剪,推销过罐头,喂养过蝎子、蜗牛、哈白兔,在赔赔赚赚里,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涌上心头:她的老本行是厂幼儿园管理工作,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使她生活充实。在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专业学习后,更使她强化了自己的事业心:我不能这样东闯西撞。下岗不失志,我何不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家中一角空间办一个弱智儿童学前班,圆自己的幼教梦呢?
万事开头难。起初虽然只有3个弱智孩子,但被小脑瘫痪、多动症、孤独症、语言障碍折磨得冥顽不灵,四处求医无效成为父母严重心病的这些孩子,不是砸桌椅、凿墙皮就是抠瓷砖、捅电扇、尿床尿被,折腾得孙惠萍筋疲力尽。但只要一看到孩子家长那无限企盼的眼神,孙惠萍的精神儿就又抖擞起来。有一个叫刘健的孩子一夜就要叫床五六次,他爷爷临死时还喊着孙子的名字千叮咛万嘱咐:“一定得把他抚养成人啊!”强烈的同情心使孙惠萍忘掉疲累:我宁可付出十分苦,也要为家长减少一分难!我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弱智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知识就是力量。她根据多年从实践和学习中领悟的儿童心理学、生理卫生保健等专业知识,结合对弱智儿童行为规律的观察,逐步总结出一套因人而异,一个孩子一套教案的特殊教学法。8岁的男孩高斌见生人就哭,一哭几个钟头。孙惠萍就天天领他出门多接触人、多见世面。小脑瘫痪的希超8岁了仍不识数不会穿衣服,她就手把手教,早晚足有上千次。这两个孩子经一年多训练有了显著转变,不久全都顺利考上了启智学校。春节时家长带高斌来看孙老师,孩子进门亲亲热热喊“妈妈”,还给她唱了一首英语歌曲。高斌笑了,家长笑了,孙惠萍的眼泪却在笑意中夺眶而出……
只有她自己清楚,训练这些弱智儿童不仅是擦屎洗尿,就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要培训到十次、百次、千次、万次。这份辛苦,不是常能被人理解的。
斗转星移。当弱智儿童家长在别处花费数万元徒劳而返,却在这里给孩子找到了灵气,当一些下岗工人在这里受到减、免费用培训自己的弱智儿,当市总工会授予孙惠萍“先进个人”称号时,人们终于带着深深的敬佩注目孙惠萍:这位看似柔弱的下岗女工有着何等顽强的生命力啊!
孙惠萍将她创办的“弱智儿童训练班”名之为“圆梦”,如今,她真的好梦成真。忆及往事,她感慨万端:“下岗并不可怕。也许,这正是人生的新起点。只要把自己的择业标准,定位在社会需要的坐标上,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我们的生命就会放出光辉!”(附图片)
孙惠萍与孩子们在一起。盛茂林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观察

  黄河断流:治黄新课题
本报记者李杰
黄河下游日趋严重的断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为广大治黄工作者和沿黄地区各级政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资料表明,黄河下游经常性的断流始于70年代。
1972年,黄河首次在下游山东省的利津水文站断流15天,从此断流现象频繁发生。1990年以后,则是年年断流。断流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断流的天数在逐年增加。如利津站,断流的天数由过去的几天发展到如今的136天。二是断流的河段长度不断向上游延伸。过去断流河段一般在山东省滨州以下的河口地区,如今,则上延到河南省开封段以上。三是断流日期日益提前。过去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近几年提前到2、3月份。
如何客观地看待黄河断流呢?从事治黄工作35年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邓盛明认为,断流是坏事,但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黄河流域地区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对黄河水资源利用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断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贫乏的水资源与逐年增加的用水量,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各种人为因素加剧了缺水的严重态势
黄河为何断流呢?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十分贫乏,使黄河本身径流量减少,而用水量却在逐年增加。黄河供水地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及城乡人民生活用水的消耗量,已由50年代的年均122亿立方米,增加到90年代的300亿立方米,加之下游沿黄地区采取“春旱冬蓄”等措施,加剧了非灌溉期的用水紧张局面。这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时间提前和断流河段向上延伸的主要原因。
没有统一的水资源调度、管理体制,加剧了供水紧张的局面。由于目前黄河已建成的干流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和地区,尚未建立健全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很难做到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因此一遇黄河枯水年份或枯水季节,沿河各地争相引水、蓄水和抢水,从而使黄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黄河中游干流调蓄能力不足,难以将汛期富余水量加以合理利用。尽管黄河上游干流已建成8个梯级枢纽,但有较大调蓄能力的只有龙羊峡、刘家峡,它们对提高灌区的供水发挥了重大作用。中游虽有三门峡水库,但调蓄能力较小,只能灌溉600万亩耕地,远远不能满足下游3500万亩农田的用水需求。由于中游地区缺少大型水库对径流进行调节,使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每年又有大量的水白白流入大海。
水费标准低,缺乏经济杠杆调节,用水浪费严重。目前沿黄多数灌区管理粗放,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有的灌区每亩毛灌溉用水量高达1000立方米。农业灌溉占全河用水量90%左右,而引黄渠闸首水费每立方米仅3厘钱,远远低于供水成本。有人说1000立方米黄河水买不到一瓶矿泉水,如此低廉的水价难以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
断流不仅影响下游流域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还给防汛、生态等带来潜在威胁
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沿黄省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黄河下游屡屡告急、频频断流,也给下游沿黄地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对黄河防汛及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也造成不利影响。
有关部门初步调查分析,黄河下游1972年至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累计经济损失约268亿元,年均逾14亿元。90年代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达36亿元,农田受旱累计面积7042万亩,减产粮食98.6亿公斤。
黄河是山东省最大的客水资源,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元。断流,影响了山东经济的发展。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告诉记者,1995年地处入海口的东营市40万亩水稻因缺水未能插秧。河南新乡市20万亩水稻不能及时播种,只好改种其它作物。山东德州市两次减少供水,迫使139家企业停产半停产,经济损失6亿元。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30万吨。
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省东营、滨州、德州三市10万人经常因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每天居民在公用水龙头前排长队等水。
断流还给防汛带来潜在的威胁。有50多年治黄经验的老专家徐福龄对此忧心忡忡:“由于断流,主河槽和河滩已难分彼此,一旦来水又重新冲刷河槽,出现横河、斜河的机率大大增加,将形成更大的险情。”
在黄河水量日趋减少的情况下,排入黄河的废污水却在不断增加,使黄河的自净能力降低,在一些河段,已很难满足供水的水质要求。近年来,黄河下游的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也与黄河断流和水质恶化有关。由于黄河断流历时加长及水流来量减少,也加大了海潮侵袭,使黄河三角洲的草甸植被向盐生植被退化。
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断流问题,水利部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的态势,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从战略和发展的高度解决黄河断流,国家计委、科委和水利部等联合召开了黄河断流及其对策专家座谈会,就黄河断流的成因与发展趋势、解决黄河断流的方略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当前和长远对策。
专家们指出,为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减少下游断流,加强全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已势在必行,强化流域机构的水行政管理,对全流域水量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这样会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缓解黄河断流日趋严重的局面。
邓盛明建议,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黄河水资源费,以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用水。
专家们认为,缓解黄河断流的措施办法很多,但从根本上讲,则要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考察论证和建设的步伐,把长江源头丰富的水资源引入黄河,以解决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使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附图片)
开封柳园口悬河形势李杰提供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古籍延年富阳纸贵
本报记者袁亚平
清悠悠的富春江,横贯浙江省富阳市全境,满江流淌的仿佛都是文化。汉代的高士严子陵,唐代的大书法家孙过庭,现代的文学家郁达夫,随一脉秀水,润世代文章。
墨香逸在夏日的江边。记者循着墨香,踏进了绿树掩映、清流相伴的华宝斋古籍书社。这里是全国唯一从造纸到制版、印刷、装订生产影印线装古籍的专业企业。车间里,印刷机隆隆滚动,吐出一张张墨迹清晰的宣纸来。工场上,青年女工在装订一册册影印古籍,忙得没时间抬头说话。
磁青绢面,一函五册。一函为唐诗,一函为宋词,一函为元曲。古朴典雅,尽显线装古籍的独特韵味。
“这精选的唐诗、宋词、元曲,每函各600套,是我们为迎接香港回归专门制作的礼品书。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先生,专门作序呢!”华宝斋董事长、总经理蒋放年满脸喜气。
序,竖排右起:“浙东自古为人文渊薮。富阳蒋君放年者,今之有心人也。……值此香港回归祖国之际,实属弘扬民族文化之时。君特发为宏愿,聘请名家选印唐诗、宋词、元曲各为一函,以纪念此百年不遇之盛事。其志可嘉,而厥功则非可以时日计也。”
手抚影印线装古籍,似乎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息的脉搏。当蒋放年述说从一根毛竹变成线装古籍的生产工艺时,记者从心中泛起敬意。
自宋代以来,富阳农民一直有造土纸的手艺。蒋放年自小耳濡目染,对家乡土法造纸术晓知大概。1983年,蒋放年筹措资金,搭起工棚,砌上晒纸的铁板,办起了富阳古籍造纸厂。
毛竹造纸,至少要经过16道工序:砟竹、砍青、削竹、拷白、浸坯、断料……千辛万苦,反复试验,蒋放年造出了一种特殊的古籍宣纸,洁白平匀,富有弹性,着墨力强,拉强性好,宣纸垂直悬挂,要到3227米才会断。
背着这种创新的古籍宣纸,蒋放年到了北京。当时,正值国家全面开展整理古籍时,大批古籍需要影印保存。正为古籍而操心的李一氓,见到这种古籍宣纸,十分高兴,当即挥毫题写了“富阳古籍宣纸厂”。
这种出自富阳的古籍宣纸,质地柔软,不易虫蛀,不易老化,被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定为古籍整理专用纸,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文物出版社、中华书局广为影印古籍。
蒋放年戏称自己:“没文化的人来办文化。”只读过小学、农民出身的他,对文化却有着天生的痴迷。1988年,他又创办了富阳古籍印刷厂。他带着技术攻关小组,先仿石印,再照相制版,又电子分色,用现代印刷技术替代线装古籍传统石印方法,使影印的古籍达到或接近原书效果。
在陈列室,玻璃柜里摆满了函装的影印古籍。其中,磁青绢面的《弘一大师手写金刚经》,在第五届世界印刷代表大会上荣获“印刷精品奖”。《十竹斋书画谱》、《百花诗笺谱》,套色达12种至15种之多。仿制的《四库全书选粹》等,酷似原书又胜似原书,得到中央领导、专家学者和出版社的高度赞誉。
“我的工厂由一根毛竹进去,到精美的线装书出来,这在中国,恐怕世界上也独此一家。现在,我们宣纸厂一年生产古籍宣纸260多吨,印刷厂一年影印古籍线装本60多万册,至今已影印各类古籍百多种,500多万册。事业的成功,是我人生最大的享受。”蒋放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墙上挂满了名家书写的条幅。沙孟海先生生前赞曰:“蔡伦伟业,沈括高风。”版本学家顾廷龙叹之:“古籍延年,富阳纸贵。”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贵在名副其实
罗盘
今年3月,湖北省石首市51家文明单位被摘掉了牌匾,取消了称号,还被通报全市予以批评。提起这件事,这个市的领导对记者直言不讳:经过考核,这些单位或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或经济效益滑坡,已不再与文明单位称号相符。石首市对文明单位的认真劲儿,让人钦佩。
“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这是荀子说的话。名号与实际相符,才有其严肃性和可信性。评比先进,授予称号,本该是名副其实的,也应该是严肃认真的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并非都如此,比如某些主管单位,面对平庸下属的愁眉苦脸会给个文明单位牌匾以示安慰;而某些下级单位在各项硬指标上不去时,也往往讨个文明单位和其他什么称号以求自慰。如此一来,文明单位等本来十分神圣的称号,竟成了一种安慰和照顾,成了一种门面。少数地方的这种做法,自欺且欺人,损害了文明单位这个光荣的称号。
评比文明单位,目的是表彰先进,敦促落后,是要通过评比和创建,提高某一部门或地区的文明程度。为此,有关主管部门在方式方法上应该特别注意,要给评比文明单位以竞争性,充分体现争创的意义,不搞荣誉终身制;同时参评单位也要自尊自律,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争取,并持之以恒地保持。石首市的领导说得好:评比文明单位贵在名副其实。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瀚海捕“蛇”
——福州公安边防支队反偷渡斗争纪事
本报记者江宝章
福州,与台湾一水之隔,1200多公里的海岸线蜿蜒曲折。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东南沿海涌起一股偷渡潮。一些人在追求暴富心理的驱使下,不惜冒险犯难,偷渡出海。
反对非法移民,坚决制止偷渡活动,是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一贯态度,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福州公安边防支队,在这场反偷渡斗争中担负着严峻的使命。
严密防范
蛇,昼伏夜出,一日数惊。偷渡人员以及他们的组织者,由于行动诡秘,四处窜伏,酷似蛇类,故也被人们称为“人蛇”和“蛇头”。
夜黑风高。子夜,一艘载着114名偷渡客的拖网渔轮悄悄地驶进福建连江海面。突然,4艘边防渔轮飞速逼近:跳帮、鸣枪、抢舵,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围追堵截,偷渡轮终于乖乖就范。
一条破木船在福州长乐某澳口已经停靠了五天,只见人上船,不见船起锚。边防部门突击检查,发现船舱里挤藏着100多名偷渡客,年纪最大的已经55岁。
偷渡潮主要发生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省,而以福建最为严重,福州又是重中之重。为了制止“蛇类”横行,维护海疆宁静,这几年,福建省和福州市采取路上堵、海上查、端窝点、打“蛇头”等措施,加大了打击偷渡的力度。从1993年至1996年年底,仅福州地区边防部门就抓获偷渡人员4500多人,同时接收被遣返偷渡人员1.6万余人。今年1月至4月,福州边防支队又查获50起偷渡案件,689名偷渡客的黄金梦再次被击得粉碎。福州海域已成为一道令偷渡者望而生畏的防线。
血泪之旅
一节节闷罐车厢,一间间狭小的船舱,挤满了一群群衣衫褴褛的中国人。汽笛凄厉地嘶叫着,他们就这样被送到了异国他乡。那是差不多一个世纪前的情景。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我们的祖先被迫漂流海外,过番路上,洒满了背井离乡人辛酸的泪水。然而,80年代出现在中国东南沿海的这股偷渡潮,却是由一种畸形的追求暴富的心理所驱动。从零星结伴,到成群结队,或荆莽潜行,或怒海孤舟。然而淘金路上,波谲云诡,偷渡途中,生死未卜。
这是一座福建沿海典型的渔村:石头垒砌的房屋,石板铺就的小道。就在渔民们日子过得渐渐热火起来的时候,一个深夜,十几个村民驾着小船,踏着海浪寻找他们的梦去了。他们没有成功,他们的淘金梦同小船一起消失在汹涌的海浪里了。从此渔村又多了几十双天际望归舟的泪眼。
为了到大海彼岸去圆“淘金梦”,有的人摔死在陡峭的山岩,有的人葬身鱼腹。即便侥幸踏上异国他乡,那里也并非“天堂”乐土。请听一位从日本被遣返的偷渡者的诉说:
“在国外,我们是黑人黑户,整天提心吊胆。一般人家不敢雇用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工钱却被雇主压得很低。还经常受到黑社会的敲诈。”
1994年8月1日,偷渡美国的长乐姑娘高丽琴在纽约一所公寓被绑架。第二天,警方发现,高丽琴已被人轮奸后用电话线勒死。后来查明,原因是她3.8万美金的偷渡费逾期没有还清。
斩断“蛇头”
偷渡,作为国际性的非法移民活动,有着漫长的历史。它最原始的动机,是人类对财富的追求,即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人民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迁徙。由于它常常给当地的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带来一系列破坏,因此受到了双重的限制和打击。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一批专门从事组织偷渡的人出现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蛇头”。偷渡活动由于“蛇头”的介入,而呈现出有组织的和大规模的局面,也更加具有危害性和血腥味。
1996年2月,一条船载着50多位偷渡者驶向日本。接近日本海域时,船体发生故障,原因是“蛇头”为榨取更多的利益,购置的是一条废旧的船只。部分偷渡者冒险跳海。至今,这些偷渡者依然生死不明。
一位偷渡到美国的人回忆起那段日子仍然不寒而栗:出发时,“蛇头”即搜走了所有的用品和食品。然后,一包方便面卖15美元,一小瓶淡水要15美元。偷渡者稍有不满或反抗,就会招致一顿毒打。
福州公安边防支队长王正平告诉记者,偷渡活动不仅使许多人家破人亡,而且成为破坏当地经济发展、滋生各种犯罪的诱因,也损坏了国家形象。
1997年3月20日,福州警方破获一起绑架儿童案。犯罪起因就是因为犯罪嫌疑人的内弟偷渡日本,欠了“蛇头”25万元偷渡费未还,被关押在日本做人质。犯罪嫌疑人为还清这笔巨款只好铤而走险。
福州地区沿海一些渔村,由于大批村民偷渡出境,造成当地劳动力紧缺,而且,由于大批资金变成了偷渡的费用,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蛇头”不除,偷渡不止。这几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多次组织了打击“蛇头”的专项斗争。1993年以来,福州市公安边防支队先后抓获组织、运送者近千人,其中境外“蛇头”50余人。今年以来,又有153名组织者和运送者落入法网。
“树欲静而风不止”,由于国际人蛇集团和其他犯罪势力的存在,也由于我国目前经济水平还相对落后,东南海域仍然不会风平浪静,偷渡与反偷渡的斗争还将长期继续下去。(附图片)
题图:边防快艇在海面巡逻。汪虓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察民情解民瘼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委书记韩振祥一席谈
韩振祥,1948年12月生,从内蒙古工学院自动化控制专业毕业后重返家乡。历任旗委副书记、旗长、旗委书记等。现任乌兰察布盟盟委书记兼盟人大主任。
十多年的从政之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心里都要装着老百姓,做到民情在胸、民瘼在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殚精竭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察右后旗的三井泉乡,风蚀沙化特别严重。1993年曾以人均10亩地、5公斤粮、10元钱,穷得在全自治区出了名。1995年我五下三井泉,帮助他们选择发展路子,解决实际困难。采取退耕还牧等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如今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乡的经济开始步入良性循环。乡亲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给我送了一面锦旗。
从实践中寻路子,从群众中找办法,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乌兰察布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比较贫困的地区,220多万农牧区人口中,贫困人口有60多万,占总数的近1/3。在我担任盟委主要领导后,一年之中,坚持1/3的时间下乡搞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在基层,我坚持入农户、找农民,与他们共商脱贫致富大计。1996年,全盟有1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看到农民丰收后的喜悦,我十分欣慰。与此同时,我更清醒地意识到,还有近5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感到肩上担子沉重,我们把脱贫致富作为本世纪全盟中心工作来抓,我们深信,脱贫致富是群众的心愿,依靠群众是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