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发达地区扶贫的一个创举
——市创建“经济合作发展基金”帮扶贫困地区的调查
国务院研究室调查组
深圳经济特区从1989年起,每年从市、区两级财政的可支配财力中拿出2%,建立“经济合作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广东省内外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展经济合作。截至1996年底,深圳市财政累计拨入“经济合作发展基金”4.86亿元,已在6省14个地区43个贫困县投放资金6.29亿元(包括投放后到期收回再投放部分),扶持项目258个。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当地新增产值28.7亿元,新增利税7.13亿元,解决了5万多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协助13个贫困县解决了群众温饱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深圳市建立的“经济合作发展基金”,实行有偿投放、低息使用、滚动发展、互利互惠,这是扶贫方式的一大突破,是发达地区扶持贫困地区的一个创举。
深圳经济特区为什么建立“经济合作发展基金”?
深圳的同志认为:深圳的发展得到了全国的支持,深圳应当回报全国人民,回报全国各地尤其是那些至今仍处于贫穷落后状态的老、少、边、穷地区,帮助那里的人民摆脱贫困;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全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发达地区扶贫方式的一大突破
深圳市借鉴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支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年从市、区两级财政可支配财力中拿出2%,建立“经济合作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内地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从1990年到1996年底,“经济合作发展基金”先后在广东省的梅州、河源等市的贫困县,省外的三峡库区、陕西的延安地区、江西的井冈山市、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湖北的红安县以及贵州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毕节地区和安顺地区,投放资金6.29亿元,共扶持经济开发项目258个。项目投产后,绝大部分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经济合作发展基金”的带动下,一大批深圳的企业也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
为了保证基金的使用效益,他们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
坚持效益优先,把基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井冈山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基金投入420万元,帮助该市建立铁合金冶炼厂,正式投产后,铁合金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好,平均每天可盈利1万元。
严格筛选项目,保证资金效益。基金投入广东省五华县睦贤水电站,帮助解决了工程建设的资金缺口,使工期拖延8年之久的水电站得以建成。
实行风险共担,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基金坚持后期投放的原则,每上一个扶贫开发项目,基金的投放比例不超过40%,当地投大头,并要求在当地资金落实的前提下,基金投向最急需项目的资金缺口,双方共同承担项目风险。
坚持基金有偿使用,实行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
“经济合作发展基金”章程规定,基金实行有偿投放,以低息优惠借款方式扶贫。基金投放的利率为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一半,以投放中长期固定资产为主,回收到期的基金,仍继续投放新的项目,做到专款专用、有借有还、加快周转、逐步扩大,最大限度发挥基金的扶贫作用。
“经济合作发展基金”在投放过程中,十分注重项目的经济效益。广东省河源市水泥厂原生产能力只有8万吨,由于没有达到合理的规模,企业连年亏损。经过考察,深圳市决定投入基金500万元,帮助其扩大到20万吨,企业很快扭亏为盈,利税大幅度增长,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
基金扶贫实行经济互补,促进了特区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建立“经济合作发展基金”,与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等活动,既支援了贫因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深圳市获益匪浅。
深圳市与周边的梅州、河源、肇庆等地进行合作,投放基金1000万元,发展8000多亩蔬菜基地。山区和贫困地区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大多比较丰富,通过扶贫协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深圳特区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不足,支援了深圳的经济建设。
同时,特区人民也受到“先富帮后富”的教育,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深圳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一加一”助学活动,这一活动共救助了6万多名失学儿童重新上学;1995年,深圳市全市企业和市民捐款7000多万元,帮助贫困地区建立140多所希望小学。
不断完善“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更大地发挥基金的扶贫作用
从“经济合作发展基金”的运作看,这一新的扶贫机制运行基本上是顺利的、健康的,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当前碰到的主要问题是,基金到期回收比较困难。到去年底,到期没有归还的基金接近应还总量的50%。这些资金不能按期回收,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行和滚动发展。
深圳市的同志认为:要使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树立信用观念,同时调整基金扶持重点,从过去以工业项目为主转向以种植业、养殖业和以当地种养业为原料的加工业为重点。改变基金投放和回收办法,从过去由贫困地区政府统借统还改为委托当地银行代办,付一定的代办费,银行对基金的具体运作进行必要的监控、监管和回收,以保证基金能够安全运行。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市场分析

  大中型拖拉机: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新华社记者黄怀梓
记者了解到,大中型拖拉机承继1996年需求稳中有升、产销两旺的市场形势,今年仍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1996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生产大幅度增长,销售一路通畅。仅据机械部系统内的统计,全国生产总量达到8.5万多台,比1995年增长31.84%,创最高年产纪录。与其相配套的各类耕、耙、播、收等大中型农机具也有较大增长。农机产品连续两年产销两旺。
根据1996年的市场情况和各方面信息,今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的其它大中型农机具的生产可望继续稳定增长。据机械部农业装备司预测,今年大中型拖拉机需求为9万至10万台,比去年增长13%。与其相配套的大中型农机具如犁2.2万台,增长14%;耙1.1万台,增长72%;播种机2.9万台,增长90%;背负式联合收割机2万台,增长54%。专家们分析,如果今年农业无大灾情,上述目标会顺利实现。
无论从宏观看,还是从微观看,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已基本上走出前几年步履维艰、一片低迷的困境。
在大中型拖拉机市场中,河南洛阳一拖集团公司的“东方红”拖拉机、天津拖拉机厂开发的铁牛—60和铁牛—80拖拉机、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的上海—60和上海—65拖拉机是主要品牌。在1994年全国农机行业中诸多“国家级”企业处于亏损窘境时,“东方红”拖拉机生产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在1995年净销售量14301台的基础上,1996年实现销售量20324台,为沉闷的农机市场带来一抹亮色。
“东方红”拖拉机作为“老字号”农机产品现已遍及全国各地,且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之际,“东方红”拖拉机也曾陷入困境。为改变这种状况,洛阳一拖一方面花大气力改进质量,一方面开发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在802拖拉机基本型基础上改进为802DB—1拖拉机,增强了使用功能,提高了劳动效率。接着又推出1002/1202等新型产品。据了解,今年销量可望达到2.05万台,“东方红”再次成为用户公认的抢手名牌。
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市场主流趋于好转,说明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中型农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现行的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农业经营体制,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业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并使大中型拖拉机能充分派上用场。另外,目前保有的大中型拖拉机有40%已进入报废期,合计总量为30万台左右,急需报废更新。
专家们估计,未来五年内大中型拖拉机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其主要原因:一是“八五”期间开发生产的新一代产品已定型成熟;二是国家扶持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改造投入,在“九五”期间将逐渐发挥出作用,可保质保量地向广大农村提供现代化水平的农业装备;三是农业比较效益将进一步提高,推动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的热情上升。
大环境孕育大市场,大市场培育好产品。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在数量、质量、品种和技术方面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药当姓“农”
新华社记者丁建刚
又到了加强田间管理时期,为防治各类病虫害,农民开始陆续花钱购置农药,但记者听到农民反映,如今的农药种类不少,用起来却挺麻烦。
首先是许多农药使用说明令人费解。例如,有的农药说明仅仅注明“每亩施××毫升”,很多农民弄不懂:这究竟是一次施用的量,还是每亩地所能施用的总量?一些进口农药的使用说明干脆没有中文。农民按着自己的理解操作,喷施浓度不是过大就是过小,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再者,农民在稀释农药时很难找到既方便又标准的量具,每年使用农药,因没有量具,只好约估配兑,往往不是药力小达不到杀虫效果,就是药物浓度大而造成药害。
还有,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液体农药,瓶装容量都在500毫升以上,这对分户经营的农民来说,使用极为不便。往往是只需几毫升或几十毫升,却不得不买回一大瓶,用不了的放在家里既难保存,又不安全,扔了又心疼。
更有一些利令智昏的单位和个人把大量不合格产品带到农村,使难辨真伪的农民上当受骗。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还很低,而目前农药品种繁多,新的药剂、新的使用方法不断出现,如何科学、安全、有效地使用农药,成了农民的一块心病。他们迫切希望产销部门能把农药的性能、防治对象、使用浓度和注意事项写得更明白些,凡事能多替农民想想,比如农药容器能否换小些,瓶身或瓶盖上是不是带有计量刻度等。其实,经销者只要真正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许多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十三条何时执行?”
尤希文
近日,有关部门在某乡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时,没想到一位乡领导竟发问:“这十三条何时执行?”问者无意中说的是实话,它反映出的问题也是实在的。
“十三条何时执行”的提问,说明《决定》发布以后,有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并没有认真学习,要不,怎么连何时执行都不清楚呢?《决定》中虽然没有“从某年某月某日执行”的字样,但是减轻农民负担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新问题,而是多年来的老话题。过去中央曾三令五申,发布过多次文件,因为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反映仍很强烈,所以党和国家再次作出《决定》,表明对这个问题的严重关切,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
按理讲,见到《决定》以后,就应立即行动,对照十三条,一条一条地落实,凡是与《决定》有违背的,就得迅速纠正,根本不存在“何时执行”的问题。问“何时执行”,显然是对《决定》的贯彻落实缺乏紧迫感,有点等等看的意思。等什么?有的是要等到年终再说,有的是要等上面的风声紧了再动手,有的是要看一看左邻右舍的行动。如果这样等来等去,《决定》何日才能落到实处呢?减轻农民负担是一件“大事、要事、急事”,十三条内容具体,要求明确,容易操作。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抓紧落实,从当前做起,从各级领导以及有关部门做起。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联村包户脱贫有路
——湖南澧县扶贫活动调查
刘鲜日冯文元孟凡均
从1994年底开始,湖南省澧县县委,在全县开展了乡镇党委和县直局以上单位联系一个落后村、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包一个贫困户的“联村包户”活动。最近,我们对130多个局乡单位及所联系的130个村、承包的130个农户作了专题调查。
“联村包户”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扶持办法,确实使部分农村贫困户初步摆脱了贫困,推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以众帮一,切实使一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市级贫困乡马溪乡河口村有位村民叫罗昌武,全家共7口人。1994年他家的全部收入只有4380元,人均626元,比全村收入水平低近200元。县国税局党组将他家选作了“包户”工作点,党组一班人多次了解情况,找准了罗家贫困的根源在于缺乏合理的安排和可靠的致富门路,为其制定了详尽的致富规划:一是帮助他儿子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二是认真搞好田土耕种,保证口粮;三是下大力开展水稻制种和生猪养殖,作为致富的可靠门路;局里还适当注入了一定的启动资金和提供技术指导。通过税务局党组一班人的帮助和罗家一年的辛勤劳动,1995年全家纯收入增加到14822元,人均2117元,实现了一年脱贫。这样的例子在130家包户对象中还有很多,据调查,有108户两年来纯收入增长在一倍以上。
发挥优势,全面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中武乡斑竹村是典型的山丘区,县供销社带动村民围绕丘岗开发做文章,并与村组干部一道带领群众大力种植优质柑桔,投入1万元资金帮农户购买桔苗。通过一年试验,二年推广,现在该村新老桔园达到了500亩的规模,全村一年的柑桔收入就达30多万元。在联村活动中,县直各联系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村支部一起认真分析村情,挖掘潜力,推广多种实用有效的农业科学技术,实施富民、富村工程。据初步统计,新立高效益型种养项目30余个,扶持养殖、种植专业户2000多个,组织开发山、水面积6000余亩,现已基本见效。
固本清源,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所有“联村包户”单位都从强化教育、提高村民素质入手,加强了对所联系村教育设施的改善。据调查统计,到1996年底止,130个联系村大都新建或整修了设施齐全的村办小学,大部分村还因陋就简地办起了农民夜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学习党的各项富民政策等都有了一个稳固场所。另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被各单位当作巩固脱贫致富基础,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措施。太青乡石板村处于太青山脚下,交通闭塞,经济条件相当落后,县交通局负责联系这个村后,多方筹措资金6万余元,开凿土石方3000多立方米,投工5000个,修通了一条长5.3公里贯穿各组的村级公路。据统计,各“联村包户”单位共帮助联系村整修村级公路35条近50公里,修桥涵15座,通电6个村(组),开通程控电话32个村,拉通广播5个村,修复水利工程60条处,建小型机埠18座,解决了5000多亩水田旱涝保收的问题。
多方入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武乡草堰村,一无资源、二缺资金。石油公司根据该村拥有的山林优势,提出将该村1993年全伐后没有补种的500亩村办林场全部栽种杉树。经过一个秋冬季的奋战,该村组织村民义务投工1.8万个,由石油公司投入资金2万元。杉树林场建成受益后,每年可给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据调查统计,在近两年的“联村包户”活动中,全县县直各联系单位共为所联系村直接投入资金近102万元,联系借贷资金1100万元,帮助兴办各类村办企业87家,为村级集体直接增加收入75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相对落后村集体经济的振兴。
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在“联村包户”活动中,所联系村在周边农村农户中发挥了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县粮食局联系的余家台乡仁和村,经济基础较差,局党委决定利用本单位在生猪养殖方面的技术及其他优势,使生猪养殖迅速成为该村的一项主要产业,仅此一项一年人均增加收入150多元。周边几个村受其影响,较快地发展了生猪养殖,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几个原先基础较差的村已步入全乡经济全面发展的先进行列。调查表明,在“联村包户”活动中,通过联系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90%的联系村生产生活有一定好转,80%以上村人均收入都已接近全县水平。到1996年底止,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750元,比1994年增加497元,增长了39.7%。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别让锅炉变废铁
编辑同志:
河南一些产量低、规模小、污染严重的造纸厂被关停。调查发现,被关停的造纸厂工业锅炉设备大量闲置锈蚀,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调查,某村49家关停企业共有工业锅炉49台,除两家企业的锅炉通过转产被利用外,其余设备无人照管,开始腐蚀并出现斑斑锈迹。购置一套锅炉设备,少说也要10多万元,一旦报废,损失相当严重。笔者呼吁有关主管部门采取措施,抓紧帮助这些企业转制转产,切不可一关了之,让设备变成一堆废铁。
人民银行河南省获嘉县支行牛流名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三老农凿石引甘泉
张元奎宋国栋
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篱坪村终于有了一股甘甜的泉水。村里的杜连永、伊树利、伊永祥三位老农自去年10月份开始,用了半年多时间,硬是在青石山上凿出一条沟堑,把汩汩的泉水引了出来。
篱坪村属极度贫水区。村民们吃水要往返3公里多路到邻村去挑,有些户雇人一年最少也得用600元钱。去年50岁上下的杜连永和伊树利、伊永祥发誓在青石山上找水,三人订下了“君子协议”:如果在施工中发生伤亡事故,责任自己担着;找水所需费用,三人平摊;如果占用耕地、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他们开始凿挖的两个5米多深的石坑,都是些干窝子。在第三个点上,他们先向北挖了一条15米长的深沟,仍旧没有水的迹象。三人凿石不止。当又向西北方向挖到15米远时,石缝中的泥土有些湿润,撬起一块石板,上面有水珠滴下来。三人激动得热泪横流。
第二天黎明,三位农民赶到石坑,发现水已攒到一碗多。他们找来石板,垒起一个“小石屋”,把水储藏起来。累了,看看那汪水,就觉得轻快了。早上,天刚放亮就上工;晚上,看不见工具才回家。今年4月份,他们终于在凿挖到50多米处见到了岩石缝里的汩汩水流。一昼夜能取水80多担,够30多户人畜用水。如今三老农仍不停止地朝前凿挖,期盼找到更大的水源。
到目前,三位老农共凿挖平均6米深的壕沟100多米,搬运土石2000多立方米,购买炸药、雷管、锤、钎等花去2万多元,治疗磕碰伤的医药费也花了300多元。他们说:咱凿眼山泉留给后人,这辈子总算没白活。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大同推广地膜覆盖农田百万亩
本报讯山西省大同市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在全市九个农业县区推广并完成地膜覆盖农田100万亩。据测算,正常年景可增产粮食0.75亿公斤。
年初,大同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工程作为解决贫困地区温饱和扶贫攻坚的硬仗来打,并制定了在全市地膜覆盖100万亩,44个贫困乡镇人均一亩的奋斗目标。市、县两级抽调1000名农业技术人员分赴各县农村搞技术承包,市里还成立了专家顾问组,在全市农村巡回检查指导。
据专家介绍,今年的春耕春播提前35天,无霜期由过去不足百天可延长到135天。农科人员和农民们兴奋地说,过去,正常年景现在才开始播种,今年大面积春旱也没影响下种,科学技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谷盛明白玉龙)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西藏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西藏乡镇企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据统计,去年西藏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4.8亿元,增长12.5%。西藏积极引导乡镇企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多种经营逐步走公司加农户的发展路子。去年西藏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投入资金7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7%;乡镇企业贷款还贷率达到80%以上,周转金返还率达到70%以上。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江西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
江西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预计今年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贷资金总量比1996年增长10%左右,同期,中央和省用于农业开发的资金也比上年增长10.5%,达17.9亿元人民币。
江西省政府提出今年良种覆盖率要达到85%,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达到43%至45%,比上年增加2至4个百分点。目前,各地已派出一半以上的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培训。今年将有30项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以上据新华社)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勐龙镇曼秀寨,以前不会种西瓜,近年来引进北方西瓜品种,种出了又大又甜的西瓜,今年亩产达两吨多。图为傣族妇女依应罕(右一)正在装运西瓜。本报记者 任维东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西省婺源县武口茶场坚持用农家肥改良土壤,2500余亩茶无污染、无公害,荣获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颁发的有机食品证书。茶叶出口到德国等。图为国际有机食品专家在该林场考察茶叶生长情况。
朱建安胡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