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背水一战产业报国
——长虹公司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与探索
倪润峰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长虹公司采取了军转民、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举措,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报国”之路。
长虹公司重视引进先进技术,但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重视利用外资,但更重视自己的积累,加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着力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名牌,不断提高同国际大公司的竞争力;重视正确的经营决策,从而保障员工的劳动成为社会有效劳动;重视信息和市场两种特殊资源,寻求企业最大的生存空间。
长虹公司始终坚持一条重要原则和标准:既注重经济效益,也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大力推行集约化经营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世界名牌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为主要内容,实现有效管理。
长虹公司原是一个生产军品为主的国有企业,经过军转民、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取得了明显进步。1995年与1984年相比,全公司彩电产量、销售收入、实现税利分别增长40.3倍、111.3倍、133.3倍;企业净资产达32.48亿元,长虹品牌价值87.6亿元。如今长虹公司拥有5个子公司、9个参股公司、20个加工厂,年销售收入(不含税)69.3亿元、税利16亿元、彩电年产量306万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报国”之路。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深入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了解外部世界,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且有利于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技术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然而,我们这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那种放弃民族工业、奉送品牌、全军覆没式的合资是不可取的。长虹公司产业报国的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要努力生产更多的国货精品,为国家提供更多税金,让国有资本更快增值。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外资,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加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着力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名牌,不断提高同国际大公司的竞争能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长虹公司产业报国的精神是,以决胜市场为条件,以振兴民族电子工业为目标,以岗位爱国和祖国繁荣昌盛为己任。
一个成功的企业,应着力创造物质精品与精神精品
企业的天职是提供社会需要、功能先进、质量上乘、价格低廉的物质产品,创名牌、创税利。与此同时,企业也生产精神产品。产品和品牌既有物质属性,也有文化属性。长虹“红太阳一族”向消费者承诺:“凡进口同类产品具有的功能,我们具有;凡进口同类产品拥有的技术,我们拥有;凡进口同类产品达到的质量,我们达到;在同等质量、技术、功能的基础上,长虹‘红太阳一族’的价格比进口产品低30%以上;用户在使用这一产品的过程中,长虹公司随时提供周到服务。”面对这一承诺,人们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
为什么长虹产品要与洋货相比?这是因为,长虹公司发展到现阶段,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振兴民族电子工业的使命,国货敢于并能够与洋货竞争,反映的是一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为什么档次一样的产品,长虹产品的价格却要低30%?这是因为,长虹公司产业报国的一个重要目标,正是要在竞争中创造出中国人的世界名牌。
为什么长虹产品系列称作“红太阳一族”,而不用洋名称?这是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任何名牌都会包含民族的和企业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光辉灿烂的太阳,用“红太阳一族”作为产品的统称,既有深刻的企业文化内涵,又涵盖民族亲情。
长虹公司的决策者们深深感到,企业的目标要靠人来实现,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素质和产品的质量。因此,长虹公司十分重视职工的入厂培训、岗位培训、转岗培训。长虹公司培训中心率先推行面向社会招生,对新入厂的职工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学员毕业后择优录用,从而提高了入厂职工的素质。全公司还加强培养、严格挑选、大力吸引和不拘一格使用高层次人才,使一大批年轻人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长虹公司高举产业报国的旗帜,以此思想塑造员工,靠员工生产精品,用精品打出名牌,拿名牌参与竞争;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决战决胜市场的业绩来报效祖国。
重视正确的经营决策,保障员工的劳动成为社会有效劳动
长虹公司在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和经营开拓型转变、从产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资产使用型和资本营运型转变的过程中,贯彻军转民的方针,坚定地投身市场,确立抓住机会加快发展的“市场机遇”策略;建立“根据地”,梯度推进开发市场,确立主动出击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市场开拓”策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规模化生产,壮大经济实力,确立以主导、拳头产品为主的多元化经营策略;依靠技术精良、质量过硬、成本优势、品牌响亮,确立驾驭市场的“占领制高点”策略;加快企业现代化步伐,走规模化、股份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确立“营造产业巨人”策略。这五大策略是相辅相成的,体现的是以市场为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经营思想。
“根据地”策略,是长虹公司实行军转民、走向大市场的基本方略。长虹公司全面客观地分析了长虹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现实条件与能力,认识到市场的开拓过程往往是一个梯度推进的过程。80年代后期,长虹公司扎扎实实拓展国内市场,一个从西部走向东部、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市场营销策略,使长虹彩电市场占有率达到22%等若干个全国第一。以1994年推出大屏幕彩电为转折点,“红太阳一族”进入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场。
拳头产品策略,是长虹公司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着眼于自身发展的现实选择。企业的兴旺离不开项目的支撑。问题是如何选择决定企业命运的主导产品?企业在发展前期,尤其是在资本投入有限、信贷资金紧缺的条件下,如何防止对众多项目“消化不良”和有的项目“营养不良”?为此,长虹公司决定先搞好彩电这个拳头产品,全力以赴上规模上档次。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是既有拳头产品,又搞多种经营。长虹公司拳头产品策略不是对后者的排斥,而是对前者的充分肯定。
“制高点”策略,是以品牌为核心的综合性经营谋略。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一切经营决策都要考虑到创名牌;同时,必须自觉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办事,确立价格优势。可以说,这是经营决策的制高点。长虹公司为什么敢先于别人调整价格?为何今年敢让利8—11亿元实行降价?一是遵循市场规律,二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
重视信息和市场份额两种特殊资源,寻求企业最大的生存空间
市场份额是宝贵的有限资源,市场是企业的生存空间。当前,我国市场份额争夺战越演越烈,国有企业的生存空间更显得珍贵。民族工业只有先在国内市场立足,才谈得上走向世界。国货要取得与洋货平等竞争的地位,没有国家的保护不行,只靠国家保护也不行。关键在于企业要丢掉幻想,努力扩大市场份额。长虹公司今年的目标是生产420万台彩电,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9%。长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只有提高到35%,才敢说不怕同国际大公司较量。
信息是神奇的资源,信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内容。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关心政治,有时要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有时要站在政府首脑角度分析问题。这样,他们所作出的决策才可能高瞻远瞩。为此,长虹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搜集、筛选信息的网络和机制。长虹公司董事会每月召开一次重大经济信息分析会,力求将重大决策建立在有效信息、健全机制和决策者良好素质的基础上。
围绕效益提高技术,大力推行集约化经营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长虹公司始终坚持一条重要原则和标准:既注重经济效益,同时也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实行公司制时,既着眼于增加资本金,又着眼于企业自主经营、提高工作效率;在引进技术设备、上新项目时,既注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资本含量,也算经济帐。“八五”期间,长虹公司大力推行集约化经营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着力处理好引进与创新、招商引资与自我积累、劳动密集型生产与技术资金密集型生产、提高生产能力与发展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关系。对于协作厂,长虹公司派员现场指导,零部件入厂严格检验,每年按其产品质量价格评定等级。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长虹公司建造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注塑厂。在引进先进设备时,不仅考虑提高产品功能、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环境条件,而且着力分析技术资金密集程度的变化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在长虹公司,既有现代化的生产线,也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序。最佳选择是,适合企业主客观条件,既可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又可降低成本。
以人为中心,质量为重点,实现有效管理
长虹公司的管理思想,一曰太极拳理论,刚柔并举、进退有度。每项管理主张与制度,先要在干部中酝酿成熟才实施;对职工先有热情教育、柔情引导,再进行刚性管理;推行现代化管理,从严格劳动纪律等基础性工作做起,注意宽严适度。二曰投石子理论,不断使池水激起浪花,给鱼增加氧气。企业只有经常向职工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出新的目标任务,使职工保持积极的危机感教育,才会有活力。三曰外圆内方理论,广泛联系,层层负责。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细胞,与社会发生广泛联系,只有尽量减少碰撞、矛盾和磨擦,环境才会宽松;同时,企业制度和工作原则是不容违反的,任何人都不例外。长虹公司决策者经常提醒员工,长虹公司地处西部,没有天时地利可言,只有靠“人和”去勤劳致富。因此,各级干部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实行层层负责制,不准争论误事。
长虹公司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全目标双馈控制法”,即依据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的工作目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计划、质量、成本、人事“四全”管理;依据投入、产出、销售、服务的顺序,运用控制论和信息“前馈”等机制,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预期目标;通过反馈机制及时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工作水平。“全目标双馈控制法”的有效运作,离不开以下三个条件:
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抓质量、创名牌。这是长虹一切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为了创世界名牌,长虹公司在各个生产环节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原则。这种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世界名牌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为主要内容。
管理制度建立在员工思想不断解放和道德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只有同员工优良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相结合,才能充分显示威力。
管理原则以领导机制为保证。长虹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不仅各有长处,而且能合作共事。实行公司制后,党政关系进一步理顺。党委成员不仅符合党员干部的条件,而且具备较高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能力,分别被选入董事会、监事会。这种体制,既能保证党在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又有利于经营管理者行使经营管理指挥权。
目前,长虹公司职工的危机感大于安全感,责任感大于成就感。他们深知:长虹公司要取得更大的发展,除了背水一战之外,别无他途。国人对国货品牌的信赖,是长虹公司的力量源泉。长虹公司将抓住政府保护民族产业的宝贵时机,高举产业报国旗帜,更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生产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两种精品。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讲究一点治学之道
刘兰芬
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饱受百多年屈辱的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极其伟大而辉煌的历史时代。与此相适应的,这也是社会科学理论有大提高、大发展、大建树的时代。生活在这一时代的理论工作者责任重大。那么怎样才能不负时代和人民所望,为伟大时代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呢?这就必须遵循理论发展的规律,讲究一点治学之道。
中国历代有作为的学者都非常看重治学之道,其中,首推“立志”。明代大学者王守仁提出做学问的四个要点:“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第一条就是讲“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能旷废隳惰,玩岁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当代对王守仁的功过虽然评价不一,但他把荒废学业,虚度光阴,最后一事无成,首先归于“志之未立”,还是有道理的。我们今天搞理论研究,也应该从“立志”做起立志于丰富、完善和发展科学理论。
发展科学理论有三种基本形态:一是修正性发展,对经过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理论,给予修正,如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二是继承性发展,对已有的科学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给以丰富和发展,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就是对我们党过去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的继承性发展;三是创造性发展,原来没有的,现在有了,如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国两制”理论,等等。以上不论哪一种形态的理论发展,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都要下决心搞好。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发展理论的基本途径,是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古人做学问,不但强调“读万卷书”,而且强调“行万里路”、“读无字书”,即深入实践,了解社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用的学问。诸葛亮当年舌战群儒时,特别嘲笑了那些“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儒生。清初一些学者在总结明亡的教训时,深感“空谈误国”,于是大力提倡“实学”,主张“经世治用”。在今天,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离开社会实践,离开科学地说明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将是没有出息和出路的。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是研究者与社会的对话,而不是学者之间的对话,更不是个人的自言自语。努力选择那些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重要意义的课题,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寻找答案,这应该成为做学问的基本要求。
科学研究是探求未知领域真理的工作,其显著特点在于创造性、创新性。创造,是发展的基本形式;创新,才有可能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之“新”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大处说,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对科研人员来说,则取决于他丰富的知识和创造性思维。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搞科研,首先得学会善于从“无疑”处生“疑”,通过一系列分析、综合等思考过程,逐渐释疑。为此,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自古以来做学问就是一件清苦的事,有时还会是一件有风险的事,但它终归是一项大有益于社会的崇高事业,所以从古到今都有数不清的学子无怨无悔地为它奉献着一切。中国古代的学问家历来讲究“先苦后甜”,肯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注重身后之名和长远社会效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理论工作者不要“目迷五色”、“心浮气躁”,而应该在通古博今中看清世态,看透名利,不为名利所累。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去做学问,以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去写好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为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做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9版(理论)
专栏:扎实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提高人口素质创造西部辉煌
田源
我国西部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资源丰富是个潜在优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资源优势要变为经济优势,还需作出巨大的努力。在诸多资源中,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更具决定性意义。缺乏人才,科技落后,资源优势很难变成经济优势。
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新型的生产材料无疑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但是,如果离开具有相应素质的劳动者,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新型的生产材料变不成现实的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是人。这里所讲的人,是有一定素质并进入生产过程的人;这里所讲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要求劳动者不仅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纪律观念,还必须有较好的文化科技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形成较强的创造能力。
目前,我国西部的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如区位制约、资金制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制约,等等。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受到人口素质低的制约。西部地区受教育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少,文盲、半文盲的比例高,造成科技的普及率低、应用率低、转化率低。以1990年为例,东部和西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分别为1.88%和0.72%;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东部为13.5%,西部为22.7%;科学技术应用率,东部为54%,西部为23%。虽然西部在五六十年代“三线建设”中,迁入和新建了一批比较先进的企业,引进了一批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但是,由于旧的管理体制,加上不少“三线企业”远离城市,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较为先进的思想观念、劳动技能对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受到很大限制。同时,这一时期支援西部建设的大中专毕业生又多集中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指出的是,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特别是有的农村牧区的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陈旧,想问题、办事情,框框多,缺乏敢想、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阻碍着西部的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与东部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活跃性、开放性、进取性和实践上的开拓性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加快西部的发展,必须在提高西部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特别是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方面下功夫。这不仅是西部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也是西部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加快西部发展,必须发挥“后发展优势”,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跳跃式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提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核心,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着力解放思想。西部落后地区要加快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教育干部群众,由忍耐苦守的观念转变为苦干拼搏的观念,树立创业意识;由安于现状的观念转变为敢为人先的观念,树立开拓竞争意识;由单纯争取上项目的观念转变为争取上项目、加快发展与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并重的观念,树立科技与管理意识。
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也是建造现代文明的基础。西部要发展,教育要先行。随着西部的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对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教育对西部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西部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水平。西部要加快发展,必须克服资金方面的困难,增加教育投入,培养西部建设的人才。
普及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科学作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通常以两种方式对社会发生作用和影响:一是技术性的,即科学为生产的进步开辟道路;二是教育性的,对社会精神生活发生影响。正因为这两种特殊功能,科学技术既表现为一种物质力量,又表现为一种精神力量。西部要利用“后发展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必须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必须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伪科学,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必须狠抓实用科技的研究和推广,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把潜在的生产力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变成现实生产力。与此同时,还应特别重视和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在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扬革命精神。建国后,在西部的开发建设中,开发建设者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在深山峡谷、荒漠戈壁、辽阔草原,开展了可歌可泣的创业活动,为祖国西部的开发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形成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成为西部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西部干部群众又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艰巨任务,必须付出“人一之,我十之”的努力和代价,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从而创造出西部新的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