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优势互补各方受益
华南理工大学在与社会共建中壮大
本报讯华南理工大学锐意改革,大胆探索,采取与社会联合办学和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等多种方式,效益日益显著。
直属国家教委的华南理工大学,早在1993年初就与广东省政府实施了“共建”计划。近几年来,学校又与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及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联合办学,先后办起了电力学院、交通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这些学院,都实行由校方与行业主管部门组成的董事会领导体制,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办学经费,学校提供办学用地及师资。目前,这些学院都已招生,并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电力学院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就达1000多人。
瞄准广东发展支柱产业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研课题,华南理工大学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与地方有关部门和国内外大企业共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几年来,先后与广州市有关部门和境外一些大企业合建了汽车工程、化工科研、焊接工程、计算机技术、聚合物成型装备等7个工程研究开发中心。这7个工程研究中心的协议投资总额共达5亿多元。
华南理工大学在共建中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同时也促进了学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近年来学校收入逐年增加,1995年达到2.55亿元,是5年前的3倍。1996年实到科技经费达6248.52万元,是上年的2.2倍。“八五”期间,全校增加教学和科研用房20万平方米,仪器设备8167万元。学校的学科建设得到了加强,新增专业11个,新增博士点6个,列入省重点学科8个。师资队伍得到调整与充实,学术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该校发表科学论文数量从1994年列全国高校的32位跃居第13位,成为全国论文排名增长最快的高校。 (新华社记者蒋志敏杨霞)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用残缺之手创医学奇迹
——记全国自强模范杨文水
杨明有
阳光绚丽的5月13日,在第二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个人表彰大会上,山西省稷山骨髓炎医院院长杨文水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同江泽民、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座谈,汇报了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奋斗历程。
他还是这次受表彰的全国自强模范中唯一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杨文水左手残疾,仅剩一指,但以非凡毅力,攻克了严重威胁人类肢体健康的顽症骨髓炎,创造出世界医学奇迹;他只有初中文化,却以卓越成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中唯一的一位残疾医生。
俗称“烂骨头病”的骨髓炎,轻者红肿疼痛溃破流脓,重者断骨截肢,终身致残,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顽症之一。治疗时间长,而且50%的患者要靠被截去宝贵的肢体来控制病情发展。而多年来,杨文水诊治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多名患者,总有效率为98%以上,治愈率达91.3%。
这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为“人类伟大的创举”的卓越成就,凝聚着杨文水对祖国医学事业执著的追求和忘我的精神,凝聚着一个残疾人自信自强、奋勇拼搏的奉献精神。
47年前,6岁的杨文水左手意外地被一枚战争时期遗留的小雷管炸得血肉模糊。初中毕业那年,杨文水满怀信心地报考卫校,以左手仅剩一个小指为由被拒收。杨文水经受过人们冷漠甚至歧视的眼光,可这一次受到的打击无比沉重。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意志。杨文水怀着一颗为人们解除病苦的心愿,面对种种困难命运,丝毫不气馁。他翻岭走访了数百位民间老中医,四处寻原料,自制丹炉丹锅,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研制成了药性温和、疗效突出的药物。要想提高疗效,必须手术取出死骨。于是他忍受人们难以想象的折磨,经常鲜血淋漓,终于练成了绝技。
正是这种献身事业的精神,使杨文水在医学高峰上不停地攀登着。他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报刊交流发表学术论文58篇,有5部专著问世,他研究治疗骨髓炎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国内外公布中国13项有突出临床疗效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名列榜首。
残疾人杨文水把一个资产不足2000元的3间旧瓦房的乡村卫生所,发展成为拥有900张病床的稷山骨髓炎医院、康复中心、深圳分院制药企业。
几十年来,杨文水无论接待任何一个病人,都诚心相待,一视同仁,尽力帮助。许多骨髓炎、脉管炎等外伤病人,大多是体力劳动者,一揭疮口就流脓流血,一脱鞋就有一股臭味。杨文水在给他们检查时,总是认真检查患处,闻味观色,辨证施药。有时让病人把患脚放到他的膝盖处观察和换药。杨文水满怀热忱地把医术献给人民,把医术传授给大家,忘我地拼搏和工作,奉献社会。如今,已有9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获得国家级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随着杨文水研究的科研成果不断突破,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界关注。1990年6月,第五届世界中医大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使杨文水名声大振。这是他第五次登上国际医学讲坛,是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内5位代表中唯一的残疾人,面对他仅有的6个手指,一些医学专家唏嘘不已,“了不起”的称赞声不断。有人说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杨文水面对络绎不绝登门挽留的一些代表,婉言谢绝。一些代表不甘心,提出为杨文水包办一些手续,久留国外或暂留都可以,年薪超过百万美元。杨文水告诉他们:“中医中药治疗骨髓炎,外国人需要,我的祖国更需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陕西专家联合攻癌首都名医献计献策
西安惠康医药研究所肩起八五攻关重任
本报北京5月21日讯今天,中日友好医院博士生导师张代钊、空军总院肿瘤科主任程杰、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朴炳奎等著名治疗肿瘤专家和陕西省西安惠康医药研究所惠拥和所长等多名研究人员一起在京举行八五科研重点攻关项目——惠康系列抗肿瘤药研讨会。其效果将加速我国的重点医药开发,造福于人类。
惠康系列抗肿瘤药于1994年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为了肩起这一重任,西安市著名药理专家邱培伦教授同国外学成归来的博士以及大学教授等进行联合攻关,发挥群体作用。座谈会上,大家认为这是攻克医学重大项目的好形式,也是我国科研的成功经验。魏式平副所长说,这种形式把医、药、教、研以及其它学科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依托大学的优势,研究所建在一墙之隔的西安医科大学边,以求得师生们的支持。
首都专家谈到西安的同志在攻关中强调科学性,反复地做试验,取得不少令人信服的数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对重大项目必不可少的要求。如参加研究的西安医科大学副研究员董卫国和刘俊田教授以及徐小雅主任医师等联手进行药物临床观察等,对取得疗效的几百名癌症患者作详细记录。
西安专家在研究中把为病人解除痛苦和获取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在这里治疗的肺癌和子宫癌以及食道癌患者不少人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延长了寿命,提高了生存质量。首都专家对此予以充分的肯定,认为医学研究,要处处想到为病人解除痛苦。他们在治疗中还帮助病人减少化疗的痛苦和带来的副作用。不少患者表示要为研究所塑一组金像,表达自己的心声。
会上,大家还提出了许多建议。认为要加强药理的研究,试验阶段要想到生产流程。强调药品要逐渐符合国际标准,为走向国际奠定基础。(肖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上海举行纪念“五二○”运动座谈会
新华社上海5月19日电(记者罗康雄)上海市各界人士今天下午举行座谈会,纪念“五二○”运动5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等出席会议。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学生开展了规模空前、震惊国内外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五二○”运动。整个运动持续一个月,席卷全国各大中城市,上海有一百几十所大中学校、5万多学生直接参加了斗争。
“五二○”运动时期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学委副书记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在会上指出,今天,广大青年学生正面临振兴中华、迎接香港回归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强大祖国的光荣使命。为完成这些使命,就要弘扬“五四”、“一二·九”和“五二○”运动的爱国主义传统,勤奋学习,艰苦斗争,把个人的命运融入祖国的命运之中,在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座谈会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教委党委、团市委联合召开。当年参加过“五二○”的老同志和全市的学生代表共150余人出席了会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写在天上的壮丽篇章
——记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傅明毅吴连存贾西平
如果没有卫星测控,在太空飞行的人造卫星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起,我国现已发射了几十颗国产卫星,还发射了10余颗外星。所有这些发射的测控任务,都是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担任的。30年来,该中心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共和国的蓝天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太空抢险屡创奇迹
走进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这座闪烁着现代高科技之光的殿堂,如同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神话迷宫,穿梭在庞大电子设备群中,很难想象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太空鏖战画卷就曾在这里展开。
“风云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气象卫星。1991年除夕17时35分和9时14分,该星两次进入我国上空,发回的云图均清晰可见。可是,当卫星于20时57分再次入境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技术人员却震惊万分:“风云一号”发回的云图开始扭曲、倾斜,杂乱一团。
卫星研制与卫星测控专家们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成熟的方案。
从除夕夜到“五一”节,78个日日夜夜,559圈全时跟踪,测控技术人员查询、研究遥测、遥控数据达数十万条,发送指令7000余条,终于使这样一颗卫星恢复正常,创造了世界卫星测控史上的奇迹。
说起太空抢险,人们总不由得想起那场捕捉灾星的神奇战斗。
1979年6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宣称:美国1973年5月14日从本土发射重达77.5吨的一颗实验轨道空间站,在太空轨道运行2249天后失去控制,美国方面请求中方协助寻找目标。
对卫星陨落前的预报精度,代表着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人才实力和技术水平。当时世界各国主要航天控制中心竞相发布陨落预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也将自己计算结果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开发布。这是一场测控实力的较量,是各国航天水平的大展示。结果,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发出的预报仅差4分钟,居各国之先。
一网多星模式独特
1965年中国的战略家们在部署研究、设计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同时,就指示对卫星地面观测系统进行探索性研究。
1967年6月23日卫星测量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前身宣告成立,拉开了中国航天测控事业建设的序幕。到60年代末,中国就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点、东起胶东半岛西到世界屋脊拉萨、南至海南五指山的立足本土的地面观测网。
30年来,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迅速发展,如今已形成了由多个固定和活动测控台站组成的全国分布的科学、高效、经济的多功能的航天测控网。
通信卫星发射后,被定点在3.6万公里高度的某一位置,虽然在设计上它应与地球同步转动,但由于受太阳、月亮、地球的摄动及高空物理等因素影响,卫星会出现东西漂移;另外,卫星姿态的变化使垂直于赤道的倾角难以保持。管理的作用就是将卫星不断地拉回“定点”位置,姿态保持在正确倾角。
在欧美国家,通常要为一类型卫星的测控管理单独建立一个控制中心相应支持,这类系统投资巨大。而我国发射的所有卫星的测控管理任务全部由这一张测控网来完成。这就是被誉为国际首创的一网管理多星的独特卫星管理模式。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编辑了一套涵盖卫星轨道测量、计算,卫星状态遥测、处理和卫星控制三大类的执行软件模块;并在“八五”期间集中攻关开发研制出卫星管理辅助决策专家系统,标准化、自动化程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10余年来,他们先后对10余颗不同类型的卫星实施了成功的管理,最多一次曾承担了不同类型6颗卫星的管理工作,创下世界航天测控领域的一大奇观。
在他们精心的看护下,我国80年代中期发射的3颗通信卫星全部实现“延寿使用”,其中最长的已超过设计使用寿命2倍,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对外开放走向世界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紧盯世界航天技术新动向,不断提高我国航天测控技术水平。近年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打开了神秘之门,先后有美、俄、英、法、德等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团来访,在世界空间技术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美国休斯公司、法国马特拉公司和前苏联宇航局都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进行了真诚的技术交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服务到位
呼和浩特计生工作出现新局面
本报讯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坚持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原则,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而使这项工作走在自治区前列。
近几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1996年该市人口出生率仅为11.64‰,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条件。
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服务到位,是呼和浩特市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特点。呼和浩特市各级领导和计生工作人员,把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当作自己的职责,认真落实。他们积极推行“三结合”,努力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人口理论、人口政策和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基础知识。对于那些计划生育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做好技术服务,对育龄妇女进行全程服务。呼和浩特市连续三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目标管理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宋复泉乔胜利)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六届“华罗庚金杯”赛揭晓
北京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
本报中山市5月21日电记者魏玉凤报道:第六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20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中山纪念中学落下帷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和广东省领导为获奖的同学颁奖。
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北京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捧得“华罗庚金杯”。江苏金坛市、湖北武汉市、广东中山市3个代表队分别获得团体总分第二、三、四名。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胡平、广东深圳中学的王颖等20名选手获个人金牌。这些获奖的中小学生是从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个城市近400名优秀选手中遴选出来的。此外,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也组队参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一届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组成
本报讯为适应对外汉语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师资格的审查和认定工作,由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任主任的新一届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5月20日在京成立。根据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的要求,凡申请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并经初审合格者,必须参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普通话以及外语等科目的考试。(向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谢国民、谢中民获名誉研究教授称号
本报讯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在人民大会堂授予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先生、总裁谢中民先生名誉研究教授的称号。国务委员陈俊生在授聘仪式前会见了正大集团代表团一行。农业部部长刘江等领导出席了授聘仪式。(杨光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小学语言教学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由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面向21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5月10日至11日在深圳市召开。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内地的语文教育专家、教授和语文工作者,交流了语文课程、教材、教法改革的经验、心得,共商21世纪中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大计。 (刘红)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达因旭华计算机教学网通过专家认定
本报讯为在全国教学领域推广达因旭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5月1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办公室于国家教委电教大楼举行《达因旭华2000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科技新产品认定会,通过了专家认定。认定会一致认为《旭华多媒计算机教学网》是一种适用于计算机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其功能丰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使用方便、性能价格比好,适合目前在国内教学领域推广。(陈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南方洪涝灾害与防灾减灾》出版
本报讯我国第一部关于洪涝灾害与防灾减灾的科普读物近日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南方地区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三大水系洪涝灾害的成因、特点分析入手,着重阐述依靠科学技术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介绍了武汉、郑州、长沙、广州、南宁等城市的防洪体系情况。
(卢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李延福(左一,藏名拉莫加),带领德盖才郎(右)、才让加(中)等藏族教师,历时10余年研制成汉藏电脑翻译系统,目前该系统已进入调试阶段。新华社记者 王精业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