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得之不易探因由
——丰收启示录之二
本报记者江夏
1995年和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的历史最高纪录连连刷新,人们紧皱了几年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进入90年代的前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但粮食产量却呈徘徊状态。从1990—1994年的5年之间,只有一年冲上4500亿公斤大关,次年便又令人沮丧地回落到4400多亿公斤。而最近两年粮食产量的持续大幅度增长,给我们带来了鼓舞人心的信息,这可能标志着我国的粮食生产正在走出徘徊的阴影,稳步迈上新的台阶,其意义确实非比寻常。
丰收到手,粮食入仓,人们开始探究连年增产的原因。增产的原因当然不只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缺了哪一样,丰收都会大打折扣。不可否认,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天。丰收,固然少不了天公作美,但也不是坐等风调雨顺就能轻易到手的。如果把近几年农业发展的片断连缀起来观察,就会发现,连年丰收绝非偶然。在丰收的背后,凝结着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展开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壮观图景。
中央连续5年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全党统一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
1993年前后,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苗头:工业高速发展,农业却受到冷落,出现徘徊。农业比较利益下降,农村的土地、资金大量流向非农产业。耕地撂荒、收购农副产品打“白条”的情形屡见不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挫伤。在不少地方,农业的事往往排不上位置。从全国看,工农业发展不协调的情况日益严重。
事实上,当时我们已经面临着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国家加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还是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怎样才能保证在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农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增长?
1993年10月,党中央在关键时刻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规格之高是空前的。中央政治局的全体常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一把手齐集北京,共商全面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之大计。会议形成了共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农业,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同时特别强调,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业应该受到国家的保护,各级领导都要经常关注和亲自指导农村工作,各行各业都要关心和支持农业。
这次会议,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全国重新认识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中央年年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配套,全国上下一心,行动一致,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迅即启动。
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实施,使各项支农措施真正有了着落
就在1993年,中央成立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党和国家领导人频频深入各地农村调查研究,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越来越多地看到各级干部忙碌的身影。特别是“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实行,使地方行政长官对于平衡本地农副产品市场供求,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更大的主动权,对于调动地方种粮的积极性、落实各项支农措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无论到哪一省市、哪一县,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省长、市长、县长的联系点、示范方,人们会清楚地告诉你,领导们一年之内来过多少趟,解决了什么问题。
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农业搞得怎么样,与当地领导重视不重视,抓得紧不紧,大有关系。广东的情况就很有说服力。这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到1993年粮食生产已经连续3年出现滑坡,有些基层干部甚至认为,“有钱就有粮”、“消灭粮食就是成绩”,这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警觉。1994年,省里痛下决心,层层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打翻身仗。他们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兴办商品粮基地,建立粮食工作考评制度,开展创高产活动,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动用地方财力对粮食收购实行价外补贴,当年就遏制住了粮食滑坡的趋势,并连续3年增产,总产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保证了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
多条投入渠道,加大了支农的力度,并且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对农业是不是真的重视,是不是真的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最终还要看对农业的投入增加了没有,增加了多少。
资金紧缺,一向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而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为加强宏观调控,当时正在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是中央的指导思想很明确,钱再紧,也不能紧了农业。宁肯暂时少上几个工业项目,也要保证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无论是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还是银行信贷资金的分配,都按照向农业倾斜的原则,调整了结构,加大了支农的力度,并且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近几年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用于农业的部分逐年增长,特别是新增的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中用于农业和农用工业的比例增长得更快,1994年为22%,1995年为40%,1996年则达到60%。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资金近年来也大幅度增加。1990—1993年,国家财政直接用于农业的支出平均每年递增12.9%,而1994—1996年,年平均递增速度达到16.8%,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调整支农资金的使用结构,适当集中资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农、抗灾救灾以及农业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
国家银行近年间每年安排的新增贷款总规模中,用于农业的部分不低于10%,农贷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国家银行贷款总规模的增幅。同时从1994年开始,设立了每年10亿元的“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和65亿元的“粮棉大县发展经济”专项贴息贷款,一定5年不变。3年来,已累计发放这两项贷款223.8亿元,支持了1.3万多个有关项目。
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保护农民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着手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说千道万,能否真正把农业搞上去,归根结底要看农民的利益是否有保障,只有农民的心气儿顺了,他们才会有兴趣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地里的投入,接受新技术,下大气力精耕细作。
有一个时期,农民普遍反映:粮食定购价格偏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种地不划算,种种不合理负担太重,农民难以承受。针对这“一低一高一重”的问题,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1994年和1996年,国家两次大幅度提高粮食定购价格,使粮食综合平均定购价提高了近一倍。据国家农调总队统计,1995年,农民仅仅因粮食提价一项,人均增收约60元,占当年增收数的20%。1996年,粮食提价的信息公布之后,2亿多农户一番合计之后作出了选择: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8亿亩,比上年增加了3000多万亩,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据测算,在去年增产的235亿公斤粮食中,约有1/3是播种面积增加的直接结果。
针对化肥价格上涨过猛的情况,国家一方面帮助化肥企业协调资金、能源、原料,开足马力增加生产,另一方面组织进口,缓解供求紧张的状况,同时着手整顿化肥流通秩序,减少中间环节,打击假冒伪劣。到1996年,化肥的产量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价格猛涨的势头也得到遏制,涨幅明显回落。
对农民反映强烈的负担过重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开大会,连续发文件,三令五申,严禁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派出执法检查组,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并把对一些典型案件的查办情况公告全国,让党和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家喻户晓。
此外,为了让农民安心种田,放心投入,宣布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成立农业发展银行,集中管理过去分散在几家专业银行的农村政策性信贷资金,确保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大幅度增加扶贫资金,动员全党全国开展扶贫攻坚,这些都是深得民心之举。
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迭起,科技成果大面积转化为生产力
针对宝贵的耕地资源被乱占滥用的实际情况,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对基本农田的划定、保护、监督和管理作出了规定。到1994年底,全国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总书记、总理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过问耕地保护问题。
199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个冬春就投入资金300多亿元,年平均投入水平比1980年以来的十几年高50%;农民踊跃投工投劳,最高峰时,全国各地同一天有1亿多人在水利工地上流大汗。许多人感叹,这样的场面已经多年没见过了。据了解,两年时间,平均每个冬春新增加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4000多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000多万亩,效益十分可观。
更令人振奋的莫过于农业科技的遍地开花、广结硕果。近几年,不少地方设立了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下村入户,小麦良种统供包衣、水稻的旱育稀植和抛秧、玉米地膜覆盖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得到迅速推广。记者曾在不同场合听农业专家兴奋地谈起这些农业技术的神奇效果。仅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两项技术,就能增加亩产百十斤。去年早稻育秧期间,遇到了10年未见的恶劣天气,幸亏旱育秧技术救了驾,综合运用各种配套技术的结果,早稻增产17.9亿公斤。据有关部门测算,去年粮食增产的总量中,有38%左右是科技含量提高的结果。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科技怎么样转化为金灿灿的丰收。
有了农业发展环境的全面改善,有了好政策、人努力、天帮忙的成功组合,才有了今天得之不易的丰收。回头看看这几年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丰收”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毋庸讳言,农业目前仍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还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但是经过几番跌打碰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思路也愈益清晰。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和农产品储备调节体系正在摸索中不断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在局部取得经验,总体方案正在酝酿之中。尤其是各地蓬勃兴起的农业产业化浪潮,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新飞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里,坚持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深化改革,农业必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粮食的稳定增长就不会只是一年两年……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
包头粮食系统五年利税逾亿元
本报讯内蒙古包头市粮食系统从深化企业改革入手,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近5年来全市粮食系统在消化历史挂帐1435万元的基础上,累计实现利税1.1亿元,其中利润8093.7万元,占利税总额的73%。固定资产原值和职工人均收入分别是1991年的3.19倍和2.7倍。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包头市粮食管理局从深化劳动制度、用工制度改革入手,打破用人、用工界限,以系列产品覆盖市场,先后推出鹿王、黄线、白鹿和双驼牌系列面粉。同时,强化服务意识,确保粮油质量,大力开展连锁经营,发展多种经营。现在全系统多种经营已涉及饲料养殖、综合商店、机械加工、物资建材、饮食服务等20多个种类,从业职工2500多人。由20多名职工家属创建的佳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制油剩余的边角料研制出粗脂肪酸等4大类10多种化工产品,畅销全国12个省市,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以“鹿王”雪花粉、“金鹿”色拉油为代表的名优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而且走俏蒙古、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陈鹤龄)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有资产专题研究班提出
加速资产存量结构调整
据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张锦胜)日前结束的由专家学者和部分大、中城市领导参加的国有资产专题研究班提出,以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制将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行资产存量结构调整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它将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潘岳副局长介绍,此次专题研究班是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主办的,并列入中组部干部培训计划,有来自40多个城市的市长参加,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吴敬琏、周叔莲、戴园晨等分别作了主题报告。研究班认为,以规范破产,鼓励兼并,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今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主旋律。
专家和市长们认为,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国有资产的主要载体,必须要搞好,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而今后国有经济主导地位主要是通过国有资本调整和支配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来体现。当前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是一个大课题。


第2版(经济)
专栏:

  沪深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走在前列
本报上海5月21日电记者吕网大、朱剑红报道:在今天召开的“全国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张皓若高度评价了上海、深圳两市的城市综合配套改革。他认为,两市在新体制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新体制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张皓若说,党的十四大以来,国家体改委组织了新一轮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其基本特点是以搞活国有经济为中心,配套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总结两市及其他试点城市的经验时,张皓若强调,必须以城市为单位,搞好综合配套改革,协调推进,才能加快新体制建设。同时,必须把改革、发展、稳定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张皓若认为,两市的改革还说明,必须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培育要素市场,才能为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上海和深圳的要素市场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发达的,不仅对两市筹集资金、加快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也为其他地区筹集建设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林业企业加快集团化步伐
中国林业实业开发集团成立
本报北京5月21日讯记者周泓洋报道:由林业部8个直属企业联合组建的中国林业实业开发集团今天在京成立。这是我国林业企业加快集团化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
近年来,林业部加大林业企业改革力度,先后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大兴安岭等国有大型林区组建森工集团,大型企业福马林机集团、金龙松香集团等也相继成立。这些集团运行以来,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林产品市场体系,经济效益良好,一举扭转了林业企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单兵作战的不利局面。这次按照公司制组建的中林实业开发集团,以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由中国林业物资供销总公司等8家全资子公司共同组成。集团按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林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思路运行。林业部部长徐有芳说,中林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林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进入新阶段。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福州吸引外资势头强劲
本报讯福建福州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坚持“你赚钱,我发展”的方针,实行“港澳台侨外都欢迎,大中小项目一起上”的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去年底,福州批准三资项目4838项,合同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安排就业人员50万。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日近,港商投资与日俱增,势头强劲,成为福州招商引资的一大特色。目前港商在榕投资项目近3000个,合同利用外资逾72亿美元。近两年,榕港贸易额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去年双方贸易额已占全市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据介绍,福州市政府近日决定,从今年5月15日起实行“一栋楼办公,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的新政策,同时取消了几十项不合理收费。
(陈国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张家口抓大放小见成效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7%
本报讯河北省张家口市大力实施“抓大放小”策略搞活国有企业,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工业经济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企业机制转换步伐明显加快。1996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增加值均为近年最高水平,产品销售率达97%,地方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额下降15.3%。
为抓好大集团、大企业,张家口市实施了“4033增效工程”。他们每年从全市工业企业中筛选出40个税利大户、33个亏损企业列入增效工程序列,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企业机制转换,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使这些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在抓大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放活小企业。全市已有81%以上的小型企业进行了改制,明晰产权,搞活一批。对那些专门生产拾遗补缺产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引导其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资嫁接改造。以大带小,依附大企业、大集团吸收带动一批。对那些与具有带动辐射能力的大企业生产紧密、关联度较强的小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划转等方式,变为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的卫星企业。通过承包、租赁、托管经营一批。对管理粗放、亏损严重、不具备产权重组条件的,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进行承包、租赁或重组,利用优势企业增其活力。依靠市场机制,破产重组一批。(高峰)


第2版(经济)
专栏:市场随笔

  套装书的困惑
叶万友
女儿4岁生日临近,我欲购书作为礼物相赠。有一本《动物类儿歌》吸引了我,动物画得栩栩如生,歌词也琅琅上口,我估计那平时喜好动物的女儿定会喜欢。可是书店“一本不卖,这是套装书”。全套共五本,有植物类儿歌、外国类儿歌等等。书的确也不错,但我女儿才4岁,对植物知之甚少,对外国更一无所知,无知便不会有兴趣,即便买了,她多半是不爱看的。生意没有做成。
现在的儿童读物越来越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套装书越来越多。我总觉得出售套装书似乎有点搭配销售之嫌,只不过与其他商品搭配销售不同的是,这种搭配可能都是好书,而其他商品搭配的可能是次品或滞销品。但是,尽管都是好书,如果读者不需要、不喜欢,那也是难以被接受的。希望我的这个意见能引起出版界的注意。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吉信支持重点项目
本报讯记者汪波报道:吉林省信托投资公司调整投资结构,集中资金支持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
吉林省信托投资公司在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方面,先后投放重点项目资金1.6亿多元,支持了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和吉林化纤6万吨腈纶项目的建设,并和四平市财政投资管理局先后向红嘴钢铁集团公司等对当地经济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投放资金800多万元,为促进吉林省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做出了贡献。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金寨靠输出劳务致富
本报讯地处大别山老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金寨县把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作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取得明显成效。近两年全县每年外出打工人员在8万人以上,约占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70%,年纯收入近2亿元,是该县年财政收入的2倍。
在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中,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村劳动力开发领导小组,全县28乡镇都成立了劳动服务站。(陈凤志张峻峰)


第2版(经济)
专栏:

  长沙建行积极服务重点建设
本报讯建行长沙市分行将资金向大行业、大企业倾斜,支持、服务重点经济建设。至今年四月底止,该行先后同长沙市交通局、远大中央空调、创智软件园等十五家大行业、大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承诺在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周友生)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厂工行开通无线安全通讯系统
本报讯工行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支行与当地公安部门共建的无线安全通讯系统于日前开通。该系统采取无线对讲的模式,在支行设置基地台和车载台,两台同时与县公安局基地台联网,形成无线通讯报警网络。发生紧急情况,摘机即可报警。(李伟李向红)


第2版(经济)
专栏:

  西门子开设移动电话专卖店
本报讯西门子公司与北京世通通讯技术公司合作开办的在中国的第一家移动电话专卖店,于“五一七”世界电讯日正式开张。据悉,西门子移动电话去年在中国的销量达三十余万台。(姜虎)


第2版(经济)
专栏:

  红旗渠成为现代旅游热线
本报讯近年来,河南林州市委、市政府把灌区建设、旅游开发作为两大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先后投资上亿元进行了红旗渠总干渠技术改造、灌区自动化管理、高科技喷滴灌工程和“渠中轻舟”、“水上乐园”、“山巅平湖”、“太行三峡”、“洞顶一线天”等近百个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
(王元郭郁)


第2版(经济)
专栏:

  首届中国国际包装展览会开幕
本报讯由中国包装进出口总公司、意大利圣捷波公司和德国诺维亚公司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包装展览会五月二十日在京开幕,展览会以展示国内外最新包装机械设备为主,占地面积四千五百平方米。(来恩)


第2版(经济)
专栏:

锦铁分局实现安全生产十周年
截至5月21日18时,锦州铁路分局实现了无责任行车重大事故10周年。图为分局长王明月(中)、党委书记谢彬南(右一)深入分局运输生产指挥中枢——调度所组织运输。
高山水 张权德摄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福建晋江市利郎服装公司严把质量关,年生产能力达三十多万套西装。图为专检人员在仔细检查每件服装的质量。
本报记者 柯贤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