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学习江泽民在文代会作代会讲话

  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纲领性文献
翟泰丰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5周年之际,我们再一次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六次文代会、五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倍感亲切,深受教育。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成就,深刻阐明了当前文艺战线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继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的《祝词》之后,我们党指导文艺工作的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献。我们要把这三个重要讲话作为一个科学的完整的体系反复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努力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
科学地判断文学形势,迎接文学繁荣的新世纪
江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好形势,高度评价了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热情赞扬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在18年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这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果,也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结果。”江总书记的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文艺放到全国工作的大局中来考察。18年来,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对于这一点,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作了充分肯定:“十几年来,我们的老一代文艺家精神焕发,中青年文艺工作者人才辈出,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和民间文艺等各个门类,作品数量之多,形式、风格、流派之多样,体裁、题材、主题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并指出“从总体看,我们这支数以百万计的文艺大军是好的,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特别是我国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历经了80年代初、中期西方各种思潮大量涌入我国的冲击,历经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风波的严峻考验,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保持着血肉联系。他们创作的大量优秀之作,犹如朵朵浪花,汇入了人民为创造自己新生活而艰苦创业的伟大历史潮流中,伴随日新月异的时代一起奔腾向前。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学形势的主流。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深刻地认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那种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实践的倾向,那种迎合低级趣味、“一切向钱看”的倾向,那种鄙薄革命文艺传统、推崇腐朽文艺思潮的倾向,对文学界造成的干扰和影响,充分认识其危害性。要充分相信并坚决依靠广大作家、文学理论家,旗帜鲜明地反对腐朽有害文艺思潮的干扰;同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分清矛盾的性质,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进步文艺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再现,是激励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号角。判断文学的形势,具体说就是要看它是否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否表现了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是否体现出时代精神。任何艰难、任何曲折都不能阻挡社会主义文艺与时代共同前进!任何悲观的论调都是没有根据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必将把文学发展带入一个新阶段。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鼓舞人们为壮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发进取
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的文艺,在保持自己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民族特色,在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抵制殖民文化侵蚀方面,在以自己的优秀成果丰富人类文明方面,应该作出更大的成绩。”我们的文学是社会主义的文学,是人民的文学,是“五四”以来我国革命和进步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将外来优秀文化熔铸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它在创作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创作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求我们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研究文艺创作规律,抵御错误文艺思潮干扰,指导创作实践。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要特别注意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分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把握时代精神,探索时代主题,认识时代矛盾,思考时代课题。
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还特别提出增强文学工作者的政治意识问题。他强调“政治具体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于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中。特别是在面临西方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情况下,所谓不问政治、远离政治,是不可能的”。江泽民总书记对政治与社会生活、思想情感的关系,作了十分精辟的马克思主义论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具体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于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中。江泽民总书记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在文学艺术发展繁荣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创作思想、多出精品、把美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郑重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旗帜鲜明地反对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反对‘一切向钱看’,旗帜鲜明地鼓舞人们为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发进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对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在这里,江泽民总书记既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荣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地位。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人民的作家,不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高度观察生活,就很难从本质上把握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时代生活,也就很难创作出具有时代高度,涵括较长历史跨度,塑造有时代特征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人物群体的史诗般鸿篇巨著。
坚持“二为”方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人民的历史创造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祝词》中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决定着我国文艺的性质和方向,为我国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上述精辟论断深刻地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时代,我们的文学艺术,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社会主义文学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大发展。江泽民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论述了人民在创造历史的同时创造了文学艺术。他深刻指出:“五千多年来,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在共同抵御外侮的斗争中,相互帮助,增进友情,融汇为统一的、团结的中华民族,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无数人物和事件,波澜起伏,可歌可泣,每一块砖瓦、每一捧泥土,都记载着祖先们的勤劳、智慧和创造。所有这些,催促着我们在这块大地上继续奋斗,都应该在我们的文艺中占有自己的地位。”社会主义文学始终坚持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种传统涵括了“我们党成立以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人民由精神上的被动转入主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所形成的现代革命精神。
在这里,江总书记所说的中国人民“由精神上的被动转入主动”这短短几个字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特别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深刻领会。由精神上的被动转为精神上的主动,这是一个民族在精神文化上的质的飞跃,化为不可抗拒的力量。如果说,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志着中国人民第一次由精神上的被动转入主动的话,那么,可以说,今天我们民族更进一步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精神再次取得主动,在精神文化上出现新的飞跃,化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力量。作家要更自觉地使自己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才能认识和把握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取得主动之后自觉地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从而产生史诗般的时代文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是在扩大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和繁荣的文学。要坚持“二为”方向还有一个如何正确解决对外来文化学习、借鉴、汲取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借鉴,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分先进和落后、科学和腐朽、有益和有害,积极吸收先进、科学、有益的东西,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有害的东西”。同时,又深刻指出:“学习和借鉴的目的在于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如果丧失自己的创造能力,盲目崇拜,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结果只能是亦步亦趋,变成人家的附庸。”江泽民总书记在这里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这样一个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一方面指出“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交流,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又要求我们对于外来文化在学习借鉴中要取分析态度,不能照搬,照搬就难免变成人家的附庸。他从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深刻地告诫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只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才能战胜殖民文化的影响,才能保持国家、民族真正的彻底的独立。我们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是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文学,是反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进程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的时代文学,是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首先赢得中国人民的喜爱的文学,只有这样的文学才能以思想文化上独立的姿态,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极大地发挥文学工作者的创造性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申了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双百”方针的一贯主张并强调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符合社会主义文艺规律、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的方针。”他指出:“文艺是一个需要极大地发挥个人创造性的领域。实行‘双百’方针,要求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鼓励文艺工作者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是一个立足本民族,面向全世界的文学。因此,也必然是探索、创新、开拓进取的文学;是能够为广大的作家、文学工作者提供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和创造力的文学。
在文学创作上,要鼓励作家、文学工作者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发挥创造精神,提高艺术表现能力,运用丰富多彩的主题、题材、形式、方法、语言来表现时代生活,给人民群众以美的享受,正确地理解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认真进行艺术探索和创新,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努力创造并不断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主动精神、创造精神,文学的路子将越走越宽,“百花齐放”的文学园地将更加绚丽多彩。
“百家争鸣”与“百花齐放”构成了相互辩证的关系。文学的“百花齐放”局面必然会带来文学理论、学术方面“百家争鸣”的活跃;“百家争鸣”又必然促进文学创作的“百花齐放”。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要真正做到“平等争鸣”,前提是“要在努力探求客观规律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同志式的讨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勇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不同意见和不同认识,要取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对于优秀作品要加大评论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给予必要奖励;对于有错误倾向的作品,要进行批评、帮助;对于有明显政治错误的作品,则要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对于一个作家的功过成败,要历史地、全面地评价。在整个文学队伍中,要逐步形成真诚团结的良好风尚。
繁荣文学创作和加强文学评论,是繁荣发展文学事业的“两个轮子”,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江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文艺评论是文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优秀的文艺创作和科学的文艺评论,杰出的作家艺术家和杰出的文艺评论家,仿佛孪生兄弟”。这就明确指出了文学评论的重要地位,生动而又形象地提出了繁荣文学创作与加强文学评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亲密无间的“孪生兄弟”的关系。优秀创作需要评论家从创作理论的高度给予推荐、帮助、提高;文学评论又需要以繁荣创作为基础,不断丰富发展文学理论。好的评论,具有引导、前瞻的积极作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我们可以说,评论的活跃,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繁荣的标志之一。
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为繁荣文学积极创造条件
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和改善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首先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正确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这样才能真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有过许多精辟论述。江泽民同志在这方面也做过许多重要指示。其主要内容是,既强调尊重作家复杂的精神劳动,不要发号施令,不要横加干涉,又强调要加强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状态;既指出文学创作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又指出对人民负责的文学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负责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既强调不要求文学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又指出这不是说文学可以脱离政治,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学工作者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既强调积极支持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神产品的生产,反映主旋律的精神产品不仅思想内容要健康向上,艺术表现形式也应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精益求精,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又强调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只要是能够使人民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的精神产品,都应受到欢迎和鼓励;既强调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之发扬光大,又强调必须积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把它熔铸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既强调事关政治方向、事关重大原则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分清是非,又要注意区分政治问题和艺术问题,对思想认识问题要积极地、有针对性地、有说服力地引导;既强调保持正确方向,对错误的文艺观点和创作倾向要敢于批评,以理服人,又要防止庸俗捧场,把错误东西炒热,绝不能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阵地。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讲话》、邓小平同志的《祝词》和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精神更加振奋,我们信念更加坚定。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传统和近百年来的革命文学传统,肩负重任,努力学习,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新的辉煌,迎接即将到来的21世纪!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短评

  生命工程的浩歌
——读焦祖尧的长篇报告文学《黄河落天走山西》
张炯
在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军中,山西省正在展开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引黄工程。它包括在偏关县万家寨修建一座90米的高坝,拦腰切断黄河,形成蓄水库容近9亿立方米,既可发电又可输水的总枢纽工程,也包括分成南北两干的引水洞线,穿山越岭,把年11亿立方米的黄河水经常年干旱的晋西北地区,流注到大同和太原两大工业城市,其中隧洞总长即达237公里,还有渡槽39座,埋涵101公里,压力管道40公里,倒虹6座,总扬程648米的扬水站6座,工程数量之多和难度之大,可谓旷世未有。在修通太旧高速公路、打通东大门之后,三晋人民又筹资上百亿元全面展开引黄工程,无疑是安邦治省,使山西向现代文明阔步前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全面获得腾飞的伟大举措!这一工程的决策和实施,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它既体现了山西省的领导和广大干部、人民群众的坚强决心、雄伟魄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发展的深切关怀和兄弟省区的全力协调与支持。
焦祖尧同志是著名的小说家,也是在报告文学领域辛勤耕耘的作者。他早年又是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师。长期生活和战斗在三晋大地,十分熟悉那里的人民和干部。因而他的报告文学《黄河落天走山西》就能以充沛的战斗激情、准确的技术数据和开阖自如的艺术构思,用那富于诗意的简练笔墨,把引黄这一伟大工程的前前后后都生动地描绘出来。在这部长达21万字的报告文学里,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构成人类生命线的水,自宇宙洪荒以来就对人类的生存和祸福关系至大,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为了水曾与大自然进行过何等艰难的斗争,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看到今天的山西人民和干部如何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为了国家的强盛和子孙万代的幸福,在工区全线上展开何等英勇、何等顽强的无私奉献!人们不能不感谢作者所做的范围广泛的采访,从而使读者通过作品有幸结识像胡富国、郭裕怀那样的高瞻远瞩、深入基层而又扎实苦干,把人民疾苦时刻挂在心上的省委领导干部和许许多多在各级岗位上高度负责,一丝不苟,严守工程质量的领导骨干、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幸认识许多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冒严寒、顶酷热、餐风宿露乃至牺牲了个人宝贵生命的工人群众,以及整个工程实施中,各阶层人民群众自发捐款筹资和支持工程的许多动人事迹!
焦祖尧说:“生命,是地球上有了水以后才逐渐诞生发育起来的。……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血液,是推动社会前进和孕育文明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山西人搞引黄,不仅为了解决自身的缺水问题,也是再造中华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的,《黄河落天走山西》是一首气贯长虹的礼赞生命的浩歌,也是一首跨向新世纪的稀世工程的激动人心的伟大奏鸣曲!它不是记录单纯某一事件和人物的报告文学,而是为读者描绘出宏伟历史脚步的进军,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最新的时代脉搏,刻画出无数英雄人物浮雕和素描的多彩画卷。读这样的作品,不但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主旋律,而且也使我们从作者在叙述中不时发出的议论,扩展了对于具体事物与人物的认识,从更宽广的思维时空去领略事件与人物的深远历史意义乃至哲理升华。
当今的中国整个就是一个空前未有的沸腾的大工地。全国各地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工程在进行。毫无疑问,它们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世界东方的面貌,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精神境界。它们构成当代世界翻天覆地的最强音和吸引全世界注意的最壮观的历史图画。我们的文学要真正成为时代的镜子,真正深刻反映社会历史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就需要有更多的作家深入到火热斗争的生活中去,从中去汲取真正的诗情与画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焦祖尧的努力和他所取得的成就,特别值得人们赞赏和肯定。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学习《讲话》擎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宋存学
一个民族的崛起与振兴是需要一种精神的,而文艺则是包容这种精神的载体之一。无论是55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文艺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还是邓小平提出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到江泽民提出的“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其主旨都是强调文艺要给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使“文艺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有历史发展的主潮,都有反映这一主潮的时代精神。一切进步文艺,总是努力反映时代精神,鲜明地奏出时代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指出:“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造就了一个社会深刻变革、生产力高速发展、思想空前活跃、人的价值与力量充分展现的光辉时代。世纪之交,也是新旧事物的碰撞最为激烈的时期。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不仅面临着世纪的挑战,也面临着世界文化的挑战。我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调适,将出现形形色色的矛盾。文艺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国际形势的变化,关注与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准确地把握与反映时代精神,奏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所阐述的立场问题、歌颂与暴露的问题、光明与黑暗的问题等,就是要求文艺工作者得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来说话,反映人民的创造力,颂扬人民的伟大品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文艺为广大工农兵服务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他批评从“亭子间走来的艺术家”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号召他们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汲取诗情与灵感,反映人民群众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的巨大热情。这样,颂扬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消灭剥削与压迫,建立新国家就成了彼时的主旋律与时代精神。
毛泽东在《讲话》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并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毛泽东对文艺本源的精辟论述是对文艺创作规律的科学性总结,是作家、艺术家必须遵循的原则。他特别强调“唯一源泉”,是绝对的肯定。因为创作需要融进作家、艺术家的感情,这样必须有感觉、感悟阶段,才能上升到形象思维。另外,任何创作都需要真实而独特的细节。这种细节也只有到生活中去发现。有了生活,“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这就是说并不是你有了生活就能写出好作品,还需要作家、艺术家的诸多修养,如修辞能力,捕捉人物的能力,对时代精神的提升能力等。
精神是个抽象的哲学概念,它总是蕴藏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群中。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人物,都是在生活中产生的,还有许多当代活跃的模范人物及众多默默无闻的创业者。他们不同风格优秀品质的汇合,才形成一种时代精神。可见,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是时代对文艺家的呼唤。只有投身改革大潮,才能获得大量的、鲜活的、生动的生活素材,进而开扩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阅历,净化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艺术对民族精神的展现,是通过有血有肉的作品去感染人而不是直白的说教,不是把艺术变成干瘪的“政治传声筒”。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阐述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关系,无论是针对40年代的文艺现实,还是针对当今文艺的发展现状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在人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通俗文艺盛行的当代,大力倡导精品意识,提高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水准,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繁荣文学艺术,首要任务是多出优秀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在艺术实践中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创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统一,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因此,一切有抱负、有志向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把反映时代精神作为崇高追求,把创作艺术精品作为最高创作境界,用精湛的艺术回报这个呼唤精品的时代。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精品生产,是因为艺术精品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艺术水准,体现着时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潮。回溯文艺史,一部优秀作品能够鼓舞感染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如果说《国际歌》是人类渴望解放的沉郁呐喊,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挣脱黑暗的最后冲刺。无论什么时候唱起它,都会充满激情,这就是精品的魅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将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给予争取美好生活的人们巨大的精神动力,成为振奋人类奋斗精神的优美和弦。
在精品创作过程中,要力戒浮躁心态与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需要一种“头悬梁、锥刺股”的拼搏精神。改革开放,赋予了作家、艺术家心灵的自由与创作的自由,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赋予我们无尽的诗情与灵感,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产生黄钟大吕之作的丰富素材。相信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会倾注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全部热情,沿着《讲话》所指引的道路,为时代留下隽永的篇章。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举办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站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度,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以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文化报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主办、文化艺术出版社协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
张岱年、任继愈、何祚庥、杨纪珂、罗国杰等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潮、潘震宙也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会上,专家学者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如何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等诸多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研讨。讨论会已进行两次,第三次会议将在近期举行。(木易)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跨世纪批评”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此次名为“跨世纪批评”的研讨会,是由《大家》杂志、《作家报》和《佛山文艺》杂志联合举办,旨在通过回顾与分析二十世纪以来及世纪之交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与现状,探索与倡导某种适应于新世纪到来的文学批评的会议。会议邀请了三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下的“跨世纪”批评家,其中既有国内著名高等院校中文系与文学研究机关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也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青年批评家。与会的批评家们就世纪之交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功能、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文学批评的变化及其意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文学批评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批评家们普遍感到,本次研讨会对于文学批评结束目前的价值失范状态,确立新的秩序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文一)


返回顶部